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05-1903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05-190354
論文名稱
Title
鄧小平財政理念與實踐之研究
Research on Fiscal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Deng, Siao-Pi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6-22
關鍵字
Keywords
財政理念、鄧小平、財政實踐
fiscal practice, Deng, fiscal thought, Siao-P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09 次,被下載 193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0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939 times.
中文摘要
利用文獻資料分析法、歷史研究法,研究發現了鄧小平的財政思想淵源,可歸納為:
1、來自辯証唯物主義及歷史唯物主義
2、來自自身特定的時代背景
3、來自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論
4、來自「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
而鄧小平財政理念的重要準則可歸納為:
1、「避免兩極分化」的準則
2、「獨立自主」的準則
3、「發展生產力」的準則
4、「改革開放」的準則
5、「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準則
1979∼1997年鄧小平是中國最主要的決策人,他掌控著中國的命運與成敗。所以本論文以1979∼1997年的中國財政收支實踐情形為研究對象。
1979∼1988年中國財政收入彈性係數0.46與他國的現代財政體制(分稅制)比較,可歸結為這段期間的財政包乾制度是一種有缺陷的財政體制。自推行分稅制後,1996年中國財政彈性係數才開始上升,顯示中國財政收入能力也自1996年以後才開始提升為1.2(1996年),2.0(2002年)。1979∼1997年中國財政收入彈性係數年均為0.66,其值的確是偏低的,即表示這期間的財政收入能力是低落的。
中國財政支出占GDP比例為31.7﹪(1979年)降至11.6﹪(1997年),顯示出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明顯落後;在財政支出管理方式上,預算不嚴謹,資金使用監督不力,三項財政支出制度改革(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採購制度),也都在調整中,未發揮出財政支出功能。所以如何追求財政支出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才是財政支出的核心問題。1979∼1997年的財政支出彈性係數年均為0.76,是偏低的,即顯示財政支出能力也是低落的。
財政能力是政府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如果財政收入能力下降,經濟調控能力就跟著下降,結果會出現經濟危機、引起社會動盪不安,最後會導致國家總體能力下降。所以一個國家政府經濟能力的強弱,取決於政府對社會財富的集中能力和支配能力。
台灣有潛在的危機,因為台灣與大陸隔海對峙,經濟上互有影響,大陸經濟若快速發展,台灣將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下,也隱現不少危機,例如:中國國有企業績效未見改善、貧富差距日愈擴大等等;大陸經濟若爆發經濟危機,台灣也將受池魚之殃。所以對於中國財政的變化是值得大家注意與研究的。
Abstract
Research on Fiscal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Deng,Siao-Ping
Cai,Ding-Nan
Abstract
To utilize the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Historical Study Method, I research and detect the sources of Deng, Siao-Ping’s fiscal thought to conclude as follows.
1. Derive from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2. Derive from one’s own specific times background.
3. Derive from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ory of Marxism.
4. Derive from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the Communism ABC.
I conclude the major principles of Deng, Siao-Ping’s fiscal thought as follows.
1. The principle of avoiding polarization.
2.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3.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productive forces.
4. The principle of reform and open policy.
5. The principle of advocating industry and opposing waste.
Deng, Siao-Ping was the most major policy-maker during 1979∼1997, and he controlled the fate of China. The study object of this essay is Chinese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during 1979∼1997.
The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of Chinese fiscal revenue was 0.46 during 1979∼1988. Comparing that with modern fiscal system of other countries, and we can conclude that Chinese Finance Contract System was a defective fiscal system. Since practicing the Tax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of Chinese fiscal revenue was rising from 1996. The Chinese fiscal revenue ability was 1.2 in 1996 and 2.0 in 2002. The average of coefficient of Chinese fiscal revenue was 0.66 during1979∼1997. This value was low, and that said that the Chinese fiscal revenue ability during this period was low.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fiscal expenditure to GDP was 31.7﹪ in 1979 and 11.6﹪ in 1997. It said that the fiscal expenditure reform fell behind. In fiscal expenditure management, the budget was not rigorou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expenditure was not serious. Three reforms (the department budget, the national treasury centralism and the government purchase system) could not produce a marked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It is the core problem of fiscal expenditure how to pursue the maximum of society benefit of fiscal expenditure. The average of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of Chinese fiscal expenditure was 0.76 during 1979∼1997. The value was low, and that said that the Chinese fiscal expenditure ability was low.
