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08-08-01
校外 Off-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08-08-01
論文名稱 Title |
衝動購買助長因素與抑制策略之研究 impulse buying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84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關復勇 none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張滿玲 non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07-07-02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07-08-01 |
關鍵字 Keywords |
社會認知理論、無節制行為、社會影響之易感受性、衝動購買、物質主義、強迫性購買 none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7 次,被下載 3354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54 times. |
中文摘要 |
近幾年國內民眾並未因經濟不景氣而減少非耐久財的消費,這些大量消費可能與廠商的行銷手段(例如廣告行銷)有關。文獻指出年輕的消費者較易從事衝動購買行為,可能容易產生購買後的後悔情況,所以本研究選擇中山大學學生為樣本,藉由問卷調查找出有衝動購買傾向的學生,了解此學生的消費心理與人口變項特性,透過焦點團體訪談與 LaRose (2001) 提出的控制無節制購買策略,嘗試從中找出減少衝動購買行為的方法。 經分析結果,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心理變項」對衝動購買行為的影響 四大心理變項包括衝動購買、強迫性購買、物質主義和社會影響之易感受對於「買過沒有必要且後悔的東西」全部都無顯著作用。 二、「情境變項」對衝動購買行為的影響 從訪談得知,容易產生衝動購買的促銷方法有折扣;折價券、優待券;贈品;加量不加價包裝;現金回饋等。表示受試者購物時受到如促銷手法愈多,就會讓消費者有種「賺到」的感覺,進而增加衝動購買的機會。 三、「人口變項」對衝動購買行為的影響 人口變項中只有性別對於「買過沒有必要且後悔的東西」有顯著差異,表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四、「有效減少衝動購買行為的策略」 策略:購買時三思而後行;在消費時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多少,警惕自己過度消費的嚴重性;避免到賣場去,降低購買慾望;購物時間不要過於冗長;購物時,要多為家庭著想,不要只想自己,以減少父母的負擔。 |
Abstract |
none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第1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動機 ...................................................................................... 3 1.3 研究目的 ...................................................................................... 3 第2章 文獻回顧 .......................................................................................... 4 2.1 衝動購買 ...................................................................................... 4 2.2 強迫性購買 ................................................................................ 11 2.3 物質主義 .................................................................................... 13 2.4 社會影響之易感受性 ................................................................ 17 2.5 引發衝動購買的行銷手段 .........................................................18 2.6 可能降低衝動購買的策略 ........................................................ 19 2.7 焦點團體訪談法 ........................................................................ 22 第3章 研究方法 .........................................................................................24 3.1 研究架構與對象 .........................................................................24 3.2 預試的樣本與問卷設計 ............................................................ 25 3.2.1 預試結果 ......................................................................... 26 3.2.2 修正預試結果題項 ......................................................... 28 3.3 正式問卷 .................................................................................... 28 3.4 正式問卷的施測步驟 ................................................................ 28 3.4.1 第一階段「網路問卷」 ..................................................29 3.4.2 第二階段「焦點團體訪談」 ...........................................31 第4章 研究結果 ........................................................................................ 34 4.1 問卷回收與基本資料 ................................................................ 34 4.2 敍述統計及信度分析 ................................................................ 35 4.3 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 ................................................................ 37 4.4 「焦點團體訪談」的訪談發現 ................................................ 38 4.5 從受測者消費紀錄表之發現 ………………………………… 41 第5章 討論與建議 ................................................................................... 43 5.1 研究結論 ................................................................................... 43 5.2 建議 ........................................................................................... 44 參考文獻 .......................................................................................................47 附錄 1 本研究預試之問卷 51 附錄 2 「消費行為調查」的網頁內容 53 附錄 3 本研究之正式問卷 54 附錄 4 「消費行為調查」參與約定書 56 附錄 5 「消費行為調查」第二階段消費紀錄表 57 附錄 6 焦點團體訪談問卷紀錄 59 附錄 7 本研究之SPSS統計程式語法 72 附錄 8 口試委員之提問與意見及回覆整理……………………………...75 表目錄 表 1.1 1996年至2005年非耐久財與家庭最終消費 2 表 1.2 2001年至2005年平均每人每日產生量 2 表 2.1 衝動購買組合方程式 6 表 2.2 d’Astous (1990)的強迫性購買量表 12 表 2.3 Belk and Ger (1990)的物質主義量表 15 表 2.4 Richins and Dawson (1992)的物質主義量表 16 表 2.5 控制無節制購買的策略 20 表 3.1 問卷架構內容概述 30 表 4.1 本研究之樣本結構(N = 139) 34 表 4.2 消費心理的平均數、標準差 35 表 4.3 「有無買過沒必要的東西」與性別的闗係......................................37 表 4.4 消費心理的相關分析.........................................................................38 表 4.5 消費行為與人口變項、消費心理之預測模式的層級迴歸分析.....39 圖目錄 圖 2.1 焦點團體訪談實施的步驟(改寫自高博銓,2002) 23 圖 3.1 可能影響衝動購買的因素 24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中文文獻 石芳珊(2003)。