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9112-2056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9112-205612
論文名稱
Title
公民治理跨域分析之檢視與建構
The Construction and Review of Citizen Governance and Cross-Domain Analysi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7-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8-19
關鍵字
Keywords
公民治理、資訊整合理論、互動管理、跨域分析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IIT), Citizen Governance, Cross-Domain Analysis, Interactive Management (I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1 次,被下載 59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97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公共事務管理整合架構(PAM)以及公共事務管理與社會發展矩陣(SDM)作為分析的途徑,探討在設計公民治理之操作程序時,民眾對於公共論壇的認知,以影響民眾參與公共論壇之意願。根據公共事務管理整合架構,將從現象面分析公民治理之意涵以及公民的角色;從本質面探討民眾對參與公共論壇的認知,以及心理權重值。

透過文獻分析運用Ostrom(1990)所提出之「體制」、「承諾」、「監督」三個因子,並且分別以「公平/不公平」、「高度/低度」、「有效/無效」兩個水準作為評估的標準。以曾參與過「互動管理」者為研究對象,使用資訊整合理論(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IIT)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探討民眾在參與公共論壇中,對於「體制」、「承諾」、「監督」三因子之心理權重值,研究設計屬三因子二水準之設計,將體制因子、承諾因子,與監督因子設為自變項,來評估民眾對於公共論壇之認知,受測所得之數據資料再以SPSS程式和AVERAGE程式計算出權重值,了解民眾對於公共論壇的態度,進而比較價值權重上的差異,提供未來在操作公民治理上的策略與建議。

研究結果如下:

一、 本研究之受測者在處於公民社會發展程度高之多元開放社會下,願意參與公共論壇的程度高於處於公民社會發展程度低之傳統保守社會。
二、 受試民眾在處於多元開放社會或是傳統保守社會下,對於三決策因子的重要性認知為:認為最重要的因素為監督因素,次為體制因素,再次為承諾因素。
三、 實驗結果發現本研究之受測者所呈現之資訊整合模式皆為不等權重平均模式。
四、 本研究設計之三因子在主要效果、二因子交互作用、三因子交互作用上對於依變項部分皆達顯著水準。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public forum cognition of citizen affect their intension to attend public forum given researching methods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Integrated Reference Framework (PA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trix(SDM). Based on PAM, we analysed the meaning of citizen governance and the role of citizen through real events, and discussed the cogni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ights of our citizen to participate public forums.

