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7109-02534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7109-025346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自行車騎乘者的騎乘動機、環境知覺與行為研究
A Study of the Cycling Motivation, Environment Perception and Environment Behavior for the Cyclists in Kaohsiu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27
關鍵字
Keywords
環境知覺、自行車、環境行為、騎乘動機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人類在地球上破壞環境與消耗地球資源,導致氣溫不斷地上升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造成嚴重性的環境暖化等問題。而在各國間對於全球暖化以及環境汙染的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是許多國家所關心的議題。在國外對於推廣自行車取代汽、機車作為通勤的交通工具已經行之有年,而目前台灣騎乘自行車騎乘者大多以運動休閒為主,甚少用以通勤代步的交通工具。
本研究探討目前使用自行車的騎乘者對於環境知覺的感受程度,以及騎乘動機和環境行為之間的關係,其研究目的主要有四:首先瞭解高雄市自行車騎乘者的背景屬性與騎乘經驗。其次從騎乘動機探討高雄市騎乘者無法利用自行車做為通勤工具的因素。三為探討高雄市自行車騎乘者的騎乘動機、環境知覺和環境行為之關係。最後從自行車騎乘者所遭遇的限制和困境,提出改善之道和建議。
本研究以高雄市391位自行車騎乘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其騎乘動機、環境知覺以及環境行為進行調查。其研究結果顯示如下:一、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屬性與騎乘動機和環境知覺有部份顯著相關。二、自行車騎乘者的環境知覺、騎乘動機以及環境行為各構面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而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增進自行車騎乘者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二、加強自行車騎乘者對騎乘路線和相關配套措施的熟悉。三、建置完善的自行車相關設施。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4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第一節 騎乘動機的概念與意涵7
第二節 環境知覺的概念與意涵13
第三節 環境行為的概念與意涵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25
第二節 研究變項釋義26
第三節 問卷設計33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38
第五節 前測分析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43
第一節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屬性分析43
第二節 自行車騎乘者的騎乘動機49
第三節 自行車騎乘者的環境知覺57
第四節 環境行為量表分析64
第五節 騎乘動機、環境知覺與環境行為之假設檢定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8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82
【參考文獻】83
附錄一 預試問卷
附錄二 正式問卷

表目錄
表2-1 騎乘動機之相關研究12
表2-2 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23
表3-1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屬性變項表28
表3-2 自行車騎乘動機之測度架構29
表3-3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知覺測度架構30
表3-4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行為測度架構32
表3-5 自行車騎乘者騎乘動機問卷項目表34
表3-6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知覺問卷項目表35
表3-7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行為問卷項目表35
表3-7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行為問卷項目表(續)36
表3-8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屬性36
表3-9 本研究抽樣日期表37
表3-10 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結果41
表4-1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資料次數分配表45
表4-2 自行車騎乘者騎乘經驗次數分配表48
表4-3 騎乘動機問項信度分析表49
表4-4 騎乘動機因素分析表51
表4-5 騎乘動機問項同意程度表53
表4-6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屬性與騎乘動機之分析表54
表4-7 環境知覺問項信度分析表57
表4-8 環境知覺因素分析表59
表4-9 環境知覺問項同意程度分析表60
表4-10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資料與環境知覺之分析表61
表4-11 環境行為問項信度分析表64
表4-12 環境行為因素分析表66
表4-13 環境行為問項同意程度分析表67
表4-14 環境知覺與騎乘動機相關分析表68
表4-15 環境知覺與騎乘動機之迴歸分析表69
表4-16 環境知覺與環境行為相關分析表70
表4-17 環境知覺與環境行為之迴歸分析70
表4-18 騎乘動機與環境行為相關分析表71
表4-19 騎乘動機與環境行為之迴歸分析7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5
圖2-1 BRUNSWIK的透鏡模型圖14
圖3-1 研究架構圖25
圖3-2 自行車騎乘者基本背景屬性測度架構28
圖3-3 自行車騎乘動機之測度架構30
圖3-4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知覺測度架構31
圖3-5 自行車騎乘者環境行為測度架構3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吳忠宏(2006)。生態旅遊知覺、態度與行為之因果關係研究:以荒野保護協會會員為例。造園景觀學報,12(3),41-62。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思屏、林晏州(2001)。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4(3),15-36。
沙依仁(2005)。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堯、傅克昌、歐聖榮(1999)。騎乘動機對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之影響。興大園藝,24(4),95-106。
林洋如、顏瓊芬(2007)。涉入自然的情感:國中自然教師突破負面環境感受之行動研究。環境教育研究,5(1),131-165。
武春友、孫岩(2006)。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及其關係研究的進展。預測,25(4),61-65。
姚銘輝、陳守泓(2008)。全球溫暖化趨勢對臺灣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影響。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5(1),52-59。
胡思聰(2007)。我國二氧化碳減量壓力日益迫切。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評) 096-013號。2008年4月19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article-1679-1671.html。
唐韶璞(2009)。地球暖化與生態綠色環保。品質月刊,45(1),44-50。
孫武彥(200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心理與行為研究。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磊青、楊公俠(2005)。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2008)。97年統計專題:自行車道規劃。2009年6月11日,取自http://www.tbkc.gov.tw/census-03.asp。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06)。各部門間推動溫室效應氣體減量作業說明會。2008年4月2日,取自http://61.218.233.198/ghgre/Result/950630.htm。