消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之決定性因素探討。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玟菌(2003)。組合價格促銷、產品訊息內容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信孚(2004)。消費者物質主義與社會影響之易感受性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信用卡使用之調節角色。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中華民國經濟部(n.d.)。國民經濟統計。2007年6月6日取自http://www.moea.gov.tw/~meco/stat/EXPLAIN/ch01/002.htm 古永嘉、張威龍(2000)。社會期望反應偏差對負面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影響:以物質主義為例的間接量表驗證。企業管理學報,46,49-76。 以增加消費刺激經濟景氣【社論】(民90年10月12日)。經濟日報,第2版。 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2004)。化衝動為行動的「偶然行銷」。2006年12月5日取自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SearchResult/ 05SearchResultContent.asp?Keyword=化衝動為行動的「偶然行銷」&MMContentNoID=13584 行政院環保署(n.d.)。環境資料庫。2006年5月16日取自http://edb.epa.gov.tw/ 行政院主計處(2005)。第8表 家庭最終消費之內容。2007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bs4/94yb/c3/t2-8.xls 行政院環保署(2002, 2003, 2004, 2005, 2006)。環境保護統計年報。2007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epa.gov.tw/b/b0100.asp?Ct_Code= 04X0004797X0004800&L=4 高博詮(2002)。教育研究法:焦點團體訪談法。教育研究月刊,103,101-110。 林玉芳(2001)。衝動性特質、社會能見度對規範性評估及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福榮(2002)。消費者衝動性購買之資訊整合模式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建煌、莊世杰、龔昶元、賴志松(2005)。消費者行為中衝動性購買的前因與後果之模型探討。商管科技季刊,1,47-68。 東森電視(n.d.)。有線電視媒體躍為廣告媒體主流。2007年6月6日取自http://www.ettv.com.tw/ettv2003/01/index.htm 徐達光(1997)。物質主義:概念的發展與測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5-2413-H030-003),未出版。 張威龍(1999)。青少年家庭溝通型態對物質主義和強迫性購買之影響研究。管理評論,2,87-117。 張威龍(2000)。虛榮特性、物質傾向與強迫性購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心怡(2000)。消費者促銷知覺價值與促銷偏好程度之研究-產品類別干擾效果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國家政策研究基會(2002)。二十一世紀議程的挑戰。2006年5月16日取自www.npf.org.tw/monthly/00202/theme-229.htm 張威龍、林明煌(2004)。台灣學生消費者強迫性購買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4,51-84。 張秀琪(2004)。紀念品購買情境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響。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柏蓁(2004)。百貨公司贈品促銷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以台北市百貨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愛華、李郁文(民94年4月)。消費者在商店內之商品選購決策研究─以個人用品店購買開架式保養品為例。銷售與顧客關係管理。2005年台灣行銷研討會,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黃麗婷(2003)。產品情感與自我認同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瀞誼(2006)。組合價格促銷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響-期望理論觀點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n.d.)。第四章都市發展資訊部門。2006年5月16日取自www.bp.ntu.edu.tw/bpresults/khc/report-t/ch4/ch4-5.doc 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歐素汝譯)(民89)。台北市:弘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年) 趙鳯培(1989)。總體經濟分析。台北市:三民。 薛賢文(2001)。促銷方式、產品線延伸策略、產品涉入與品牌評價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輔仁大學(n.d.)。總體經濟指標的衡量。2006年5月16日取自www.stat.fju.edu.tw/Teachonline/ macroeconomics/八仙/93L15.ppt 環境教育資訊網(n.d.)。第四章國際永續性教育的發展。2006年5月16日取自eeweb.gcc.ntu.edu.tw/eeweb_new/f/f004a_i05.htm 羅群倫(2005)。3C產品購物狂之手段-目標鏈結模式探討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英文文獻 Belk, R. A., & Ger, G. (1990).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materialism cross-culturally.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7, 186-192. Lin, C.-H., & Lin, H.-M. (2005). An exploration of taiwanese adolescents’ impulsive buying tendency. Adolescence, 40, 215-223. d'Astous, A. (1990). An inquiry into the compulsive side of “ normal ” consumers.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13, 15-31. Faber, R. J., & O’Guinn, T.C. (1988). Compulsive consumption and credit abuse.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11, 97-109. Kyrios, M., Frost, R. O., & Steketee, G. (2004). Cognitions in compulsive buying and acquisit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8(2), 241-258. Richins, M. L., & Dawson, S. (1992). 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 303-316. Rook, D.W., & Fisher, R. J. (1995). Normative influences on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 305-313. LaRose, R. (2001).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commerce: a socio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unregulated on-line buying.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cation(JCMC), 6(3), 1-26. Stern, H. (1962). The significance of impulse buying today. Journal of Marketing, 26(2), 59-62. Beatty, S.E., & Ferrell, M. E. (1998).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 Journal of Retailing, 74(2), 169-191. Valence, G., A. d’Astous., & Fortier , L. (1998). Impulsive buying: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11, 419-433.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08-08-01 校外 Off-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08-08-01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