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212108-15555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212108-155558
論文名稱
Title
國軍危機新聞發言處理應變制度研究-以海軍發言人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1-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2-12
關鍵字
Keywords
危機處理、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公共關係
two-way communic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法,探究軍事發言人室之職掌、沿革、功能、媒體關
係。深度訪談部分,本研究針對海軍及發言人室八位具有新聞學術及實務背景之前、現
任新聞官,以及十位軍事新聞記者進行訪談,研究發現如下:
(一)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當時名稱是「國防部新聞室」,
後經多次改組,於民國八十九年定編,即為「軍事發言人室」。其職掌包括新聞發佈、
記者接待、新聞服務等。工作目標在於透過新聞工作,達成全民國防,以充實國防建設。
軍事發言人室具有「對外溝通聯繫」和「了解外界對組織的需求,以提供適切訊息」的
功能。
(二)單位新聞官應具條件,包括新聞專業背景、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公關能力、
及能參與決策等。工作上應注意,不能對媒體大小眼、不能說謊。
(三)各級發言人下設到軍團級,考量師級以下單位沒有新聞特業參謀,故不具備
擔任發言人的條件。發生新聞事件,發言人無法趕到現場,可由上級指定臨時發言人。
各級發言人要作新聞處理、新聞指導,並推動新聞教育工作。
(四)軍事發言人室按古魯尼的公共關係發展的四個模式,可歸類為「雙向不對稱
模式」,傳遞訊息給媒體,並接受媒體回饋,發佈新聞以說服為目的,能發揮新聞查證
和新聞服務功能。
(五)與媒體建立良好關係的作法,在於發佈新聞秉公處理,不偏袒任何一家媒體。
平時多聯繫,多配合記者需求。
(六)國軍的媒體策略,要依據國防政策來制定,切忌以階級領導專業。
(七)軍事記者認為軍方新聞官的角色包括窗口、行銷者、消息來源、告知者、橋
樑、訊息整合者。符合公共關係中「溝通協調者」、「訊息傳佈者」、「行銷者」的角色。
(八)軍事記者對軍方新聞工作的興革建議,包括提高時效、態度誠懇、答覆問題
具體而確實、常與媒體保持聯絡、開放動態活動參訪及不要動輒以國防機密搪塞記者等
等。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背景
第三節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媒體、國軍形象與人民信心
第二節 何謂危機與危機處理
第三節 何謂公共關係
第四節 非對稱性傳播
第五節 新聞自由與軍機保密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深度訪談法
第二節 訪談對象及研究主題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解釋
第一節 國軍發言人(新聞官)體系制度與職掌
第二節 國軍發言人(新聞官)應具備素養及人材培育現 狀
第三節 國軍發言人(新聞官)體系制度與記者互動
第四節 國軍發言人(新聞官)體系制度走向
第五節 國軍過去、現在與計畫推展之公共關係走向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份】
孔英(2004年12月2日)《從伊位克戰場透視資訊化戰爭中的新聞輿論戰》。
牛寶成(2004年12月13日)。《三色宣傳:西方的心理戰秘訣》。
王元廷<文化大革命後中共新聞政策之研究>。1997年,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成蔚(2004年12月2日)。《發揮政治工作作戰功能》。
王志堅<美國宣傳戰略比較研究─以越戰、波灣戰爭為例>。2003年,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王林、王貴濱<輿論戰與心理戰辨析>。2004年6月22日。
王振軒、李炳友<軍隊危機管理之研究-從公共事務途徑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1999年第四期。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王嵩音譯(1993)。《傳播研究里程碑》。台北:遠流。
王毓莉(1997)。《中共改革開放對於電視事業影響的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興田(2000)。《政府危機傳播之研究-以八掌溪事件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1998)。《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台北:五南。
何川(1994)。《中共新聞制度剖析》。台北:正中。
吳宜蓁 徐詠絮 譯(1996)。《危機管理診斷手冊》。台北:五南。
吳宜蓁(1998)。《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新興課題》。台北:正中。
吳宜蓁(2002)。《危機傳播》。台北:五南。
李台薰(1981)。《中共宣傳策略之研究》。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金銓(1983)。《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
李瑞玉(2001)。《重大災難事件中央政府危機溝通策略之研究-以九二一大地震的新聞報導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輝源(2003)。《人民日報對「一個中國」議題報導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1987,分析中國時報、聯合報對國軍新聞的報導─民國七十五年七月至七十七年六月,《復興崗學報》,62:頁215-228)
周恃天譯(1971)。《說服技術-從宣傳至洗腦》。台北:黎明。
易蘇民(1956)。《宣傳戰原理與運用》。台北:黎民出版社。
林文益、鄭安鳯譯(2002)。《危機管理與傳播》。台北:風雲論壇。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2)。《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嘉誠、朱浤源(2001)。《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碧炤(1995)。<論危機處理:美國的研究與經驗再評估>。《美歐月刊》。第十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1996)。《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邵宗海(2004年12月29日)。<反分裂法 名稱勝內容>。
金達凱(1954)。《中共宣傳政策與運用》。香港:近代史研究所。
崔寶瑛,1996:135;湖光下,2000:13
南政新(2004年2月3日)。<輿論戰:輸在嘴上也致命>。
姜思毅(1997)。《軍隊政治工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胡光夏(2004)。《美伊戰爭中「框架」的爭奪戰-電視就是戰爭的工具》。第七屆國軍軍事科學研討會發表論文。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
