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30111-12172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30111-121723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針織布業的演變和發展趨勢
The Evolution and Trends of Taiwan’s Knitting fabric Indust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6-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8-30
關鍵字
Keywords
策略聯盟、供應鏈整合、產業群聚、針織布業
Supply chain integrate, Strategic alliance, Knitting fabric industry, Industrial cluster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針織布業是紡織工業中產業群聚明顯的一個特別的分業,雖然製程繁複、產品多變,但在台灣由於擁有上游充沛原料來源,快速機動的生產能力,成熟的染整技術及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已成一完整供應鍊;其間每一環節都是由中、小型、甚至微型企業緊密合作完成,創造出整體產業的競爭優勢,造就台灣成為全球針織布輸出大國。 但由於全球化、自由化市場競爭下,成衣買家改為全球化採購、全球化比價,台灣和其他針織布生產發達國家一樣,現有的生產技術、管理、服務及行銷經驗等優勢,已逐漸被新崛起低土地成本、低勞動成本的新興國家所取代,預期全球市場供需會產生極大變動。
本研究將從台灣針織布業的演變、環境的演變、市場需求的演變、貿易夥伴的演變,到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以深度訪談具代表性之產、官、學、研之業者和專家,加以歸納整理及分析探討其論點和建議,勾勒出未來發展趨勢以供業界經營之參考。

本研究發現,在供應端方面,台灣針織布業已從過去來樣加工的 OEM的代工型態,提升為有設計能力ODM的製造商。 在產品端上,由於環保逐漸受重視,減碳措施雷厲風行,低污染或無污染生產環境和結合功能性與流行性的高科技產品的需求日趨強烈。 在經銷端方面,則已有品牌商、貿易商、大型零售商、成衣製造廠、布類供應商及更上游原物料供應鏈整合,合作發展,形成大者恆大局面以因應現代消費需求變動快速、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產品價值下跌、微利時代的趨勢。 而在市場全球化趨勢的演變下,企業間的合併、收購、合資、共同研究開發、或共同產銷等各種型態的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活動,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重點策略項目之一, 除政府應投入資源輔導企業轉型外,業者也應加強整合針織業供應鏈體系,並透過企業結盟等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強化國際競爭力。 台灣針織布業唯有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定位於創新產品之上,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緊密鏈結,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創造需求而後才能創造利潤。
Abstract
Knitting fabric industry is a particular branch with obviously industrial cluster in textile industry, having the sufficient resources of raw materials, the rapid mobility of productivity, the mature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ies, the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ough having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to the variable products, has developed a completed supply chain of its own. In which closel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dium or small or even micro enterprise to creat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s on the whole industry, brings up Taiwan being a major exporting country of knitting fabric worldwide.

From the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of market demanding, of trading partners, and the future trends, thru the in-depth interviewing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and the experts of the industry, government, academia, R&D, in this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 analyze their points of 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fiel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at the supply end, Taiwan has become an ODM manufacturer but not just OEM maker. At the product end,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arbon reducing are now strictly requiring on the manufacturing of functional and fashionable hi-tec products. At marketing end, the vertical consolidation among supply chains and the name brands retailers, traders, garment factories, fabric converters, up to yarn mills, the supply chain integrate and the strategic alliance to the new products developing to cause the big bigger, in quick response to the trends now a day the fast fashion and short life cycle with meager profits. To position on the innovational products to meet consumer’s demands, create demanding to create profi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誌謝 ii
論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 錄 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產業群聚理論 4
第二節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11
第三節 策略聯盟 18
第四節 五力分析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取向 25
第二節 訪談設計 26
第三節 資料分析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31
第一節 產業概況 31
第二節 台灣針織布業的發展和演變 38
第三節 台灣針織布業現況和供應鏈移轉趨勢 45
第四節 台灣針織布業競爭力分析 58
第五節 未來競爭型態與發展趨勢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建議 7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附錄 80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3
圖2-1 供應鏈基本結構 12
圖2-2 供應鏈流程模式 12
圖2-3 供應鏈週期觀點模型 14
圖2-4 針織布供應鏈 17
圖2-5策略聯盟關係運作模式 19
圖2-6 台灣針織布業策略聯盟關係圖 21
圖2-7五力模型 22
圖3-1訪談資料分析流程圖 30
圖4-1 台灣針織布業發展階段圖 39
圖4-2 台灣針織布業供應鏈結構圖 48
圖4-3 台灣針織布通路結構圖 49
圖4-4 台灣針織布業五力分析 64

