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6105-11525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6105-115253
論文名稱
Title
企業採用電子銀行服務影響因素之探討
Th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firm's intention to adopt e-Banking servic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7-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9-06
關鍵字
Keywords
技術背景、組織背景及外在環境背景、採用、電子銀行
e-Banking,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TOE) framework, IT Adop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45 次,被下載 397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4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971 times.
中文摘要
當前台灣之銀行業由於新銀行的加入而形成過度競爭(Over Banking) ,因此有不少的銀行正積極尋找創新的經營模式。因此,如何能夠在新的一波競爭中,提供更加方便且更為快速的服務管道,已經成為目前銀行業者最為重要的課題。而電子銀行(e-Banking) ,不可諱言的,已成為此一創新服務管道的主角,任何一家銀行,希望於新的競爭中能站穩腳步,則必須搶先占有電子銀行之市場,才能在新的一波競爭中,建立灘頭堡,而不至於被淘汰。
然而任何創新服務的導入均不能忽視使用者的採用意願,如何瞭解影響使用者採用與否的種種可能因素,這也是長久以來資管領域所重視的議題。本研究綜合相關文獻論述,以技術背景、組織背景及外在環境背景(Technological context,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 TOE) 模式,並結合銀行實務將「直接效益」及「間接效益」形成之『技術背景』、「財務準備」及「技術準備」形成之『組織背景』、「仿傚競爭者」、「強制的壓力」及「規範的壓力」形成『外在環境背景』,利用以上這些因素,來分析及驗證其是否顯著影響採用電子銀行服務之意願。
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於中國商銀之企業客戶共發出1,000 份問卷,經由結構模式分析法(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針對回收之有效問卷255份,進行資料分析與模式驗證,結果發現「直接效益」及「技術準備」兩項因素對於影響企業採用電子銀行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意義。
研究之成果可分為三方面,1. 應用TOE模式探討企業採用電子銀行服務影響之因素,可供未來研究者採用。2. 瞭解企業採用電子銀行服務之重要因素,結果可供銀行業者掌握重要關鍵因素。3. 銀行業在實務上之應用,可協助銀行業者於實務上順利推展電子銀行,擴大其市場占有率,並獲得電子銀行所創造之無窮商機。
Abstract
Financial industry in Taiwan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over-banking. When more and more banks are established and offering a variety of financial goods or services to their customers, the competition continues to heighten. Banks are increasingly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o provide e-banking services, intending to maximize their business profits.
In this study, we use a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framework to propose an e-banking adoption model. Seven factors, including perceived direct and indirect benefits of the e-banking adoption, financial readiness, technical readiness, mimetic pressures, coercive pressure, and normative pressures, are tested from 255 firm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6 -
第四節 預期成果與貢獻 - 6 -
第五節 研究內容限制 - 6 -
第六節 研究流程 - 7 -
第七節 中國商銀電子銀行功能 - 9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
第一節 電子銀行的定義 - 13 -
第二節 電子銀行的範疇 - 15 -
第三節 經濟部技術處金流電子化計畫(C計畫) - 28 -
第四節 TOE(技術、組織及環境背景)模式概論 - 30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39 -
第一節 研究概念、變數及預期影響 - 39 -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40 -
第三節 研究假說 - 42 -
第四節 問卷設計 - 43 -
第五節 問卷發送過程 - 49 -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與工具 - 49 -
第四章 資料分析 - 51 -
第一節 樣本特性分析 - 51 -
第二節 採用電子銀行分析 - 56 -
第三節 建構效度 - 61 -
第四節 區別效度 - 63 -
第五節 收斂效度與信度 - 64 -
第六節 各構面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 66 -
第七節 結構模式分析 - 67 -
第八節 模式驗證 - 69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2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2 -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 73 -
第三節 研究貢獻 - 75 -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 77 -
第六章 附錄 - 79 -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簡介 - 79 -
電子銀行安全控管作業基準 - 88 -
問卷 - 93 -
參考文獻 - 99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Booz-Allen & Hamilton. (1997, April 22). Booz-Allen’s Worldwide Survey Revealed a Huge Perception Gap Between Japanese and American/European Banks Regarding Internet Banking. [On-line] Available-------http://www.bah.com/press/jbankstudy.html
2. Browne, M. W. and R. Cudeck. (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In K. A. Bollen & J. S. Long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136-162, Newbury Park, CA: Sage.
3. Burns, L. R. and Wholey, B. R. (1993). Adoption and Abandonment of Matrix Management Programs: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1), pp. 106-138.
