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7105-13565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7105-135650
論文名稱
Title
永續運輸時代「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之評估模式探討
An Examination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living road net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mmenc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7-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8-27
關鍵字
Keywords
永續發展、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層級分析法
Construction plan for a living area road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18 次,被下載 274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1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746 times.
中文摘要
一個完善的道路運輸系統是地區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應整體環境的改變,道路運輸系統的選擇必須注意到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發展、民眾意識、經濟效益以及各級政府之財政負擔。另由於道路運輸系統建設與地區發展的速度極其相關,所以道路建設路網之選擇及方案執行之先後次序必將對都會發展有深遠之影響。
內政部營建署於91年頒布「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修正機制之研究,提出評估模式,繼而成立了審議協調小組,相繼於92、93年度依此評估模式辦理評選作業及執行計畫方案,回顧執行結果,發現公部門之執行仍以預算執行率列為優先考量,而評估計分表已無法反應時勢及地方發展需要,因此本研究試以原有評估模式檢討修正,並藉由實證評估,研擬一套客觀之道路方案執行優先順序評估模式,期以求得符合地方需要及最佳績效之最適執行程序,供公部門推動道路建設時之決策參考。
本研究參考內政部營建署(2002)現行之評估準則,並分解為數群,同時經由蒐集相關文獻及討論後,檢討各準則並依此逐級建構評估模式,並採用層級分析法進行評估指標權重的建構,再輔以簡單加權法應用於本研究所架構之評估指標上。最後以台南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第一次修正計畫)中三條道路工程為案例分析對象,就現行評估模式與本研究調整後之評估模式排序結果,與台南生活圈發展需求、現況執行計畫關連進行比較,發現本研究調整後之評估模式顯示較能反應實際情況之需要性。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顯示,「強化都市間之運輸機能與都市服務功能」及「提昇可及性,均衡生活圈整體發展」之權重分別為0.106及0.095,為15項評估標的中分數最高,此研究結果與「可及性及服務地區活動規模為衡量都市交通運輸中常用之重要指標」之特性一致。實證結果「配合環境之永續發展」之權重為0.254,在所有樣本中,其重要性為四大目標之第3位。若就不同領域專家觀察之,在學者方面的權重明顯較高,可見「永續運輸」的觀念及重要性,在研究單位及執行機關之間仍有落差。本研究分別比較台南生活圈三項道路工程,以現行評估準則與本研究建立之準則得分差異可知,「提昇建設計畫之順利執行」得分差異最小,顯見該項評估影響極微,而「配合環境之永續發展」得分差異最大,此結果顯示:「在永續發展的思潮下,經濟的成本已不再是交通建設的主要考量,環境與社會的成本已成為都市建設所重視的項目」。
Abstract
A complete road transport system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the selection of a road transport system must take into account protection of the ecosystem, social development, public awareness,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financial burden placed on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Further,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 road transport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t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ection of a road construction network and the sequence in which plans are implemented necessarily have far-reaching effects on urban development.
In 2002,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CPAMI) promulgated the “living road net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revised the study of mechanisms, proposed an evaluation model, and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an exam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team. In fiscal 2003 and 2004, project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plan was implemented. Looking back at the results,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implementation by public agencies has dealt primarily with budget implementation.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has revealed that it does not reflect local needs. Thus, this paper employs the original evaluation model to look at revision and develop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objectively establishing prior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ad projects in an attempt to achieve an optimal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that both meets local needs and achieves optimal effects. It is intended for reference by public agencies in decision making when promoting road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referred the CPAMI “living road net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revised the study of mechanisms, by collecting the relativity articles and discussion,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roposed an evaluation model. Finally, compared with three project of “Tainan living road net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1’st modified plain” by the two evaluation model. There’s fund that the research’s evaluation model is can be reflection the really condition of necessary.