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2000)。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馨文(2005)。自行車騎士遊憩環境偏好差異之研究-以北海岸國家風景區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1(3),259-274。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環境行動與其它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科學教育學刊,11(1), 97-119。
陳光華(2006)。生態旅遊遊客行為模式之建構-以旅遊動機為中介變項。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1(1),1-18。
陳思利、葉國樑(2002)。環境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3-30。
陳俊銘、林晏州(1991)。民眾對都市天際線景觀知覺與偏好之研究。都市與計畫,28(3),367-386。
陳素琴、李明聰(2007年6月)。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生態旅遊遊客之環境行為模式—以高雄洲仔濕地公園為例。21世紀第五屆產業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黃芳銘、楊世安(2006)。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1),159-183。
黃國平、廖章鈞(2004年10月)。永續運輸環境與行為交互影響強度與學習研究。2004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市國立師範大學。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15,10-14。
楊語芸譯(1995)。心理學概論。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3)。
葉重新(2006)。心理學(簡明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蔡錦雀(2006)。從身體活動的現況與相關影響因素談動態生活營造。學校體育雙月刊,16(3),36-43。
鄭肇楨(1995)。心理學。香港:商務印書館。
盧美智、李明聰(2004年5月)。小琉球遊客的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2004年健康休閒暨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台南市立德管理學院。
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1991)。環境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允荃(2008)。自行車專用道使用者環境知覺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顏妙珊(2006)。台北縣八里左岸自行車道遊客與管理者對環境屬性知覺差異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顏家芝(2002)。由環境體驗的角度探討夜市特質與其影響因素。戶外遊憩研究,15(4),1-25。
魏映雪、李宗霖、蔡惠旬(2005年9月)。再生能源於校園設置之認知與行為探討。第二屆資源工程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成功大學。
英文文獻
Aultman-Hall, L., & Kaltenecker, M. G. (1999). Toronto bicycle commuter safety rate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31(1999), 675-686.
Bell, P. A., Greene, T. C., Fisher, J. D., & Baum, A. (2001).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BS college.
Dill, J., & Carr, T. (2003). Bicycle Commuting and Facilities in Major U.S. Cities: If You Build Them, Commuters Will Use The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1828, 116-123.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Case Study No. 1: Reasons Why Bicycling and Walking Are Not Being Used more Extensively As Travel Modes.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Washington, DC, 1992.
Helson, H. (1964). Adaptation Level Theor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Ittelson, W. H., Proshansky, H. M., Rivlin, L. G., & Winkel, G. H. (1974).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Psychology.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Winston.
Krizec, K. J. (200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icycling and bicycle facilities. Annual Meeting CD-ROM, 1-21.
Maslow, A. H.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In 3 (Ed.). New York : Harper and Row.
Mcandrew, F. T. (199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acific Grove: CA.
Moor, G. T. (1979). Knowing about environmental know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ory and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 33-70.
Moritz, W. E. (1997). Survey of North American Bicycle Commuters Design and Aggregate Result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578, 91-101.
Nankervis, M. (1999). The effect of weather and climate on bicycle commut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33, 417-431.
Pikora, T., Giles-Corti, B., Bull, F., Jamrozik, K., & Donovan, R. (2003).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of walking and cycling.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6, 1693-1703.
Ritchie, B. W. (1998). Tourism in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Tourism Management, 19(6), 567-982.
Stern, P. C. (2000).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3), 407-424.
Stinson, M. A., & Bhat, C. R. (2004). Frequency of Bicycle Commuting: Internet-Based Survey Analys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878, 122-130.
Wackernagel, M., & Rees, W. E.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Gabriola Island, B.C.,Canad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Waerden, P. v. d., Borgers, A., & Timmermans, H. (2004). Cyclists'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reet Characteristic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Winters, M., Friesen, M. C., Koehoorn, M., & Teschke, K. (2007). Utilitarian Bicycling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Climate and Personal Influence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32(1), 52-5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1.202.5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1.202.5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