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7116-0238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7116-023854
論文名稱
Title
中南部大陸配偶就業之PAM回顧與檢視
A Review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on the Work Experience of Chinese Marriage Immigrant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7-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9-07
關鍵字
Keywords
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大陸配偶、新住民、就業、社會歧視
Chinese marriage immigrants,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Employment, New residents, Social discrimin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6 次,被下載 98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89 times.
中文摘要
過去幾十年來,兩岸經濟成長消長明顯,大陸早已擠身為世界強國經濟體,相對地台灣則面臨失業率上升,實質薪資縮水的窘境。大陸配偶在台感受頗深,自開放兩岸交流,來台的大陸配偶人數逐年攀升,早期來台者多是與榮民結縭的同鄉,後隨台商赴陸,越來越多不同型態的兩岸婚姻產生,然而在台的大陸配偶卻飽受歧視,連帶影響其就業和生活情況。
本研究透過與中南部10位大陸配偶的深度訪談,使用公共事務管理參考架構(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PAM)作為分析架構,企圖闡述受訪的陸配真實生活中所遭遇的求職就業經歷、遭遇的困難、就業與生活連結。
研究發現大陸配偶求職初始多非常積極,但多從事非正式的工作的原因,客觀上,因社會歧視仍存在,容易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因身分而被雇主拒絕雇用。此外,因大陸配偶多來台1-2年即生兒育女,有強烈的育幼需求,同家庭開銷大增,故主觀原因為選擇具彈性工時的非正式工作以兼顧家庭照顧和經濟需求。
透過PAM架構,更發現陸配受到的歧視不僅在就業層面造成求職不易,即使獲得工作也有同工不同酬的疑慮,來自夫家人的歧視更是壓垮陸配的最後一根稻草:包括對於大陸經濟環境認知嚴重的資訊落差,以及對陸配本身的強烈的不信任感,乃至敏感的政治立場,在在使大陸配偶的在台生活適應備感艱辛。
Abstract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e economic growth trends between cross-strait has shown the opposite. China has taken a place among the great power of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Taiwan has faced with the slowing growth of economy, higher unemployment rate, and the real wages shrinking. However, It is the Chinese marriage immigrants, who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mong the new residents, experience the most changes both in Taiwan and China during the decades.
This study aims to picture the very life of through their employment experience in Taiwan. However, by analyzing the materials from the in-depth interview with the framework of PAM, the results indicate a widespread discrimination to in Taiwan society. And the despised attitude decreases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Chinese marriage immigrants, including unequal pay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前言................................................................1
壹、 緒論.......................................................5
1.1研究背景....................................................5
1.2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7
1.3研究流程圖..................................................9
1.4 名詞定義...................................................10
貳、 文獻回顧..................................................11
2.1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11
2.2大陸配偶來台緣起...........................................18
2.3大陸配偶居留權和工作權.....................................20
2.4大陸配偶就業相關研究.......................................26
2.5大陸配偶就業現況...........................................31
參、 研究方法與設計...........................................33
3.1質性研究方法...............................................32
3.2 研究設計...................................................35
3.3 資料蒐集的嚴謹性...........................................39
3.4 研究倫理與反思.............................................41
肆、 以PAM架構分析大陸配偶之就業經驗...........................42
4.1條件面(載體)分析...........................................42
4.2本質面(本體)分析...........................................46
4.3現象面(主體)分析...........................................49
4.4小結.......................................................52
伍、 訪談資料分析..............................................53
5.1 來台前的現代性想像.........................................53
5.2 來台後的文化衝擊...........................................58
5.3 大陸配偶的就業經驗.........................................71
第六章、研究結論與建議..............................................86
6.1 研究發現與結論.............................................86
6.2 研究結論討論和建議.........................................87
參考文獻...........................................................90
附錄...............................................................9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總統府(1999)。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6423&rmid=514&sd=1999/07/09&ed=1999/07/10。
中國評論網(2015)。黃煒能:讓30萬陸配成中小企業生力軍,取自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153&kindid=0&docid=103786205。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6)。陸配家庭心裡話 黃煒能:歧視會產生仇恨,取自http://hk.crntt.com/doc/1042/9/0/5/104290584.html?coluid=3&kindid=12&docid=104290584&mdate=0702002658。
中時電子報(2013)。淚眼爭權益 陸配:我們不是敵人。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51000166.html。
