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2109-15441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2109-154417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地區老人照顧產業業者至海西區開發之認知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02
關鍵字
Keywords
環海峽經濟區、人口老化、老人照顧產業、深入訪談法、簡單多屬性技術評估法
THE TAIWAN STRAIT ECONOMIC ZONE, Interviewing, SMAR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環海峽經濟區(THE TAIWAN STRAIT ECONOMIC ZONE )皆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在海西區,當地政府對於老人照顧產業等相關議題較無台灣區業者熟悉。本研究使用深入訪談法及多屬性技術評估法(SMART),分別發現:
1.深入訪談法(Interviewing):
目前高雄地區政府的作法非主動反應老年人口的需求,屬於較被動的角色,所產生的策略較類似政策策略。業者也覺得高雄政府許多政策為了選票而提出,常讓業者有種不受尊重的感覺。也因為高雄政府對於海西區開發資訊不對稱,讓業者前往海西區出現兩極化的態度。
2.簡單多屬性技術法(SMART):
(1)高雄地區業者在海西區政府態度積極下,前往意願為最高。
(2)業者前往海西區開發之可能性(本研究之屬性8)分數也為最高。
(3)高雄地區業者對於前往海西區開發意願較不高者,約有三成表示未來仍有可能
進入大陸市場,約有兩成表示未來不可能進入大陸市場。
(4)約有五成業者對於海西區開發是存在樂觀的看法,約有二成覺得在海西區的開 發是無法成功。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1章 緒 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6
1.3研究流程 7
1.4研究目的 8
第2章 文獻探討 9
2.1名詞界定 9
2.2台灣區使用者分析 14
2.3台灣區供給者分析 19
2.4目前台灣區老人照顧產業發展之困境 28
2.5海西區老人照顧產業發展之可能性 29
2.6台灣區與海西區合作可能性 35
第3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9
3.1研究方法 39
3.2研究架構 48
第4章 研究分析與探討 49
4.1深入訪談法 49
4.2簡單多屬性評分技術(SMART) 82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85
5.1研究結論 85
5.2建議 88
資料來源 89
附錄一深入訪談問卷 99
附錄二SMART問卷 101
附錄三本問卷之原始權重標準化 107
附錄四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1結果的衡量 108
附錄五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2結果的衡量 109
附錄六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3結果的衡量 110
附錄七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4結果的衡量 111
附錄八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5結果的衡量 112
附錄九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6結果的衡量 113
附錄十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7結果的衡量 114
附錄十一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8結果的衡量 115
附錄十二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屬性9結果的衡量 116
附錄十三SMART問卷中3種情境下,3種情境下效用計算 11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文獻
內政部社會司(1997)。老人福利法。2008年11月取自
http://sowf.moi.gov.tw/04/02/02_1.htm
內政部統計處(1999)。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報告。台北:作者。
內政部統計處(2006)。2006年8月底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台北:作者。
中國政府網(2006,11月,30日)。中國老齡事業發展成就展。2009年6月18日
取自
http://gov.people.com.cn/BIG5/46728/73316/73317/4996298.html##2
中國政府網(2007年,10月22日)。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2009年6月18日取自
http://gov.people.com.cn/BIG5/6415732.html
中國台灣網(2007年,11月15日)。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口概況。2008年12月5日,
取自
http://big5.chinataiwan.org/jm/qyys/hxxa/ljhx/200711/t20071127_491070.htm
中國台灣網(2007年,11月15日)。海峽西岸經濟區自然資源概況。2008年12月
5日,取自
http://big5.chinataiwan.org/jm/qyys/hxxa/ljhx/200711/t20071127_491069.htm
文現深(2006年,6月)。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用經濟臍帶牽引台灣。天下雜誌, 348期。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2180
王秉安、王侃(2007)。海峽經濟區競爭力研究報告。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亮演(1983)。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出版:宏光文化出版社。
行政院內政部(2008)。全國老人福利機構資源分布表。2009年2月23日取自於
http://sowf.moi.gov.tw/04/07/2/2-2.xls
行政院主計處(1990)。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作者。
行政院主計處(2000)。2000年戶口及住宅普查。台北:作者。
行政院經建會(2004)。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台北:作者。
行政院經建會(2008)。「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推動目的為何?目前執行 成果有哪些。台北: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5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1990)。醫療保健計畫──建立醫療網二期計畫。台北: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1997)。衛生政策白皮書──跨世紀衛生建設。台北: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1998)。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台北: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2002)。長期照護政策的演進及政府在長期照護政策上的努力。2008年11
