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2103-16313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2103-163133
論文名稱
Title
慈濟功德會做為集體行動邏輯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zu-Chi Foundation As a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7-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8-22
關鍵字
Keywords
證嚴法師、搭便車、公共財、選擇性誘因、集體行動的邏輯、政治企業家型領袖、慈濟功德會
Tzu-Chi Foundation, collective goods,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olitical entrepreneurs, the free-ride problem, selective incentives, Master Cheng Ye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33 次,被下載 616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3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166 times.
中文摘要
學者Olson認為在組織的集體行動中,個人因為經過理性計算後,採取不必付出成本而能坐享其成的「搭便車」行為而導致該組織的集體行動失敗。造成搭便車行為的主要因素在於組織集體行動所追求的目標為公共財,而公共財所擁有之「非排他性」特質,使得消費者雖未負擔成本,卻照樣能消費享受。
對於克服組織中集體行動的困境,進而達到組織集體行動的目標,學者Mancur Olson與Russell Hardin分別提出各種方法與策略,另外政治企業家型領袖理論中對於領袖攸關組織集體行動成敗的角色也有非常深入的論述。本研究以這三種理論架構檢視慈濟功德會的集體行動,企望能描繪出慈濟組織克服集體行動困境的因素與策略。
研究發現慈濟功德會做為集體行動邏輯分析的個案,其所提供的選擇性誘因分別為證嚴法師的關愛、佛教因果循環論、追求流行文化。這些選擇性誘因對於慈濟組織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加上慈濟表面上雖然是大團體,但實際運作上卻是採小團體的模式,這也是慈濟功德會集體行動成功的因素。
此外,成功的行銷與勸募策略與募款電腦化,更讓群眾願意投入時間與金錢來推動慈濟的志業;少數企業家願意負擔慈濟志業龐大的成本,如同學者Hardin所論述,只要組織中少數成員對於這個團體所提供的公共財感到滿足,他們甚至願意負擔整個團體運作的成本,即使沒有其他團體成員的合作,即便是大團體仍有成功的機會,慈濟功德會就是非常好的例證。
再者,解決「搭便車」的集體行動的困境方法之一是靠政治企業家型領袖來經營組織。證嚴法師成功的扮演政治企業家型領袖的角色,採取與政治維持等距、以「福報共享」的宗教情懷建立佛教組織成員綿延不斷的「使命感」、柔性的領導方式與管理策略、以「宗教願景」的建立來凝聚慈濟功德會、吸收精英與運用人才鞏固組織等策略,加上女性領袖在台灣地區所產生的效應,正是慈濟功德會成功的重要關鍵。

Abstract
Mancur Olson states that individual, after reasonable evaluation, takes the action of free ride. The main factor of free ride lies in the goal of collective actions --- collective goods. And the non-excludability in collective goods enables consumers to benefit without sharing cost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Olson’s and Russell Hardin’s theories of reaching the goal of collective actions, along with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ntrepreneurs, this study surveys the collective actions of Tzu-Chi Foundation, in hope of depicting its factors and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in collective actions.

This study gives an analysis of Tzu-Chi Foundation in terms of collective actions, concluding that its selective incentives are Master Cheng Yen’s unconditional love, cause & effect cycle and pursuit of pop culture.

Successful marketing and computerized fund-raise tactics make people more willing to invest time and money in promoting Tzu-Chi Foundation. Few entrepreneurs are willing to bear the costs even without cooperation from other members, as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 collective goods provided by the group, just as Hardin states.

