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07-1456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07-145614
論文名稱
Title
台南縣北門區有應公信仰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23
關鍵字
Keywords
鬼神信仰、陰廟、有應公、厲祠、有應公廟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6237 次,被下載 453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623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530 times.
中文摘要
台南縣北門區包含學甲鎮、北門鄉、將軍鄉、七股鄉、佳里鎮和西港鄉等六鄉鎮,合計一百一十三個村里,面積310.5099平方公里,共有「有應公廟」二百三十九座,創建最早的是北門鄉鯤江村「萬善爺」小祠,建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最晚創建的是西港村慶安村「賈氏仙姑」小祠,建於2006年,橫亙時間長達一百九十年,「有應公」崇拜在北門區的民間傳統信仰中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
本論文是以一個在地人長期的田野調查經驗,從台南縣北門區居民對有應公的虔誠信仰中,去釋讀這個傳統信仰在這塊大地上的分佈情形、創建緣由及與居民互動情形,並嘗試從歷史面、生活面、信仰面等面向,對這個遍及全台的民間信仰做檢視,重新思考有應公崇拜的蘊涵與定位。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是北門區有應公廟的現況調查,對祠址、型制、外貌、創建年代、創建緣由、主祀、供奉方式及祭祀情形等等,做概括性地記載。第三章以有應公廟的外貌型制做為探討元素,並以時間為參考軸劃分為無廟、草祠與小廟等三個階段,來說明有應公廟的演變歷程;而廟貌的變異,正是有應公廟朝庄廟、角頭廟與香火廟方向推進的軌跡;此外也統計有應公廟創建年代在時間軸上的分佈情形,分析其與時代、環境的對應關係。第四章從有應公的各面向將其分為十二類,並統計、分析其分佈及與地理環境、城鄉發展的關係。第五章先以有應公廟主神稱號做歸納、分析,再探討有應公廟主神稱號的產生方式,並從十一項指標去探討有應公神格的提昇。第六章從有應公廟的祭祀活動探討其與人群聚落的互動情形。第七章是結論。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台南縣北門區有應公信仰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區域……………………………………………………2
第三節 研究方法……………………………………………………………3
第四節 相關文獻……………………………………………………………4

第二章 北門區有應公廟的現況調查…………………………………………10
第一節 學甲鎮………………………………………………………………10
第二節 北門鄉………………………………………………………………18
第三節 將軍鄉………………………………………………………………29
第四節 七股鄉………………………………………………………………37
第五節 佳里鎮………………………………………………………………47
第六節 西港鄉………………………………………………………………54

第三章 北門區有應公廟的型制與建構………………………………………59
第一節 有應公廟的型制……………………………………………………59
第二節 有應公廟的建構……………………………………………………65
第三節 有應公廟的創建、重建、合祀、分祀與廢除……………………76
第四節 北門區有應公廟的創建年代………………………………………89

第四章 北門區有應公的分類…………………………………………………97
第一節 水流有應公…………………………………………………………110
第二節 戰亡有應公…………………………………………………………121
第三節 野墓有應公…………………………………………………………125
第四節 絕嗣有應公…………………………………………………………128
第五節 縹緲有應公…………………………………………………………130
第六節 囝仔有應公…………………………………………………………132
第七節 家神有應公…………………………………………………………133
第八節 牲畜有應公…………………………………………………………134
第九節 車禍有應公…………………………………………………………136
第十節 外國人有應公………………………………………………………137
第十一節 自殺有應公………………………………………………………137
第十二節 殉職有應公………………………………………………………138

第五章 北門區有應公廟的主祀神明…………………………………………140
第一節 有應公廟主神的稱號………………………………………………140
第二節 有應公廟主神稱號產生的方式……………………………………169
第三節 有應公神格之提昇…………………………………………………171

第六章 北門區有應公廟的祭祀活動…………………………………………181
第一節 祭典日………………………………………………………………181
第二節 依年節………………………………………………………………191
第三節 其他祭拜……………………………………………………………194

