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1108-16224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1108-162246
論文名稱
Title
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屏東縣鄉鎮市公所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8-11
關鍵字
Keywords
升官等、訓練成效評估、委任公務人員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00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自1998年開始舉辦「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以提升基層公務人員素質。截至2007年止已舉辦十年。本研究目的係為瞭解十年來該訓練之成效。
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方式,對屏東縣各鄉、鎮、市公所參加該訓練人員及其主管進行研究。截至中華民國96年12月止屏東縣各鄉、鎮、市公所參加「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之現職公務人員248人。本研究第一份問卷共發放189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74份,回收率95%,有效率97%。屏東縣各鄉、鎮、市公所單位主管人數329人。第二份問卷共發出121份,回收114份,有效問卷111份,回收率94%,有效率97%。以Kirkpatrick (1959)所提之四個層次的教育訓練成效評估模型(Four-Level Evaluations Model)為研究模式。一、假設被調查人員之參訓人口統計與四個層次無差異。二、假設參訓人員之主管對參訓人員行為層次無差異。三、透過問卷方式瞭解訓練課程對參訓人員之助益與否。
研究結果:一、從參訓人員之年齡、學歷、服務年資、職等。結果顯示此一訓練已被背離建立此一制度之原意。二、參訓者在反應層次(Reaction Level)部份,近八成知道並且認同這樣的訓練。學習層次(Learning Level)部份,近八成認為「訓練可以學得有助於完成工作的知識觀念」、「有助於提昇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行為層次(Behavior Level)部份,近七成認為訓練在工作上可以被實際操作。結果層次(Results Level)部份,近六成認為自己在訓練後可以承擔更多工作,與把工作做得更好。顯示大多數參訓者對此一訓練持肯定態度。三、約有七成的主管認為同仁參與訓練後的表現。顯示大部分主管對此一訓練持正面看法。四、參訓者對於最重視的能力就是「專業知識」。最不重視的能力是「提升國際視野」五、參訓者在訓練週期上意見分歧。六、參訓者認為「雙向的討論」是較佳的教學方式。七、有過半數的參訓者認為幫助最大的課程為「公務相關法規與實務」。八、有過半數的參訓者認為最沒幫助的課程為「課務輔導與綜合活動」。
建議:一、為不違背當年立法原意,又不讓委任公務人員將該制度視為晉升薦任官等主要管道。文官培訓所應將調訓比例逐年降低,且對於參訓者年齡、學歷、年資有所限制。甚至年齡、學歷、年資三條件已到某一程度即停止辦理。二、儘管參訓者及其主管對於該訓練大多持正面看法,但仍有部分人員持反面意見。爾後主管訓練機關應先行辦理訓練需求調查,並將課程規劃得更符參訓人員之需求。三、為因應全球化的挑戰與競爭,主管訓練機關應隨時舉辦提升國際視野訓練。四、考選機關爾後在設計試題時應設法將法規與實務與專業能力融合於考題中,以利考選出既專業又法規與實務集於一身之優秀公務人員。五、縮短集中訓練課程時間,並將部分課程製作成數位學習課程,讓參訓人員上網學習。可降低對機關業務之影響,亦可達到學習成效。六、取消該訓練制度,改由保訓會應該負責課程規劃,利用全國各大專院校師資,與這些大專院校合作開班。把上課時間限定在公餘時間。委任公務人員只要在大專院校修習所任職系相關科系四十學分,即可取得薦任資格,以節省訓練成本。
Abstract
Abstract
In 1998, the Civil Service Officer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Commission started a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elementary rank civil service officers to strengthen their overall job qualities and thus to provide a mean for them to advance their rank a step higher, to a junior rank level.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outcome of this training program in Pintung County from 1998 to December, 2007.
Two set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for either elementary rank civil service officers who had completed the training program (n= 121) and for those who are directors in township, or city office (n=189). Four-level evaluation model (reaction, learning, behavior and result lev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urvey outcome (Kirkpatrick, 1959).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was: 1) no difference in four-level evaluation among all the surveyors who completed the training program, 2) no difference in behavior from the program trainees who were evaluated by their respective director, 3) no significance impact in job performance of this training program upon the program trainees.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the trainees showed that 1) 80% of them recognized and agreed with the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reaction level; 2) 80% of them agreed the training program improved their job-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learning level; 3) 70% of them agreed that training material was applicable to their job in the behavior level; and 4) 60% of them thought the training program helped their job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in the result level. 70% of the directors agreed that job performances were better among those who completed the training program. In addition, trainees agreed that learning job related specific topic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The topic i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vision was the least interesting topic for the trainees. The best learning method was open ending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trainer and the trainees.