By the concrete evidence; the right of “strengthen the transportation functions & services ability of cities” and “arise the accessible, equilibrium the development of living area road system” is 0.106, &0.095, is the highest scored of all the 15 targets. There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essible and services ability of region area is the important index of evaluated city’s transportation”. The right of “cooperate the environm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is 0.254; it’s the 3rd important of the 4 object. Observed from difference region of specialists; the right of scholiast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s. So, there’s a drop in evaluation between researching units and excusing units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last, by compared with three project of living road net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there’s a result; the score of “raising the excusing of living road net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ave no difference, but the score of “cooperate the environm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have much difference. It indicates that “Under the prevailing trend of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st of economics wasn’t the main conside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the cities construction is pay much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 & social cos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界定.........................................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13
一、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內涵..............................13
二、生活圈道路系統執行現況..............................16
第二節 都市發展與都市活動..................................20
一、交通與區域發展......................................20
二、生活圈運輸軸線變化..................................25
第三節 交通服務對象分析....................................26
一、都市市鎮............................................26
二、土地使用計畫........................................27
三、交通結點............................................28
第四節 後高鐵時代之運輸系統變異............................29
一、高速鐵路對生活圈之影響..............................29
二、高速鐵路與都市間的互動..............................33
第五節 永續運輸思潮........................................34
一、運輸政策方向........................................34
二、生活圈道路建設與永續運輸............................37
三、道路與景觀..........................................38
四、永續運輸指標........................................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計畫評估方法之研析..................................43
一、計畫評估方法比較....................................43
二、計畫評估之相關文獻..................................46
第二節 主觀權重—層級分析法理論架構........................51
一、層級分析法之原理....................................51
二、層級分析模式建立步驟................................53
第三節 現行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評估準則......................56
一、現行多準則評估計分表................................56
二、面臨的課題..........................................60
第四章 評估模式之建立及應用
第一節 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評估模式之建立....................63
一、評估階層關係........................................63
二、標的評分準則........................................70
第二節 層級權重分析........................................74
一、問卷執行方式說明....................................74
二、不同領域專家問卷評估結果之差異......................74三、目標階層權重........................................76
四、標的階層權重........................................77五、評估計分表..........................................79
第三節 台南生活圈發展特性..................................81
一、台南生活圈社經現況..................................81
二、台南生活圈重要施政計畫..............................83
三、施政計畫對未來發展區位之影響........................87
第四節 台南生活圈道路執行現況..............................89
第五節 本研究模式之應用....................................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3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0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106
二、外文部份...............................................109
三、網站部份...............................................110
附錄
一、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執行狀況分析.........................111
二、問卷單位層級表.........................................115
三、專家問卷...............................................116
四、專家問卷一致性檢定表...................................123
五、個別問卷幾何權重表....................................124
六、評估計分比較表.........................................125

