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5110-19284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5110-192845
論文名稱
Title
以後殖民觀點分析莫拉克風災新聞中的原民印象 以高雄縣永久屋報導為例
Analyzing the Aboriginals ' images in Typhoon Morakot News with Post-colonial concepts Using the report of Eternal House in Kousiung County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7-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8-15
關鍵字
Keywords
原住民、再現、後殖民、論述、文本
Aboriginal, Representation, Post-colonial, Discour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媒體的莫拉克風災新聞文本為分析對象,透過新聞論述分析及後殖
民觀點的援用,探討媒體中原住民再現的特定類型及所塑造出來的特定論述,初
步發現主流媒體以負面化的他者再現原住民,而非主流媒體中的原住民則是發聲
的主體。主流媒體論述如下,原住民是山林破壞的元凶,進而造成88 風災的災
情嚴重,政府與慈善單位及時伸出援手,並大力幫助原住民重建,但是原住民堅
持不離開危險的原鄉,不知好歹,遲遲不願意選擇安置或重建的方案,拖累政府
施政成效,並影響社會大眾對政府觀感,簡直是無賴災民。非主流媒體的論述卻
是,政府的越域引水工程才是引發高雄縣山區山河變色的主因,原住民長期與大
自然和平共處,世世代代與之共榮共生,從來沒有破壞水土的行為,政府卻將破
壞國土的罪名強加於原住民身上。現在更巧妙的利用這個罪名,迫使原住民替政
府錯誤的政策背黑鍋,試圖將原住民族化約為國土破壞的始作俑者,然後政府與
慈善團體再偽裝好人,聯手強迫原民接受永久屋這份愛,進而強取豪奪原住民的
土地,使原住民徹底失根,造成大自然災害外的二次人為傷害。
兩者相異的論述顯示,文本背後有其複雜的權力關係,本研究透過後殖民的
論述拆解發現,主流媒體論述其實隱含了中央殖民統治、慈濟溫柔霸權以及新聞
人服膺主流價值的權力意涵。三方形成強而有力的主流論述,將原住民從與自身
高度相關的風災重建政策中排除,邊緣化原住民的聲音。然而,本研究也發現不
同的權力方向,非主流媒體文本以一種抵中心的論述,把原住民的主體性彰顯出
來,扭轉既有的中心論述,指出政府才是問題的來源,找回原住民特有山林智慧
的正統性,抵制過去以漢人價值為中心的媒體論述,邁向主體化建立的過程。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news texts of Typhoon Morakot, applying news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ost-colonial concepts to discuss the specific types of aborigin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media, and the media also shape some specific discourse for
aboriginal people. After analyzing the news texts, it shows that mainstream media
represent aboriginal as the negative other, while alternative media represent them as
the subjects who can acclaim their own rights.
These two different discourses imply that there are some complex power relations
behind the news texts, the mainstream media reinforce the power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They build a strong and powerful discourse
to rationalize their dominance over aboriginals, which excludes aboriginals’ opinions
from the public policy. However,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ere is an alternative
direction of power; alternative media try to subvert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They
point ou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the trouble maker, aboriginals shouldn’t be
scapegoats. Hence, we can find that aboriginals are on the way to establish their own
subjec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一、媒體再現對族群形象的重要性……………………………………………1
二、原住民所面臨的傳播困境…………………………………………………3
三、莫拉克風災文本與原民再現的相關性……………………………………6
四、揭開霸權的面紗—後殖民論述分析………………………………………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12
一、媒介建構社會真實………………………………………………………..12
二、再現的意涵………………………………………………………………..14
三、新聞框架與社會運動……………………………………………………..15
四、新聞框架與種族再現……………………………………………………..18
第二節 族群政治…………………………………………………………………19
一、 種族是社會建構的概念…………………………………………………20
二、 刻板印象作為傳達意識形態工具………………………………………21
三、 他者再現作為一種論述…………………………………………………23
四、 Foucault 的權力/知識與論述……………………………………………26
第三節 後殖民理論………………………………………………………………30
一、 台灣原住民歷史書寫與後殖民理論…………………………………...30
二、 後殖民論述中的重要概念……………………………………………...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38
第一節 研究設計…………………………………………………………………38
一、 文本的媒介來源…………………………………………………………..38
二、研究流程及步驟…………………………………………………………..41
第二節 新聞論述分析……………………………………………………………43
第四章 文本分析……………………………………………………………………48
第一節再現的特定類型:負面化的他者與發聲體………………………….…..48
一、主流媒體的原住民再現—負面化的他者………………………………..48
二、非主流媒體的原住民再現—發聲的主體………………………………...57
第二節後殖民的論述拆解………………………………………………………63
一、中央的殖民統治…………………………………………………………..64
二、慈濟的溫柔霸權…………………………………………………………..71
三、服膺主流價值的新聞工作者………………………………………………77
四、小結………………………………………………………………………..78
第三節主體化建立………………………………………………………………80
一、原住民才是主體……………………………………………………………81
二、問題化的他者—中央……………………………………………………..91
三、被壓制的知識起義…………………………………………………………95
四、小結…………………………………………………………………………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0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01
一、原住民再現的特定類型:負面化的他者與發聲的主體…………………101
二、中央殖民統治、慈濟溫柔霸權與服膺主流價值的新聞工作者……….102
三、主體化建立……………………………………………………………….102
第二節未來研究建議………………………………………………………… .104
參考文獻……………………………………………………………………………105
一、中文部分…………………………………………………………………105
二、英文部分………………………………………………………………....108
附錄…………………………………………………………………………………11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參考文獻
孔文吉 (1998)。前瞻跨世紀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形
象的文化問題與權力政治。山海文化雙月刊,19:105-123。
孔文吉(1993)。讓我的同胞知道。台北:晨星。
孔文吉(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台北:前衛。
文學的社會功能。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王嵩音(1998)。台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形象與再現—。台北:時英。