月29日取自於http://www.doh.gov.tw。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台灣地區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 作者。
汪明生(2008)。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北京:待出版。
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吳淑瓊、陳正芬(2000)。長期照護資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92 期,p19-p31。
卓春英(2001)。頤養天年:台灣家庭老人照護的變遷。台北:巨流。
吳錦勳(2006年,9月11日)。高齡台灣的全新挑戰。今周刊雜誌電子報。2009年4月7日取自於
http://tw.myblog.yahoo.com/jw!_SsJUnCBERmj8T.1drUP14E_11U-/article?mid=5017
呂寶靜(1985)。民意與社會福利-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臺北:巨流。
呂寶靜(1995)。高齡社會中老人日間照護方案的角色與功能-1995年全國日間托老服務研習實錄。台北:內政部。
呂寶靜、吳瓊淑、闕漢中(1997)。老人社區照顧模式之研究。臺北:內政部。
李美玉(1998)。台灣省輔導未立案機構老人照顧機構之問題、對策及未來。社區發展季刊,83期,p255-p262。
呂以榮、劉弘煌(2002)。老人家庭照顧期待之代間落差。社區關懷與老人保健研討會論文集。
李純君(2008年,10月15日)。遠距照護產業政府應扶植。工商時報。2008年10月15日取自於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9+122008101500473,00.html
李瑞金(1997)。老人福利產業開發與建立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李道成(2006年,7月26日)。悲慘式成長衝擊大陸世界加工廠的地位。中時電子報。2009年4月7日取自於
http://tw.myblog.yahoo.com/jw!NjUYycCYHx9W5S3xYromrMv1pAI-/article?mid=60
李閩榕、王秉安(主編)(2007)。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閩榕、張志男(主編)(2006)。海峽西岸經濟區這點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汪明生(1992)。環境決策與管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政賢、廖志桓、林靜如(2007)。Uwe Flick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周聯彬(1998)。老人照護-如何提升老人的生產力。載於詹火生(主編),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出版: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 身心障礙研究,3期,p122-p136。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期,p22-p136。
林建甫(主編)(2007)。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邱怡玟(2004)。家庭變遷下老年人之長期照顧何去何從。社區發展季刊,106期, P176、P180。
邱奕興(2006)。台灣老人安養事業機構經營策略之探討。臺北: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論文。
無福瑞(2008年,11月18日)。再苦再累也要照顧好老人。福建之網。2009年4月9日取自於http://www.66163.com/Fujian_w/dskx/20081118/xs267667.html
汪明生(2008)。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北京:待出版。
姚美華(1995)。機構自費安養老人代間關係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臺北:巨流。
洪百薰(1995)。臺灣地區居家照護老人主要照顧者負荷情形況及其需求之調查研究。出版:老人學學術研究年鑑。
孫健忠(1988)。社會服務的私有化:理念與策略的探討。公共政策學報,10期,p91-p104。
孫健忠(1991)。社會服務的私有化:執行面的理念探討。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 學集刊,4期,p197-p203。
孫得雄(1991)。社會變遷中的中國家庭:以臺灣為例。載於喬健(主編),中國家庭及其變遷(p88-p110)。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亞太研究院。
徐良熙與林忠正(1989)。「家庭結構及社會變遷的再研究」。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載於伊慶春與朱瑞玲(主編),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p25-p55)。香港:中文大學社
會科學院暨亞太研究院。
徐麗君、謝俊輝(1998)。老人日托中心的類型與功能。出版: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高雄市政府(2005)。高雄市重要統計快報。2009年3月2日,取自
http://w5.kcg.gov.tw/socbu/05stats/stats_list.asp
翁建國(2006)。為農村貧困群眾建構生活安全網。人民網。2009年4月9日取自於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7/49139/49143/4111036.html
高雄市政府(2007)。高雄市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2009年3月2日,
取自http://w5.kcg.gov.tw/socbu/05stats/stats_list.asp
高雄市政府主計處(2001),高雄市老人及福利服務概況。高雄:作者。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7),高雄市十五歲以上現住人口數按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分。高雄:作者。
陳泥(2005)。閩台兩地經濟往來歷史悠久。廈門日報。
張玉珂(2009年,年1月13日)。2009年福建將在三方面推進閩台交流合作。人民網。2009年4 月7日取自於http://tw.people.com.cn/BIG5/8665703.html
張翠芬(2009年,2月20日)。明年上路老人長期照護全民納保。中時電子報。2009年2月23日取自於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223/4/1ewn9.html
許坋妃(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活動場所為例。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振明、譚瑾瑜(主編)(2007)。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許雪毅(2008)。兩岸經貿新期許。瞭望新聞週刊。2009年4月7日取自於
http://tw.myblog.yahoo.com/jw!GGmQkiueHxlyBjo51RcDvoY.ves-/article?mid=3
872
