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9114-0002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9114-000220
論文名稱
Title
婦女議題溝通平台計畫之回應性評估
A Responsive Evaluation of the Women's Issue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7-2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8-18
關鍵字
Keywords
利害關係人、培力、性別主流化、回應性評估
stakeholder, empowerment, gender mainstreaming, responsive evalu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8 次,被下載 79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98 times.
中文摘要
婦女議題溝通平台為政府與民間對話的重要機制,積極推廣性別人權意識,活絡地方組織,促使中央與地方的政策意見得以溝通交流。以往評估報告缺乏以利害關係人為立意觀點的論述。本研究以第三者的角度,運用回應性評估方式來檢視此計畫之實施成效,該途徑的特色為強調利害關係人的參與以及他們對計畫成敗的意見與態度(丘昌泰,2004),透過建構主義的方法來評估各利害相關人的主張、關切與議題。
本研究進行資料蒐集的方法主要為深度訪談法,收集各方利害關係人對於溝通平台的評估指標與經驗建議,再輔以次級資料分析法、觀察法及問卷調查法,增加研究者對溝通平台的認知度,以及了解參與者的參與情形。
本研究的評估指標主要由利害關係人所提出,目的在於以回應性評估的方式,促進利害關係人間的對話溝通。首先,在第一波訪談中,了解婦權基金會的評估指標,第二波受訪者(性平委員、學者)除了回應並評估婦權基金會所提出的指標外,亦另外新增指標,根據以上評估指標,再進行團體組織者的第三波訪談,達成回應性評估最重要的「對話建構」精神。
本研究九項指標的評估分析結果中,受訪者多予肯定的指標有:「團體間的網絡連結」、「培力─基層女性」,以及「培力─團體」;其餘六項:「委員與團體的連結關係」、「政策連結機制」、「申請規定與經費核銷」、「培力─性平委員與地方婦權委員」、「城鄉差距」,以及「培力─政府官員」,則屬待改善的部分,尤其「城鄉差距」問題更是需要更多的討論與積極作為。
Abstract
Women’s Issue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ians,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awareness of genders and human rights, in activating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in allowing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n policies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ians. Previous evaluation reports have lacked for the inclusion of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 The current study, from the angle of the third person, utilized the responsive evaluation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featuring th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ions and their opinions of as well as attitudes towards the success/failure of the project (Chiou, 2004). Constructivism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claims, concern, and issues of the stakeholders.
In-depth interview was employed in the current study for data collection, covering stakeholders’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n addition,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included to increase not only the researcher’s cognition for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ut als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participati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proposed by the stakeholders in the current study,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via the responsive evaluation. In the first interview, the participants got acquainted with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Foundation for Women’s Rights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FWRPD). The interviewees in the second interview (gender equality committee members and scholars) not only responded and evaluated the criteria proposed by the FWRPD, but also added more criteria.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third interview was carried out on the group organizers, realizing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construction in responsive evaluations.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nine evaluation criteria revealed that the criteria recognized by most interviewees were “The network connection among groups”, “Empowerment—Basic women”, and “Empowerment—Groups”. Improvements were needed for the remaining six criteria,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mmittee members and groups”, “Connection mechanism of policies”, “Application regulations and budget write-off”, “Empowerment—Gender equality committee members and local human rights committee members”, “Rural-urban disparity”, and “Empowerment—Governmental officials”. Rural-urban disparity, in particular, required more discussions and active endeavor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謝誌 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回應性評估 5
第二節 性別主流化下的婦女團體與國家 14
第三節 女性培力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1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法 22
第四章 婦女議題溝通平台運作概況 31