第七章 結論……………………………………………………………………199

附錄一 田調受訪者基本資料…………………………………………………204
1 學甲鎮………………………………………………………………………204
2 北門鄉………………………………………………………………………205
3 將軍鄉………………………………………………………………………208
4 七股鄉………………………………………………………………………210
5 佳里鎮………………………………………………………………………212
6 西港鄉………………………………………………………………………213

附錄二 北門區各鄉鎮有應公廟圖照…………………………………………215
1 學甲鎮………………………………………………………………………215
2 北門鄉………………………………………………………………………226
3 將軍鄉………………………………………………………………………240
4 七股鄉………………………………………………………………………249
5 佳里鎮………………………………………………………………………262
6 西港鄉………………………………………………………………………270

參考書目…………………………………………………………………………27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典籍部分

漢•司馬遷著,《史記》封禪書第六,開明書店鑄版本,1934年。
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漢京文化,1983年。
漢•鄭玄注,《禮記注疏》,嘉慶20年,阮元校印本。
晉•陳壽撰,裴松之註,《三國志》,卷一〈魏志一〉,仁壽本。
隋•李百藥,《北齊書•列傳》卷二十,仁壽本。
宋•釋文瑩《玉壺清話》,《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九編第三冊,台北新興書局,1981年。
元•托克托撰,《宋史》卷一百五,〈禮志〉,藝文圖書公司。
《十三經注疏•周易》,藝文印書館,1976年。
《十三經注疏•禮記》,藝文印書館,1976年。
明•黃佐《泰泉鄉禮》卷五,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2冊,1983年。
明•何孟春,《餘冬序錄》卷之三外篇,載周光培編,《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明代筆記小說》第7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清•余文儀纂修,《續修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李鶴林《集異新抄》,《筆記小說大觀》卅二編第八冊,卷七,1976年。
清•周鍾瑄著,《諸羅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范咸著,《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清•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清•陳文達著,《臺灣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鼎文書局。
清•陳夢雷主編,《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卷49,鼎文書局,1980年。
清•張廷玉纂,《明史》卷四十九〈禮志〉,藝文圖書公司。
清•謝金鑾,《重修臺灣縣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六,新文豐,1975年。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明•王秋桂編,《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 附搜神記》,聯經出版社,1980年。

二、日治時期文獻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丸井圭治郎(台灣總督府),《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捷幼出版,1993年。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
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武陵出版社,1990年。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年。
曾景來,《台灣的迷信與陋習》,武陵出版社,1998年。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高賢治編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論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增田福太郎著,《台灣本島人の宗教》,南天書局,1996年。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臺原出版社,1989年。
臺灣總督府編,《現行臺灣社寺法令類纂》,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5年。