圖目錄
圖1.1 研究範圍示意圖..........................................10
圖1.2 研究流程圖..............................................12
圖2.1 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定位關係圖............................14
圖2.2 生活圈道路建設範圍關係圖................................15
圖2.3 區域發展與交通建設活動關係圖............................21
圖2.4 交通結點關係圖..........................................29
圖3.1 層級分析法操作流程圖....................................52
圖4.1 層級分析架構圖..........................................69
圖4.2 不同領域專家問卷之目標權重比較圖........................75
圖4.3 評估標的相對重要性圖....................................78
圖4.4 各評估階層權重圖........................................79
圖4.5 虎頭埤特定區主二號路道路工程位置圖......................92
圖4.6 善化鎮五號路道路工程位置圖..............................94
圖4.7 台南都會區外環道道路工程(歸仁及仁德段)位置圖............96
圖4.8 仁德台南交流道特定區2-6號路道路工程位置圖..............98
表目錄
表2.1 生活圈分類一覽表.......................................14
表2.2 中央對縣市生活圈道路建設經費補助原則表.................16
表2.3 91至93年度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市區道路部份)統計表......19
表2.4 交通與區域發展相關研究彙整表...........................23
表2.5 生活圈都市層級體系分類原則表...........................27
表2.6 高鐵與區域發展相關研究彙整表...........................31
表2.7 國內政策目標與政策範疇比較表...........................35
表2.8 國外交通政策目標與政策範疇比較表.......................36
表2.9 台南市都市發展及生活品質評估指標表.....................40
表2.10 國內外相關城市永續發展指標項目表.......................41
表3.1 各項評估方式比較表.....................................45
表3.2 次要道路開闢之評估準則與細則表.........................46
表3.3 都會區次交通運輸走廊交通改善優先順序評估準則表.........47
表3.4 中央對地方交通建設計畫補助標準評估階層體系表...........47
表3.5 市區道路建設計畫評估準則表.............................48
表3.6 小型交通建設計畫評估項目及評估指標表...................49
表3.7 林承政研究生活圈道路建設評選標的與評估準則表...........50
表3.8 AHP 評估尺度表.........................................55
表3.9 現行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審議評量表.......................59
表4.1 現行評估準則與本研究建立之評估體系對應關係表...........65
表4.2 現行評估準則檢討與本研究建立之準則對照表...............66
表4.3 目標體系評分標準表.....................................72
表4.4 不同領域專家問卷之目標權重表...........................74
表4.5 不同領域專家問卷之準則權重表...........................76
表4.6 目標階層之相對權重表...................................77
表4.7 標的階層之相對權重表...................................78
表4.8 評估計分表.............................................80
表4.9 台南縣市二、三級及業人口與比例表........................81
表4.10 台南縣市與台灣地區家戶年所得比較表.....................82
表4.11 台南縣市與台灣地區汽機車持有數比較表...................82
表4.12 台南生活圈相關重大建設計畫一覽表 ......................85
表4.13 台南生活圈規劃區重大建設開發衍生量推估一覽表...........87
表4.14 台南生活圈建設計畫執行狀況表(不含公設地)..............89
表4.15 台南生活圈建設計畫經費執行狀況表(不含公設地)..........89
表4.16 台南生活圈第一次修正優先順序執行狀況表................91
表4.17 虎頭埤特定區主二號路道路工程評估計分表................93
表4.18 善化鎮五號道路工程評估計分表..........................95
表4.19 台南都會區外環道道路工程(歸仁及仁德段)評估計分表......97
表4.20 仁德台南交流道特定區2-6號道路工程評估計分表..........99
表4.21 綜合評估分析表.......................................100
表4.22 現行評估準則與本研究建立之準則得分差異比較表.........10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于明誠(1989)。都市計劃概要。台北;詹氏書局。P.326。
公路法(2003)。
內政部營建署(1996)。台南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第一次修正)。
內政部營建署(2001)。市區道路工程設計規範。
內政部營建署(2002)。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修正機制之研究。
王慶瑞(2001)。運輸系統規劃。台北;亞聯工程顧問公司。
王國材(1995)。運輸網路佈置對都市發展型態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英泰(1997)。中山高速公路建設前後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市區道路條例(2004)。
白仁德(2000)。中山高速公路對台灣西部走廊製造業發展之空間影響模型。都市與計劃,第27卷第2期。
交通部(2002)。交通政策白皮書-運輸。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3)。「中央對地方交通建設計畫補助標準評估之研究」。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9)。跨世紀運輸政策與建設方案。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3)。高、快速公路交流道聯絡道評估準則之研究(92-115-288,MOTC-IOT-91-EB06)。台北。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4)。永續的道路規劃與設計規範之研究(93-24-690,MOTC-IOT-92-TAB02)。台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6)。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93)。台灣省十六個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總報告。
李子璋(1997)。高速鐵路建設對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賢(2003)。新觀念-永續運輸之思維。未出版。
李朝賢(1994)。區域發展規劃。
汪佳政(1993)。高速鐵路聯外運輸系統規劃方法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光輝(1990)。台北市次要道路闢建優先順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勳(2001)。生態街道與城市永續發展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彥輝(1999)。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濟華(2004)。高雄都會區快速道路高架路線調整之政策變更論述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
