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台灣鄉村發展之政策分析 none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158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陳坤宏 Chen,Kung-Hung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王文雄 Wang,Wen-Hsiung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10-07-01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10-07-21 |
關鍵字 Keywords |
鄉村發展、農村再生、台灣、政策分析 rural development, Taiwan, policy analysis, rural regeneration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1 次,被下載 0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
中文摘要 |
現今世界各國及台灣均面臨農業生產結構改變、農產值降低及所得減 少等問題,導致年輕人轉向都市謀生,鄉村人口大量流失,產生鄉村高齡 化的現象。因鄉村人口老化致農耕的活動力下降,亦造成鄉村的發展較為 落後,生活品質不及城市地區,產生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因此,國家在 政策發展推動上,皆將鄉村整合發展列為鄉村政策主要施政方向。 鄉村發展是一個綜合動態的過程,鄉村發展議題複雜且多樣性。故本 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希冀透過對國內外鄉村政策發展歷程之回顧,瞭解 目前台灣鄉村發展之現況,並歸納出鄉村發展主要的問題面向,對國內外 鄉村發展政策作問題分析,最後透過整體分析面向之結果,對台灣鄉村發 展政策提出建言,達到對公共政策社會意義層面的參與及付出。 因此,本研究在政策分析的架構下,藉由文獻整理與文本分析法,對 國內外鄉村發展政策予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研究成果:(一)相較於歐 日兩國,台灣鄉村發展之政策規劃尚為萌芽階段;(二)國內鄉村發展政策, 尚缺乏發展主體及整體性規劃;(三)現今推動之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尚存形 式與現況之差距。 最後,本研究總合國外之經驗及本研究者研究之成果,將原有架構之 分析面向(經濟、社會、環境),加入制度面向,來施以更完整的鄉村發展 之政策分析。本研究就此四個面向,提出下列幾點之建議:(一)制度面: 積極推動國土計畫土地功能分區、劃分不同的鄉村地區類型、教育在地民 眾將鄉村社區問題與以目標化;(二)社會面:鄉村價值認知之研究、審議 式民主推動鄉村發展、動態保存鄉村的記憶;(三)經濟面:將地域資本轉 化為地域競爭力、鄉村多元性活動之發展;(四)環境面:參考日本所制定 之景觀法。 |
Abstract |
none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謝誌 ...................................................................................................................... i 摘要 ..................................................................................................................... ii 目錄 .................................................................................................................... iii 圖目錄 ................................................................................................................. v 表目錄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9 第一節 政策分析 ................................................................................... 9 第二節 鄉村發展概說 ......................................................................... 19 第三節 鄉村發展規劃之論述 ............................................................. 26 第四節 國內外鄉村政策之發展歷程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5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 56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59 第四章 鄉村政策問題分析 ........................................................................ 61 第一節 國外鄉村發展政策之分析 ..................................................... 61 第二節 國內鄉村發展政策之分析 ..................................................... 71 第三節 台灣現況檢視-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之審視 ........................... 87 第四節 台灣鄉村發展政策建議 .........................................................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1 第一節 研究成果 ............................................................................... 101 第二節 建議 ....................................................................................... 106 參考書目 .......................................................................................................... 111 一、 中文部分 ........................................................................................ 111 二、 英文部分 ....................................................................................... 117 三、 網站部分 ....................................................................................... 119 附錄 ..................................................................................................................... 1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一、中文部分 丁秀吟(2007),台灣農地重劃制度調整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所博士論文。 于宗先、毛育剛、林卿(2004),兩岸農地利用,台北市:喜瑪拉雅研究發 展基金會。 卞六安(1987),農村地區發展規劃之基本目標與方向,農村地區綜合發展 規劃研討會論文。 內政部(2009),國土計畫法草案總說明。 王志輝(2009),土地活化講習,農村再生顧問師培訓課程講義,頁1-13。 王志輝、陳荔芬、許鴻婉、宋玉珍、林秀鳳(2008),台灣農村再發展之研 究—以社區整體規劃方式營造農村新風貌,空間規劃研究彙編,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頁167-214。 王俊雄、張明瑜(2004),台灣農業推廣變遷之分析,台灣鄉村學會,第52 輯,頁17-38。 王俊豪(2003),德國鄉村政策-永續與整合導向,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 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7。 王俊豪(2004a),歐盟鄉村發展政策之演變與展望,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 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1-11。 王俊豪(2004b),近年來德國農政法規之回顧與啟示,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 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1-6。 王俊豪(2004c),歐盟競爭力鄉村發展策略,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 動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1-11。 