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6117-23354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6117-233542
論文名稱
Title
從步行者觀點探討使用者對「臺南市騎樓暢通計畫」政策認知及滿意度-以北門路為例
An Analysis of Users’ Policy Cognition of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Pedestrian Sidewalk Friendly Project in Tainan City “ from the Pedestrian’s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Beimen Roa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07-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08-16
關鍵字
Keywords
滿意度、使用後評估、騎樓暢通計畫、政策認知、步行空間
satisfaction,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licy cognition, Pedestrian Sidewalk Friendly Project, pedestrian spa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25 次,被下載 116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2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65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針對臺南市騎樓暢通計畫進行評估,試圖從利害關係人-店家、遊客、住戶的角度,瞭解使用者的政策認知與滿意度情形,同時探討政策認知與滿意度之間的關係。所採用之研究方法為,以立意抽樣方式針對北門路的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再根據回收的399份有效樣本中,透過描述性統計、信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結果發現,使用者對臺南市騎樓暢通計畫的政策認知程度為中等偏高,對於該計畫的滿意度評價亦屬中等偏高,且政策認知與滿意度皆不因使用者身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推估政策認知對滿意度的影響效果時,本研究亦發現,兩者存在高度正向關係,政策認知對滿意度具有直接影響效果,政策認知程度越高者,其滿意度也越高。針對此研究成果,建議重視使用者對政策內容的認知建構,以及研擬更完善的配套措施以消弭民眾疑慮,俾期騎樓暢通計畫能順利達成全面淨空之目標,或供日後其他機關推動相關政策之參考。
Abstract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an evaluation of the “Pedestrian Sidewalk Friendly Project in Tainan City”; the aim is to understand users’ policy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takeholders, namely the store owners, tourists, and residents. This study also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among the users of Beimen Road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 data from the 399 valid retrieved questionnaires were then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regress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users’ scores on policy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edestrian Sidewalk Friendly Project in Tainan City” were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and their policy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did not differ in terms of their identity. When examining policy cognition’s influence on satisfaction, this study found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indicating that policy cognition has a direct effect on satisfaction; higher scores of policy cognition signify a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Considering these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users’ cognition regarding the policy contents; also a better supportive measure is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decrease concerns of the public. This study can be useful for the “Pedestrian Sidewalk Friendly Project” achieving its goal of pedestrian friendly movement. Also,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institutes’ promoting of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致謝……………………………………………………………………………………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研究目的…………………………………………………………………………8
第五節 研究流程…………………………………………………………………………9
第二章 文獻回顧…………………………………………………………………………11
第一節 步行空間理論與騎樓演變………………………………………………………11
第二節 政策認知與政策評估……………………………………………………………29
第三節 滿意度理論………………………………………………………………………35
第三章 騎樓暢通計畫簡介………………………………………………………………39
第一節 騎樓法制規定……………………………………………………………………39
第二節 相關案例探討……………………………………………………………………45
第三節 臺南市騎樓暢通計畫說明………………………………………………………48
第四章 研究方法…………………………………………………………………………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55
第二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58
第三節 研究樣本…………………………………………………………………………65
第四節 預試問卷結果與修改……………………………………………………………66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73
第五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75
第一節 受訪樣本結構特性………………………………………………………………75
第二節 使用者對政策認知、滿意度之差異分析………………………………………92
第三節 政策認知對滿意度之迴歸分析…………………………………………………9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 分析結果彙整及假說驗證………………………………………………………101
第二節 政策建議…………………………………………………………………………105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107
參考文獻 ……………………………………………………………………………………109
附錄一 臺南市騎樓暢通計畫公告示範路段………………………………………………121
附錄二 前測問卷(店家版) …………………………………………………………………123
