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17106-1649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17106-164951
論文名稱
Title
江澤民時期中國大陸的民主化發展
The Democrat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Jiang Zemin's perio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1-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1-17
關鍵字
Keywords
政治改革、現代化理論、民主化、江澤民
Political Reform, Modernization Theory, Democratization, Jiang Zemi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8 次,被下載 3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1 times.
中文摘要
一九七O年代開始,許多非民主國家相繼轉型為民主國家,民主化的潮流席捲全球,許多原本實施極權統治或威權統治的國家都改行民主體制。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迅速,隨著中國大陸和國際社會相互依賴性的增高,中國大陸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全球民主化的壓力經濟快速發展下,過去計畫經濟轉變為現在的市場經濟,這樣的背景連帶使得政治發展產生新的變革,進而產生巨大的影響。現今中國大陸正慢慢在轉變當中,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加上私人財產制度的變遷,導致整體社會結構轉變,因此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依照現代化理論來看,經濟發展會帶來民主化,然而中國大陸在經濟起飛之後,勢必有利於走向民主化,本文將透過不同因素來探討江澤民時期中國大陸的民主化發展為何。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序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文獻回顧
第四節:研究方法
第五節:章節安排
第二章:民主與民主化
第一節:民主與民主化的研究途徑
第二節:民主與民主化的指標分析
第三章:江澤民時期的政治發展
第一節:江澤民時期的政治環境
第二節:江澤民時期的政治改革與變遷
第四章:江澤民時期中國大陸民主化評比與發展
第一節:江澤民時期的民主化評比
第二節:江澤民時期的民主化發展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二節:中國大陸的民主化前景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書目:
Beard, C.A.,張金鑑譯,政治的經濟基礎。台北:台灣商務,1966。
Dahl Robert A.,張明貴譯,多元政治。台北:唐山,1989。
Fukuyama Francis,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時報文化,1994。
Heywood Andrew,楊日青等譯,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1999。
Huntington Samuel P.,張岱云等譯,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文化,1994。
Huntington Samuel P. ,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1994。
Lijphart Arend,陳坤森譯,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21個國家多數模型與共識模型政府。台北:桂冠,1993。
Lipset Seymour Martin,張明貴譯,政治人。台北:桂冠,1994。
Mann James H.,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1999。
Nathan Andrew J.,斯祖達譯,中國危機的出路:改革的困境與民主的前景。香港:鏡報文化,1991。
Potter David,王謙等譯,最新民主化的歷程。台北:韋伯,2003。
Pye Lucian,胡祖慶譯,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1989。
Ranny Austin,倪達仁譯,政治學。台北:雙葉,1998。
Sorensen Georg,李酉潭、陳志瑋譯,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1998。
Walter Rosenbaum A.,陳鴻瑜譯,政治文化。台北:桂冠,1984。
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200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我國改革和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談話精神,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組織部課題組編,中國調查報告20002001-新形式下人民內部矛盾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印發《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加強組織部門幹部監督工作若干意見(試行)》的通知。中組發(2000)19號,2000年12月25日。
王紹光、胡鞍剛,中國國力報告。香港:牛津,1994。
王錦堂編,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1997。
石之瑜,中國大陸的基層民主改革:集體主義的民主。台北:桂冠圖書,1998。
田弘茂、朱雲漢等編,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從十五大走向二十一世紀。台北:新新聞,2000。
白益華,論中國大陸農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台北:桂冠,1998。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1992。
江澤民,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北京:中央文獻,2001。
李凡等,創新與發展。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2001。
辛向陽,紅牆決策:中國政府機構改革深層起因。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吳玉山,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產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1995。
---------,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台北:正中,1996。
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1988。
吳國光,趙紫陽與政治改革。台北:遠景,1997。
---------、王兆軍,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十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台北:世界書局,1994。
---------、鄭永年,論中央-地方關係。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年。
吳敬璉,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北京:三聯書店,2001。
---------,轉軌中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林佳龍、邱澤奇編,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1999。
林毅夫,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祖治國,九O年代中國大陸的新保守主義。台北:致良,1998。
胡鞍鋼編,中國走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2001。
陳德昇,中南海政經動向。台北:永業,1992。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1995。
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1994。
黃衛平,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縱橫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項懷誠,中國財政體制改革。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鄭永年,朱鎔基新政:中國改革的新模式。美國:八方文化,1999。
---------,政治漸進主義。台北:吉虹,2000。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1997。
閔琦,中國政治文化-民主政權難產的社會心理因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1988。
衛煒、劉客主編,鄧小平理論發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二、外文書目:
Lee Hamrin Carol, Decision-Making in Deng’s Chin. New York : Armonk 1995.