許錦汶(1983)。台灣海峽兩岸老人福利之比較研究 。臺北: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俊(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
陳武雄(1996)。老人醫療福利政策學術研討會會刊。出版: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陳惠姿等(2002)。長期照護實務。出版:台北永大書局。
陳朝宗(主編)(2007)。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淼(2004)。人口老化對我國總體經濟的影響與因應之道。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 卷,第11 期,p21-p29。
陳肇男(1993)。居住安排與老人奉養。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陳肇南(1992)。臺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就醫行為。載於中國人口學會(主編),人
口轉型中的家庭與家戶變遷研討會論文集(p321-p340)。台北:中國人口學會。
陳肇南與史培爾(1990)。臺灣地區現代化過程中對老人的居住安排之影響。載於中央院經濟研究所,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p535-p551)。台北:中央院經濟研究所。
陳寬政(1985)。因應我國人口高齡化之對策。出版:行政院研考會。
曾進勤(2003)。提昇高齡者社會產能之可行性探討-以開辦銀髮族店舖經驗為例。 社區發展季刊,104期,p414。
黃建忠(1992)。臺灣地區的人口老化與照護人力之預估。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育維(1998)。老人醫療福利政策學術研討會會刊。出版: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葉光輝(1997)。年老父母居住安排的心理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
期,p121-p168。
董守薇(2007年,5月4日)。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工研院新聞稿。2008年
11月取自於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sumanhsieh/2007/05/27/1089
葉飛文(2007)。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葉肅科(2005)。高齡化社會與老年生活風格。社區發展季刊,110期,p176、p234、p237。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區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之研究。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載於伊慶春與朱瑞玲(主編),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p57p-87)。台北: 中研院三民叢刊。
詹火生(1998)。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出版: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詹啟賢(1998)。台灣地區老人醫療照護之現況與發展。載於詹火生(主編),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出版: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蔡錦墩(2004)。從日本介護保險市場及規模看台灣的老人照顧服務產業。出版:台北市社區銀髮族服務協會。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福建省老年社會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5月4日,取自
http://www.fujian.gov.cn/wsbs/gr/mszx/200904/t20090417_121011.htm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南安5000萬興建福利中心。2009年5月4日,取自
http://www.fujian.gov.cn/wsbs/gr/mszx/200904/t20090401_118111.htm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今年興建12所農村敬老院。2009年5月4日,取自
http://www.fujian.gov.cn/zwgk/zfgzdt/sxdt/qz/200903/t20090330_117705.htm
趙維生(1988)。社會服務私營化:討論與啟示。香港社聯季刊,104期,p6-p9。
齊力(1995)。臺灣地區家戶組成變遷趨勢之研究:1984-1991。社會變遷調查與研究論文集。
劉立凡、葉莉莉(2004)。探討臺灣長期照護資源整合與管理機制建立之實務面。社 區發展季刊,106期,p113。
歐陽新宜(2004)。人口結構變遷與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之危機。大陸經貿環境變遷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鄧振源(2005)。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台北:海洋大學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
蕭新煌(1983)。我國老人福利之研究-服務網絡之結構分析。臺北:行政院。
謝美娥(1991)。美國福利的私有化爭議。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2期,p137-p153。
謝美娥(1992)。台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絡之研究。臺北:社會局。
謝美娥(1993)。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議題。臺北:桂冠圖書。
謝美娥(1998)。老人長期照護相關議題之探討。臺北:桂冠圖書。
謝明輝(2009年,3月8日)。台灣根本沒有說不簽CECA的條件。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5月17日取自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0/8/100900851_2.html?coluid=7&ki
ndid=0&docid=100900851&mdate=0301095237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全面決策品質提升之架構與方法。台北:雙葉書廊。
羅紀瓊(1987)。近十年來臺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臺灣經濟研究,18 卷,p83-p107。
關華山(1996)。臺灣老人的居住環境。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關華山、齊力、陳格理與陳覺惠(1992)。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出 版:內政部。
龔明聰(2008)。長期照顧機構服務產業發展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高雄: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Abramovitz, M.(1986).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 A reviewSocial work, 31,
p257-p264.
