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7117-2206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7117-220627
論文名稱
Title
社會投資報酬(SROI)評估指標適用性初探──以社區型社會企業為例
A Primary 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 A Case Study of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08-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09-11
關鍵字
Keywords
社會效益、社區型社會企業、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社會創新、評估指標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Indicators, Social Innovation,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5 次,被下載 6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3 times.
中文摘要
近年來,不僅僅非營利組織有逐漸朝向社會企業經營模式發展的趨勢,亦有越來越多希望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的創業家,選擇採取創立社會企業的行動,投身關懷社會的行列。然而,我國對於社會企業的經營績效,至今尚未見一普遍可行的衡量工具予以檢視,讓人無從瞭解其各自之效益與社會影響力,以及是否值得繼續投入資源於其中。
本研究主要探究美國羅伯特企業發展基金會(Robert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und)所提出的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SROI) 評估模式,進行應用於社區型社會企業之適用性探討。首先,藉由檢視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瞭解該模式之運作程序、適用條件與操作限制等;其次,從現階段推動社會企業之核心部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著手,以立意抽樣篩選申請執行該方案(主要為社區經濟型)並符合社區型社會企業條件與特色之民間團體為應用對象。本研究第一階段採深度訪談法與德菲法(Delphi method),先界定利害關係人及找出可適用於社區型社會企業之質、量轉換替代性指標;第二階段為SROI的應用,以高雄市兩個社區型社會企業為例,將前階段之評估架構與指標應用於個案進而試算其社會投資報酬率。
本研究希冀建構出對公部門或社區型社會企業得以方便操作的評估工具,一方面可協助其省思投入後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可提供其作為永續經營的規劃參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ying to bring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entrepreneurs have been choosing to establish social enterprises. However, without a well-established evaluation tool in Taiwan,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the efficiency and social impacts of the social enterprise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evaluation mode and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o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Focusing on the Multi-Employment Promotion Program (mainly social-economic types) promoted by Workforce Development Agency, Ministry of Labor, this study selected two cases as target subjects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re are two stages in this stud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 and the Delphi method,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stakeholders and found out the indicators applicable to the financial proxies for the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And then,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in Kaohsiung were evaluated by applying SROI.
Finally, this study would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tool which is handy for 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to use. On one hand, it could help the commu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review their social impacts; on the other hand, it could also give them some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oper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社會企業 7
第二節 社區型社會企業 14
第三節 社會企業效益評估工具 18
第四節 社會投資報酬(SROI)之操作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0
第四章 社區型社會企業之SROI評估指標建構 35
第一節 德菲專家問卷設計 35
第二節 德菲專家問卷施測結果 46
第三節 小結 52
第五章 實證與分析 55
第一節 操作說明 55
第二節 個案應用──A社區型社會企業 64
第三節 個案應用──B社區型社會企業 82
第四節 小結 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5
第二節 管理意涵 10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9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2
附錄一、 第一回合德菲專家問卷 118
附錄二、 社區型社會企業SROI評估問卷(一般進用人員) 123
附錄三、 社區型社會企業SROI評估問卷(專案經理人) 12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參考文獻
于躍門(2011)。認識社會企業。新社會政策雙月刊,15。
王仕圖、官有垣、陳錦棠(2016)。台灣社區型社會企業的資源動員。載於官有垣、陳錦棠、王仕圖(編),社會企業的治理:台灣與香港的比較(111~132頁)。台北:巨流。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2001)。政策分析。台北:空大。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補助作業要點(民94年6月30日)。
行政院勞動部(2014)。《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勞動部(2014)。《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計畫作業手冊》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4)。《社會企業評估指標之研究》。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經濟部(2014)。《社會企業行動方案103-105年》。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經濟部(2016)。《社會企業行動方案104年度執行情形》。台北:行政院。
吳宗昇、周宗穎、張抒帆(2013)。公益創投的常識與探索:公益2.0案例的SROI成效評估。社區發展季刊,143。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呂朝賢(2008)。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意義與評論。國立政治大學會學報,39,89-91。
李宜樺、吳佳餘、杜育任(2016)。用社會投資報酬(SROI)發現改變世界的力量。證券服務月刊,653。
李昀宸(2013)。社會企業績效衡量模式建立-社會價值創造觀點。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李衍儒(2009年7月)。美國、英國及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社會企業的發展經驗對臺灣的政策啟示。「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青年論壇」發表之論文,廈門大學。
周書毓(2005)。教育與成本效益分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非營利評論,1,146-181。
官有垣、王仕圖、陳錦棠(2013)。台灣與香港的社會企業之治理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101-2410-H-194-047-SS2),未出版。
林怡君(2007)。英國社會企業發展之研究。台灣綜合研究院社會福利研究報告。
林怡君(2008)。社會企業在台灣的發展限制: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計畫為例。就業安全半年刊,7,63-67。