林承政(2002)。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補助評選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楨家(1991)。重大建設對區域發展之衝擊分析-以台灣北部區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金德(2004)。生態工法應用在道路工程之研究。台北: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
周榮昌、謝定亞、林建文、許書王(2001)。中小型道路建設計畫審議制度及補助款分配原則分析。都市交通,pp.12∼26。
施鴻志、段良雄、凌瑞賢(1988)。都市交通計畫:理論.實務。台北;國立編譯館。
姜渝生(1993)。台南市都市發展及生活品質評估之初探。
姜渝生(1994)。「高速鐵路與現代化發展」-「高速鐵路面面觀」公聽會。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
姜渝生(1997)。高速鐵路對區域發展影響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委託研究)。
胡怡鴦(1992)。台北捷運營運前後發展核心之變化。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凌瑞賢(2001)。運輸規劃原理與實務。台北;鼎漢。
陳耀東(1989)。高速鐵路對台中都會區產業分布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垣滈(2003)。模糊層級加權法在計畫評估之應用-以台南市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博士論文,台中。
陳偉志(1994)。可及性與區域發展─以台灣地區西部運輸走廊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陳博志(2004)。台灣智庫通訊第十四期[評論]。
陳章鵬(2004)。建立道路工程綠營建審議指標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資源及環境保護服務基金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
許添本(1998)。永續交通發展概念與策略。都市交通,第98、99期。
張景森(2004)。「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規劃與執行。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2期。
張浩峰(2004)。高鐵特定區開發對區域發展影響之研究。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張學孔、錢學陶、杜雲龍(2000)。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1期,pp.1-16。
馮正民、蘇振維、朱冠文(1995)。台灣地區西部走廊快高運輸系統對區域發展之衝擊。運輸計畫季刊,第24卷第4期,pp.355-368。
郭瓊瑩(2003)。台灣地區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綠美化改善計畫。台北;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辦理)。
黃心怡(1994)。鐵路車站可及性與旅客數關係之研究-以北部區域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麟淇(2004)。台灣高速鐵路系統對地方發展之影響分析。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有志(1987)。台灣地區人口特性與區域發展之差距1971-1981年的考察。台灣地區人口遷移、分佈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pp.109-140。
黃英堯(1991)。都市核心地區的特性與交通建設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6期,pp.5-22。
溫皓平(1996)。北迴鐵路建設前後東部各縣發展狀況之分析。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千瑩(2002)。台灣地區都市聯外道路網型態特性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建邦(1999)。市區道路建設計畫經費補助分配方法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佩真(2004)。都市綠網評估體系之建構與應用。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
劉志誠(1990)。都會區次運輸走廊交通改善優先順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保廷(2004)。以景觀生態學廊道理論探討都市道路生態評估因子之研究-以台中市西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鄧振源(2002)。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基隆;海洋大學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P.290。
賴啟銘(2000)。建築物理環境DSR指標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孫以濬(2003)。台北都會區整體運輸規劃之研究。台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委託研究)。
鼎漢國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譯)。世界銀行(1999)。Sustainable Transport-Priorities For Policy Reform,永續運輸-論政策改革之優先課題。台北。
二、外文部份
馬淵東一(1973)。山地高砂族 地理知識 社會、政治組織。馬淵東一著作集第一卷,237-283.東京:社會思想社。
Blum, U., Haynes, K. E., and Karlsson, C. (1997).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Regional and Urban Effects of High-speed Trains.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31(1), 1–20.
Daniel,A.B, and Miller,E.J. (2000). Transportation-land-use Interaction:Empirical Findings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Transportations Research, 5(D), 235-263
Anthony, Giddens. (1984).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asaki, K., Ohashi, T., and Ando A. (1997). High-speed Rail Transit Impact on Region System :Does the Shinkansen Contribute to Dispersion.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31(1), 77-98.
Satty, T. L.(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 McGraw-Hill.
Tabucanon , Mario T, and Harng-Mo Lee. (1996). Multiple Criteria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Projects: The Case of Korea.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9(1), 127-143.
Vickerman, R. (1997). High-speed Rail in Europe: Experience and Issu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31(1), 21-38.
Wayne A.(1988) Transit, Land Use and Urban Form.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Architectur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三、網站部份
政府文獻資訊網 http://twinfo@ncl.edu.tw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cpami.gov.tw
台灣高鐵網站http:// www.thsrc.com.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