內政部戶政司(2013)。人口政策白皮書-少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移民署(2015)。102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臺北市:內政部移民署。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孟平、張世澤(2007)。移民社會學觀點下外籍新娘問題的省思。北台灣學報,30,271-288。
王燦槐、林艾蓉(2009)。臺灣女性勞動力運用之比較:以東南亞配偶、大陸配偶、本國有偶婦女為例。臺灣東南亞學刊,6(2),97-133。
丘昌泰(2006)。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白秀雄、方孝鼎(2009)。新移民(外籍配偶)福利服務輸送困境之分析。「雙十年華、百年議題-困境下的臺灣社會工作新能量」研討會。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2009年會,臺北市。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開放大陸旅客來臺觀光政策成果回顧。: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0977&ctNode=5650&mp=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6)。推動兩岸空運直航。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5053&CtNode=7159&mp=1。
自由時報(2012)。高雄人愛騎機車 全市277萬人 機車數量高達230多萬輛,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15097。
自由時報(2016)。中配要取得身分證 將測試國民權利義務常識。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743304。
曲虹(2007)。大陸配偶來臺移民制度及輔導與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成之約(2012)。高齡化社會與新移民人力資源運用的探討。就業安全半年刊,101(1),5-9。
汪明生、馬群傑(2004)。高雄地方發展課題之分析與比較。研考雙月刊,28(8),76-88。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汪明生(2007)。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未出版。
汪明生(2007)。問題當然不是在經濟,取自http://www.pam.org.tw/bin/home.php
汪明生等(2015)。公共事務管理與社會發展矩陣,未出版。
汪明生(2011a)。高雄的社會發展與兩岸開放,2011年10月17日,取自臺灣商報。
汪明生(2011b)。以社會體制建構與連結 化解兩岸社會層面關鍵癥結。未出版。
余柔慕(2012)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政策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沈榮欣(2006)。臺灣新移民與非正式就業:女性大陸配偶在臺的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嘉義縣。
李建忠(2006)。雲林縣新移民女性就業困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吳學燕(2004)。台灣新移民問題-兩岸通婚。社區發展季刊,105,269-285。
邱繼賢(2015)。職業安全衛生與勞動條件檢查專業分工體系。台灣勞工季刊,41,4-11。
林雅茜(2014)。外籍配偶的社會性意涵分析-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臺中市。
洪淑芬(2007)。大陸配偶在臺工作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桃園市。
徐子淇(2012)。新移民女性就業困境與培力政策之評析:以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高雄。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臺商與臺灣經濟發展策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R-094-001.htm。
郭鳳岐(2013)。我國大陸配偶制度之分析–以臺南市永康區陸家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臺南市。
陳小紅(1999)。大陸配偶來台生活狀況案例訪視專案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陳芬苓(2014)。女性新移民生活狀況的轉變與政策意涵。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7,29-59。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327-342。
陳音言、徐慧英 (2004)。社會變遷下臺北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工人員因應新興貧窮問題之探討。發表於臺灣社工人員協會主辦 「多元化的社會議題:社工專業角色重新出發」研討會, 259-279。
陳錦坤(2006),影響面談裁量國人與大陸配偶婚姻真偽決策之資訊整合模式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在職專班,臺北市。
陳雪慧(2007)。看見臺灣國族論述的新面貌–婚姻移民法令的歧視與排除。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陳偉挺(2011)。女性大陸配偶在臺就業困境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臺南市。
陳慧瑜(2015)。不對稱社會融納:探討跨兩岸遷移者雙重成員身分之管理政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陸嘉宏(2013)。高雄大專院校學生赴平潭就業意願之認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許有仁(2009)。新移民女性就業輔導狀況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嘉義縣。
許慈育(2010)。人民權利與國家利益的對話-我國「入出國及移民法」制定及修正過程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許繼峰、饒鳳翔(2007)。嘉義地區榮民大陸配偶就業歧視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19,402-427。
游美貴(2009)。97年度大陸及外籍配偶生活處遇及權益之研究。臺北市:內政部。
廖元豪(2006)。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44(3),81-129。
趙彥寧(2004a),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臺灣社會學刊,32,59-102。
趙彥寧(2004b)。公民身分、現代國家與親密生活:以老單身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臺灣社會學,8,1-41。
趙彥寧(2005)。社福資源分配的戶籍邏輯與國境管理的限制:由大陸配偶的入出境管控機制談起。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9,43-90。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2007)。兩岸四地競爭力評析,取自http://www.npf.org.tw/3/2362。
葉郁菁(2010)。育有學前幼兒之新移民女性親職能力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95,74-87。
鳳凰網(2016)。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前10排行 深圳第一(名单),取自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530/14440850_0.shtml。
劉瑋祺(2012)。臺灣南部學生赴大陸就學之資訊整合認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蕭元哲、馬群傑(2005)。公共事務管理整合架構條件面分析表。
韓吉元(2015)。我國婚姻移民法治之研究-以大陸配偶之差別待遇為中心。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臺北市。
戴金蓮(2014)。開放大陸配偶來臺管理政策與機制研究(2002–2012)。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簡夢嫻(2002)。大陸女性配偶在臺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中縣市、彰化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彰化縣。
藍佩嘉(2007)。性別與跨國遷移。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225-248),台北市:巨流。
二、英文部分
Inglehart, Ronald (1990). “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nglehart, Ronald (1997).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
Mishler, E. G.(1986).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