The key of government life and development is the fiscal ability. If the fiscal revenue ability decreases, the economic control ability will decrease. This will occur economic crisis and social turbulence. Finally, the national total ability will decreas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economic ability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centralize and dominate the social treasury.
Taiwan has potential crisis. Chinese economy and Taiwan economy have an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If Chinese economy develops quickly, Taiwan will be the maximum beneficiary. But, Chinese economy has a lot of invisible crises under the quick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Chinese national enterprises do not achieve much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enlarges, etc. If Chinese economic crisis breaks out, Taiwan will be a fish out of water. Therefore, it is du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to work on the change of Chinese financ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8
第三章 鄧小平的時代背景與財政思想淵源 ……………………… 16
第一節 時代背景 ………………………………………………………… 16
第二節 財政思想淵源 …………………………………………………… 22
第四章 鄧小平財政理念之內涵 ……………………………………25
第一節 鄧小平財政重要準則 …………………………………………… 25
第二節 財政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 ……………………… 29
第三節 財政收入 ………………………………………………………… 30
第四節 財政支出 ………………………………………………………… 32
第五節 財政調整-預算、公債 ………………………………………… 34
第六節 社會保障政策 …………………………………………………… 35
第七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的關係 ………………………………………… 36
第五章 鄧小平財政理念之實踐 …………………………………45
第一節 財政體制 ……………………………………………………………45
第二節 財政收入…………………………………………………………… 67
第三節 財政支出 ……………………………………………………………77
第四節 財政調整-預算、公債之推展 …………………………………111
第五節 社會保障政策 ……………………………………………………128
第六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 …………………………………………………132
第六章 鄧小平財政理念實踐之影響………………………………136
第一節 正面的財政效果 ………………………………………………… 136
第二節 負面的財政效果 ………………………………………………… 14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54
第一節 結論 ………………………………………………………………154
第二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 …………………………………………………157
參考資料 ……………………………………………………………158
表 圖 次
表1-1:中國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2
圖1-1:本論文研究架構圖 ……………………………………………………………………7
表2-1:研究鄧小平財政政策相關專著的內容分類……………………………………………9
表2-2:研究鄧小平財政政策相關專著主要內容彙整表 ……………………………………11
表3-1:鄧小平(1904∼1997年)時代背景 …………………………………………………17
表4-1:鄧小平主要財政理念年表(1943∼1992年) ……………………………………… 37
表5-1:中國財政體制改革 …………………………………………………………………… 46
表5-2:有關中國財政名詞定義一覽表 ………………………………………………………49
表5-3:1979∼1997年中國稅收大事記 ……………………………………………………… 52
表5-4:中國分稅制稅種的劃分表 ……………………………………………………………58
表5-5:中國主要稅種、稅率(1994年以後)…………………………………………………59
表5-6:1979∼1997年中國財政各項收入占財政收入與比例…………………………………69
表5-7:中國國 家 財 政 債 務 收 入、 支 出 …………………………………………………………70
表5-8:中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比例 ……………………………………………………… 71
表5-9:中國中央財政收入占GDP比例與他國之比較………………………………………… 72
表5-10:1979∼1997年中國財政收入彈性係數 ………………………………………………73
表5-11:中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比例 ……………………………………………………… 74
表5-12:中國預算外資金分項收入與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比例 …………………………… 75
表5-13:中國財政收入與工業產值彈性 ……………………………………………………… 76
表5-14:中國財政支出按國家職能分類 ……………………………………………………… 79
表5-15:1979∼1997年中國城鄉人口占總人口數比例……………………………………… 80
表5-16:中國農村產業產值結構變化 ……………………………………………………… 81
表5-17:中國農村勞動力與農村就業結構 …………………………………………………… 82
表5-18: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83
表5-19:1979∼1997年中國農業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比較……………………………… 83
表5-20:1979∼1997年中國農業產值成長率 ……………………………………………… 84
表5-21:中國農業科技三項費用占農業支出、全國科研支出比例 ………………………… 85
