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9109-0727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9109-072712
論文名稱
Title
政府組織改造中府際合作機制建立之研究—以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29
關鍵字
Keywords
公共價值、VCS、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政府組織再造、府際合作
VCS, public value, Southern Taiwan Joint Services Center, organizational reengineering,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5 次,被下載 141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416 times.
中文摘要
在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在兼顧政府行政效能與在地化服務的目標之下,政府組織改造中有關府際合作機制建立就成為民眾滿意與城鄉平衡發展的重要策略。台灣在1998年成立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迄今其服務功能為民眾與學者研究中多所認同,故本研究就其個案進行探討,並進行質性與量化之研究,希望能就府際合作機制之革新提出政策建議。
本研究結論認為:行政院南部中心其法制化確有其必要性,將可成為中央與地方人才經驗交流的管道,也為各縣市政府儲備優秀主管人才;有關組織歸屬的設計,其為院內科級單位已是不可避免之組織設計結果,因此應從主官、主管與派駐人員的層級與職等進行妥適的規劃,才能長保該組織日後所能發揮的功能。其並應發揮「服務」、「協調」、「專案活動」、「決策建議權」、「預算分配建議權」與「區域代表協商」的組織策略定位,成為帶領南台灣走向國際的火車頭;同時,南台灣為一多核心的都會區,因此行政院南部中心實有必要跨出高雄市區,強化對臨近縣市的服務功能;行政院南部中心應強化發展成為南台灣的招商組織,統合南台灣各縣市與各中央派駐單位的招商功能,成為僑外陸資前來南台灣的第一窗口,順利帶動南台灣的經濟起飛。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8
第三節、研究範圍 8
第四節、研究流程 9
第二章、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中央與地方政府協力功能演變 10
一、理論探討 10
二、中央集權與地方權限劃分 18
三、美國區域政府治理的理論與經驗 19
第二節、府際合作機制 30
一、國內外府際合作機制的研究 30
二、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規劃草案之分析 37
第三節、台灣南北發展落差的成因與現象 45
一、1995年「尤宏版南北差距政策白皮書」揭櫫南北落差之存在 45
二、南北落差成因之分析 56
三、當前政府對於調整南北落差之政策規劃 71
第四節、公共價值之探討 72
一、VCS理論 72
二、公共價值定義與內涵 73
三、導向管理觀點的公共價值 76
第五節、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相關研究 78
一、從研考會進行之相關研究之探討 78
二、南部中心內部進行之研究 79
第三章、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分析 88
第一節、現行組織架構之分析 88
一、中心簡介 88
第二節、業務性質分析與績效探討 90
一、合署辦公單位績效 90
二、任務編組績效 91
三、行政院南部中心業務範圍簡介 92
第三節、區域資源整合專案 94
第四節、八縣市首長會報 94
第五節、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相關業務問題之探討 95
第四章、運用VCS分析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公共價值 99
第一節、公共價值之理論分析 99
一、VCS的源起 99
二、公共價值的定義 99
三、公共價值的衡量 99
第二節、策略管理與組織策略 100
一、政府策略管理意涵 100
二、組織策略概念 100
三、組織策略的效益 100
第三節、VCS分析與政府跨域組織之建立—以行政院南部中心為例 101
一、政府跨域組織 101
二、行政院南部中心簡介 101
三、行政院南部中心SWOT分析:僅列重要項目 101
四、行政院南部中心VCS分析及其與公共政策分析的關係 102
五、與公共政策分析的關係 103
第五章、問卷分析 105
第一節、研究設計 105
一、抽樣方式 105
二、問卷編製 105
三、填答及計分方式 108
四、實施程序 108
五、資料處理 109
第二節、研究結果 109
一、個人資料分析 109
二、問卷項目分析 110
第三節、研究發現 111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研究結論 113
一、有關公共價值創造的部份 113
二、有關組織策略定位的部份 113
第二節、政策建議 114
一、有關法制化必要性的探討 114
二、有關組織歸屬的設計 115
三、有關組織編制的調整 116
四、有關策略定位的設計 116
五、有關人員選派的標準 117
六、有關地理範圍的擴大 117
七、有關組織行銷的強化 118
八、有關區域整合的建議 118
九、有關引導產業的建議 119
第三節、研究貢獻 119
第四節、後續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1
一、中文部份 121
二、西文部份 123
附錄:問卷 12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王嘉麟(2003),府際關係與地方治理能力之探討-以中央委辦高雄紅毛港遷村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德興(1994),我國地方府際合作—高高屏跨域合作個案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虹(2004),我國中央與直轄市府際關係之發展與展望,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石振國(2005),美國府際合作的制度設計與運作經驗,行政院研考會主辦,中區推動府際合作公共論壇發表論文。
吳定(1998),自學習觀點論政府再造之推動,公教資訊季刊,3卷1期,頁10-23。
江岷欽(2003), 公共組織理論的認識與研究途徑,空大學訊,303期,頁110-112。
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李長晏、林育楦(2005),台灣區域政府的設計:英國經驗之啟示,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從諸羅到全球:全球治理與地方治理下的政經脈動」學術研討會論文。
李長晏等(2006),府際合作治理之規劃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委託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研究報告。
汪明生、胡以祥、戴雅明,2004,「台灣南北發展失衡現象之探討-以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型架構為例」,2004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關鍵年代與多元政治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汪明生,馬群傑,2005,「高雄地區發展課題與多元群體認知之實証研究-認知續線理論(CCT)的應用」,理論與政策。(
林育楦(2006),從英美日等國經驗探析台灣都市-區域治理機制台灣區域政府的設計:英國經驗之啟示,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國堅(1996),「政策網絡理論與其應用」,《空大行政學報》,第6期(民國85年11月),頁289-302。
