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13-12023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13-120230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下小學校園空間資源再利用之研究
The study of campus space ruse in Kaohsiung primary school under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6-1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7-24
關鍵字
Keywords
再利用、少子化、校園閒置空間、閒置空間、國民小學
primary school, reuse, declining birth rate, vacant space, vacant space in school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07 次,被下載 63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0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35 times.
中文摘要
受到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影響,學齡人口減少,學校減班,校園內出現閒置空間,甚至是學校可能面臨遷校或整併。近年來,高雄市亦有中小學遷校的案例,目前也正在進行學校的整併。因此,校園整併的議題以及校園閒置空間如何達到活化,成為民眾與社區能夠利用設施是本研究欲探討的內容。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別為了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現況;了解政府、校方、社區民眾等多方當事人對於整併校的看法;了解社區民眾對於學校若是進行整併後,校園空間再利用的期望及需求等三項。針對近年來減班幅度較大以及與遷併校議題相關的學校,共四所,藉由深度訪談法,對校方、社區、政府部門等12位相關當事人,進行訪談,並在研究最後對活化校園空間以及遷併校的政策提出建議。

研究發現閒置教室再利用的規劃以教學為優先,並以專科教室最為普遍,推動再利用的困難最主要還是經費的不足。而在遷併校的政策推動上,反對的聲音多能透過溝通與協調,取得社區與家長的認同,對於校地再利用,因應人口老化,社區大多期待做為社會福利的用途。

最後,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包括學校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可考慮與企業合作;政府執行遷併校政策,應優先考慮民意;校地再利用可融合創意兼具實用性,並保留一部分原校歷史性。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eclining birth rate and population aging, school-age population decresed, more and more idle classrooms show up in school, furthermore, even school will be relocated or shutted down.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ome exampl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relocated in Kaohsiung, and now, there are schools going to consolidate. Therefore, the ways to reuse the vacant spaces in schools, the issue of schools relocated and consolidated, and to make abandoned schools become the useful facilities are the main topics of the research.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tate of the vacant spaces reuse in the primary schools; to understand the government, school, and community represents’ opinions of the school consolidation;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needs and expectations after school relocated. Th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are four primary schools with higher decrease rate of students and which is concerning to the relocating issue. The research us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ith in-depth interview to interviewing 12 interviewees from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analysis, 3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
1. The vacant spaces in school reuse as teaching space in the priority, the various specialized classrooms are in common, and the one of usual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reuse process is funds.
2. As for the school consolidation policy, though the community and parents might be opposed to the change at first, however, through constantl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government may carry out the policy and reach the goal.
3. In order to the population aging, most of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abandoned school are social welfare use.

In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gernerated as main content, such as school could cooperate with the company to solve the funds problem;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opinion on the school consolidation and relocation policy; planning the reuse of the abandoned school not only considering creative, and practical, but also keeping historical of the school.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1
第一節 人口結構變遷的影響 11
第二節 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發展 17
第三節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 23
第四節 國內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現況與案例 36
第五節 國外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案例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9
第一節 校內的閒置空間再利用 59
第二節 多方當事人對整併校看法 79
第三節 遷校後的校地再利用 9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19
附錄二 訪談紀錄 12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Chan, Y. L.(2001)。保存與創新-新加坡歷史建築的再利用。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南。

方迺中(2006)。都市再生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營建技術與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網站http://www.smltlcenter.com/a_01aboutus.asp,查詢日期2013/03/19。

王玉民(1998)。質化研究方法應用之探討—以大陸台商投資實證研究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創刊號。

王志華(2005)。歷史建築再利用方案優先順序評比之研究-以台中放送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王惠君(2001)。文化空間再造。2001文化空間再造國際研討會紀實。黃金鳳、蕭麗虹計畫主持,台灣藝術發展協會主辦。

王麗卿、何明泉(2001)。公有閒置空間的文化再生—藝文展演空間企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第五屆建築生產及管理技術研討會,內政部建築研討會主辦。

行政院內政部(2008)。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核定本)-少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台北,內政部。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查詢網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查詢日期2012/05/0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台北,經建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查詢日期2012/05/0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2009)。臺灣地區人口變遷對公共設施需求之研究。台北,經建會。

何昕家、萬怡君(2008)。整併裁撤學校再利用活化步驟化模式建構初探─以國民中小學為例。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103-118。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連賞(2007)。人口流動變化形態對高雄市發展趨勢之研究。高雄,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巫志城(2007)。台東縣閒置校園再利用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佩茹(2011)。新北市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三所國小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宗派(2006)。人口老化與其變遷趨勢之探討。台灣老人保健學刊,2(1),頁1-32。

李金娥(2006)。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以高雄市新上國小為例。台灣教育,637,頁45-47。

李家儂、林貞雅(2006)。人口結構變遷下都市規劃的省思與建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5(1),頁27-42。

沈珊珊(2007)。人口結構變遷趨勢與因應─國際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頁167-182。

周進科、溫富榮(2008)。複合式校園建築與社區總體營造規劃─以南投縣郡坑國小為例。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205-221。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志鴻(2012)。現行學校用地空間規劃機制面臨人口結構變遷之調適策略。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秀鳳(2010)。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減班後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頁122-136。

林長郁(2001)。公共設施區位與都市結構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貞雅(2003)。都市計劃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對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玉蟾(2007)。澳洲少子化時代之學校裁併調整─個案審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頁151-166。

紀佩伶(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紅毛港國小網站http://www.hsps.kh.edu.tw/,查詢日期2013.03.27。