表5-22:1979∼1997年中國農業產值和GDP彈性係數 ………………………………………85
表5-23:1979∼1997年中國農業的支出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86
表5-24:中國居民收入及消費水平 ……………………………………………………………88
表5-25:1979∼1997年中國財政用於教育支出 ………………………………………………89
表5-26:中國與他國公共教育經費占 GDP比例的比較 ……………………………………90
表5-27:中國科學研究支出 ……………………………………………………………………92
表5-28:中國與他國的研究與開發經費比較 ………………………………………………… 93
表5-29:中國國防支出 ………………………………………………………………………… 95
表5-30:1997年中國與他國國防支出占財政支出、占GDP比例之比較 ……………………95
表5-31:中國全國衛生總費用 ………………………………………………………………… 97
表5-32:中國進出口貿易 ……………………………………………………………………… 99
表5-33:2002年FDI金額�名義GDP的跨國比較 ………………………………………100
表5-34:2000年中國區域經濟規模概況表 ……………………………………………………102
表5-35:1979∼1997年中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占GDP比例 ………………………………107
表5-36:1979∼1997年中國財政支出彈性係數 ………………………………………………108
表5-37:1960∼1997年中國與他國財政支出占GDP比例之比較 ……………………………108
表5-38:中國國家財政收支總額及成長速度 ………………………………………………… 112
表5-39:中國預算外資金收支與全國財政收支比例 ………………………………………… 119
表5-40:中國國家 財 政 債 務 收 入、 支 出 ………………………………………………………… 124
表5-41:1979∼1997年中國外債風險指標 ……………………………………………………125
表5-42:中國國家外債餘額 ……………………………………………………………………126
表5-43:中國國家財政用於撫恤和社會福利的支出……………………………………………131
表5-44:1994∼1997年中國各項工商稅收與比例 ……………………………………………133
表5-45:1979∼1997年中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占全國財政收支比例 ……………………134
表6-1:中國經濟建設與占財政支出比例 …………………………………………………… 138
表6-2:中國鄉鎮企業增加值、職工人數情況 ……………………………………………… 141
表6-3:中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142
表6-4:中國國有工業占工業總產值 ……………………………………………………………146
表6-5:中國城鄉收入支出狀況 …………………………………………………………………15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著
1.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89、1,《鄧小平文選》(第一卷1938-1965),北京:人民出版社,2版
2.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94、7,《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2版
3.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93、10,《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82-1992),北京:人民出版社
4.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96、1,《鄧小平的故事》,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5. 中國現代史學會 編,1997、3,《毛澤東鄧小平與現代中國》,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6. 王長勝 編,2003、2,《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經濟資訊綠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 王山 著,1994、11,《第三只眼睛看中國》,臺北:周知文化
8. 王東 著,1998,《鄧小平理論與跨世紀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
9. 王紹光、胡鞍鋼 著,1994,《中國國家能力報告》,香港:牛津出版社
10. 毛毛 著,1993,《我的父親鄧小平》,臺北:地球出版社
11. 矢吹晉 著,1994,《外國人眼中的鄧小平》,臺北:國際村文庫書店
12. 江小涓 編,2003、7,《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財經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3. 何頻 著,1994,《鄧小平之後的中國》,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
14. 阮銘 著,1992,《鄧小平帝國》,臺北:時報文化
15. 李正華 著,2002、1,《中國改革開放的醞釀與起步》,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16. 吳敬璉、張卓元 編 ,1995 ,《經濟資訊大全》,臺北:綠生活雜誌編輯部
17. 金羽 編,1990,《鄧小平的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8.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著,1994,《中國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三聯書店 & 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
19.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著,2000,《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 林武郎 編,1987、11,《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1. 邱曉華 著,1995、9,《中國經濟熱點追蹤》,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2. 房維中、桂世鏞 編,1994、12,《當前宏觀經濟分析與宏觀調控》,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
23. 周世雄 編,1998,《兩岸經貿社會總體檢》,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24. 周叔蓮 著,2002、4,《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面臨的問題》,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25. 范橋、姚鵬 編,1991、9,《社會主義思想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6. 胡必亮 著,1998、12,《中國經濟問題評析》,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