In summary, the majority trainees and directors in this study positively support the training program. However, a big portion of both trainees and their directors suggested that the training materials should be more applicable to their job. The length of training was also an issue for many trainees, some suggested an on-line training program would be easier for them to manage their time, and reduce the overall training cost.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Civil Service Officer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Commission needs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is training program to improve its efficacy, efficiency, and applicabilit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 錄 v
圖表索引 vii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解釋名詞 5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8
第一節 訓練的意義與類別 8
第二節 教育訓練成效評估理論 11
第三節 相關研究 23
第參章 研究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性定義 3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0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 32
第四節 研究樣本 38
第肆章 實證結果分析 41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41
第二節 信度分析與推論統計 52
第三節 綜合討論 6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7
第三節 後續研究 68
參考文獻 70
一、中文部份 70
二、英文部分 73
附 錄 74
一、公務人員任用法(民國97年01月16日修正) 74
二、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民國91年01月30日公布 ) 82
三、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辦法(民國95年03月06日修正) 85
四、96年度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課程配當表 87
五、問卷 91

圖表索引
表目次
表1-1 委任公務人員升薦任官等訓練統計表 4
表2-1 訓練成效評估的意義 12
表2-2 教育訓練成效評估的功能 14
表2-3 Kirkpatrick四層次評估模式 19
表2-4 Kirkpatrick四層次評估水準被使用次數表 20
表2-5 訓練成效評估指標變數彙總表 23
表3-1 第一份訓練反應層次問卷設計 34
表3-2第一份問卷訓練學習層次問卷設計 34
表3-3 第一份問卷訓練行為層次問卷設計 35
表3-4 第一份問卷訓練結果層次問卷設計 35
表3-5 第一份問卷人口統計變數之問卷設計 36
表3-6 第二份訓練行為層次問卷設計 37
表3-7 第二份問卷人口統計變數之問卷設計 38
表3-8 問卷回收情形表 40
表4-1 受訓人員基本資料 42
表4-2 反應層次 44
表4-3 學習層次 45
表4-4 行為層次 45
表4-5 結果層次 45
表4-6 訓練方案最應改善與強調的能力面向 46
表4-7 參加「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最實質的獲益 46
表4-8 課程講座最重要的工作 47
表4-9 訓練週期適當性 47
表4-10 教學方式學習效果比較 48
表4-11 個人感受的訓練課程幫助度 48
表4-12 個人感受的訓練課程無用度 49
表4-13 主管基本資料 50
表4-14 主管對受訓人員行為層次評估 51
表4-15 本研究各構面信度分析 52
表4-16 教育程度在反應層次構面的LSD法比較 53
表4-17 不同職等在反應層次構面的比較 54
表4-18 服務年資在反應層次構面的LSD法比較 56
表4-19 受訓年度在反應層次構面的LSD法比較 57
表4-20 性別在學習層次構面的比較 58
表4-21 職務別在學習層次構面的比較 58
表4-22 職等在學習層次構面的比較 59
表4-23 職等在行為層次構面的比較 60
表4-24 職等在結果層次構面的比較 61
表4-25 主管性別在參訓人員行為層次構面的比較 61
表4-26 主管性別在參訓人員行為層次構面的比較 62
表4-27 主管教育程度在參訓人員行為層次構面的比較 63
表4-28 主管年資在參訓人員行為層次構面的比較 64



圖目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 訓練發展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的關係 9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有仁(1991),《人事行政學會編》,高點,台北。
2.王德馨(1982),《現代人事管理》,三民書局,台北。
3.吳定(1998),《公共政策辭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4.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國立空中大學,台北。
5.吳瓊恩(1996),《行政學》,三民書局,台北。
6.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7.邱華君(1989),《人事行政詞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8.張潤書(1998),《行政學》,三民書局,台北。
9.許濱松(1991),《人事行政》,華視文化出版社,台北。
10.郭芳煜(1986),《員工訓練的理論與實務》,現代管理,P197-247,台北。
11.郭芳煜(1989),《怎樣做好員工培訓》,聯經出版公司,台北。
12.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三民書局,台北。
13.趙其文(1996),《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華泰文化出版社,台北。
14.蔡良文(1999),《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15.戴幼農(1983),訓練成效評核,就業訓練,Vol.7,P59
(二)期刊
1.李弘暉、羅比德,<員工訓練遷移效果之研究>,《文官培訓所T&D飛訊》,第57期,2007年5月,頁1-10。
2.李嵩賢,<公務人員訓練與進修>,《文官培訓所T&D飛訊》,第54期,2007年2月,頁1-7。
3.孫本初、陳衍宏,<活化公務人力芻議-導入生涯發展理念的設計原則>,《人事月刊》,第44卷第6期,2007年6月,頁28-39。
