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27107-23272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27107-232729
論文名稱
Title
部落客的觀展與表演
The spectacle and performance of blogger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10-0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27
關鍵字
Keywords
部落客、表演、觀展表演典範
blogger, perform, spectacle performance paradig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36 次,被下載 6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3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2 times.
中文摘要
網際網路的興起帶動了部落格的風潮,部落格雖然是新興的個人溝通媒介卻已經擁有了龐大的使用族群,目前台灣已經有兩百萬名以上的部落客,然而我們對於部落客的了解卻太少。在部落格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必需品的同時,在這個觀展與表演的社會、每個人都想要表現自我的年代,當劇場的表演元素展現在部落格的舞台之上,究竟在部落客和觀眾之間,在彼此的觀看與被觀看之間,正在進行一場怎樣的表演?部落客是否會因為意識到自己被觀看而影響了自己的表演行為?部落客面對著不同的人際關係、可能親近也可能疏遠的觀眾時,又會如何在舞台上表演?
然而,過去研究卻鮮少將部落客「被觀看」以及「表演」兩者結合一起討論,或僅僅是片段、零散地呈現,對於部落客、表演行為皆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因此,本研究試圖對部落客被觀看的過程及表演行為做出更細緻的描繪與詮釋。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部落客對於自己「被觀看」這件事情的體認?
二、部落客是否為了「被觀看」而表演?部落客又會如何進行表演?
三、面對不同觀眾的時候,部落客的表演會有怎樣的區隔?
因此,本研究將以部落客的親身經驗出發,用更貼近受訪者的角度觀察,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了解部落客的使用行為和經驗、表演背後的動機與更深層的意義,試圖將部落客被觀看、內心世界的變化以及表演的過程,做出更細緻的詮釋。本研究以二十至三十歲、目前有在書寫個人日記型部落格的學生部落客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四位男性及四位女性部落客進行深度訪談,並以愛情、友情、親情、陌生人等人際關係的架構來進行資料分析,試圖描繪出部落客面對著不同類型、不同親疏遠近的觀眾時,會以何種表演方式來呈現,如何與觀眾共同演出一場場精湛的戲碼。
Abstract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has aroused the rage of blog.Although blog is a kind of newly aris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edium, it has been in widespread use.Currently there are already more than 2,000,000 bloggers in Taiwan. However, we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m.
While blog is gradually considered a necessity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how do bloggers perform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the spectacular and performative society? When bloggers notice that they are watched by strange audience, would it affect their performance on blogs? When bloggers face different kinds of audience with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at would they do?
However,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past rarely discuss the “performance”and“be watched”parts of bloggers together or even any deep research into the performance behavior of blogger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make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bout how bloggers be watched and perform.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how do bloggers feel when they“are watched”by audience?
Second, do bloggers perform because they want to be watched? How do they
perform when they are watched?
Third, when facing different kinds of audience, how do bloggers make their
own audience segregation?

As a result, I adopt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 bloggers by not only the using behavior but also the deeper meaning behind their performance. The data are collected via in-depth interview with over 4 male and 4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between 20 to 30 years-old who own at least more than one personal journal blog. Besides, I analyzed the data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uch as love, friendship, family and stranger...etc. I tried to describe when bloggers face different kinds of audience, either close or alienated, how they would perform in their blogs. Let’s wait and see how bloggers perform with their audience wonderfull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致謝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部落格 11
一、部落格的相關研究背景 11
二、部落格的定義、類型和特色 13
三、現有的相關研究結果 18
第二節 部落客的看與被看 19
一、觀看與被觀看 19
(一)被觀看的顧忌 20
(二)被觀看的想像 21
二、結合觀看與表演意涵的SPP 23
(一)觀展 24
(二)表演 25
第三節 部落客的表演與觀眾 25
一、部落客的表演 25
(一)羅蘭巴特的攝影表演論 27
(二)高夫曼的戲劇理論 28
二、部落格的觀眾 30
(一)誰是部落格的觀眾? 30
(二)部落客的觀眾隔離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質性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6
第三節 研究過程與受訪者資料 38
一、研究過程 38
二、受訪者基本資料 39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1
第一節 資料分析架構 42
第二節 愛情是女性部落客的展演動力 43
一、愛情中的被觀看 43
(一)想像自己被觀看 43
(二)被觀看的線索 45
(三)被觀看的心情 47
二、愛情中的表演 50
(一)表演動機 50
(二)表演行為 51
三、愛情的小結 55
第三節 維繫友誼是部落客的書寫動力 55
一、友情中的被觀看 57
(一)想像自己被觀看 57
(二)被觀看的線索 58
(三)被觀看的心情 59
二、友情中的表演 64
(一)表演動機 65
(二)表演行為 68
三、友情的小結 76
第四節 潛在的友誼-陌生人 77
一、被陌生人觀看 78
(一)想像自己被觀看 78
(二)被觀看的線索 80
