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9102-1452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9102-145203
論文名稱
Title
臺灣農地農用管制制度對土地財產權界定原則與保障方式之探討--以私有農地濫採砂石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7-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29
關鍵字
Keywords
農地管制、財產權、農地農用
property right, agricultural land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8 次,被下載 819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191 times.
中文摘要
隨著經濟發展,土地作為農用的價值與非農用價值差距日漸拉大,造成農地變更為非農用的壓力日增,但政府基於維護農業生產環境、保障糧食安全、資源保育及國土保安等理由,明定法令限制土地的變更使用,然而近年來,台灣各地卻陸續傳出農地盜濫採砂石事件,一般認為在私有制下,土地產權所有人有誘因保護其財產,使資源不致被破壞,但現狀卻似乎與直覺有所矛盾。農地破壞問題的發生,除了政策執行不力的因素之外,是否管制政策本身,甚至更根本的土地產權制度都是造成破壞問題的原因?而產權制度上的缺失是否也就是政策無法徹底執行的根本原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於:(1)以財產權理論來探討如何透過財產權之界定與保障解決外部性問題;(2)找尋在市場機制下,何為最有效率的農地外部性財產權界定與保障方法;(3)探討在現行政府直接管制下,農地使用權與農地外部性產權在界定與保障上所出現的缺失,及「補償」的定位;(4)地主的觀點探討影響土地使用決策的相關因素,以桃園縣觀音鄉為案例,探討破壞農地之誘因,並在保護農地的目標下,檢討現行制度的問題及改進方向。
本研究認為,在地主理性自利的假設下,只要能充分考量農地作為農用的所有成本與效益,將農地外部效益產權與土地使用權給予明確界定與保障,必要時透過政府代理社會大眾進行必要的補償或產權交易,則在農用總淨效益大於非農用總淨效益時,地主會主動將農地作為農用,不需要管制即可達到保護農地的目標,且同時達到社會福利極大。若農用總淨效益小於非農用總淨效益,則作為農用並不符合社會效率,也不應管制之。若因制度變遷不易或其他因素而必須繼續實施使用管制,則必須明確界定土地產權的所有者,若部份歸公有,則不必有任何補償措施,還必須徹底要求農地變更時繳交回饋金或繳納土地增值稅,然而這種做法勢必與「土地私有制」的普遍認知有所衝突,將加深政策執行的困難。若將產權較完整地歸地主所有,則政府應給予地主因產權受損所應得的補償。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財產權理論………………………………………………………………. 6
第一節 財產權的定義……………. ……………………………………... 8
第二節 法律對財產權的界定與保障. …………………………………... 11
第三節 農地外部效益的重要性. ………………………………………... 15
一、外部性的定義. ………………………………………………. 15
二、農地外部效益的內涵. ………………………………………. 17
三、外部效益內部化與Pareto最適. …………………………….. 19
四、農地外部效益評估的重要性. ………………………………. 23
第四節 透過「財產權之界定與保障」以解決外部性問題. …………… 24
一、法律界定並保障農地外部效益財產權對地主決策之影響... 25
二、禁制法則與經濟效率. ………………………………………. 31
第五節 小結. ……………………………………………………………... 33
第三章 市場機制下農地外部效益產權之界定與保障…………………………. 34
第一節 不同財產權界定保障法則下對經濟效率之影響………………. 35
一、模型………………………………………………………….. 35
二、交易成本的重要性…………………………………………... 40
三、將交易成本納入考量………………………………………... 43
四、各種產權賦予法則下之管理可行性評估與可實施性評估... 46
第二節 再論Coase定理………………………………………………….. 48
第四章 政府直接管制下農地外部效益產權之界定與保障……………………. 50
第一節 臺灣農地使用管制法令簡介……………………………………. 51
一、憲法…………………………………………………………... 51
二、民法…………………………………………………………... 54
三、土地法……………………………………………………….. 55
四、區域計畫法………………………………………………….. 57
五、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59
六、農業發展條例……………………………………………….. 60
第二節 過去文獻對臺灣農地管制制度之探討焦點……………………. 66
第三節 農地外部效益產權之界定與保障………………………………. 69
第四節 管制準徵收學說與補償理論……………………………………. 71
一、管制準徵收學說……………………………………………... 71
二、補償理論……………………………………………………... 73
三、回饋、救助、救濟、補助、補貼與補償的關係………………... 74
第五章 桃園縣觀音鄉農地遭濫採土石案例研究………………………………. 77
第一節 臺灣農地盜濫採砂石事件略述…………………………………. 77
第二節 桃園縣觀音鄉簡介………………………………………………. 78
第三節 觀音鄉盜濫採砂石現況…………………………………………. 80
第四節 農地盜濫採砂石之誘因…………………………………………. 81
一、農業所得偏低………………………………………………... 81
二、砂石價格飆漲………………………………………………... 83
第五節 政府的處理方式及檢討…………………………………………. 86
一、地方政府的做法……………………………………………... 86
二、中央政府的態度……………………………………………... 89
三、司法及立法體系的角色……………………………………... 90