4. Burt, R. S. (1982). Toward a Structural Theory of Action: Network Models of Social Structure, Perception, and Action,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5. Chau, Patrick Y. and Tam, Kar Yan, (1997).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ope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MISQ (21:2), pp.1-24.
6. DeLone, William and McLean, Ephraim R. (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1), pp.60-95.
7. DiMaggio, P., and Powell, W. W. (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2), pp.147-160.
8. Goodstein, J. D. (1994).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Strategic Responsiveness: Employer Involvement in Work Family Issu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2), pp.350-382.
9. H. H. Teo, K, K, Wei, and I. Benbasat, (2003). Predicting intention to adopt international linkages: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MIS Quarterly (27:1), pp. 19-49.
10. Iacovou, Charalambos L., Benbasat, Izak and Dexter, Albert S. (1995, December).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and small organizations: adoption and impact of technology, MISQ (19:4), pp.465-485.
11. Kim, H., Kim, J., Lee, Y. and Lee, I. (2003-04). Post-Adoption Behavior of Mobile Internet Users: An Empirical Validation with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orking Paper. [On-line] Available-------http://hci.yonsei.ac.kr/publications.htm
12. Kuan, Kevin K. Y. and Tam, Kar Yan. (1997).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Ope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MIS Quarterly (21:2), pp. 1-24.
13. McFarlan, F. W., J. L. McKenney. (1983).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Richard D. Irwin, Homewood, IL.
14. Orlikowski, Wanda J. (2000). Using Technology and Constituting Structures: A Practice Lens for Studying Technology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 Science (11:4), pp.404-428.
15. Pfeffer, J., and Salancik, G. (1978).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Harper and Row, New York.
16. Ryan, Sherry D. & Prybutok, Victor R. (2001).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 Discriminative Approach,”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41:4), pp.31-37.
17. Straub, D. W. (1989, June). Validating instruments in MIS research, MIS Quarterly (13: 2), pp. 147-169.
18. Zhu, Keviv, Kraemer, Kenneth L., Xu, Sean and Ddedrick, Jason. (200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yoff in E-Business Environment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Value Creation of E-Business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1:1), pp.17-54.
19.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民91)。中國商銀產業運籌-全球金融網開發計畫。
20. 王筱鈴(民90)。我國網路銀行發展現況及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1. 江如玉(民90)。資訊系統整合業廠商合作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22. 余泰魁、吳桂森、楊淑斐(民93)。市場行銷組合與計劃行為理論之整合性分析─以線上學習為例。產業論壇。
23. 吳盛(92)。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資訊人員的知識分享行為。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24. 沈道正(民91)。本國銀行業採用網路轉帳交易之決策因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文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25. 官振豐(民93)。網路銀行客戶滿意度、忠誠度調查之實証研究-以富邦銀行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花蓮縣。
26. 林育廷(民89。網路銀行相關法律面面觀。資訊與電腦,第238 期,67-72
27. 林東清(民91)。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台北市,智勝。
28. 邱郁文與方國定(民94)。入口網站使用者行為模式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
29. 孫思源(民90)。由社會交換理論探討資訊系統委外合夥關係之影響因素。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30.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94)。金融EDI服務系統作業流程及參加金融EDI單位。
31. 財政部金融局資料庫(民94)。自動化機器統計表。
32. 張育旗(民91)。我國金融服務業運用電子商務之研究-以創新採用決策過程觀點。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33. 張盛安(民93)。台灣金融業e化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4. 陳振遠、周建新(民87年1月)。金融環境變遷下之銀行競爭策略。台北銀行月刊,第28卷1期,2-12。
35. 陳浩偉(民92)。網路銀行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6. 陳銀旺(民92)。顧客認知與系統因素對網路銀行使用成效之影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37. 曾國烈(民89)。我國電子金融業務發展現況及建議。
38. 楊士賢(民90)。國內銀行採用與建置網路銀行的考量與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39. 經濟部技術處(民93年3月11日)。C計畫新聞稿。
40. 銀行公會(民89年7月10日修訂稿)。金融機構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
41. 銀行公會(民91)。個人電腦銀行業務及網路銀行業務服務契約範本。
42. 蔡佩鈴(民90)。台灣高科技廠商使用網路銀行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43. 鄭伊雯(民86年9月)。今日合庫。資訊時代新趨勢-網路銀行,pp.44-52。
44. 鄭皓文(民89)。台灣地區本國銀行網站之服務品質衡量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45. 賴崇益(民90)。實體銀行與網路銀行使用者滿意認知差異比較。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