Through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literatures,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ree factors that proposed by Ostrom(1990) - Institution, Commit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then sequentially made the standard measurement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by fair/unfair, high/low and valid/invalid.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citizens who had participated in interactive management and cho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IIT) as our research method. Our research discussed that psychological weights of Institution, Commitment and Supervision, which defined three explanatory variables to estimate the public forum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By using SPSS and AVERAGE software, we computed the psychological weights of three factors and understood the attitudes of citizens toward public forum, furthermore,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weights and offered suggestion and strategies of citizen governing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 Compared to participants from traditional conservative society, our participants from highly developed multi-cultural society are more willing to attend public forums.
2.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ssess sequentially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factors by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and Commitment.
3.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atterns(model) are all unequal weighted average pattern(model).
4. All three factors of our research are significant on dependent variable in main effects, two-factor interaction and three-factor interac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治理的概念 8
第二節 公民治理 15
第三節 公民治理的操作程序 24
第四節 小結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之討論與檢視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說明 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檢視 45
第三節 跨域分析的檢視 51
第四節 研究方法之串聯 54
第五節 資訊整合實驗之操作程序 59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61
第一節 受測者/參與者 61
第二節 情境、因子與屬性之操作型定義 63
第三節 實驗設計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9
第五節 步驟 70
第六節 資料分析法 72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73
第一節 IM之程序與成果呈現 73
第二節 IIT結果分析 84
第三節 小結 10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結論 106
第二節 討論 107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8
第四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1
附錄
附錄一 初試問卷
附錄二 應用AVERAGE程式所得之資料
附錄三 資訊整合研究問卷
附錄四 資訊整合施測者紀錄表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仁方(2007)。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的相互建構—日本與台灣近年組織性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4(2),1-13。
公民身分(黃俊龍譯)(2003)。台北:巨流。(原著出版年:2000年)
王富秋、李秀文(2005)。公共領域視角下的公民文化。遼寧行政學院學報。4(7),19-20。
毛壽龍編(2000)。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聯書店。
丘昌泰(2000)。後現代社會公共管理理論的變遷:從「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管理」。中國行政評論,10(1),1-32。
石之瑜(1999)。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
石之瑜(2004)。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
江明修、曾冠球(2003)。公共行政制度設計之辯證:公民治理型模的檢視。中國行政評論,12(3),119-138。
江明修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江宜樺(2000)。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
艾蒙德、維巴(1996)。公民文化。(張明澍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63年)
吳英明(2003)。〈公民社會、全球治理與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載於林德昌主編台灣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社會參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
李丁讚(2004)。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
李台京(2001)。公共行政與公民社會。政策研究學報,1,107-139。
汪明生(1992)。環境決策與管理。高雄:復文書局。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汪明生、江明修、陳建寧、馬群傑(2006)。高雄市地方發展與公民文化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19,127-168。
汪明生、胡以祥、戴雅明(2004 年 12 月 b),台灣南北發展失衡現象之探討—以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型架構之觀點,發表於2004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關鍵年代與多元政治」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主辦,高雄。
汪明生、楊仁壽(1991)。以實驗法對三種多屬性權重衡量模式的比較。管理科學學報,8(1),93-197。
汪明生、張寧(1998)。環境污染案例與交通過失案例之量刑因素結合模式。管理學報,15(4),665-682。
汪明生、劉麗娟、鍾國南(2006)。公民文化、社會服務團體變遷及其與經濟指標間之關聯分析:以台灣北、高兩巿為例。中山管理評論-知識經濟、新公共管理與傳播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
汪明生、戴雅明、胡以祥(2005)。多元社會下高雄市招商策略認知與判斷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N-93-2416-H-110-008),未出版。
林水波、邱靖鈜(2006)。公民投票VS.公民會議。台北:五南。
官有垣(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理論探討,台大社工學刊。4,163-201。
法蘭西斯•福山(1998)。誠信─社會德性與繁榮的創造。(李宛蓉譯),台北,立緒。(原著出版年:1995年)
邱靖蓉(2007)。高雄不同階層市民對高雄市整體發展與兩岸直航之認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哈伯瑪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曹衛東等譯),台北:聯經。(原著出版年:1990年)
胡佛(1998)。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書局。
孫同文(2003)。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台北:元照。
曼威•科司特(2002)。認同的力量。(夏鑄九等譯),台北:唐山。(原著出版年:1996年)
張寧(1995)。量刑因素的資訊整合模式─以犯罪所生之損害與犯罪後之態度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寧(2004)。社會判斷理論之集體決策程序對互動管理成果之驗證-兼論政策分析中集體決策方法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寧(2007)。從複雜到結構:詮釋結構模式法之應用,公共事務評論,8(1),1-29。
許文傑 (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立一(2004)。地方治理與公民參與的實踐:政治後現代性危機的反思與解決。公共行政學報,10,63-94。
陳正料(2006)。多元社會下政策績效之公平衡量:登革熱防治的資訊整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羽甄(2004)。公民會議之民眾參與及衝突管理。中央大學企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台灣民主季刊,3(1), 77-104。
陳建寧(1999)。公民文化與地方發展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建寧(2007)。臺灣公民文化之研究:以北高兩市公民的價值觀、道德認知與社會資本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欽春(2005)。民主治理與社會資本:台灣地區公民信任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欽春(2005)。社會資本與地方治理:地方政府角色之新詮。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治理研討會,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四所。
陳碧珍(1996)。科技風險知覺之資訊整合實驗—以石化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建元、吳康維(2007)。審議式民主在我國的創意應用─「2005年台南縣長審議式電視辯論會」個案探討。國會月刊,35,10。
黃于恬(2005)。以公平衡量探討社會階層之資訊整合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旻華(2007)。〈政治文化的普遍性和殊異性─從本體論談起〉,載於石之瑜主編政治文化研究的現況與開展。台北:約翰圖書。
董秉彰(2004)。台灣南部地區中產階級公民文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新煌(2004)。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民主轉型與民主治理。台灣民主季刊,1(1),65-84。
應奇(1999)。社群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戴雅明(2006)。多元社會下高雄市地區行銷屬性與問題之判斷研究─多屬性權重衡量模式應用與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魏鏞(2004)。魏鏞教授的最後三堂課。台北:天下文化。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全面決策品質提升之架構與方法。台北:雙葉書局。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Almond, G. A. & Verba, V.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Anderson, N.H. (1974). Cognitive algebra: Integration theory applied to social attribution. In L. Berkowitz(ed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7, pp.1-101.
Anderson, N.H. (1981).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New York:Academic Press.
Anderson, N.H. (1991). Contribution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Volume SocialⅡ. New Jersey.
Anderson, N.H. (2004). Unified Theory. In J.T. Jost, M. R. Banaji, & D. A.Prenticc (eds). Perspectivism in Social Psychology.
Arnold, J. S. (2003). Psychological laws. Erkenntnis, 58, p275-302.
Box R.C. (1998). Citizen Governance.UK: Sage Publications.
Box R.C. (2005). Critical Social Theor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N.Y.: M.E. Sharpe, Inc.
Crawford, S.E.S. and Ostrom, E. (1995). A Grammar of Institution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9 (3), p582-600.
Dahl R.A. (2000). On Democracy. Yale University Press.
Edward N. Muller, Mitchell A. Seligson(1994). Civic Culture And Democracy: The Question Of Causal Relationship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3), p635-652.
Ekkehart Krippendorff (1981). The Victims. A Research Failure.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18(1), p97-101.
Frederickson, H. George(2005). “Whatever Happened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Governance, Governance Everywhere.” in Evan Ferlie, Lawrence E. Lynn, and Christopher Pollitt,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ublic Management.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82-304.
Kooiman, Jan(2003). Governing as Governa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Huang, Min-hua(2004).How Can Political Culture Be a Useful Independent Variable?. Taiwa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1):147-191.
Ostrom, E.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strom, E. (2007). Institutional Rational Choice: an Assessment of th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In Paul A. Sabatier (Eds.),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2nd (pp. 21-64).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Pierre, Jon & B. Guy Peters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Basingstoke: Macmillan.
Pierre, Jon & B. Guy Peters (2005). Governing Complex Societies: Trajectories and Scenarios. N.Y.: Palgrave Macmillan.
Putnam, R.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nald Inglehart. ( 1990). Culture Shif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nald Inglehart. (1997).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hanteau, J. (1984). Functional Measurement Number One Manual for Program FM#1. Manhattan: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Stoker, G. (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0(1): 17-29. United Nation. 2001. “New Trends in Urban Governance.” UN Chronicle, 38(1): 32.
Stoker, G. (2004). Designing Institutions for Governance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Normative, Rational Choice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al Theories Explored and Contrasted. ESRC Fellowship Paper, 1.
Warfield, J. N. (1989). Social Systems. C.A.: Intersystems Publications.
Warfield, J. N., & Cárdenas, A. R. (1994). A handbook of interactive management. (2nd).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