第六節 透過產權界定解決農地盜濫採砂石問題的做法………………. 9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附表………………………………………………………………………………... 10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毛育剛,1997。「臺灣農地保護政策與措施」,人與地。第167、168期,47-54頁。
毛育剛,1998。「臺灣農地變更使用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農業與經濟。第21期,1-29頁。
王文宇,2000。「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王文宇、葉俊榮等,1999。「從經濟觀點論保障財產權的方式—以財產法則與補償法則為中心—民法研究會第十三次研討會記錄」,法學叢刊。第174期,121-142頁。
王敏順,1994。「英美兩國土地使用管制制度之比較」,人與地。第121期,31-42頁。
朱淑卿,1993。「從財產權觀點論臺灣之農村土地改革」,臺灣銀行季刊。第44卷,第2期,246-281頁。
行政院主計處,1966-1993。「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1994-2000。「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5。「國土開發綜合研討會實錄」。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功顯,2000。「臺灣農業土地利用之回顧與前瞻」,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7卷,第1期,1-28頁。
吳珮瑛、蘇明達,2001。「六十億元的由來:墾丁國家公園資源經濟價值評估」。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來璋,1985。「平均地權理論之探討」,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2卷,第2期,1-20頁。
周萬順,1990。「如何改進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7卷,第2期,129-148頁。
林國慶,1992a。「農業區劃分與財產權損失賠償之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9卷,第2期,21-36頁。
林國慶,1992b。「最適農地管制水準之決定—農地財產權管制理論」,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9卷,第3期,55-62頁。
林國慶,2000。「農地開放後政府之因應措施 -1-」,現代地政。第20卷,第12期, 6-9頁。
林國慶、趙蕙萍,1994。「臺灣三大都會區農地價格之動態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1卷,第2期,1-49頁。
林國慶、趙蕙萍,1994。「臺灣農地價格時間序列資料之編製與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1卷,第1期,75-97頁。
林國慶、顏愛靜、楊振榮,1998。「台北市農民回饋措施之研究」,台北:漢大出版社。
林啟淵,1993。「糧食安全及臺灣未來之農地利用策略」,農業金融論叢,第29期,13-20頁。
林瑞益,1985。「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觀念與相關文獻之回顧」,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2卷,第3期,27-44頁。
阿部泰隆著、陳立夫譯,1997。「日本土地使用管制與損失補償」,人與地,第161期,17-23頁。
施順意,1999。「圍堵危機意識下的臺灣糧食安全保障」,農業與經濟,第23期,29-43頁。
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網頁,1997。http://www.bp.ntu.edu.tw/cpis/cprpts/taoyuan/index.htm。
殷章甫,1985。「臺灣的農地管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2卷,第2期,21-38頁。
國立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2001。「桃園縣遭盜(濫)採土石遺留坑洞之現況調查及整體規劃案」,桃園縣政府委託計畫。國立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
張泰煌,1992。「談應如何修憲以保障私有財產權」,人與地。第97期,17-20頁。
張泰煌,1998。「以準徵收理論填補我國財產權保障之漏洞」,臺灣地政。第151期,4-11頁。
張泰煌,1998。「從美國法正當的法律程序論財產權之保障」,臺灣地政。第146期,11-18頁。
張泰煌,1998。「從美國法法律的平等保護論財產權之保障」,臺灣地政。第145期,5-10頁。
張泰煌,1998。「從美國法準徵收理論論財產權之保障」,東吳法律學報。第11卷,第1期, 113-157頁。
張泰煌,1998。「從美國法論財產權之限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5卷,第1期,23-35頁。
張泰煌,1998。「從美國法論財產權準徵收之救濟」,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9期,81-92頁。
連榮寬,1992。「台灣地區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之探討」,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9卷,第1期,91-110頁。
陳立夫,1995。「土地利用限制與是否應予損失補償—日本法理論之介紹」,人與地。第40期,39-51頁。
陳明健、黃宗煌、林國慶,1994。「農業外部效果與農地地租之研究」,83科技-2.27-企-3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研究計畫。