表目錄
表2-1 群聚實質利益和潛在利益 10
表2-2 桃園以北針織布業從業人口 11
表2-3 供應鏈整合面向 16
表3-1 訪談計劃 28
表4-1 台灣針織布業發展影響因素 40
表4-2 台灣針織市場供需變化 43
表4-3 產業需求結構演變 43
表4-4台灣紡織從業人口表 52
表4-5 台灣紡織業產值、營運家數及受僱人數 52
表4-6 2010台灣紡織品出口結構 54
表4-7 紡織品出口貨物總值增減比較表 55
表4-8 針織品出口貨物價值增減比較表 55
表4-7 台灣針織布業SWOT分析 6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方至民,2010,策略管理:建立企業永續競爭力2/e ,台北:前程文化出版社。
朱華晟,2003,浙江產業群聚 — 產業網路、成長軌跡與發展動力,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
李信宏,2010,2009年我國紡織產業回顧與展望,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劃:22∼23。
李信宏,2010,台灣紡織產業結構變化因素探討,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劃:18∼23。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競爭優勢,(Porter, M.E.1985,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鴻德,1996,Q&A企業策略聯盟,台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Porter, M.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台北:天下出版社。
林均蔓、申屠光、牟隽月,2003,華岡紡織期刊,3期:272-283。
金家禾、周志龍,2007,「台灣產業群聚區域差異及中國效應衝擊」,地理學報,49期:55∼79。
洪雅玲,2007,「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專業人才培訓問題探討:以遊戲、動畫產業為例」,資訊社會研究:23,台北: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
姚興川,1999,「邁向新紀元台灣紡織產業再出發」,中華民國紡織工程學會誌:75∼103。
翁智剛,2005,供應鏈管理,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介英,2005,「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研究報告,台灣紡織產業發展史物件徵集計畫,1。
陳世昌,2011,「日印簽經合協定 10年內廢94%關稅」,聯合報,1月16日,3版。