三、近人專著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王文亮、林啟泓,《南瀛籤詩故事誌》,臺南縣政府,2006年。
王世慶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博揚文化,2000年。
王健旺,《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王健旺,《台灣的土地公》,遠足文化,2006年。
王毓榮,《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王景林,《鬼神的魔力──漢民族鬼神信仰》,北京:三聯書局,1992年。
仇德哉,《台灣廟神傳》,信通,1985年。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
李秀娥,《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1999年。
李亦園,《台灣民間信仰發展趨勢》,巨流圖書公司,1982年。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巨流圖書公司,1985年。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上)(下)》,允晨文化,1992年。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立緒文化,1998年。
李亦園,《田野圖像》,立緒文化,1999年。
李富華,《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萬卷樓圖書,1999年。
李乾朗,《傳統建築入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
李乾朗,《臺灣的寺廟》,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6年。
李豐楙、朱榮貴,《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中研院文哲所,1997年。
李豐楙、謝聰輝,《臺灣齋醮》,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李豐楙、賴政育、葉亭妤,《鬼府神宮:基隆市陰廟調查》,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0年。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1987年。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稻香出版社,2000年。
邱家文,《台灣民間風俗與信仰》,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7年。
林茂賢,《台灣民俗紀事》,萬卷樓圖書,1999年。
林進源主編,《臺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臺北:進源書局,2005年。
林淑玟,《民間信仰的故事》,聯經出版社,2001年。
林衡道口述宋晶宜筆記,《臺灣夜譚──鄉土與民俗》,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
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稻香出版社,1998年。
林富士、傅飛嵐主編,1999,《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允晨文化,1999年。
林晉德,《神、祖靈、鬼之性質及地位對澎湖祠廟空間之影響》,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中國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林明義主編,《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武陵出版公司,1995年。
林進發,《台灣統治史》,民眾公論社,1924年。
阮昌銳,《薪傳集》,臺灣省立博物館,1987年。
阮昌銳,《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灣省立博物館,1990年。
阮昌銳,《歲時與神誕》,臺灣省立博物館,1991年。
阮昌銳,《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市:觀光局,1998年。
吳瀛濤,《臺灣民俗》,眾文圖書公司,1992年。
洪波浪、吳新榮主修,《臺南縣志》〈卷首〉,臺南縣政府,1980年。
洪波浪、吳新榮主編,《臺南縣志》卷二人民志,臺南縣政府,1980年。
洪惟仁,《台灣禮俗語典》,自立晚報社,1986年。
姜義鎮,《台灣的鄉土神明》,臺原出版社,1995年。
姜義鎮,《台灣民間信仰:神明之祭祀,廟宇之介紹》,武陵,1988年。
凃順從著,《南瀛抗日誌》,台南縣文化局,2000年。
馬有成,《西港鄉誌》,台南縣西港鄉公所,2005年。
馬曉宏,《天•神•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造神運動》,雲龍出版社,1991年。
馬書田,《華夏諸神•俗神卷》,雲龍出版社,1993年。
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雲龍出版社,1999年。
高壽仙,《中國宗教禮俗》,百觀出版社,1994年。
高致華,《台灣文化鬼跡》,三民書局,2001年。
高燦榮,《燕尾 馬背 瓦鎮:台灣古厝屋頂的形態》,南天書局,1999年。
高賢治主編,《臺灣宗教》,眾文圖書,1995年。
飛雲居士,《細說台灣民間信仰》,益群書店,1993年。
凌志四主編,《台灣人民俗(4)民間信仰神明寺廟》,臺北:橋宏書局,2000年。