27. 高長 著,2002,《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28. 倪力亞 編,1998、7,《鄧小平發展理論》,北京:北京出版社
29. 黃仁德、鄭文發 著,1997、1,《中共改革開放後的財政調控》,臺北:華泰書局
30. 張立榮,2003,《論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行政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1. 張金男、於鼎丞、張正忠 著,2001、9,《中國大陸稅務制度》,桃園:誠宏國際經銷
32. 郭建中 著,1996,《中國大陸稅收制度 1950-1994》,臺北:五南圖書
33. 寒山碧 著,1988、1,《鄧小平評傳》,臺北:天元出版社
34. 董輔礽 編,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上)、(下),香港:三聯書店
35. 楊子才、常延廷、王充閭、夏國珞 編,1992、6,《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彙典》,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36. 楊繼瑞 著,1998、9,《挑戰新世紀:中國第三輪大革命》,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37. 詹宏志、劉佩瓊 編,1994,《中國經濟大趨勢1994》,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38. 趙無眠 著,1996,《文革大年表》,香港:明鏡出版社
39. 廖益新 著,1999、8,《中國稅法》,香港:三聯書店
40. 魯凡之 著,1988、1,《中國經濟發展論》,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41. 劉國光 王洛林 李京文 編, 2003、5,《中國經濟前景分析-經濟藍皮書2003春季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2. 劉宏、沈山、石淑華 著,2002、5,《20世紀中國經濟思潮與社會變革》,北京:西苑出版社
43. 鄭竹園 著,2000,《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臺北:聯經出版
44. 鄭竹園 著,1997,《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與效果》,臺北:致良出版社
45. 歐陽正宅 著,1989、6,《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46. 鍾朋榮 著,1991、4,《十年經濟改革-歷程、現狀、問題、出路》,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47. 魏艾 編,2003,《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臺北:揚智文化
48. 魏萼 編,1994、10,《中國經濟的前景》,臺北:亞洲與世界社
49. 韓文甫 著,1993、9,《鄧小平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二、期刊論文
1. 山東省地方稅務局,2004、12、23,<我國稅收制度的演變>,《稅務縱橫》,頁116∼117
2. 王幹勇,2001、7,《中共經濟改革與財政變遷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毛 暉、邵穩重,1997、7,<支援國有企業改革的財政思考>,《財金貿易》,頁10∼11
4. 朱鋼,2002,<農村稅費改革中的鄉鎮財政缺口>,《經濟研究參考》,第47期,頁31∼32
5. 汪孝德、尹音頻,1999,<中國分稅制改革的實踐與走向>,《財經論叢》,第6期,頁35∼40
6. 李良生,1997,<論鄧小平關於農村經濟發展的理論 >,《雲南社會科學》,第4期,頁1∼8
7. 李振鐸,1998,<鄧小平的財政經濟思想探討>,《稅務與經濟》,第3期,頁49∼51
8. 吳振坤,1997,<鄧小平經濟理論總論>,《發展論壇》,第10期,頁25∼26
9. 吳忠民,2004、8、18,<應高度重視社會政策對執政黨的重大意義>,《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頁7∼9
10. 余天心 王石生,1998,<我國20年來財政改革與發展的八大趨勢 >,《當代中國史研究》,第六期,頁105∼106
11. 余小平、王 玲,1997,<社會保障資金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對策>,《財經問題研究》,第4期,頁51∼60
12. 李衛平、馬曉偉,1998,<完善我國分稅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探討>,《新疆大學學報》,第26卷第3期,頁28∼32
13. 周天勇,2003,<中國城鎮的失業率究竟是多少>,《財貿經濟》,第11期,頁18∼22
14. 周立,2003,<改革期間中國國家財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變化>,《財貿經濟》,第4期,頁44∼51
15. 周繼良、邊俊傑,<優化支出結構 振興國家財政>,《財會論壇》,頁12∼13
16. 林樹友,1997,<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探討>,《北方經濟》,第6期,頁41∼43
17. 馬蔡琛、黃鳳羽,1997,<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比較與借鑑>,《財經理論與實踐》,第6期,頁62∼65
18. 段海英,2002、10,<中國財政脆弱度分析>,《財經研究》,頁9∼14
19. 徐 志,1998、5,<中國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成效、問題和對策>,《浙 江 社 會 科 學》,第3期,頁51∼55
20. 楊丹芳,2000,<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支出的配置>,《山東財政學院學報》(雙月刊),第1 期,頁20∼25
21. 楊小品,2003、2,<我國稅收制度的演變>,《稅務縱橫》,頁116∼117
22. 薑淑萍,1997,<鄧小平與八十年代中期的政治體制改革>,《黨的文獻》,第5期,頁30∼35
23. 陳 莉,1997,<鄉鎮企業再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 期,頁80∼81
24. 黃婉婷,1995、7,《鄧小平經濟改革路線之研究(1979-1995)》,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卿前龍,1997、12,<鄧小平的魅力>,《長沙交通學院學報》,第13卷 第4期,頁1∼5
26. 耿改智、楊 潔,2003、2,<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研究>,《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5卷 第1期,頁57∼60