王俊豪(2005a),歐洲鄉村憲章草案,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 行政院農委會,頁1-12。 王俊豪(2005b),歐盟鄉村發展法規分析,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 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6。 王俊豪(2008),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歷次改革方案之比較,主要國家農業政 策法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1-15。 王俊豪、張于傑(2008),歐盟鄉村發展政策的新走向,農業推廣充電站電 子期刊。 行政院主計處(2008),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行政院經建會(2004),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 領。 行政院經建會(2007),農村改建方案(核定本),2007 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 員會國際研討會實錄,頁159-17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84),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 畫—農業與農村發展計畫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 及都市發展處。 行政院農委會(2008),台灣地區勞動力追估計與調整銜接結果表。 行政院農委會(2009),近十年來我國農業發展趨勢表。 行政院農委會(2009),農村再生政策總說明,農村再生推動說明會議資料。 李登輝(1989),臺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22-29。 林英彥(1973),台灣之農地重劃,台銀季刊,第24 卷第3 期,頁131-134。 林英彥(1987),農村社區土地利用與規劃,農村地區綜合發展規劃研討會 論文。 林英彥(2008),日本景觀法之簡介,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 林英彥(2009a),日本農政改革之主要對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 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12。 林英彥(2009b),談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9 期,頁 133-135. 林國慶(1998),農業區劃分之政策選擇,經社法制論叢,第22 期,頁 299-329。 林森田(2005),未來農地利用管理之可行取向--從農業合理化經營之觀點, 農地資源利用管理重要議題研討會,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 心。 林福岳(2002),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 脈絡,政大新聞所博士論文。 周志龍(2008),農舍興建及管理議題之研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8 農地 利用與鄉村發展政策研討會,頁58-60。 徐澤民(2006),社會發展理論-評介與創新,香港:萬里書店。 殷章甫(1990),農村規劃與農地利用,七十八年度農村綜合研討會論文。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9),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 學,頁437-457。 曹玉文(1996),社會發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莊谷中、郭秀裕(2009),法律作為實現政策的工具-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省 思,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8 卷第2 期,頁 39-60。 莊淑姿(2001),台灣鄉村類型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一筠譯,Webster, A.著(1990),發展社會學,台北:桂冠。 陳明健(2003),歐盟的鄉村發展政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1-5。 陳恆鈞、蔣麗君、韓家瑩、侯淑嫣、周劭彥譯,Weimer, D. L. & Vining, A. R.著(2004),最新政策分析:概念與實踐,台北:韋伯文化。 陳武雄(2009),通過農村再生條例不能拖,農政與農情,第202 期,頁6。 陳建宏(2005a),日本新的「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概要,主要國家 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6。 陳建宏(2005b),日本「促進都市和農山漁村共生對流」之措施,主要國家 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4。 陳建宏(2005c),日本「農林水產環境政策基本方針」,主要國家農業政策 法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7。 陳建宏(2005d),日本農業之「經營構造對策」,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 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8。 陳建宏(2006),日本提升農地、水與環保之對策簡介,主要國家農業政策 法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5。 陳建宏(2007a),日本「21 世紀新農政2007」概要,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 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6。 陳建宏(2007b),日本活化農山漁村之策略概述,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 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頁1-7。 陳炳森(2009),農村再生之土地活化探討,2009 第6 屆農村規劃學術研討 會。 郭瑞坤(1999),城鄉新風貌美國篇─以美國鄉村環境規劃為例,空間雜誌, 第117 期,頁 37-39。 陳嘉麟(2008),2008 年美國總統候選人農業政策政見之剖析,主要國家農 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行政院農委會。 傅鈺琇(1995),台灣農地重劃效益評估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梓峰(2009),現行體制下研訂城鄉空間發展策略—聚落型土地使用計畫 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湯曉虞(2008),臺灣的農村,台北:遠足文化。 焦必方、孫彬彬(2009),日本現代農村建設研究,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 社。 黃健君(2001),台灣農漁村社區發展問題與更新計畫方案之效用評析-基層 人員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樹仁(2002),心牢—農地農用意識形態與臺灣城鄉發展,台北:巨流出 版。 董建宏(2009),台灣農村規劃與再生的困境-台灣農村與農業發展過程的反 思,經濟前瞻,第122 期,頁 82-89。 劉健哲(1986),農地重劃未來發展方向芻議,土地行政,第3 期,頁20-25。 劉健哲(1990),德國鄉村發展策略之研究,台灣經濟月刊,第163 期,頁 1-20。 劉健哲(1996 ),農業政策之原理與實務,台北:啟英文化事業。 劉健哲(1997),農漁村規劃建設之內涵及其問題與對策之探討,台灣土地 金融季刊,第34 卷第1 期,頁213-238。 劉健哲(1999),自由化、國際化衝擊下的農業發展,政策月刊,第47 卷24 期,頁 18-24。 劉健哲(2001),德國之農地重劃及其對我國之意義,臺灣土地金融季刊, 第38 卷第3 期,頁119-136。 劉健哲(2002),農村住宅配合農村發展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48 卷, 頁51-93。 劉健哲(2005),鄉村發展的課題和解決對策,變局與曙光—台灣農業的現 在與未來(下),台北:臺灣智庫叢書。 劉健哲(2008),農地利用及農舍管理問題之探討—由德國土地利用之觀 點,中華鄉村發展學會年刊,第2 期,頁 19-27。 劉健哲、黃炳文(2004),農地管理政策與農地興建農舍問題之研究,經社 法制論叢,第34 期,頁305-336。 劉富善(1996),台灣省農漁村基層建設、發展與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 36 期,頁369-432。 劉曜華、董建宏、蔡岡廷(2009),從農地農有、農地農用到農地民用:試 論台灣鄉村生活環境新典範,2009 第6 屆農村規劃學術研討會。 蔡宏進(1988),鄉村發展的概念、理論與實際,台灣經濟月刊,第144 期 頁1-8。 蔡宏進(1993),鄉村發展理論與實際,台北:東大圖書。 