徐福全,《台灣民間祭祀禮儀》,臺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1995年。
郝鐵川,《灶王爺、土地爺、城隍爺──中國民間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黃文博,《台灣風土傳奇》,臺原出版社,1989年。
黃文博,《台灣信仰傳奇》,臺原出版社,1989年。
黃文博,《臺灣冥魂傳奇》,臺原出版社,1992年。
黃文博,《尋找北門嶼》,台江出版社,1996年。
黃文博,《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黃文博,《台灣人生死學》,常民文化,2000年。
黃文博,《南瀛俗諺故事誌》,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
黃文博,《台灣民俗田野現場實務》,常民文化,1999年。
黃文博,《南瀛歷史與風土》,常民文化,1995年。
黃文博、涂順從合撰,《南鯤身代天府》,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黃名宏等作《蕭壠香──佳里玉敕皇敕金唐殿乙酉香科五朝王醮記實》,台南縣佳里玉敕皇敕金唐殿,2006年黃名宏等作《蕭壠香──佳里玉敕皇敕金唐殿乙酉香科五朝王醮記實》,台南縣佳里玉敕皇敕金唐殿,2006年。
許献平,《七股鄉有應公廟採訪錄》,鹽鄉文史工作室,2204年。
許献平,《佳里鎮有應公廟採訪錄》,臺南縣政府,2006年。
許献平,《學甲鎮有應公廟採訪錄》,臺南縣政府,2006年。
許献平,《將軍鄉有應公廟採訪錄》,臺南縣政府,2006年。
許献平,《後港庄信仰記實》,鹽鄉文史工作室,2000年。
渡邊欣雄著,周星譯,《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地景出版社,2000年。
國學文獻館主編,《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聯經出版社,1996年。
張益銘,《金銀紙的秘密》,晨星出版,2006年。
盛清沂,《台北縣志》〈民俗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
詹評仁,《台南縣麻豆鎮有應公小祠巡禮初稿》,作者自印,1992年。
楊南郡,《臺灣百年前的足跡》,玉山社,2002年。
楊寶發發行,《台南縣的寺廟與神明》,台南縣政府,1983年。
楊寶發發行,《台南縣地名研究輯要》,台南縣政府,1982年。
蔡相煇 ,《台灣的媽祖與王爺》,臺原出版,1989年。
蔡相煇,《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原出版,1998年。
蔡相煇,《復興基地臺灣之宗教信仰》,正中書局,1989年。
廖漢臣,《臺灣的年節》,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7年。
張澤洪,《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文津出版社,2003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年。
陳正之,《臺灣歲時記》,行政院新聞局,2001年。
陳正祥,《臺灣地名辭典》,南天書局,1993年。
陳紹馨纂修,《臺灣省通誌稿》,卷二,〈人口志人口篇〉。
陳建憲,《華夏諸神•玉皇大帝》,台北:雲龍,1999年。
陳巨擘主撰,《佳里鎮誌》,佳里鎮誌編纂委員會,1998年。
董芳苑,《臺灣民間宗教信仰》,長青文化,1984年。
董芳苑,《信仰與民俗》,人光出版,1984年。
董芳苑,《探討臺灣民間信仰》,常民文化,2004年。
趙捷、譚風編著,《溯源集》,萬卷樓,1995年。
《臺南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廿四)》,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年。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麥田出版,2004年。
蒲慕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麥田出版,2005年
劉昌博,《臺灣搜神記》,黎明文化,1981年。
劉枝萬 ,《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聯經出版社,1990年。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台原出版社,1994年。
劉還月,《臺灣民間信仰》,行政院新聞局,2000年。
劉還月,《台灣人的祀神與祭禮》,常民文化,2001年。
劉傳心、李文同編,《玉敕慶安宮內外廟宇寶鑑》,台南:正平出版社,1980年。
鄭志明,《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大道文化,1996年。
鄭志明,《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
鄭志明,《中國社會鬼神觀念的衍變》,中華大道,2000年。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台北:大元書局,2005年。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台北:大元書局,2005年。
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公司,2003年。
盧嘉興、吳新榮纂修,《臺南縣志》卷一〈自然志(上)〉,台南縣政府,1980年。
鍾操華,《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7年。
《輿地纂要》,台南縣政府,1981年。
簡炯仁,《台灣開發與族群》,前衛出版社,1997年。
濮文起,《民間宗教與結社》,幼獅文化,1995年。
嚴長城、曉鵬,《中國傳統建築入門》,丹青圖書,1987年。