27. 陸學藝,2003、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優先解決“三農”問題>,《人民論壇》,第2期,頁4∼5
28. 財經述評,1997,<梭羅教授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投資與建設》,第3期,頁11∼13
29. 湯貢亮,1999,<跨入新世紀:進一步完善我國稅制的總體思路>,《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第10期,頁15∼19
30. 焦國華,2004年,<分稅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頁39∼43
31. .張純潔、劉 舸,1997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公平與效率>,《黑龍江財專學報》,第2 期,頁56∼58
32. 溫來成,2004、12、12,<公共財政理論與深化中國稅式支出制度改革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頁30∼33
33. 黎詣遠、 華如興,1998,<試論經濟體制改革攻堅戰>,《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頁33∼36
34. 廖楚暉、唐里亞,2003,<政府教育支出有關問題的研究>,《財貿經濟》,第1期,頁63∼66
35. 潘國琪,2003,<近代中國國內公債史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頁114
36. 趙博,2002年,<公債的償還>,《審計理論與實踐》,第11期,頁45∼46
37. 趙志耘、郭慶旺,2000,<論公債管理政策>,《財貿經濟》,第12 期,頁41∼42
38. 鄭載一,1987、6,《鄧小平路線之研究(1978-1987)》,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39. 戴英姿,2000、7,<中國基礎設施產業未來發展的若干對策>,《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 卷 第4 期,頁27∼31
40. 韓水文,1998、5、16,<全面推進價格法制建設>,《價格理論與實踐》,頁9∼10
41. 羅昕,1999,<論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湖南財政與會計》,第10期,頁8∼9
42. 嚴惠妙,2002、6,《國家競爭優勢: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之再思考》,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統計年鑑
1.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0,《中國統計年鑑》,總第20期,中國統計出版社
2.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5,《中國統計年鑑》,總第20期,中國統計出版社
3.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9,《中國統計年鑑》,總第20期,中國統計出版社
4.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2003,《中國統計年鑑》,總第20期,中國統計出版社
5. 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1990、12,《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240期
6. 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1997、12,《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168期
7. 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2003、12,《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84期
貳、英文部分
1. Houben, Hiddo, Jun 1999,“China's Economic Reforms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Journal of World Trade,New York: Vol. 33, Iss. 3; p. 1
2. Coplin, William D , Jan/Feb 1995, “Turning Points in China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 Planning Review, Vol. 23, Iss. 1; p. 37
3. Harrold, Peter, Jul/Aug 1993, “The Future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 Washington: Vol. 20, Iss. 4; pp. 8- 9
4. Lee, Dora Y. , Apr 15, 1989, “China: Inflation Threatens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 , Asian Finance, London: Vol. 15, Iss. 4; pp. 44- 46
5. Su Bei, Mar 21, 2005, “Official Pledges Further Tax Reforms” , China Daily (North American ed.) , New York, N.Y. ; p. 11
6. Anonymous, Oct 2004, “Audits Promote Reform of National Budget Syste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overnment Auditing, Washington: Vol. 31, Iss. 4; p. 5
7. Marc Holzer, Mengzhong Zhang, Spring 2004, “China's Fiscal Reform: The Issue of Extra Budgeting1”,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Boca Raton: Vol. 16, Iss. 1; pp. 19- 39
8. Chi Lo, Sep/Oct 1999, “China's Fiscal Time Bomb”,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Washington: Vol. 26, Iss. 5; pp. 16- 19
9. China Business Information Network, Apr 22, 1999, “China: IMF Official Speaks Highly of China's Fiscal Policy” , New York: p. 1
10. Hornik, Richard, May/Jun 1994, “Bursting China's bubble” , Foreign Affairs,New York: Vol. 73, Iss. 3; pp. 28- 4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