張其祿、黃榮護(2002),全球化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理論挑戰與策
略展望,空大行政學報,第12 期,頁147-168。
張育哲(2006),論無財源提供強制責任與財政聯邦主義,行政院研考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共同主辦,南區府際合作公共論壇發表論文。
蔡吉源(2005),當前地方財政困難及其解決方向,行政院研考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區府際合作公共論壇發表論文。
蔡茂寅、林明鏘(2004),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研究-權限劃分與爭
議協調機制之建立。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蔡秀卿(2004),中央與地方間爭議解決法制之現況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04 期,頁21-32,2004 年1 月。
黃麗(2002),國外大都市區治理模式。東南大學出版社。
葉嘉楠(2003),財劃法修正與地方財政的未來,中國行政評論。
孫群郎(2005),美國城市郊區化研究, 商務印書館, 上海市。
詹立煒(2005),台灣跨域治理機制之研究-理論、策略與個案。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
魯俊孟等(2004),推動跨域管理機制,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委託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系研究報告。
鄧怡婷(2005),多重組織伙伴治理之研究-以處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公共行政管理組碩士論文。
趙永茂(1998 ),權限劃分問題與解決途徑,政策月刊,第30 期。
趙永茂(1999),臺灣縣市政府的自治監督及其檢討,政治科學論叢,第11期。
張四明(1998),府際間的協調:問題與解決途徑,行政學報,第29期,頁213-250。
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主編(2001),府際關係。臺北:元照出版公
司。
趙永茂(1997),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
府的變革方向。臺北:翰蘆。
趙永茂(2003),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18 期,頁53-70。
衛芷言(2004),我國中央與地方公共事務劃分之法制規範─一個新制度論的觀點,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二、西文部份

Agranoff, R.J., & Rinkle, V., (1986),“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Human Service Problem-Solving in Six Metropolitan Area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granoff, Robert(2003),“ Leveraging networks: A guide for public managers working across Organizations, ”Research report, The center for the business of government. http://www.busnessofgovernment.org
Agranoff, R. & M. McGuire (2001),“After the Network Is Formed: Process, Power, and Performance.” in Mandell, M. P. (ed), Getting Result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estport: Quorum.
Agranoff, R. & M. McGuire (2003),”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T. L. & Hill, P. J.(eds.) 1997 Environmental Federalism.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Bowman, Ann 2002 “American federalism on the horizon,” Publius; 32/2:3-32.
Burns, J. M. 1987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N. J.:Prentice-Hall.
Cabinet Office, (1997),” Opening up quangos, London: Cabinet Office.
Lowndes, Vivien(1997). “Change in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 New Institutions and New Managerial Regimes ”,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Vol. 23, No.2, pp.42-66.
Miller, David Y. (2002), “The Classic Debat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The Regional Governing of Metropolitan America. USA: Westview Press.
Moore, M. H. (1995). 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usgrave, Richard A. and Peggy B. Musgrave (1989),”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Rhodes, R.A.W. (1988).” Beyond Westiminster and Whitehall”, London: Unwin Hyman.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Rosenau, P. V. (2000). Public-Private Policy Partnerships.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Savitch, H.V. and Ronald K. Vogel, ed.,(2003), Regional Politics : America in a Post-city age.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Stoker, G.(1998).“Governance as Theory :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155, pp. 17-59.
Stoker, G.(2000),The New Political of Britain Local Governance, NY: St. Martin’s Press, Inc.
Stoker, G.(2004),Transforming local governance :from Thatcherism to New Labour, NY: Palgrave.
Sullivan. H. and Skelcber. C.(2002)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s, London: Palgrave.
Thompson, Grahame(1987),” The New Institution and Political Analysis” , Economy and Society, May vol.16, no.2, pp.252-7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