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頁25-35。

徐立忠(1993)。中、老年人力資源運用、轉業、再就業與志願服務計畫。社區發展季刊,62,頁16-26。

涂建豐(2012/09/06)。高市推國小整併 校地轉用。2012/12/17取自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06/34490021/。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查詢日期2012/05/05。

高雄市政府主計處http://dbaskmg.kcg.gov.tw/index.php,查詢日期201205/05。

高翠霞、蔡崇建、莊潔(2011)。臺灣國民小學學校閒置空間現況、問題與對策。教育資料集刊第四十九輯—2011 各國初等教育,頁31-68。

張詩欣(2008)。校園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之研究。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119-130。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張嘉原(2006)。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初探。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頁222-235。

教育部(2011/04/16)。校園空間多元活化實施辦法(草案),http://revival.moe.edu.tw/NewsDetail.asp?View=12,查詢日期2013.02.28。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整併後校園空間活化再生資源網http://revival.moe.edu.tw/index.asp,查詢日期2013/01/20。

教育部樂活運動站http://www.lohas-sport.org.tw/home.html,查詢日期2013/05/20。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home.phtml,查詢日期2013/05/30。

莊華州(2006)。澎湖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裁撤後校地再利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智凱(2012)。校園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大龍國小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芳綺(2009/02/10)。廢校?遷校?七賢國中惹爭議。2012/05/15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10/today-south17.htm。

郭冠英(2000)。文化活保存 空間新契機─訪龍應台、丘如華對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看法。藝術九九專輯,3,頁33-35。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陳今儀(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怡君(2006)。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再閒置」研究─以台中二十號倉庫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桂蘭(2007)。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光小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惠茹(2008)。校園閒置空間的新生命─以屈尺國小及新泰國小為例。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131-160。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朝興(2001)。台灣推動閒置空間實踐經驗與觀察。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主辦,台南。

陳瑞華(2009)。人口結構變遷下國民小學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 -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詩芸(2007)。閒置校園再利用作業模式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傅朝卿(2001)。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主辦,台南。

曾韋禎、謝文華(2011/01/09)。少子化嚴重:出生率直直落,去年再創新低。2012/12/12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9/today-t3.htm。

曾梓峰(2001)。閒置空間的文化能量。文化視窗,28,頁18-19。

曾梓峰(2002)。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相關法令之探討與研擬(光碟版)。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曾雅慧(2011)。少子化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74,頁213-228。

湯志民(2005)。台灣的學校建築。台北:五南。

湯志民(2008)。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3-63。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為國(2008)。臺灣地區國小校園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之政策分析與案例研討。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434-447。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定國、張謙允(1997)。都市住宅社區公共設施調查與設置準則之研究─以台北市及高雄市住宅社區為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MOIS 860023),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黃國銘(2012)。臺東縣閒置校園活化之可行性分析。國立臺東大學公共文化事務學系公共事務管理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萬新知(2005)。閒置校舍再利用之研究,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會刊,P.181-197。

廖國雄(2012/09/06)。部分國小招生難 朝整併轉型。2012/12/17取自台灣時報,http://tw.news.yahoo.com/部分國小招生難-朝整併轉型-174119725.html。

廖慧萍(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旗山商圈促進會網站http://www.bananakingdom.org.tw/,查詢日期2013/03/19。

監察院(2012)。國中小廢併校後閒置校舍活用成效與檢討專案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劉舜仁(2001)。另類空間的另類思考─閒置空間再生的矛盾本質與翹翹板原理。文化視窗,28,頁24-25。

樓玉梅、范瑟珍(2010)。我國人口變動趨勢之影響分析及政策探討。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鄭憲國(2012)。國小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台南市永康區復興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東。

盧永山 譯(2003)。學生少了 閒置教室怎麼辦(Alice Gordenker著)。2013/03/18取自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63443。

盧維禎(2008)。學校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以台南縣竹門國小為例。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448-457。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少子化現象對國小教育發展之影響及其因應對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3(1),頁25-47。

蕭麗虹、黃瑞茂(2002)。文化空間創意再造:閒置空間再利用國外案例彙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聯合國。聯合國老齡化議題。2013/01/19取自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chinese/esa/ageing/introduction.htm。

戴淑芬(2012)。積極面對少子化,宜檢討學校用地開發與再利用。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5),頁20-21。

瞿海源、張苙雲(2005)。台灣的人口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台北:巨流。

顏建賢(2006)。小學變身農業體驗場與綠色旅遊旅館:日本偏遠山區廢棄小學的再利用。大自然,90,頁70-77。

蘇淑娟(2001)。高雄市二十年內人口規模預測之研究。高雄:高雄市政府研考會。


外文部分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2003). Empty school building converted for office use.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6(2), 14.

Boyd, K. A. (2007). Second Chances.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9(13), 162-165.

GOVERNING(2012). Repurposing Schools Gives Life to Vacant Buildings. California: E. Republic, Inc. Retrieved June 4, 2013, from http://www.governing.com/news/local/gov-repurposing-schools-offers-new-life-to-vacant-buildings.html#previous

McCready, C. (2011). School Design: Making Adaptive Reuse Work.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83(11), 36-40.

Keen, J. (April 17, 2012). As schools close, towns try to preserve memories, community. USA TODAY News. Retrieved June 4, 2013, from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news/nation/story/2012-04-16/school-closing-lovington-illinois/54322728/1

日本文部科學省「余裕教室・廃校施設の有効活用」,2013/03/18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zyosei/yoyuu.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