林振春(1992)。德惠法。民意月刊,169,82-101。
林晏平(2015)。社會影響力衡量方法與其商業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林淑馨(2011)。非營利組織概論。台北:巨流。
林淑馨(2013)。臺灣社會企業的現況與困境:以公益創投型社會企業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43,68-77。
社企流(2014)。社企力 !: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台北:果力文化。
社會企業發展條例草案【議案關係文書】,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第13次會議(民106年5月10日)。
邱淑芬、蔡欣玲(1996)。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
邱顯貴、吳婉寧、鄧春梅、楊青梅、簡綺瑩、楊懿萍(2006)。非營利組織創造價值的營運與績效評估模式:平衡計分卡觀點。資訊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106-113。
柯涵儀(2014)。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效與評鑑結果之相關性探討-──以原台南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胡哲生、陳志遠、吳秉恩(2009)。社會企業本質、任務與發展。創業管理研究,4,1-28。
徐鈞庭(2015)。社會效益如何存在?弱勢婦女創業之投資社會效益(SROI)個案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張抒凡(2013)。如何評估社會企業的績效?社會創新方案的SROI評估。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章廷文(2017)。社會環境會計:用看得見的數字,算出看不見的「社會影響力」。2017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1/3268/4591。
陳正宏(2002)。非營利組織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以台灣300家主要基金會為例。國防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金貴(2001年3月)。志工組織的社會事業化。「2001志工台灣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高雄亞太公共事務論壇。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陳慧娟、張俊瑋(譯)(2011)。社會投資回報評估指南 (原作者:Nicholls, Neitzert, Lawlor & Goodspeed)。北京:社會資源研究所。(原著出版年:2009)
陳錦棠 (2005年11月)。香港社會企業之發展及策略分析。「發展公益事業建構和諧社會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上海復旦大學。
陳麗欣、魏希聖、王慧琦(2007)。運用德菲法建構台中市志願服務評鑑指標。朝陽學報,12,333-349。
彭開琼(2010)。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績效衡量之研究:平衡計分卡的觀點。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彭錦鵬、江瑞祥、許耿銘(2011)。非營利組織績效評量指標之建構。政治科學論叢,49,125-160。
黃上晏、潘冠妘、黃哲悠(2015)。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探討──以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例。管理資訊計算,4(2),221-234。
黃春長、高明瑞、鄭淑芳、林正挺(2016)。社會企業評估指標之研究。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黃慶新(2015)。農村再生社區評鑑指標之建構。虎尾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楊君琦、郭欣怡 (2011)。社會企業組織型態與經營類型之初探,輔仁管理評論,18,53-77。
楊凱淯(2016)。社區型社會企業經營績效指標建立與績效評估-以宜蘭縣為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經營管理碩士班學位論文。
劉子奇(2015)。英國社會企業之旅:以公民參與實現社會得利的經濟行動。台北:新自然主義、幸福綠光。
蔡明娟(2008)。以平衡計分卡探討非營利組織績效衡量指標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65-108。
藍婉今(2015)。非營利組織之社會效益評估──以法律扶助基金會卡債受扶助人為例。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顏詩穎(2015)。社會效益債券之財務模型與償付機制設計──應用SROI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學位論文。
譚穎茜(2011年10月18日)。以SIAT評估社企的效益。香港信報財經新聞。
英文參考文獻
Bull, M. (2007).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 enterpris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alysis tool.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3(1), 49-66.
Darby, L., & Jenkins, H. (2006). Applying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to the social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dicator set for Newport Wastesavers, W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33(5/6), 411-431.
Dees, J. G. (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 54-69.
Defourny, J., & Nyssens, M. (2010). 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1(1), 32-53.
Luke, B., Barraket, J., & Eversole, R. (2013). Measurement as legitimacy versus legitimacy of measur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 Management, 10(3/4), 234-258.
Meadows, M., & Pike, M. (2010).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social enterprises. 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23(2), 127-141.
Millar, R., & Hall, K. (2013).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 for social enterprises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5(6), 923-941.
The SROI Network (2012). A Guide to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2012. Haddington, East Lothian, Scotland.
Nicholls, Neitzert, Lawlor & Goodspeed (2009). A guide to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The UK Cabinet Office.
Mook, L., Chan, A., & Kershaw, D. (2015). Measuring Social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26(2), 189-207.
Peredo, A. M., & Chrisman, J. J. (2006). Toward a theory of community-based enterpri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1(2), 309-328.
Rahman, M., & Hussain, M. (2012). Social business, accoun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reporting. Humanomics, 28(2), 118-132.
Rotheroe, N., & Richards, A. (2007).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social enterprise: transparent account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3(1), 31-48.
Salamon, L. M. &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Somers, A. B. (2005). Shap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or use in UK social enterprises.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1(1), 43-56.
Wolf, T. (1999).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Young, D. R. (2001).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12(2), 139-15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