Furthermore, one of the solutions to collective actions of free ride is to rely on organization operating by political entrepreneurs. Master Cheng Yen successfully plays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 leader, adopting strategies like keeping equidistance from each political party, developing constant sense of miss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exercising mild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with religious prospect, recruiting elites and making good use of talents...etc. Multiplied by her female leader impact on Taiwan, these factors combined are the key points of Tzu-Chi Foundation’s succes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10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4
第二章 慈濟功德會之組織成長與運作 ….…………….17
第一節 慈濟功德會的簡史 ………….….……….…..……17
第二節 慈濟功德會的組織 ……………….…….….……20
第三節 組織的成員與資源 ……………….…….….……24
第四節 慈濟功德會的志業 ……………….…….….……35
第五節 慈濟功德會的組織運作 ……………….…….….……44
第三章 慈濟功德會的集體行動邏輯分析 ………….…..….……49
第一節 集體行動之困境及解決 ………….…..…………49
第二節 慈濟功德會集體行動之困境與解決 .…………57
第三節 團體大小的驗證 ……………..………………111
第四節 證嚴法師猶如政治企業家型領袖 ….……….118
第四章 集體行動理論與慈濟個案之討論 ……..……….…….……137
第一節 選擇性誘因的適用性 ……….……..……….……137
第二節 Hardin的集體行動誘因之分析 ………….……….……140
第三節 大小團體的討論 ………….…..……….………145
第四節 理性抉擇理論的討論 …….………………….152
第五章 結論 …………….……..….….……179
參考書目 ……….…………………………..………………………185
附錄 …………………………..……………….……………..193
一、教師會運作的詭譎 ……………....……….…………..193
二、訪談人員對照表 ……………….…………………..196
三、訪問內容 ………………….…………………………198
四、台灣地區擁有慈青社的大專院校一覽表 ……..……….201
五、九十二年二月份慈濟功德會-屏東分會各項活動記要表 …...207
六、大愛電視台2002年10月份的電視節目表 …..….…21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參考書目
丁仁傑,1999,《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工商時報,1999,「捐款給財團法人 免課遺贈稅」,7月7日,金融版。
王順民,1999,「杜氏伉儷善行的社會教育效應 個別性善行VS.制度性行善」,聯合報,12月27日,版4。
王順民, 1999,「慈濟 做大社會資源的餅」,聯合報,3月14日,版5。
王碧霞,「談女性領導者的類型-專訪美國領導管理研究中心台灣區創辦人張曼琳」,能力雜誌,531期,2000年5月,頁28-30。
王振寰,收錄於葉啟政主編,1991,《當代西方思想先河》。台北:正中書局,頁86-125。
王榮川,「從群眾運動的角度看幾種有關領袖的理論」,復興崗學報,55期,1995年9月,頁35-56。
王淑美、謝明珠、盛起新編輯,1997,《慈濟年鑑1996》。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7月15日出版。
王惠民、王鴻薇、王瑞伶、張彩芸、徐碧華, 1999,「杜俊員夫婦13億股票捐慈濟」,聯合報,7月3日,版5。
中時晚報,2000,「商業週刊推選 亞洲領袖 證嚴出線」,7月15日,國際版。
石之瑜,「William Riker的『理性』概念試評-非理性抉擇模式初探」,美歐季刊,第13卷第3期,1999年秋之卷,頁229-260。
江昭青,2000,「『風雲人物榜』 吳宗憲比李登輝紅」,中國時報,6月12日,社會綜合版。
江靜玲,中國時報,1997,「星雲將出任僑務委員」,中國時報,2月16日。
何國慶,2000,《考驗-證嚴法師面對挑戰的智慧回應》,台北: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汪士淳、劉在武、梁玉芳、王超群,2000,《第一時間-慈濟、國軍、北市府、台積電921危機應變實錄》,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李聲吼,「非營利組織領導者人力運用與開發策略之探討」,研習論壇,3期,2001年3月,頁27-40。
李鍇偉,2000,「慈濟精神對慈濟教師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以台北市國小慈濟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佛教慈濟基金會,1996,《慈濟志業巡禮》,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佛教慈濟基金會,2000,《慈濟年鑑1999》,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佛教慈濟基金會,2002,《慈濟年鑑2001》,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佛教慈濟基金會,2002,《大愛灑人間-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阮義宗、袁瑤瑤,2002,《看見菩薩身影-陳乃裕》,台北: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
余漢儀、畢恆達、嚴祥鸞、周雅容、胡幼慧,嚴祥鸞主編,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8月初版。
吳宗憲,「天安門事件後中共留學生政策的演變-以理性選擇研究途徑分析」,中共研究,2000年1月,頁83-93。
李月娥,2002,「慈濟教師應用靜思語教學實施生命教育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台北市立師院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展光、曹正芬,1999,「南杜 惜福惜緣 能捨喜捨」,經濟日報,7月3日,版3。
周倩慧,2001,「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學生孝道態度、行為效果之研究」。私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有垣,「台灣民間社會福利機構與政府的競爭關係」,空大行政學報,第五期,1996年,頁125-175。
邱定彬,2000,《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已嘉義慈濟組織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芷,2000,《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4月第一版第14次印行。
洪朝祥,「從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談士氣激勵」,技術與訓練,第19卷第4期,1994年12月,頁121-128。
洪素芬,1999,「一個研究者探索靜思語教學的反省歷程--兼論整合觀點的德育模式」。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正輝, 2000,「矽統杜俊元政大演說 謙稱學習放下 事業反而蒸蒸日上 」,經濟日報,3月2日,版5。
夏俊輝,1998,「宗教服務之研究-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良福,2000,「非營利組織策略性行銷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世雨,「公共選擇理論反思-『理性』與『自利』之迷思」,人事月刊,第33卷第1期,2001年7月,頁17-26。
許良福,2000,「非營利組織策略性行銷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國賢,「自利性的政治考察」,行政學報,第26期,,1995年12月,頁49-76。
張五常,1989,《賣桔者言》,台北:遠留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明貴,2000,《從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西洋傳統政治思想》。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1月初版。
張清溪,1987,《經濟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新陸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鎮昌,2002,「運用靜思語教學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錦弘,2000,「全球青年領袖會議 杜俊元:投入志工最開心」,聯合報,4月26日,版6。
陳榮裕, 2001,「美感大調查 認真打拚的人最美」,中國時報,11月21日,社會綜合版。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定銘,「非營利組織志工招募與甄選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5期,1999年3月,頁128-141。
陳政智,「非營利組織中志願工作者之管理:從人力資源管理觀點」,第85期,社區發展季刊,1999年3月,頁117-127。
陳振甫,2001,「宗教慈善團體非營利組織管理特質分析-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陳正興,2002,「慈濟功德會創辦人領導風格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諭如,1993,「非營利組織捐款資料庫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青松,1999,「取之於社會 用之於社會 企業家義舉 令人敬佩 」,民生報,7月5日,版6。
黃蔭基,「『慈濟』行為理論」,財稅研究,第29卷第2期,1997年3月,頁1-6。
黃俊斌,1997,「國小教師權利與義務及聘任契約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天長,1998,「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英、耿筠,「社會行銷的成功案例-慈濟功德會骨髓相贈活動」,企銀季刊,卷3期,1996年1月,頁1-12。
黃競涓,1996,「波蘭之反對運動(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九年)」。美歐月刊,第11卷第10期,頁32-42。
黃琦智,1993,「建立慈濟基金會電腦化勸募系統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厚美,2001,「靜思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文饒,1993,「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恆德,「集體政治暴力的剖析:理性抉擇理論的觀點」,東海學報,1993年6月,頁395-412。
賀正楨,1999,「國民小學靜思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文海,1991,《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0月初版二刷。
萬育維、吳宛育,「從資源動員的角度談慈濟九二一救災作為」,社區發展季刊,2000年6月,頁127-134。
葛維鈞,「馬斯洛與其需求層級理論」,逢甲合經系刊,第25期,1993年5月,頁37-41。
慈濟文化志業中心,2002,《大愛灑人間-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熊秉元,2000,《尋找新中那把尺》。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3月30日第一版第20次印行。
趙賢明,2000,《大捨無求-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
鄭秋霜, 2000,「企業家行善結佛緣 杜俊元尹衍樑以慈濟名義捐款 莊南田為慧炬出錢出力 林蒼生具佛法素養」,經濟日報,6月10日,版12。
蔡文正,2000,「國小教師會任務功能、組織定位與會員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罡,2000,「證嚴法師獲『人道精神終身成就獎』」,中國時報,9月24日,藝文版。
盧俊澄,2001,「非營利組織策略性志工管理模式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仲明,「因果報應與宗教信仰」,中國文化月刊,166期,1993年8月,頁2-4。
韓國棟, 1999,「大學生選風雲人物 伍佰超越總統」,中時晚報,12月11日,社會綜合版。
釋證嚴,1998,《證嚴法師生活的智慧》。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嚴珮華,1999,「科技教父杜俊元重返教職傳大愛」,聯合晚報,12月27日,版4。
顧忠華,葉啟政主編,1991,《當代西方思想先河-十九世紀的思想家》,台北:正中書局。