附錄三 前測問卷(遊客版) …………………………………………………………………127
附錄四 前測問卷(住戶版) …………………………………………………………………131
附錄五 正式問卷(店家版) …………………………………………………………………135
附錄六 正式問卷(遊客版) …………………………………………………………………139
附錄七 正式問卷(住戶版) …………………………………………………………………14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文獻
王齊郁(2012)。斗六太平老街「騎樓」之生活空間使用。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維綸(2008)。台灣騎樓空間權力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市太平路騎樓空間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營建署(2015)。內政部營建署於104年編列9千8百餘萬元,補助地方政府積極推動騎樓整平業務。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網址: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682&Itemid=54。
內政部營建署(2016)。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推動建築物騎樓整平計畫申請補助作業須知。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網址: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6067&Itemid=53?id=358。
江大寧(2006)。騎樓之法律地位。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5月17日。網址: www.jensong.com.tw/news2/data/law.doc。
江彥政、張俊彥、陳琳尹、許文宜、陳順益(2012)。社區可步行環境與居民健康之關係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交通部(2016)。104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交叉表。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3月25日。網址:http://www.motc.gov.tw/ch/home.jsp?id=54&parentpath=0,6。
朱志宏(2002)。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李文華(2010)。台江國家公園政策認知之研究-以黑面琵鷺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秉耕(2006)。以消費者立場探討綠建築之居住使用滿意度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乾朗(1985)。台灣傳統騎樓空間之特質與類型。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1(9):60-62。
李惠宗(2003)。為什麼不能在自家騎樓上設攤營生?法律只是依法行政的擋箭牌, 還是國家理性的表徵?釋字第五六四號解釋的解讀。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2:21-23。
李滄涵(1979)。騎樓應否設置?如何設置?。房屋市場月刊,112-119。
李坤昇(2007)。運用新都市主義手法進行新營糖廠工業區之更新規劃設計。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婉婉譯(19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Craig M. Zimring、Janet E. Reizenstein著)。建築師,107:32-38。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設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國慶(2014)。使用者對台灣高鐵台中站環境綠美化滿意度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吳欽憲(2008)。騎樓的景觀與社會空間識覺–以台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何健銘(2003)。都市廣場開放空間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晨寧(2007)。調查社區主事者對推動植樹綠美化政策認知、態度、參與之評估。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上閔(1997)。都市商業區行人對步道類型選擇選擇偏好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蓁(2012)。微型自助圖書館使用後評估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明吟(2005)。台北縣家長對我國幼兒教育券政策實施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慧芳(2000)。民眾對航空噪音補助政策滿意度影響因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妮瑱(2004)。台中都會公園夜間遊客安全感認知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欽榮(1995)。都巿設計在台灣。臺北市:創興。
林昭媚(1981)。市街與騎樓的探討。臺灣文獻,32(2):123-141。
林凱鈴、劉立凡(2013)。我國居家服務使用者滿意度與成效之研究-以南部某城市為例。台灣老年學論壇主題論文。
林薇、陳惠欣、李靜慧、林宜親、陳聖惠(2001)。消費者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態度與其選購行為之關係研究。家政教育學報,3:35-52。
花誌偉(2010)。特殊教育政策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身心障礙學生家長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胡杏璋(2007)。台南府城舊市中心區步行空間系統之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宗雄、徐明福(2003)。日治時期台南市街屋亭仔腳空間形式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44:97-115。
施宥毓(2015)。騎樓法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耿鳳英(2003)。身體、行為與博物館展示。博物館學季刊,17(4):35-45。
涂金堂(2009)。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三民。
徐立言(2000)。法定騎樓≠騎樓-台灣傳統人行空間的課題與建議。臺灣建築報雜誌,62-64。
翁興利、官有垣、施能傑、鄭麗嬌(2000)。公共政策。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馬群傑(2011)。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公眾參與認知研究。公共行政學報,40:1-39。
馬群傑、陳建寧、汪明生(2006)。認知研究:高雄地方發展之公眾認知。公共行政學報,21:115-161。
陳棖福(2006)。從財產權觀點分析騎樓管制問題。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慶源(1987)。都巿招牌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清、林晏州(2003)。生態旅遊地選擇行為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6(3):23-40。
陳信安、陳虹羽(2012)。城鄉風貌景觀工程之環境設施使用成效與工程品質評估研究-以彰化縣為例。設計與環境學報,13:83-101。
陳幸君、顏添明(2013)。民眾對山坡地與平地造林政策之認知-以台中市為例。林業研究季刊,35(2):103-122。
陳琇惠、黃俞禎(2015)。國保女性被保險人政策認知與政策順服之研究。當代社會工作學刊,7:1-27。
郭祈涵(2009)。屏東站前商圈騎樓使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寶貞、謝秉銓、陳宗鵠(2010)。從使用者滿意度來探討騎樓整平計畫之研究。2010年物業管理暨防災國際學術研討會與第四屆物業管理研究成果發表會暨區域夥伴學校產業合作成果聯合發表會。
