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15104-1718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15104-171836
論文名稱
Title
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因素之研究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culty that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Public Affair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7-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6-15
關鍵字
Keywords
社區、社區公共事務、大學教師
Faculty, Community, Community Public Affair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9 次,被下載 284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847 times.
中文摘要
大學教師是最受社會尊崇的一群,若是其能夠發揮各類專長及影響力來帶動社區居民一起加入社區活動,並促使社區成長、提升社區發展,這對教師本身或社區而言都將有正面的意義。因此希望大學教師也能使自己在教學、研究的同時,還能做到服務及推廣的任務,並使所有取之於社會的大學可以有所貢獻回饋,還諸於社會,這對國家社會大眾的進步成長來說,這種開放大學校園,讓大學教師走出封閉的圍牆內學術殿堂的作法是值得嘗試與鼓勵的。同時可以結合大學中的人力資源與社區的資源來發展社區,才能進一步對所謂的國家競爭力有具體的回應。因此研究者認為這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心,並試圖透過實證調查來瞭解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的因素為何,並期望有更多教師能夠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本研究選擇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私立高雄醫學大學、及私立義守大學等四間大學的專任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調查內容包括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因素、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態度、過去及目前參與經驗及類型等。本研究並透過訪談及從文獻中歸納出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因素,以問卷調查方式來瞭解大學教師對其認同度及探討影響因素構面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發現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因素可分為九項因素:個人認知導向、社會責任感、學校事務壓力、自我能力實現、增進學校效益、社區互動關係、實踐宗教使命、參與結果影響及升等依據看法。
依據調查結果並提出建議,在學校機關方面建議:服務在升等依據的評量上能夠更有彈性化、創造有利的參與環境及與社區保持良好關係;在社區組織方面建議:尊重教師專業及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動機
1.2研究目的
1.3研究內容
1.4研究範圍
1.5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大學教師與社區的關係
2.2社區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
2.3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挑戰
第三章 訪談結果分析
3.1訪談的目的
3.2抽樣方法
3.3訪談問卷設計
3.4訪談結果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4.2研究變項釋義
4.3變數衡量
4.4研究假設檢定
4.5資料分析方法
4.6問卷設計與抽樣調查計畫
第五章 實證分析
5.1受訪大學教師個人特性及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調查分析
5.2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因素構面分析
5.3大學教師個別屬性與影響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因素間之關係
5.4大學教師基本特性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間之關係
5.5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與影響參與因素構面間之關係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研究結論
6.2研究建議
6.3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 錄
附錄一:訪談摘要
附錄二: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因素調查表(前測問卷)
附錄三: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因素調查表(正式問卷)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王文瑛(2000)。天主教大學的社區服務理念與實踐。載於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成人及社區教育學系(主編),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43-60頁)。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菁雲(2000)。議題導向之最適民眾參與技術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1998)。各國社區教育現況。台北市:師大書苑。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民住宅社區為例。私立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逢堅(1996)。台灣地區大學教師升等審查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瑞金(1995)。台北市銀髮族社會參與需求研究。財團法人台北市行天宮委託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研究計畫。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宜蓁(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昇。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瓊洳(1999)。從吉諾斯公共知識份子觀論現代教師應有的角色。中等教育,50,78-86。
吳萬益(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書局。
林月琴(2000)。大學教師參與社區之探討。載於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成人及社區教育學系(主編),大學發展與社區參與(1-23頁)。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妍君(2002)。社區參與在台北市社區環境改造應用之研究-以東榮社區與萬和社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妙香(2000)。社區義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的學習及其影響之探討-以嘉義市王田里社區義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4)。整建社區社會凝聚社區意識。社教雙月刊,61,31-39
林珠茹(2001)。老人社區參與和生命意義相關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海清(1991)。影響工職教師支援企業界研究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江(1987)。大學教師的角色。師友,223,6-9。
林淑娟(2002)。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影響因素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勝義(1999)。從社區評鑑論台灣社區發展未來的行動。社會福利,141,40-44。
林瑞穗(1978)。都市社區鄰里關係社區團結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5,38-62。
林暉月(2001)。居民的社區意識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及方式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建和(2002)。街頭物理:彈奏物裡的民歌手。物理雙月刊,24,10-14。
柯惇貿(1998)。社區居民對社區總體營造的認知與態度。私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施教裕(1997)。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129,2-8。
施孋娟(1985)。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唐納•甘迺迪(2000)。學術這一行(楊振富譯)。台北市:天下文化書坊。
徐震(1992)。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震(1995)。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90,4-12。
許坋妃(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活動場所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莊朝權(1994)。新店市住宅社區及其環境識覺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仲偉(2000)。社區居民對民營企業參與社區活動態度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景堂(1996)。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 入門與應用(初版)。台北:儒林圖書公司。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郭丁熒(1995)。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之探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及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合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329-381頁)。