(三)被觀看的心情 82
二、為陌生人表演 86
(一)表演動機 86
(二)表演行為 88
三、陌生關係的小結 92
第五節 親情是表演的助力和阻力 93
一、親情中的被觀看 94
(一)想像自己被觀看 94
(二)被觀看的線索 95
(三)被觀看的心情 96
二、親情中的表演 98
(一)表演動機 98
(二)表演行為 99
三、親情的小結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5
一、部落客對於自己「被觀看」的體認 105
二、部落客因為「被觀看」而表演 106
三、 部落客如何表演?面對不同觀眾的不同劇碼 107
(一)人際關係的類型對於表演的影響 107
(二)親疏遠近?表演大不同 108
四、 結論 11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5
附錄一:訪談大綱 122
附錄二:受訪者人物簡介 12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份
王伯鈞(2006)。部落格的異想世界-使用者人格特質與使用動機行動之關聯性
初探。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余秋雨(2006)。觀眾心理學。台北:天下遠見。
林淑蓉(2001)。「瘋狂」的劇場:精神病人的互動與表演初探。國立清華大學人
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欽榮(2001)。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文化。
林克寰(2004)。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Jedi’s BLOG。2006年11月22日。
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entry
林克寰(2004)。部落格與全民媒體化。2006年11月22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2&f_SUB_ID=5&f_ART_ID=205
林玉婷(2005)。即時通訊軟體MSN Messenger暱稱之呈現與溝通策略。國立政
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林佳靜(2005)。Weblog使用者個人因素與書寫動機、書寫行為關聯性研究。私
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琪(2006)。「無名」中,成就有名-網路相簿之閱聽人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承君(2005)。網誌、網誌活動與網誌世界:在理論與實踐間遞迴往覆。資訊
社會研究,10,107-146。
邱秋雲(2002)。網路戀情者個人特質與其網戀經驗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
所碩士論文。
邱士芬(2007)化妝保養的身體實現與「新男人味」的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昭儀(2004)。大學生的共依附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軒(2006)。部落客網路書寫之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
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容鳳(2007)。以ZMET隱喻抽取概念探討部落客線上閱讀與寫作心智模式。私
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私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碩士論文。
柯秀佳(2007)。日記型部落格自我揭露行為與主觀幸福感之理論建構。國立中
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
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胡妙勝(2001)。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台北:文津。
施力群(2005)。憑窗對望的想像:論網誌中的自我觀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
究所碩士論文。
施瑞瑄譯(2006)。Fievet, Cyril & Turrettini, Emily著。誰沒部落格? 台
北:商周。
徐江敏、李姚軍(譯)(1992)。Erving Goffman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台北:桂冠。
許綺玲(譯)(1997)。羅蘭巴特著。明室•攝影札記。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許皓宜(2004)。姊妹情誼的舊曲與新調-戀愛經驗對成年前期女性友誼影響之
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張玉佩(2000)。網路閱聽人:主動/批判/自我展示。當代,159,90-101。
張玉佩(2003)。當代閱聽人研究之理論重構:試論閱聽人的思辨能力。國立政
治大學新聞系博士論文。
張玉佩(2004)。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
82,41-85。
張玉佩(2004)。閱聽人概念的探索:從網路經驗出發。中華傳播學刊,5,37-71。
陳玉箴(譯)(2002)。Silverstone, Roger著。媒介概念十六講。台北:韋伯
文化。
陳俞霖(2003)。網路同儕對青少年的意義:認同感的追尋。嘉義:南華大學社
會所。
陳年興(1995)。WWW加速Internet成為第四大媒體。網路通訊,5,36-39。
陳亞萍、夏學理(2001)。表演藝術觀眾發展及其相關理論探析。空大行政學報,
11,213-25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世耀(2005)。Me Media!個人媒體時代來臨!e天下雜誌。52,102-107。
陳信宏(2006)。從Blog使用目的,探索部落格商機。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厚銘(2001)。虛擬社區中的身分認同與信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
傅大煜(2005)。部落格-We the Media時代來臨。經濟部電子商務導航,7(3)。
游康婷(2002)。網路友誼的形成與維繫:電子佈告欄使用者交友行為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婷喻(2006)。台灣部落格的下一步。動腦雜誌,357,57-58。
葉修毓、鄭百雅、鄭國威(2005,11月)。 I, performer,director─以Goffman
的劇場論看Blog使用者的表演與自我展現。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主辦之第二屆數位傳播國際研討會論文,嘉義。
創市際(2005)。部落格使用意見調查研究報告(一)。2007年2月7日,取自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blog_0725_05.html
創市際(2005)。部落客樂陶陶 2005持續發燒。2007年2月7日,取自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09_13_05.html
創市際(2005)。你玩網路相簿咩。2007年2月24日,取自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kuso_0610_05.html
創市際(2006)。台灣網路使用概況。2007年3月8日,取自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crossmedia_200611_1.html
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大陸:上海人民出版社。
楊宜音(2001)。自己人:一項有關中國人關係分類的個案研究。本土心理學研
究,13,277-316。
資策會(2006)。Blog獲利方式與案例分析。台北:陳信宏、周樹林。
資策會(2006)。台灣網路娛樂市場發展趨勢前瞻。台北:劉楚慧。
資策會(2006)。台灣網友行為與B2C消費發展趨勢。台北:周文卿。
資策會(2007)。部落客使用行為分析。台北:劉楚慧。
廖思逸(2005)。公開的秘密-從網路日記看網路上的公開與私密。國立政治大
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貞延(2002)。台前台後,線上線下。2007年2月16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7/social/27-16.htm
歐貞延(2004)。從網路看親密關係的轉變。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江釗(2005)。部落客的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劉惠涓(2006)。部落格作為大學女性學生自我呈現的另一個空間-以南部某科