張育蓉(2012)。使用情緒分析於圖書館使用者滿意度評估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旭福(2012)。優質住宅大樓中庭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空間設計學報,13:1-12。
張春興、楊國樞(2001)。心理學。臺北市:三民。
許珍珍、方鳳玉(2013)。騎樓空間之特色與使用文化初探-以台中市一中商圈之育才街為例。文化資產保存2013青年論壇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395-405。
許添本、趙晉緯(2007)。人行空間服務水準綜合評估之研究。規劃學報,34:89-112。
許建民、彭美蓮(2010)。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之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研究-以苗栗縣國小學生家長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4):1-24。
梁世武(2014)。風險認知與核電支持度關聯性之研究:以福島核能事故後台灣民眾對核電的認知與態度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58:45-86。
堀込憲二、郭中端著,卞鳳奎譯(1997)。臺灣的亭仔腳文化。高雄市:高市文獻,9(2):135-149。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日。網址:http://streethouse.ncree.narl.org.tw/01_2.html。
曾碩文、黃光亮(2008)。嘉義市人行道上行道樹根系對植穴邊框、鋪面與路緣石之損毀。嘉大農林學報,5(2):35-45。
黃明賢(2012)。騎樓爭占:都市治理與日常生活政治。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武達(2000)。騎樓˙亭仔腳。臺灣建築報導雜誌,53:62-64。
黃映捷(2006)。市中心商業區步行環境改善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商業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煌鈞(2010)。台中市北屯區敦化公園使用後評估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黃厚淳(2004)。設置行人專用時相對車輛與行人延滯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敏(2004)。政策民意與施政滿意度調查之探討:苗栗縣政府個案研究。政策研究學報,5:103-144。
黃耀榮(2006)。建築物視障者通行環境建構之研究。建築學報,56:1-26。
黃幹忠、葉光毅(2008)。行人於台中市一中商圈之路徑選擇行為模式探討。都市與計劃,35(1),79-98。
彭美蓮(2009)。國民小學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曾憲惠(1995)。台灣地區記帳農戶對政府農業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碩士論文。
葉光毅(1997)。論步行空間及其周邊的問題。規劃學報,24(1),99-111。
楊富閔(2013)。為阿嬤做傻事—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1。臺北市:九歌。
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臺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2016)。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網址: http://www.pma.gov.taipei/ct.asp?xItem=117016&ctNode=13046&mp=117021。
臺北市年鑑(2012)。臺北市騎樓整平計畫 騎樓行無礙˙臺北更可愛。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1月6日。網址:http://www.gov.taipei/ct.asp?xItem=58122360&ctNode=66429&mp=100100。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2015)。104年3月5日起於中山區龍江路(長春路-興安街)等13條(處)路段實施「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措施。線上檢索日期:2017年1月6日。網址:http://www.dot.gov.taipei/ct.asp?xItem=96976196&ctNode=12308&mp=117001。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日。網址: http://59-120-8-196.hinet-ip.hinet.net/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8。
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線上檢索日期:106年7月19日。網址:http://publicworks.tainan.gov.tw/subTPWB.aspx?cid=351&q=3766。
蔡瑞麒(2003)。臺灣街道空間的公共性研究-以永和市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雨勲、李明聰、劉修祥(2010)。服務品質、價值、滿意度及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打狗英國領事官邸餐廳為例。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5(1),54-69。
劉東裕(2001)。步行者空間的歷史背景以及近代都市形成之後的變遷與發展。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劉宜君、林昭吟、辛炳隆(2008)。我國促進就業措施評估機制之探討-政策德菲法之運用。臺大社工學刊,18,43-88。
劉嘉仁、吳怡伶、陳慈惠、黃勝堅、黃世傑、林軒璋、陳家蕎、王實之、黃遵誠、 徐愫萱(2016)。臺北市血中鉛篩檢方案之民眾風險認知、態度與政策滿意度研究。北市醫學雜誌,13(2),69-86。
賴家馨(2002)。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家榆(2010)。都市人行友善環境調查與改善-以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三段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景觀學系所碩士論文。
蕭向吟(2003)。台灣地區商業街道土地使用及空間形式類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富元(2015)。看見未來:賴清德的新政實踐。臺北市:天下雜誌。
鍾河仁(2008)。台東縣東海運動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所 碩士論文。
戴仁傑(2003)。原住民對教育政策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文義、成之約(2007)。公營銀行員工對民營化之認知與態度分析:以某公營銀行為例。政大勞動學報,22:1-33。
應立志、李珀玲(2007)。圖書館自助借書系統使用者滿意度及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吳鳳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3(2),15-30。
簡嘉儀(2009)。應用使用後評估於市中心商業型開放空間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來滿(2010)。果農之風災防災素養對農業防救災政策認知及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的蓮霧與芒果果農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羅玉鎔(2007)。家長對學校午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國民小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蘇昭銘、吳沛儒、陳俊穎、古韻如(2001)。營業性道路障礙取締管理方法之研究。九十年國際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
英文文獻
Aiello, C. & J. L. Rowenberg (1976). Consumer Satisfaction: Toward and Integrative Farmework, Proceedings of the Souther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69-71.