He, Baogang, The Democratization of China.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6.
Janos, Andrew C., Politics and Paradigms: Changing Theories of Change in Social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1986.
Kesseoman, Mark, Joel Krieger, and William A. Joseph, Democracies at the Crossroads .Lexington:D.C. Heath and Company, 1996.
Lee, Hamrin Carol, Decision-Making in Deng’s China .New York : Armonk, 1995.
Rejai, M., Democracy:The Contemporary Theory .New York:Atherton press, 1967.
Schumpeter, Joseph A., Capitalism , Socialism , and Democracy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50.
Tanner, Murray Scott, The Politics of Lawmaking in Post-Mao China: Institutions, Processes, and Democratic Prospec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alder, Andrew, The Waning of the Communist State Economic Origins of Political Decline in China and Hunga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White, Gorden, Riding the Tiger: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三、中文期刊:
中共中央文件,”中發『1992年』4號,”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6卷第1期(1993年1月):頁67-86。
------------------,”中發『1992年』6號,”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7卷第2期(1994年2月):頁104-110。
王旭,”鄉村中國的基層民主:國家與社會的權力互強,”二十一世紀(香港),第40期(1997年):頁147-158。
王玲玲,”中共『十四大』人事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6卷第1期(1993年1月):頁14-26。
王思睿,”中國--經濟增長與政治改革,”當代中國研究(美國),第76卷第1期(2002年1月):頁41-67。
王振耀,”中國的村民自治與民主化發展道路,”戰略與管理(北京),第39期,2000年,頁104-105。
王紹光,”有效的政府與民主,”戰略與管理(北京),第55期(2002年):頁88-102。
石之瑜,”西方學者能不能體會中國大陸村民自治的意義?”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4卷第2期(1998年):頁4-12。
田麗虹,”中共『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背景與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卷第2期(2002年):頁102-106。
何包剛、郎友興,”大陸村民選舉與自治制度中民主性的生長與發展,”中共研究(台北),第35卷第12期(2001年):頁85-96。
李義虎,”「漸進--質變」--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基本選擇,”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高雄),第1卷第3期(1998年春):頁111-135。
宋興洲,”民主化及其困境,”理論與政策(台北),第8卷第4期(1994年):頁15-24。
林奎燮,”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前景,”東亞季刊(台北),第34卷第1期(1993年冬季):頁57-74。
吳玉山,”現代化理論vs.政權穩定論: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政治科學論叢(台北),第9期(1998年):頁443-463。
吳安家,”中共『十四大』修改黨章的政治意涵,”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6卷第1期(1993年1月):頁5-13。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後的政治動向,”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7卷第1期(1994年1月):頁14-24。
吳國光,”中國大陸的選舉制度及其變革,”當代中國研究(美國),第69期(2000年):頁39-52。
編委會,”『後鄧小平時期中國大陸情勢』座談會記錄,”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0卷第3期(1997年3月):頁5-27。
孫立平,”平民主義與中國改革,”戰略與管理雜誌(北京),第6期(1995年):頁1-10。
---------,”資源重新聚積背景下的底層社會形成,”戰略與管理(北京),第50期(2002年):頁17-25。
陳安,”關于民主化動力的比較研究,”當代中國研究(美國),第57期第2卷(1997年):頁30-41。
陳淳斌,”大陸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實踐、效果與評估:相關文獻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5卷第1期(2002年):頁39-62。
袁易,”中共威權政體轉型的政治動力”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8卷第6期,1995年,頁5-17。
郭承天、吳煥偉,”民主與經濟發展:結合質與量的研究方法,”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6卷第9期(1997年):頁75-98。
徐斯儉,”中共十六大與政治改革”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6卷第4期(2003年):頁25-54。
---------,”中國大陸90年代之政治改革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4卷第2期(2001年):頁1-29。
---------,”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爭議:一個文獻的回顧,”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7期第1卷(2004年):頁1-39。
陳德昇,”中共經改政策的爭論-領導階層的言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3卷第8期(1990年):頁27-36。
游清鑫,”共識與爭議:一些民主化研究問題的探討,”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6卷第9期(1997年):頁59-73。
康曉光,” 90年代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第72卷(2002年):頁33-45。
黃衛平、張定淮,『基層民主政治發展與執政黨的地位-深圳大鵬鎮選舉制度改革的啟示』特區理論與實踐(廣東),第2期(2000年):頁42-49。
鄭永年、王旭,”論中央地方關係中的集權和民主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第46期(2001年):頁61-70。
趙建民、張淳翔,”中共全國人大黨政關係與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前景,” 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3卷第2期(2000年):頁1-13。
蕭功秦,”中國後全能型的權威政治,”戰略與管理(北京),第50期(2002年):頁70-87。
---------,”新加坡的選舉權威主義及其啟示-兼論中國民主發展的基本路徑,”戰略與管理(北京),第56期(2003年):頁70-79。
蕭真美,” 當前中共面臨的農業危機,”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7卷第12期(1994年12月):頁36-48。
戴東清,”民主化因素與中國大陸民主化前景”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台北),第11卷第2 期(1993年):頁123-158。
顏建發主持、李月鈴,包淳亮紀錄整理,”中國民主化前景座談會,”中國事務(台北),第4卷(2001年):頁6-25。

四、外文期刊:
Bollen, Kenneth,“Political Democracy: 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Traps,”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25, no. 1(1990) :7-24.