二、 英文參考書目
Adam,Lent.編,葉永文 周凱蒂 童涵浦 陳玟伶譯,2000,《當代新政治思想》,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5月初版一刷。
Axelrod,Robert.1984,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New York:Basic Book.Inc.
Frohlich, Norman, and Joe A. Oppenheimer.1978. Modern Political Econom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Inc.
Green, Donald P. and Ian Shapiro. 徐湘林,袁瑞軍譯,2000,《理性選擇理論的病變-政治學應用批判》,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Harry F.Wolcott.顧瑜君譯,2001,《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3月初版3刷。
Hardin,Russell.1982,Collective Action.Baltimore:Resources for the Future,Inc.
John Kenneth Galbraith,劉北誠譯,1992,《權力的剖析》The Anatomy of power。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Kathlene Lyn.1998.“In a Different Voice”in Thomas,Sue, and Clyde Wilcox.eds.Women and Elective Offioce:Past,Present,and Fu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
Kwilecki, Susan, and Wilson, Loretta S.1998.’’Was Mother Teresa Maximizing her utility?An idiographic application of rational choice theory’’Journal for the Science Study of Religion,Jun98, Vol.37 Issue2,:205-21.
Harding Sandra. 1991,Whose Science? Whose Knowledge?:Thinking from Women’s Lives:Milton:Open University Press,Chapter5,”What Is Feminist Epistemology” pp.105-37。
Mansbridge Jane.1998.“Feminism and Democracy”in Anne Phillips.ed. Feminism and Politics. pp.142-158.
Olson, Mancur.1971.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ory of Group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lson, Mancur.董安琪譯,1984,《集體行動的邏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Weber Max , 康樂•簡惠美譯,1989,《支配的類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