四、期刊部分

王志宇,〈臺灣的無祀孤魂新論-以聖賢堂系列鸞書為中心的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7期,1993年,頁183-201。
王志宇,〈臺灣民間信仰的鬼神觀-以竹山地區的祠廟為中心的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逢甲大學人文學院,2003年。
呂理政,〈禁忌與神聖:臺灣人鬼信仰的兩面性〉,《臺灣風物》39:04,臺灣風物雜誌社,1989年,頁107-121。
呂理政,〈鬼的信仰及其相關儀式〉,《民俗曲藝》90,1994年,頁147-191。
李豐楙,〈臺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哲學雜誌》第8期,1994年,頁32-53。
李豐楙,〈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與分歧〉,《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1994年,頁125-150。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新4。
李建民,〈中國古代「掩胔」禮俗考〉,《清華學報》新第24卷第3期,1995年,頁319-343。
李冕世,〈談城隍神的崇拜──中國古老的神祇之一〉,載於《史蹟勘考》第6期,成大歷史學系史蹟研究室,1976年。
李嘉嵩,〈日本治台-宗教政策考(三)〉,《瀛光》,第131期,1963年,頁754。
李亦園,〈民間寺廟的轉型與蛻變〉,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14期,1985年。
阮昌銳,〈台灣的冥婚與過房之原始意義及其社會功能〉,《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3期,1972年。
邱景墩,〈「有應公崇拜」的信徒心態與社會基礎──以「十八王公」的變遷為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998年,頁64-69。
林美容,〈鬼的民俗學〉,《臺灣文藝》,第143期,1994年。
林榮澤,〈「城隍」在漢人社會中的角色及其功能──以日據時期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祭為例〉,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32期,2000年。
吳新榮〈靖海侯施琅與將軍庄〉,《臺南縣誌稿》卷九〈雜誌〉,臺南縣文獻委員會,1957年。
胡台麗,〈神、鬼與賭徒:大家樂賭戲反映之民族信仰〉,收錄於《中央研究院第二屆漢學會議論文》,1896年。
高賢治,〈臺灣幽冥界特殊的神祇──大眾爺、有應公、崩敗爺及池頭夫人〉,《臺灣風物》39:03,1989年,頁125-150。
徐麗霞,〈台北縣板橋市厲祠調查(上)〉,《中國語文》84:4=502,1999年,頁105-114。
徐麗霞,〈台北縣板橋市厲祠調查(下)〉,《中國語文》84:5=503,1999年,頁102-111。
徐麗霞,〈土地信仰──后土與土地公(上)〉,收錄於《中國語文》84:01=499期,1999年,頁106-113。
黃得時,〈城隍的由來和霞海城隍廟──古往今來話台北之四〉,《台北文物》第2卷第3期,1953年。
戚長慧,〈從鬼格到神格:古寧頭戰役後金門西浦頭軍魂崇拜的時間與空間探討〉,收錄於李豐懋、朱榮貴《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頁169-187,中研院文史哲,1997年。
盛清祈,〈清代本省之喪葬救濟事業〉,《臺灣文獻》22:02,1971年,頁28-48。
許献平,〈狂風飛沙──話篤加村「騰風元帥」小祠建祠軼聞〉,收錄於《南瀛文獻》第43卷合刊本,1999年10月10日出版,頁251-256。
郭明旺,〈陳鄭元帥廟沿革誌〉,收錄於許献平著,《學甲鎮有應公廟採訪錄》,臺南縣政府,2006年10月初版,頁183-185。
董芳苑,〈臺灣民間的鬼魂信仰〉,《臺灣風物》36:02,臺灣風物雜誌社,1986年,頁52-56。
董芳苑,〈臺灣民間信仰之認識〉,《臺灣文獻》33:04,臺灣風物雜誌社,1982年,頁93-103
董芳苑,〈第45次臺灣研究研討會會議紀錄-台灣民間的鬼魂信仰〉,《臺
灣風物》36:02,臺灣風物雜誌社,1986年,頁43-75。
廖漢臣,〈有應公〉,《臺灣風物》17:02,臺灣風物雜誌社,1967年,頁17-20。
蔡懋棠,〈本省民間信仰雜談〉,《臺灣風物》25:03,臺灣風物雜誌社,1975年,頁3-5。
蔡相煇,〈從歷史背景為臺灣廟宇尋定位〉,《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劉還月,〈人鬼原是一家親〉,《臺灣文藝》第143期,1994年,頁45。
劉還月,〈人能造神,也能毀神──臺灣民間信仰終的造神運動〉,《臺灣風物》,49:03,臺灣風物雜誌社,1999年,頁157-203
劉萬枝原著,余萬居中譯,〈臺灣的民間信仰〉,《臺灣風物》39:01,臺灣風物雜誌社,1989年,頁79-109。
劉萬枝,〈臺灣省寺廟教堂調查表〉,《臺灣文獻》11:02,臺灣風物雜誌社,1960年,頁37-236。
劉枝萬,〈臺灣民間之調查與研究〉,《臺灣風物》44:01,臺灣風物雜誌社,1994年,頁15-29。
劉見成,〈鬼神、魂魄與不朽:氣論的觀點〉,《宗教哲學》2:3,1996年,頁55-68。
謝榮宗,〈臺灣傳統厭勝物的信仰意涵與藝術風貌〉,《臺北文獻》/直字第123期,1998年。
簡炯仁,〈「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臺灣風物》,43:04,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年
戴文鋒,〈臺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考實〉,《臺灣風物》46:04,臺灣風物雜誌社,1996年,頁53-102。

五、學位論文部分

王文亮,《臺灣地區舊廟籤詩文化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百年寺廟為主》,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王朝賜,《新化地區陰廟鬼神崇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素梅,《臺南市媽祖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劍秋,《台灣地方神廟管理與社會功能之探討──以台南縣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周雪惠,《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儀式行為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康家誠,《豐原地區無祀孤魂崇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萍瑛,《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0年。
楊天厚,《金門城隍信仰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楊淑玲,《台南地區姑娘媽信仰與傳說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