Cho, Young Nam,“From Rubber Stamps to Iron Stamps: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Local People’s Congresses as Supervisory Powerhouse,” The China Quarterly, no.171(2002) :724-740.
Diamond, Larry, “Is the Third Wave Over?”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7, no.3(1996) :23.
Gallagher, Mary E.,“Reform and Openness: Why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have Delayed Democracy, ” World Politics, no.54 (2002) :338-372.
Freedom House, “Table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Comparative Measures of Freedom,” Freedom Review, 1989-2002.
Gasiorowski, Mark,“The Political Regimes Project,”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 t, vol.25, no. 1 (1990) :109-125.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hange to Chang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olit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3, no.3 (1971) :283-322.
--------------------------,“Will More Countries become Democratic,”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99, no.2(1984) :216-218.
Kennedy, John James, “The Face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Rural China,” Asian Survey, vol.42, no.3 (2002) :456-482.
Kent, JenningsM.,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91, no.2 (1997) :361-372.
Li, LianJiang, “The Politics of Introducing Direct Township Election in China,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71(2002) :722.
Malcolm, MacDonald H. and Sutker Solomon,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Southwester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47, no.2 (1966) :205.
Manion, Malanie, “The Electoral Connec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90, no.4 (1996) :736-748.
McColm, R. Bruce, “The Comparative Survey of Freedom:1991,” Freedom Review, vol.22, no.1(1991) :13-15.
Oksenberg, Michel,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hina Journal, no.45 (2001) :34-35.
---------------------, “Will China Democratize? Confronting A Classic Dilemma,”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9, no.1(1998) :27-29.
Thompson, Mark R., “Whatever Happened to Asian Values ?”Journal of Democracy (Washington DC), vol.12, no.4 (2001) :163-164.
Wu, Yu-Shan,“From Reform to Bureaucratic Stability in the PRC,” Issues & Studies, vol.33, no.8 (1997) :81-104.

五、學術論文:
吳挺瑜,中國大陸私營經濟發展之政治影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頁33。
陳德昇,中共政治、經濟改革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論文,1989),頁1。

六、報紙文獻:
”中紀委六次全會在京召開尉健行代表中紀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 人民日報(北京),1996年1月25日,第1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日報(北京),1982年12月05日,第1版。
”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決定,” 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3月18日,第1版。
”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全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就綜述,”人民日報(北京),2000年07月20日,第3版。
”集中力量將國民經濟搞上去,”人民日報(北京),1990年4月20日,第1版。
楊景宇,”學習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日報(北京),2004年9月13日,第10版。
鄭永年,”中國機構改革是政治改革先聲,”聯合早報(新加坡),1998年3月28日,中港臺新聞版。

七、網路文獻:
人民網,”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全文),”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145119.html。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簡介,”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093/5279/20010430/456862.html。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89.htm
中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
中國網,”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4/Sep/668376.htm。
中華經濟研究院東南亞經貿投資資料庫,http://sear.cier.edu.tw/zlk.htm。
自由之家網站(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重要經濟指標統計速報,http://www.mac.gov.tw/index1.htm。
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的講話,”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17/content_2469777.htm。
李凡,”中國基層民主的發展與政治改革,”
http://www.yannan.cn/data/detail.php?id=4040。
林毅夫,”後發優勢,” 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36/20020829/810949.html。
徐斯儉,”測量中國的民主化,”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IPSAS系列演講,2005年6月16號,http://www.ipsas.sinica.edu.tw/speech.php?speechid=75。
楊小凱,”後發劣勢,” http://www.law-walker.net/detail.asp?id=2122。
新華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1/15/content_2221419.htm。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中國大陸的人均GDP,”
http://twbusiness.nat.gov.tw/analy/a01-9.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2.14.221.11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2.14.221.11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