蔡宏進(1994),台灣經濟發展階段與農村發展規劃,農村發展規劃國際學 術研討會,中國農村發展規劃學會。 蔡明哲(1987),社會發展理論-人性與鄉村發展取向,台北:巨流圖書公 司。 鄭詩華(1992),台灣農業經營問題與對策,台北:財團法人豐年社,頁17。 盧惠敏(2007),農村改建方案芻議,2007 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際研 討會實錄,頁213-229。 盧惠敏譯,Bombeck, H.著(2007),農村老建築的更新與再利用,2007 年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際研討會實錄,頁 50-65。 謝卓君(2004),我國師資培育法之政策文本分析,教育政策論壇,第7 卷 第2 期,頁1-28。 鍾森宇(2003),以社區方法辦理農村社區建設之研究-以雲林縣古坑鄉華山 社區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選棠(1990),農村更新與規劃之基本理念,農村地區綜合發展規劃研討 會論文。 韓選棠(1992),農村社區更新規劃之基本理念與實務,農業工程學報,第 38 卷第1 期,頁18-31。 韓選棠譯,Ernst,C. L.著(1996),西德農村更新─村鎮維護與發展的最佳途 徑,台灣地政雜誌,第126 期,頁12-16。 韓選棠(1997),建設富麗農漁村之理念與作法,人與地雜誌,第165 期, 頁4-15。 鍾懿萍、陳智啟(2009),從永續農村目標評台灣地區集村農舍政策執行現 況與建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8 卷第2 期,頁16-32。 藍逸之(2006),城鄉發展或是農業發展的鄉村?-由臺灣城鄉特性初探國土 計畫法下鄉村區的調整方向,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5 卷第2 期,頁 30-41。 顏愛靜(1991),農地租佃制度與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關聯分析,經社法制 論叢,第7 期,頁201-223。 龐建國(1993),台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 二、英文部分 Ball, S. J. (1994). Education reform: A critical and post structural approach.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Bergstrom, J. C. (2005). Postproductivism and changing rural land use values and preferences, in land use problems and conflicts. 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and New York: 64-76. Cheshire, L. (2000).Contemporary strategies for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 a governmentalit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6, pp203-215. Codd, J. A. (1988).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docu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3(3),pp 235- 247. Dunn,W.N. (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Agriculture (2004).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Explained, European Communities.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NewYork: Longman. Foucault, M. (1991). Governmentality. In: Burchell, G., Gordon, C., Miller, P. (Eds.),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Harvester Wheatsheaf, Hemel Hempstead, pp 87-104. Gannon, A. (1998). Mastering change: a new paradigm in building positive futures for rural communities. In Proceedings from the Positive Rural Futures 1998 Conference, office of Rural Communities, Brisbane, pp20-41. Inayatullah ed. (1979). Approaches to Rural Development Some Aaian Experiences.Asian and Pacif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Center,Kuala Lumpur,Malysia. Jones, M. (1998), Rural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Planning Role of Community Councils.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4(1), pp 51-62. Kearns, A. (1995). Active citizenship and local governance: political and geographical dimensions. Political Geography ,14 (2), pp155-175. Kelsey, J. (1995). Economic Fundamentalism: The New Zealand Experiment A World Model for Structural Adjustment? London Pluto Press. Lea, A.M. & Chaudhri, D.P. (1983).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e,Methuen,London and New York. Nachmias, D. (1979).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Ozga, J. (2000).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Contested terrai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Painter, J. & Goodwin, M. (1995). Local governance and concret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regul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24 (3), pp334-356. Volker, K. (1997). Local commitment for sustainable rur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63,pp 107-120. Weitz, R. (1971). Rural Development in A Changing World. The MIT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England. Woods, M. (2005).Rural Geography. London: Sage. 三、網站部分 周志龍(2009),台灣的農村環境現實與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論辯,取自 http://blog.yam.com/happyfarmer/article/20176105 劉念夏(2000),從停建核四的政策論述框架,看政治人物如何掌握主流民 意?,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ion/ia/089/ia-c-089-032.htm 蔡建福(2008),農村再生條例與台灣農村的再生,取自小地方新聞網, http://www.dfun.com.tw/?p=9684 鍾怡婷(2008),農村「再見」條例?台灣與歐盟鄉村發展政策之比較,取 自小地方新聞網,http://www.dfun.com.tw/?p=9629 曾旭正 (2009),從社造觀點看「農村再生條例」,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UDAnuk/3514690. 廖本全(2009),誰來看守台灣農村?,取自 http://www.dfun.com.tw/?p=10269 行政院農委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7644 內政部統計資訊網:http://www.moi.gov.tw/stat/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4.228.52.2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4.228.52.2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立即公開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