技大學資管系為例。樹德科技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鄭國威(2005)。Blog, Research, and Beyond。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5。2007
年2月1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05.htm
蔡幸真(2006)。部落客為什麼連結?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廣告雜誌編輯部(2006)。台灣部落格,無名居首奇摩緊追。廣告雜誌,186,119。
賴秉寰(1999)。劇場與日常生活表演中的看與被看-從角色與心理距離來探討。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謝仁進(2004)。從現代性的反思看網路日記-以鄉村部落格及愛情國小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光萍(2006)。每天誕生十萬個新部落格,傳統媒體告急。數位時代,143,
152-153。
魏盈婷(2006)。網誌互動功能之使用行為、動機與滿足度研究。南台科技大學
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皓菱(2004)。網路時代的麥哲倫-博客現象分析。文化研究。2007年4月4
日,取自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2959
龐文真(2006)。完全解讀無名小站。數位時代,137,46-75。

英文部分
Abercrombie N. and Longhurst B.(1998).Audiences: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performance and imagination . London : SAGE
Barnes, S. B. (2003).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uman-to-human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Internet. Boston, MA: Pearson Allyn & Bacon.
Bortree, D.S. (2005). Presentation of self on the Web: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teenage girls’ weblogs.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Journal, 5(1).
Bukowski, W. M., Newcomb, A. F. and Hartup, W. W. (eds.) (1996). The
Company they keep:friendship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eung, C. (2000). A home on the web: Presentations of self on personal
homepages, In Gauntlett, D. (Ed.). Web Studies: Rewiring media studies for the digital age. London: Arnold.
Crowther, B.(1999). Writing as Performance: Young Girls' Diaries. In
Ruthellen Josselson & Amia Lieblich (Eds.).Making Meaning of
Narratives. (pp.197-220) Thousand Oaks, London, New Delhi: Sage.
Cutler, R.H. (1996). Technologies relations, and selves. In Strate,L., Jacobson, R. & Gibson, S.B. (Eds.), Communication and cyberspace: Social interaction in an electronic environment. Cresskill, New Jersey: Hampton Press.
Elkind,D.(1967).Egocentrism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 38,
1025-1034.
Elizabeth Hill, Catherine O’Sullivan and Terry O’Sullivan (1997) ,
Creative Arts Marketing,Butterworth-Heinemann.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Joseph R. Dominick(1999).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Personal home pages
and self-presentation on the the world wide web. J&MC Quarterly,76(4), 646-658.
Kemper,T.D.& Reid,M.T.(1997).Love and liking in the attraction and
maintenance phases of long-term relationships.Social Perspectives on Emotion,4,37-69.
Lenhart, A., & Fox, S. (2006). Bloggers, a portrait of the Internet's new
storytellers: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Lenhart, B. A. (2005). Unstable Texts: An Ethnographic Look at How
Bloggers and Their Audience Negotiate Self-Presentation, Authenticity and Norm Formation.Arts and Sciences of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Meyrowitz, J. (1985). 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ller H.(1995,June).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lectronic Life: Goffman
on the Internet. Paper presented at Embodied Knowledge and Virtual
Space Conference Goldsmiths’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Nardi, B. A., Schiano, D. J., Gumbrecht, M., & Swartz, L. (2004). Why We
Blog.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7(12), 41-46.
O’Sullivan, P. B. (2000). What you don’t know won’t hurt me: Impr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relationship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6(3), 403-431.
Patton,M.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Sage.
Scheidt L.& Wright,E.(2004).Common Visual Design Elements of
Weblogs.Retrived 03-03-07 from http://blog.lib.umn.edu/blogosphere/common_visual.html
Simmel, G. (1971b). The Stranger. In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
Selected Writings (pp. 143-149).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acey,J.(1994).Star Gazing: Hollywood Cinema and Female Spectatorship.
New York&London:Routledge.
Stauffer, T.(2002).Blog On:Building Online Communities with Web Logs.
McGraw-Hill/Osborne.
Walther, J.B. (1996)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arch, 23:3-4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3.58.137.21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3.58.137.21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