Allan B. Jacobs (1993). Great Streets. The MIT Press.
Arrowsmith, C., Zanon, D., & Chhetri, P. (2005). Monitoring visitor patterns of use in nat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Taking tourism to the limits: Issues, concepts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Elsevier: The Netherlands, 33-52.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 785-804.
Bloom, A.J., Smoot, D.A., Shore, T.H., & Shore, L.M. (1992). Toward a perceptual model of smoking: Policy satisfactio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2(6), 675-684.
Crawford, D.,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19-127.
Czepiel, J. A. (1974). Perspectives o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MA Combined Proceedings, AMA, Chicago, IL., 119-123.
Day, R. L. (1977). Extending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 4(1), 149-154.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ehl, J. (2004). Towards a fine city for people: Public spaces and public life. London: Transport for London.
Handy, Charles R. & Martin Pfaff (1975).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Food Products and Marketing Servic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 281.
Henderson, K. A. (1991). The contribution of feminism to an understanding of leisure constrai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4), 363-377.
Hoogendoorn, S.P. & Bovy, P.H.L. (2004). Pedestrian route-choice and activity scheduling theory and mode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38, 169-190.
John J. Fruin (1987). 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Elevator World.
Jim, C.Y., & Chen, W.Y. (2008). Assess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 of air pollutant removal by urban trees in Guangzhou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88, 665-676.
Kahan, D.M. (2008). Two conceptions of emotion in risk regul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156:741-766.
Kampa, M., & Castanas, E. (2008). Human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1, 362-367.
Kolt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LaBarbera, P. A. & Mazursky, D. (1983). 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 The Dynamic Aspect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4), 393-404.
Lei, W.G. (2004).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aiw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 Journal of ICHPER. SD, 11(4), 43-49.
Leyden, K.M. (2003). Social capita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ce of walkable neighbourhoods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9), 1546-1551.
Murphy, S.T., & Zajonc, R.B. (1993). Affect, cognition, and awareness: Affective priming with optimal and suboptimal stimulus expos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5):723-739.
Nosek, B.A., Hawkins, C.B., & Frazier, R.S. (2011).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From measures to mechanism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5(4): 152-159.
Oliver, R. L. (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 460-469.
Oliver, R. L. (1993).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attribute bases of the satisfaction respons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rch,20,418-430.
Oliver, R. L. (1997). 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 Boston: McGrew-Hill.
Pascoe, G. C. (1983).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primary health care: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6, 185-210.
Preiser, W.F.E., Rabinowitz, H.Z. & White, E.T.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VAR, New York:Van Nostrand Peinhold.
Ryan, M., Buzas, T. & Ramaswamy, V. (1995). Making CSM a Power Tool. Marketing Research, 7(3), 11-16.
Taylor, S. A., & Baker, T. L. (1994). A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163-178.
Tse, D. K., & Wilton P. C. (1988). Model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formation: An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5, 204-212.
Wagar, J. A., & Baker, P. A. (1983). Tree root damage to sidewalks and curbs. Journal of Arboric, 9(7), 177-181.
Zacharias, J. (2001). Pedestrian behavior and perception in urban walk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16, 3-1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