第一節 計畫申請/通過之整體與分區概況 31
第二節 受補助團體分析 34
第三節 補助活動之類型與主題 37
第四節 參與者身份 40
第五章 回應性評估結果 41
第一節 評估指標之建立 41
第二節 對於溝通平台成效的質化與量化評估 47
第三節 改善方針與建議 90
第四節 小結 9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7
第二節 回應性評估之反思 9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附件一:第二波訪綱 105
附件二:第三波訪綱 106
附件三:參與者問卷 107
附件四:研究者參與溝通平台之觀察記錄(2013/05-2013/09) 11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文獻
王儷靜(2010)。〈性別主流化在教育機構的實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城市發展》,專刊,頁26-44。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13)。<性別主流化之概念>,取自: http://www.gec.ey.gov.tw/Content_List.aspx?n=AFBAFABE2BDA9035。瀏覽日期:2013/04/09。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7)。《公共政策》,台北:智勝。
吳嘉麗(2012)。〈「性平政策更上層樓-民間參與政府性平諮詢機制的功能」〉,《婦研縱橫》,第97期,頁92-106。
李聲吼(2010)。〈高雄市社區培力與永續發展之探討〉,《城市發展》,第10期,頁24-33。
李仁灝(2011),《大台北地區河濱自行車道政策之回應性評估》,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昆男(2003),《我國警察「養成教育」回應性政策評估》,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琡雯(2005)。《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巨流。
杜文苓、彭渰雯(2008)。〈社運團體的體制內參與及影響—以環評會與婦權會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1期,頁119-48。
何青蓉(2002)。〈讀書會中女性學習的意涵--家庭主婦自信心的開展〉,《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第62期,頁4-6。
林芳玫(2008)。〈政府與婦女團體的關係及其轉變:以臺灣為例探討婦女運動與性別主流化〉,《國家與社會》,第5期,頁159-203。
林芳玫(2009)。〈性別主流化在台灣:從國際發展到在地化實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5期,頁32-38。
林寶安、王仕圖(2007)。〈非政府組織的協調合作:以高雄市「滿天星婦女團體聯盟」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6卷,第1期,頁177-226。
林明德(2012),《台南市流浪犬政策之回應性評估》,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春鳳(2012)。〈台灣原住民族婦女領導培力需求初探〉,《研習論壇》,第136期,頁30-38。
殷錦娟、石振國(2013)。〈多元就業開發社會型方案之回應性評估〉,《中華行政學報》,第12期,頁81-101。
孫本初、鍾京佑(2006)。〈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網絡治理之分析〉,《中國地方自治》,第59卷,第4期,頁33-54。
陳佩英(2008)。〈從培力的對話觀點探討教師的專業成長〉,《高雄師大學報》,第24期,頁21-48。
陳瑛治(2012)。〈性別主流化與婦女地位〉,《研習論壇》,第136期,頁39-45。
黃長玲(2007)。〈彼此鑲嵌,互相型構:轉變中的國家與社會關係〉,殷海光基金會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頁289-323,台北:允晨。
黃馨慧(2012)。〈台灣性別平權之發展與展望-從公部門的角度出發〉,《研習論壇》,第136期,頁1-15。
許雅惠(2012)。〈從邊陲到核心,從中央到地方─性別平等機制的展望〉,《研習論壇》,第136期,頁16-29。
莊文忠、徐明莉、張鐙文(2009)。〈非營利組織的議程設定與政策倡議的形成:質化研究的檢證〉,《公共行政學報》,第33期,頁121-63。
婦女聯合網站(2013)。<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womenweb.org.tw/wrp.asp。瀏覽日期:2013/05/14。
婦女議題溝通平台(2013)。<平台辦理團體名單>,取自: http://wgcp.wrp.org.tw/Func_Page.asp。瀏覽日期:2013/04/09。
彭渰雯(2012)。〈婦運與政治〉,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第二版)》,頁209-232,台北:巨流。
彭渰雯(2008)。〈當官僚遇上婦運:台灣推動性別主流化的經驗初探〉,《東吳政治學報》,第26卷,第4期,頁1-59。
彭渰雯(2014)。《「婦女議題溝通平台」評估計畫結案報告》,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未出版。
葉玉錦(2012),《九二一地震後東震客庄婦女培力研究》,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秀琪(1994)。〈我國婦女運動的媒介真實和「社會真實」〉,《新聞學研究》,第48集,頁193-236。
翁文蒂(2010)。〈社區培力與社區發展當前問題之探討〉,「社區培力專題座談會」論文。屏東:屏東科技大學。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世賢(2011)。〈實施回應性政策評估提升公共政策水平〉,「提昇公共管治能力2011年兩岸四地學術研討會」論文。澳門:澳門大學,9月7日。
張婉如(2007),《新移民女性增能培力之探究-以「南洋台灣姊妹會」成員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婉瑩(2004)。〈婦權會到性別平等委員會的轉變:一個國家女性主義的比較觀點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頁117-47。
蔡志恒、方凱弘、黃煥榮(2007)。〈先進國家的性別平等法制與推動策略-以美、英、加、澳四國性別主流化政策為例〉,「當代社會與國家發展研討會」論文。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12月15日。
蕭淑媛(2006)。〈社區媽媽教室對基層婦女及組織的增能歷程─以高雄縣兩個社區媽媽教室為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6期,頁13-23。
羅燦煐(2011)。〈沈默中的表達,順服中的抗拒:女性性騷擾因應論述的自我培力〉,《臺灣社會研究》,第85期,頁267-316。

二、英文文獻
Curran, V., Solberg S., LefortS., Fleet L., Hollett.A. (2008).A Responsive Evaluation of an Aboriginal Nursing Education Access Program.Nurse Educator, 33(4),13-17.
Dunn, W. N.(1989).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ECOSOC).(1997). Agreed Conclusions 1997/2.in http://www.un.org/womenwatch/daw/followup/main.htm. Latest update 3August2014.
Guba, E. G., LincolnY.S.(1989).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New 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Pawan, F., ThomallaT. G.(2005).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A Responsive Evaluation Study ofESL and Spanish Language Services for Immigrants in a Small Rural County in Indiana.TESOL Quarterly, 39(4),683–70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