王嵩音(1998)。台灣原住民還我運動之媒體再現。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67-95。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2004 年,1 月12 日)。台灣原住民族變臉!聽我,看我,讓
我自己說話。台北: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宋國誠 (2003)。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伊德。臺北:擎松。
周月英(1991)。解讀媒介中的女性意識:以報紙對許曉丹的報導為例。政治大
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官鴻志(1986)。不孝兒英伸。人間雜誌,9。2010 年3 月22 日,取自
http://www.ali3tt.com.tw/mybrother2.htm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台北:巨流。
林惠娟(2003)。原住民的報紙新聞再現—以花蓮縣長補選期間「殺豬涉賄選」爭
議為例。佛光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
林福岳(2008,10 月)。原住民傳播主體性與媒介表現,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員會主辦之「大眾傳播媒體中的原住民」學術研討會,台北。
施正鋒(1999)。原住民族的歷史重建。取自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http://www.wufi.org.tw/taiwan/twabo2.htm
106
紀駿傑(2005)。原住民研究與原漢關係-後殖民觀點之回顧。國家政策季刊,4
(3):5-28。
倪炎元(1998)從『山胞』到『原住民』-報紙對原住民『正名運動』的論述分
析,台大新聞論壇。5:79-110。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的論述分析」。臺北:韋伯。
夏曼.藍波安 (2009)。老海人。臺北:印刻。
翁福元、吳毓真 (2002)。後殖民主義與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03:88-99。
張立波 (2001)。後殖民主義,p153-189,當代國外思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張京媛(2007)。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
張錦華(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正中:台北。
張錦華(2008,10 月)。從原住民族傳播權的觀點-檢視大眾媒體如何再現原住民
族,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之「大眾傳播媒體中的原住民」
學術研討會,台北。
莫拉克news.org http://www.88news.org/?p=2904
陳右果(2004)。台灣原住民族群的「他者」影像再現以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
雜誌》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陳宏睿(2008)。青少年的性在新聞媒介中的再現。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高雄。
陳彥伶、陳婷玉(2008)。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社會福利政策與媒體—以全民健
康保險政策的報紙再現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8(1):3-52
陳雪雲(1991)。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政
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陳震 (2004)原住民報導文學語原住民運動之連繫-從公眾行動的角度探討報導
陳曉潔 (2006)。後殖民主義理論對文本與權力之間隱喻關係的揭示。濟南職業
學院學報,2,取自http://scholar.ilib.cn/A-jnjyxyxb200602009.html
陳瀅巧(2006)。圖解文化研究。台灣:易博士。
107
壹蘋果網絡http://tw.nextmedia.com/index/search
游美惠 (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
黃弘同(2005)。文明的他者殖民主義下的台灣原住民。經典雜誌,84。2005 年
7 月,取自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84/1945_6.htm
黃葳威(1999)。文化傳播。台北:正中。
楊若儀(2008)。網路媒體中美白論述之分析—以美容社群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
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楊祖珺(1997)。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台北:遠流
廖千惠(2007)後殖民論述對台灣多元文化教育之義蘊。中等教育,58(6):73-76。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E9%A6%96%E9%A1%B5
趙稀方(2007)。霍米巴巴及其批評。取自人間網
http://www.ren-jian.com/Index.asp?act=ViewEachArticle&ArticleID=1744
劉幼俐 (1998)。原住民對廣電媒體使用與滿足之調查分析。臺大新聞論壇,
潤利艾克曼公司(2009)2009 年第一季媒體大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xkm.com.tw/HTML/report/rngresearch/200901-03RNM.pdf
蕭世暉(2010 年,3 月12 日)。2009 年原住民人權報告2。立報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library/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台北:自立晚報社。
108
二、英文參考文獻
Banerjee,Bobby Subhabrata&Osuri,Goldie(2000).Silences of the media:whiting out
Aboriginaity in making news and making history. Media,Cuture&Society.22
(pp.263-284)
Baylor Tim (1996). Media Framing Of Movement Protest: The Case of American
Indian Protest.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96, Vol. 33 Issue 3
Croteau,David&Hoynes William(2002).Media Society.London:Sage.
Fanon,F.,On National Culture.pp.36-52 in Patrick Wiliams and Laura Chrisman
(eds.)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A Reader.New
Yor:Harvester Wheatsheaf,1993.
Hall, Stuart (1995). The Whites of Their Eyes: Racist Ideologies and the Media. In
Call Dines & Jean M. Humez (eds.) Gender, Race and Class in Media. Thousand
Oaks: Sage.
Hall, Stuart (1997).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 Sage.
McQuail,Denis(2000).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London:Sage.
Thomas Erwin K (1984).The Other American: Race- Related News Coverage.
Journal of Ethic Studies, 11:4, pp124-126
van Dijk, T. A.(1992).Discourse and the denial of racism. Discourse&Society. 3(1),
(pp.100)
van Dijk, Teun A. (1988). News as Discourse. Hillsdale. NY: Erlbaum.
van Dijk, Teun A. (1991) Racism and the Press. London: Routledge.
van Dijk, Teun A.(1995). Discourse Semantics and Ideology. Discourse and Sociaty.
6:243-289
William Hoynes (2003).Race and Representation. Qualitative Sociology, Vol.26, No.
109
2, pp281-28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144.233.19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144.233.19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