郭為藩(1987)。大學教師的學術自由與社會責任。理論與政策,2,20-33。
曾孝明(1999年10月)。教師評鑑制度---優先性及必要性。大學教育改革。中央研究院社會問題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
曾銘傑(1998)。從社區發展歷程探究社區成人教育推動的內涵-以「大溪老街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鑫城(1990)。影響大學與民間企業技術合作績效之關鍵因素研究-以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其嫻(1992)。台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賢榮(2000)。影響技專院校電機科系推動產學合作研究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俊英(1999)。企業研究方法(2版)。台北:東華書局。
黃炳煌(1990)。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展望。載於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彩繪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教育。台北:中華徵信。
黃富順(1996)。推展社區成人教育加強社區意識。成人教育雙月刊,30,5-11。
黃璧惠(1988)。我國大學教師研究生產力及其相關因素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科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葉怡君(2001)。影響我國商業技職院校與企業合作夥伴關係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楊國德(1995)。大學在社區成人教育扮演之角色。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楊國樞、文崇一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東華書局。
趙長寧(1996)。獻身與參與的背後:美國成人義工服務動機的探討。佛教圖書館館訊,7,19-23。
趙素貞(2002)。高雄市都市原住民社區參與和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琇芬(1995)。成功社區老年民眾參與衛生教育活動之動機與障礙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諸葛正(1996)。外力(專家)團體參與社區(地域)發展模式之解析。台灣手工業,59,78-86。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培村(1996)。高雄市社區成人教育體系之規劃研究。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85年度專題委託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市立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劉可強(1994)。環境品質與社區參與。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錦龍(1983)。國立企業與學術機構合作模式之研究。國立工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世培、莫季雍等(1996)。民意調查。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私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文彬(1996)。台中市大樓住戶在大樓社區內休閒情形及活動參與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二、英文部分
Biddle, B. J. (1987). Teacher role. In Dunkin, M. J.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NY: Pergamon.
Brookfield, S. (1984). Adult learners, adult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British: Open University, 65, 8-9.
Bradley, G. & Lim, D. (2000). Relevance and quality of universities’ community service: A study of GriffithUniversity.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2(2), 197-213.
Braxton, J. M., & Hargens, L. L. (1996). Variation among academic disciplines. In J. C. Smart(Ed.).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11, New York: Agathon.
Clark, D. (1987).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In Allen, G. Bastiani, J. Martin, I. & Richards, J. K.(Eds). Community education: An agenda for education refor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Dimand, R. M. & Adams, B. E.(1993). Recongnizing faculty work: reward systems for the Year 2000.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ierdonck, R. & Debackere, K. (1988).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t Belgiun Universities. R&D Management, 8(4), 341-353.
Hillery, G. A. (1955).Definition of community :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ety, 20, p313.
Heimstra, R. (1974).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in lifelong learning. Journal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 34-44.
Hayward, P. C. (1986). A discriminate analytical test of Biglan’s theoret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biology and English department chairperson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5, 136-146.
Katz, D. & Stotland, E. (1959). A Model of Person Environment Compatibilit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5, 311-332.
Lawson, K. H. (1977). Community educ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mmunity education, 50, 6-13.
Lodahl, J. B.,& Gordon, G. G. (1973). Differences between phys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y graduate department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 191-213.
Mercer, B. E. (1956). The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Randon House.
Mclver, R. M. (1924). Community. A Society Study. Macmillion & Co.1917,3 rd ed.
Osboren, D. & Gaebler, T.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N.Y.: A Plume Book.
Poplin, Dennis. E. (1972). Communities: A Survey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Paul, S. (1987).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world Bank Experience. Word bank Discussion Paper, 6,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later, W. M. (1995). Future work: faculty time in the 21st century. Change, 27(3), 22-33.
Rajecki, D. W. (1982). Attitudes: Themes & Advances. Sunderland, MA: Sinauer.
Unger, D. G. & Wandersman, A. (1985). The Importance of Neighbors: Th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Neighboring.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3, 139-169.
Weber, A. L. (199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HarperCollins College, New York.
Wilson, J. & Janoski, T. (1995). The Contribution of Religion to Volunteer Work. Sociology of Religion , 56(2), 137-15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