祝基瀅(1983)。《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秦克麗(2004年8月11日)。<輿論戰在高技術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翁秀琪(199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翁明賢(2003)。<兩岸軍力比較與台灣因應之道>。《兩岸關係》。台北:新文京開發。
郝玉慶、蔡仁照、陸惠林(2004)。<資訊時代的新聞輿論戰>。《學習時報》。第二三五期。北京:學習時報社。
郝曉鳴、李展(2001)。<傳播科技對中國大陸傳媒體制的挑戰>。《新聞學研究》。第六十九期。台北:政治大學。
馬玉春(1976)。《宣傳技術》。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國防部(2004)。《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北:滄海。
張慧元(1998)。《大眾傳播理論解讀》。台北:五南。
張靜如(1997)。<宣傳戰的理論與實際>。《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桃園:中正理工學院。
梁正清(2003a)。《中國大陸官方新聞網站宣傳策略研究-從「人民網」中「入世」與「申奧」之報導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正清(2003b)。<中國大陸國際宣傳策略研究:網際網路之發展與運用>。《東亞季刊》。第三十四卷第三期。台北:政治大學。
郭傳信、陳正杰(2003)。《媒體與戰爭》。台北:匡邦文化。
陳輝(2004年6月22日)。<中國軍隊開展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研究訓練>。
陳懷林(2000)。<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以報業為案例>。《新聞學研究》。第六十二期。台北:政治大學。
楊堂珍(2004年8月9日)。<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輿論戰戰法>。
萬軍民(2004)。<準確把握「三戰」要義充分發揮作戰功能>。《政工導刊》。二00四年第八期。陝西 : 政工導刊編輯部。
葉楚英(1959)。《宣傳分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
臧國仁等著(1988)。《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文化。
趙春山(2003)。<中共對台政策>。《兩岸關係》。台北:新文京開發。
劉兵、董春發、劉忠玉(2004)。<構建「三戰」人才隊伍的致力點>。《政工導刊》。二00四年第七期。陝西 : 政工導刊編輯部。
劉振忠(2003)。<堅持與時俱進,尋求新的突破-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思考>。《南京政治學院學報》。二00三年第四期。南京:南京政治學院。
潘進章(2004a)。<中共軍隊政治工作之探討>。《國防雜誌》。第十九卷第五期。桃園:國防大學。
潘進章(2004b)。<從共軍「三戰」觀點研析中共武力犯台可能之作為>。《陸軍學術月刊》。第四七二期。桃園:陸軍學術月刊社。
羅紹和(1992)<我國中央政府官員對新聞記者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內政部為例>。
韓應寧譯(1987)。《危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羅世宏譯(199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時英。
蘇進強(2003)。《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
新聞鏡(1999)。《媒體取捨之間》。台北:華翰。
青年日報(2003)《美伊論戰》。台北。

【英文部份】
Alicia C. Shepard (2003).Narrowing the Gap: Military, Media and the Iraq War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ark, N.J.: Amacom.
Goodman, C.M. (1987). The Delphi technique: A critiqu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2(6), 729-734.
James E. Grunig & Hunt, Todd(1984)〈Origins and Contemporary Structure of Public Relations〉,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p.22, N.Y.:CBS College Publishing.
Marra, F. J. (1998). 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s: Poor predictors of excellent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4(4), 461-474.
Mead, D. M.(1992). Innovations in nursing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nursing in Wales Unpublished report. Department of Health, London.
Milburn, T. W.(1972). The Management of Crisis. International Crisis:Insight from Behavioral Research, 259-277.
Mitchell, V. W. (1991): The Delphi Technique: an Ex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3(4), 333-358.
Murry, J.W., Hammons,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4), 423-436.
McKenna, H. (1994). The Delphi technique: a worth while approach for nursing?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 1221-1225.
Ray, S. J. (1999).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n Crisis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the Airline Industry.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
Reilly, A. H. (1987). Are Organizations Ready for Crisis ? A managerial Scorecard.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Spring, 79-88.
Witte,K.(1972). Putting the fear back into fear appeals.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59, 329-34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70.20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70.20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