陳明健、黃宗煌、林國慶,1994。「農業外部效果與農地地租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83科技-2.27-企-33。
陳明健、闕雅文,2000。「農業的環境保育及糧食安全效益評估」,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7卷,第2期,209-237頁。
陳明燦,1996。「選擇價值與外部成本應用於農地轉用管理之研究--以雲林縣大埤鄉為例」,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3卷,第3期,129-156頁。
陳明燦,1998。「我國水源保護與農地使用受限損失補償之研究」,農業與經濟。第21期,71-111頁。
陳明燦,1998。「論德國水源保護區內農地之使用受限與損失補償」,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3期,81-108頁。
陳明燦,1999。「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與損失補償專題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陳明燦,1999。「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土地之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兼論我國既成道路與公共設施保留地相關問題」,中興法學。第45期,313-377頁。
陳明燦,2000。「我國農地移轉政策及利用問題之探討:以政策被管制者之觀點為基礎」,行政暨政策學報。第2期,97-145頁。
陳明燦,2000。「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之探討—兼評『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7期,243-284頁。
曾明遜,1994。「檢視我國現階段土地使用管制措施之公平性」,人與地。第122期,20-26頁。
馮君君、卓佳慧,2001。「限制發展地區土地利用受限補償課題之研究」,臺灣土地研究。第2期,41-71頁。
黃宗煌,1991。「現階段農地保育的經濟效益分析」,農業金融論叢。第25期,271-297頁。
黃宗煌、林惠敏,1994。「分權體系與不完全執行下之環境政策的經濟分析」,經濟論文。第22卷,第1期,149-183頁。
黃書禮、詹士樑、馮君君、林全、蕭代基、洪鴻智、吳珮瑛等,2000。「建立限制發展地區救助、補貼、補償、回饋制度與辦法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中華民國工程環境學會。
楊重信,1995。「臺灣地區土地使用管制之檢討」,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26卷,第1期,51-89頁。
經濟部礦務局網頁資料,2002。http://www.mine.gov.tw/miner/。
劉祥熹、莊淑芳,1995。「農地轉用之選擇價值與外部性效果—從農地釋出宜從長計議說起」,農業經濟半年刊。第58期,73-102頁。
劉祥熹、莊淑芳,1998。「農地轉用與地價變動之模式建構與實證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5卷,第4期,101-126頁。
蔡明華,1994。「水稻田之生態性機能及其保護對策」,農政與農情。第30期,29-36頁。
鄭詩華,1991。「強化臺灣農地管理組織體制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第50期,1-35頁。
鄭詩華,1992。「臺灣建立農地轉用許可制度之研究—兼論日本的農地轉用許可制度」,經社法制論叢。第10期,159-199頁。
鄭詩華,1993。「臺灣農地保護措施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第30期,315-384頁。
鄭蕙燕,1991。「休閒農業對農民所得及國民旅遊之經濟貢獻評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81農建-12.2-企-18,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賴燕玲,2000。「農地變更使用管制與損失補償之研究---以被管制者的觀點為基礎」,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環境資訊中心網頁,2002。http://e-info.org.tw/。
謝哲勝,1996。「準徵收之研究:以美國法之研究為中心」,中興法學。第40期,107-153頁。
顏愛靜,1992。「臺灣農地政策、農地權屬、農地規模與農地市場—當前趨向與問題癥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9卷,第4期,145-161頁。
顏愛靜,1994。「非都市土地使用計劃及管制體系之檢討與改進」,臺灣地政。第95期,4-12頁。
顏愛靜,1999。「農地利用外部效益與回饋制度之探析」,政策月刊。第47期,25-29頁。
邊泰明,1994。「土地使用變更與財產權配置」,土地經濟年刊。第5期,189-212頁。
蘇志超,1991。「孫中山先生關於地權政策之理念」,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3期,237-262頁。
蘇志超,1992。「農地權益保護與農地使用管制」,人與地。第105期,22-26頁。
Alchian, A. A. and H. Dems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2, p.777-795.
Alchian, A. A., 1967. “Pricing and Society”, Occasional Papers, no.17. Westminster: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
