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9106-1038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9106-103820
論文名稱
Title
特色分析法於台灣股票型基金之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Based Analysis in Taiwan's Stock Mutual Fund Marke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6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8-19
關鍵字
Keywords
市場中立、特色擇時能力、特色選股能力
AS, CT, C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4 次,被下載 327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276 times.
中文摘要
衡量經理人擇時、選股能力方法分為三類,分別是以報酬率為分析基礎的報酬率分析(Return-Based Analysis),以基金持股權重及股票報酬來判定的持股比率分析(Portfolio-Based Analysis),以及將所有上市、櫃公司依照市值、淨值市價比、動能分組,並配合基金持股權重及股票報酬的特色分析法(Characteristic-Based Analysis)。其中,以特色分析法最為複雜,但也最為直觀。
本研究藉由特色分析法,分析每檔基金每季的持股明細,藉以了解基金經理人是否具有特色擇時能力(CS)及特色選股能力(CT),並提供投資人一個更為明確的投資判斷依據。
本研究基於兩種假設下進行基金經理人擇時、選股能力的分解,一為假設每季季初基金所公佈的持股為本季之持股,另一假設為所公佈之持股,為上一季之持股。結果發現,在期初持股為上季持股假設下,由特色分析法所得到的HR,遠高於基金的實際報酬,每季約達12%,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基金經理人採取動能策略,所以在185檔樣本基金當中,所有基金的理論報酬皆高於實際報酬。至於在期初持股為本季持股之假設下,報酬率的平均差異甚低,平均季報酬差異不到1%,相關係數也高達95%,優於另一假設之91%。
在Daniel,Grinblatt,Titman,Wermers(1997)論文中,假設期初持股為該基金之當季持股,在本文的實證對照上,理論報酬與基金實際報酬具有較小的差異,較高的相關係數,因而本研究認為採用期初公佈持股為本季持股之假設適當。
比較27個特色投資組合,發現市值、動能維度相同,則價值型特色投資組合報酬會優於成長型特色投資組合報酬率。如果價值成長、動能維度相同,則小型特色投資組合報酬率會優於大型特色投資組合。排除大多頭時期,如果市值、價值成長維度相同,則高動能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會優於低動能特色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但在大多頭時期,低動能投資組合表現會遠高於高動能投資組合。
本研究發現,共同基金平均而言,經理人主要價值在於優異的選股能力。中小型基金及科技型基金之選股能力優於一般型基金,CS表現優異之基金有相當亮眼之獲獎表現。經理人在擇時能力上,也有正向報酬,77%基金CT為正,但平均而言,表現不如CS,表示經理人在擇時表現上,較不能為基金帶來較佳之超額報酬。
本研究針對一般型基金、科技型基金以及中小型基金進行市場中立策略,發現並無任何一種策略能產生非常穩定之Alpha,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實驗設計上的不周詳或是現實環境的限制。建議未來研究者採用特色分析法,結合其他資料頻率較高之分析方法,並考量到其他相關資訊,如經理人人之更換、整體經濟市場之變化等,應能更有效找出可以有效產生Alpha之市場中立策略。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4
第六節 預期貢獻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共同基金績效之評估 6
(一) Return-Based 績效指標 6
(二) Portfolio-Based 績效衡量指標 9
第二節 共同基金擇時、選股能力指標 10
(一) Return-Based擇時選股能力 10
(二) Portfolio-Based擇時選股能力 12
(三) Characteristic-Based擇時選股能力 14
(四) 基金經理人擇時、選股能力國內文獻整理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範圍與來源 17
第二節 基金經理人報酬率分解 18
(一) 被動投資組合(Passive Portfolios)建立 18
(二) 理論報酬(HR) 20
(三) 特色選股能力(CS) 20
(四) 特色擇時能力(CT) 21
(五) 平均持股型態報酬(AS) 21
第三節 CS、CT、HR與實際報酬及績效指標比較 24
(一) 特色分析理論報酬(HR)與實際總報酬一致性檢定 24
(二) CS、CT、HR與其他績效指標比較分析 25
第四節 市場中立CS、CT策略績效檢定 26
第四章 實証結果與分析 28
第一節 特色投資組合歷史報酬分析 28
第二節 基金特色理論報酬(HR)實證分析 30
第三節 基金特色選股能力報酬(CS)實證分析 34
第四節 基金特色擇時能力報酬(CT)實證分析 37
第五節 CS、CT、HR與其他績效指標比較分析 39
第六節 市場中立CS、CT策略績效檢定 41
(一) 一般型基金場中立策略 41
(二) 科技型基金場中立策略 43
(三) 中小型基金場中立策略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8
第二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 5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參考文獻
1. 王俊華,「台灣地區共同基金績效評估與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2. 辛穎琪,「台灣股票型基金之績效評估-持股比率分析法」,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3. 陳勝源,「我國共同基金投資組合績效評估與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4. 郭學君,「國內新封閉型基金持股比率特性分析及其持股明細公佈之資訊效果」,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5. 楊朝舜,「台灣地區共同基金選股能力與時機掌握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6. 鄭桂娥,「以持股比率評估共同基金之績效—台灣封閉型基金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7. 江奕欣,「共同基金績效能力分解及持續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
8. 詹家昌,「共同基金選股能力與績效持續性之再驗證」,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英文參考文獻
1. Banz, Rolf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9(1981), pp.3-18.
2. Carlson, Robert S. ”Aggregat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5(1970), pp.1-31.
3. Elton, E. J., and Martin J. Gruber.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and Timing Abilit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5(1991), pp.117-131.
4. Elton, E. J., Martin J. Gruber, and Christopher R. Blake. “The Persistence of Risk-Adjuste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69(1996), pp.453-472.
5. Fama, Eugene F., and Kenneth R. French.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1993), pp.3-56.
6. Fabozzi, J. Francis. “Mutual Fund Systematic Risk for Bull and Bear Marke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34(1979), pp.1243-1350.
7. Gruber, Martin J. “Another Puzzle: The Growth in Actively Managed Mutual Funds.” Journal of Finance, 51(1996), pp.783-810.
8. Goetzmann, William N., and Roger G. Ibbotson. ”Do Winners Repeat: Predicting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ummer 1994, pp.9-18.
9. Hendricks, Darryll, Jayendu Patel, and Richard Zeckhauser. “Hot Hands in Mutual Funds: Short-Run Persistence of Relative Performance, 1974-1988.” Journal of Finance 48(1993), pp.93-130.
10. Jensen, Michael C.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Equity Mutual Fund in the Period 1945-1964.” Journal of Finance, 50(1968), pp.549-572.
11. Keim, Donald B., and Ananth Madhavan. ”Transactions Costs and Investment Style: An Inter-Exchang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Equitytrad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6(1997), pp.265-292.
12. Kent Daniel, Mark Grinblatt, Sheridan Titman, and Russ Wermers. “Measuring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with Characteristic-Based Benchmarks.” Journal of Finance, 52 (1997), pp.1035-1058.
13. Malkeil, Burton G.. ”Returns from Investing in Equity Mutual Funds 1971 to 1991.” Journal of Finance, 50(1995), pp.549-572.
14. Korkie, Robert M., Turtle, Harry J. ”What a portfolio Manager Worth?”,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Winter 2002, pp.65-73.
15. Wermers, Russ. “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Mutual Funds, Performance Persistence, and Survivorship Bias.” Working Paper, Maryland University.
16. Wermers, Russ. ”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Decomposition into Stock-Picking Talents, Style, Transaction Costs, and Expenses.” Journal of Finance, 55(2000), pp.1655-170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