4.張潤書,<我國公務人員培訓現況剖析>,《人事行政》,第97期,1991年,頁49-63。
5.陳立穎,<激勵(報酬)理論的公義性與私利性>,《研習論壇月刊》,第13期,2002年1月,頁9-16。
6.黃英忠、吳融枚,<從企業與員工雙贏的角度談教育訓練的重要性>,《就業與訓練雙月刊》2000年5月,頁6-9。
7.黃臺生、任可怡,<中央政府機關訓練績效評估之調查分析>,《空大行政學報》,第3期,1995年5月,頁227-251。
8.溫玲玉、林芸安,(2005),<學習動機教育訓練成相相關性之研究>,《T&D飛訊文輯》,第35期,頁1-20。
9.吳瓊治,<訓練成效的評鑑>,《品質月刊》,2006年10月,頁44-48。
10.鄭錫鍇,<公共職業訓練委外效益評估之探討>,《人事月刊》,2008年2月,頁5。
11.李健鴻,<從職能生命週期觀點看員工訓練成效與就業能力提升>,《人事月刊》,2008年3月,頁2。
12.林淑慧,<從人力資源管理概念談公務機關未來之訓練走向>,《文官培訓所T&D飛訊》,第49期,2006年9月,頁1。
(三)論文
1.江婉瑜(1988),「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吳定(1998),「建立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制度之研究」,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未出版。
3.吳秉恩(1984),「管理才能研究方案實施與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4.林水波,(2007),<體悟價值領導的內涵>,《價值領導與管理-激發公部門生命力的理論與實務分享》頁3-21城市治理之事管理顧問出版
5.林麗惠(1997),「成人參與在職進修訓練的自評成效及其相關因素」,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邱永森(2002),「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政官等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7.邱宏益(1996),「員工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8.施能傑(2000),「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成效之研究」,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未出版。
9.張建忠(1981),「我國中央公務人員在職訓練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0.許瑛峰(2001),「公務人員在職進修動機取向及其經濟效益之研究-以南部區域縣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1.陳明陽(2000),「台電公司核能在職訓練評估之研究-以林口核能訓練中心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2.陳思均(2001),「地方公務員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13.陳華英(2005),「公務人員在職進修成效評估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為例」高雄市政府94年度研究發展案件,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1. Clegg William H., (1998). “Management Training Evaluation An Update”Training & Development, Jan.
2. G.Alliger, & E. Janak, (1989)“Kirkpatrick’s Levels of Training Criteria Thirty years Later“, Personnel Psychology, 42(2), p.331-343【2】
3. Goldstein, IL., (1993)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3rd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4. Grove, D.A & Ostroff﹐C., (1991).“Program Evaluation ”.In K. N.Wexley (Ed.),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p.5-158 to p.5-220),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5. Kirkpatrick﹐ D. L., (1959)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ion, 13(3-9), p.21-26.
6. Kirkpatrick﹐D. L., (1996) Evaluation in the 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2nd ed.).New York﹐NY:John Wiley & Sons Press.
7. McGehee, W. & Thayer, P. W., (1961) Training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New York:Wiley, 123.
8. Noe, R. A., Hollenbeck, J. R., Gerhart, B. & Wright, PA.,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3rd ed., Boston:Irwin/McGraw-Hill, p.208-269.
9. Noe, R. A.(2003).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3th ed).New York, NY:McGraw-Hill Press.
10. Stephen P. Robbins Personnel: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2), p.1.
11. Swanson, R. A. (1987). Training Technology System: Problems in industry and busines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2(4), p.7-17.
12. Ulrich, Dave. (1997). Human Resource Champions:The Agenda for Adding Value and Delivering Results.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3. Ulrich, Dave. (1998). A New Mandate for Human Resour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1), p.124-13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5.175.24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5.175.24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