Anderson, N.H.(1981).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Academicpress, New York.
Anderson, N.H and J,Zalin(1988).FunctionalMeasurementApproach to self-estimation in multia-ttribute evaluation.Journal of Behavior Decision Making, P191-221.
Arango, J. and Delgado, M. (1995) Spain: Family policies as social policies. In H. Moors and R. Palomba (eds.), Population, Family and Welfare: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European Attitudes, (l):197-22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0) Unpaid Work and the Australian Economy, 1997. Cat. No. 4441.0. Canberr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Bake r, P.M. and Prnice, M.J.(1990) Supportive Housing Preferences Among the ElderlyinL.A. Pastalan(ed.),Optimizing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Homes not Houses. NewYork :The Haworth. Kayser-Jones, J.S.
Boaz, R. F. and C. F. Muller (1991) .Why do some caregivers of disabled and frail elderly quit?,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 13(2):41-47.
Crimmins,EileenM.andIngegneri,DominiqueG.(1990)Interactionand livingarrangement of older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past trends, presentdeterminants,future
implication,Research on aging, 12:p3-p35.
de Vaus, D., Gray, M. and Stanton, D. (2003)Measuring the Value of Unpaid Household,Caring and Voluntary Work of Older Australians. Research Paper No. 34,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Doty, P. (1986) Family care of elderly: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The Milbank Quarterly,64, p34-p37.
Dunn, W. N.(200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Hall, Inc.
EdwardsW.andBarron,F.H(1994)SMARTSandSMARTER: Improved simple methodsfor
multiattribute utility measurement.Organizatio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60:p306- p325.
Edwards, W.(1977). How to use multiattribute utility measurement for socialdecision making . 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7(5): 326-340.
Fei, X.(1985) A probe into sociology. People Publishing House , Tianjin, p84.
Friedman, M. and Friedman, R. (1985). 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London : Routlege and Degan.
Goodwin, P. and Wright, G. (2004) Decision analysis for management judgment, John Wiley & Sons Ltd.
Harrington , C and Newcomer, R.(1983).Social/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A
new policy option for the aged and disabled. San Francisco: Aging Health Policy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oman.R.and Blieszner. R(1990) .Home admission. The Gerontologist, 25, p364-p369.
Kane,R.A.andKane,R.L.(1982).Assessing the elderly: A practical guide to measurement.Lexington, MA: D.C. Health and company.
Kane,R.A.andKane,R.L.(1987) Long-term care. In A. Minahan et al(eds),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8th ed). Silver Spring, M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P59-72.
Koff (1982) Long term care: An approach to serving the frail elderly. London :Littlt Brown andCompany.
Maccoby E. & Maccoby N. (1954) The Interview: A Tool of Social Science. In: G. Lindzey(Ed.)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Marshall, V. and Mueller, M. (2002) Rethinking Social Policy for an Aging Workforce and Society: Insights from 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Discussion Paper No. 18, Canadian Policy Research Networks.
Minichiello,V and Aroni R.Timewell E.andAlexander L.(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Shanteau, J.(1980).The concept of weight i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A review and unifying proposals,228. Center for Research on Judgment and Polic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Shortell,S.M., and Kaluzny,A.D.(1983).organization theoryand health care management inS.M. Shortell and A.d. Kaluzny (eds) , Health care management: Atext in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behavior. N.Y. : John Wiley and Sons.
Starr, P. (1989).The meaning of privatization. In S. B. Kamerman and A. J. Kahn (eds.), In privatization and welfare state.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inner,WilliamF.,Byun,Yongchan,andPaita,Luis.(1990)Disabilityand livingarrangements among elderly American men, Research on aging,
12,p339-p363.
Stoesz, D. (1989). The gray market : Social consequences of foe profit elder care.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14,p19-p33.
Tayor S.J. & Bogda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London: Wilsy.
Walker, A. (1987). The future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tate : Princeton or socialization in
A. Evers et al. (eds.). The changing face of welfare. Hants : Gower.
Williams M. (1997) Social Surveys: Design to Analysis. In: T. May (Ed). Social Research Issues, Methods and Proces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Wolf, Douglas A. and Soldo, Beth J(1988). Household composition choices of older unmarried women, Demography, 25,p387-p03.
Zeleny.M(1982).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446-467,New York.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9.213.23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19.213.23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