Boyle, K. L. and R. C. Bishop, 1987. “Valuing Wildlife in Benefit-Cost Analysis: A Case Study Involving Endangered Species”,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Vol.23, p.943-950.
Bromley, D. W., 1991.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Property Rights and Public Policy, Oxford: Blackwell.
Buchanan, J. M. and W. C. Stubblebine, 1962. “Externality”, Economica, Vol.29, p.371-384.
Calabresi, G. and A. D. Melamed, 1972.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Harvard Law Review, Vol.85, p.1089-1128.
Coase, R.,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3, p.1-44.
Demsetz, H., 1964. “The Exchange and Enforc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7, p.11-26.
Demsetz, H., 1967.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7, p.347-59.
Friedman, D. D., 2002. Law’s Order.「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徐源豐譯。台北市:先覺出版社。
Furubotn, E. G. and R. Richter, 2001.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 Economics.「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之貢獻」,顏愛靜主譯,黃名義、陳柏廷、王本壯、陳錫鎮、楊國柱、廖仲仁合譯。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Furubotn, E. G. and S. Pejovich, 1972.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 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p.1137-1162.
Hallowell, A. I., 1943.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roperty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Journal of Legal and Political Sociology, Vol.1, p.115-138.
Hayek, F. A., 1996.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夏道平譯。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Levi, M., 1988. Of Rule and Revenu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cConnell, K. E., 1983. “Existence and Bequest value”, R. D. Rowe and L. G. Chestnut, edit. , Managing Air Quality and Scenic Resources at National Parks and Wilderness Area.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Mishan, E. J., 1971. “The Postwar Literature on Externalities: An Interpretative Essa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9, p.1-28.
Pearce, D. W. and D. Moran, 1995. The Economic Value of Biodiversity.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Randall, A. and J. Stoll, 1983. “Existence Value in a Total Valuation Framework”, R. D. Rowe and L. G. Chestnut, edit. , Managing Air Quality and Scenic Resources at National Parks and Wilderness Area.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Sherry, J. E. H., 1996. “Land Regula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Cornell Hotel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37, Issue 2, p.16-17.
Smith, A., 19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General editors R. H. Campbell and A. S. Skinner, Textual editor W. B. Tod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Varian, H. R., 1996.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New York,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