陳明敏,2010,「韓歐盟及韓美FTA對我產業衝擊影響與因應措施」,台灣針織,26期:56∼57。
陳建成,2003年,「產業動向」,產業經濟,219期:23∼24。
陳美菁,2006,「台灣針織業引進使用外籍勞工之需求、影響及其效益評估」,期末報告書,紡拓會產經資訊處, 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陳進來,2001,「台灣紡織業之困境與未來展望」,紡織月刊,60期:33。
陳進來,2006,「外勞研究」,紡織月刊,121期:40∼41。
黃俊英,1997,行銷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翁智剛,2005,供應鏈管理–戰略規劃與運營,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滄漢,2001,台灣紡織業因應全球紡織品貿易自由化之經營策略研究,政大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心瑩 ,2002,台灣高科技紡織品策略聯盟營運模式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明弘,1999,「全球針織布業產業現況與演變」,紡織速報,82期:3∼5, 18∼19。
蔡清源,2009,「針織概說與台灣針織工業現況」,沙鹿高工學報,18期:60∼64。
駱劍筠、趙健傑,2003,針織學,1版,台北: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謝麗雪,2004,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1版,台北: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馮怡心,2004,群聚化策略帶動紡織業發展-以絲織專業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賽平,2010,產業群聚與競爭優勢-以桃園縣鄰近地區紡織產業者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先德,2009,「生產與作業管理」,營運管理教學大綱。
  受到金融海嘯狂襲,全球經濟尚未復甦,主要消費市場停滯的情形下,針織業出口市場將有所侷限。今後業者除了在既有「綠色產品」、「高機能」布料產品致力研發、創新、整合之外,應加上優質的服務提供客戶,才能確保穩定的獲利水準。而金融風暴影響所及,匯率變動頗大,不易接獲較高利潤的訂單,縱然接到大單,也會擔心匯率變動及原物料波動侵蝕利潤。因此,提高技術、管理水準,提昇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和費用,創造質優價實的競爭優勢以達產業升級。 莊理事長說明未來台灣針織公會將持續扮演媒介平台,協助會員廠商提升核心競爭力,並與其他紡織業公會及紡拓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等相關單位合作,加強外銷拓展通路,將台灣針織布大力推展到國際舞台上,期待台灣的針織產業能如浴火鳳凰般跨越嚴酷的競爭門檻,立足台灣、永續經營、深耕茁壯!賴老板當初姐夫作這行,而賴老板父親和他姐夫是股東,就跟著作這行。民國年左右有一波倒閉潮,有很多大廠都收了,解散後,很多個體戶出來開廠,當時姊夫的朋友還取笑他「傻瓜,大家都不做收起來,你還踏入此行」。 賴老板個人入行連同以前操作機器共年,出來作老闆年,從年月年,實際開工廠年了。 工廠用雙面機台吋吋,粗針,五十幾個機台,純粹代工為主,員工十幾人。
Amin, A. and Thrift, N. 1995 Globalisation, institutional thickness and the local economy. In: Healey, P., Cameron, S., Graham, S. and Madani-Pour, A (eds.) managing Cities: The New Urban Contest, London: John Wiley and Sons: 91-108.
Anderson, G. 1994, Industry Clustering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Vol.12 (2): 26-32.
Bleek, J. and Ernst,D. 1991,The way to win in cross-border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9(6):127-135.
Breschi, S., & Malerba, F. 2001,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clustering,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0(4):817-833.
Dahmen, E. 1950, The Dahmenian approach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Stockholm: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50:49-66.
Gertler, M.S. 2003, Tacit knowledge and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context, or The undefinable tacitness of being (there),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3(1):75-99.
Furman, Porter & Stern, 2002,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Research Policy, 31, Issue 6, 2002:899-933.
Hill, C.W.L. & Jones, G.R. 2007,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2007.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Markusen,A (1996),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Economic Geography, 72(3), 293-313.
Niosi, J. & Bas, T. 2001, The competence of regions – Canada’s clusters in biotechnology,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7:31-42.
Patton, M.Q. (1990).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Newbury Park, CA.Lsage Publication. 280-290
Porter,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Free Press, New York, N.Y.
Porter,M.E. and Fuller,M.B. (1986), 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In M.E. Porter (ed.),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15-342.
Rosenfeld, S. 1997, Bring business clusters into the mainstrea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5(1):3-23.
Rosenfield, S. 2002, A Governor’s Guide to Cluster-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Stigler, G. 1951, The Division of Labo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9(June): 185-193.
Stroper M. 1997, TheReginal World: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Economy, New Youk: Guilford Press.
Smith, F.Paytas, J. Gradeck, R. & Andrews. 2002, Cluster-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A Guide for Intergrating Communities with Reginal Industry Cluster Strategies.
Sunil Chopra & Peter Meindl, 第二版,創世紀工商管理譯庫,主編:廖理, PERRSON EDUCATION。

中華民國紡織拓展協會
http://www.textiles.org.tw
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2011,台灣紡織品出口結構。
http://www.customs.gov.tw/statisticweb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
http://www.dgbas.gov.tw
行政院主計處, 2010,台閩地區工商服務業普查資料。
http://www.dgbas.gov.tw
財政部統計處,2010,進出口貿易統計。
http://www.mof.gov.t
陳宏志, 2002,中心國際顧問/西南大學
http://www.cico.com.tw/new_page_115.htm
濟部統計處,2008, 工廠校正暨營運調查。
http://2k3dmz2.moea.gov.tw
經濟部統計處,2010,進出口貿易統計。
http://2k3dmz2.moea.gov.tw
鄭詩田,2005,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http://doc.mbalib.com/view/d81fd7925fa77c9b2cfabff539f67168.html
Bergman,E & Feser,E (1999), Industrial and Regonal Clusters: Concepts and Comparative Applications. West Virginia, WVU Reginal Research Institute Web Book, http://www.rri.wvu.edu/WebBook/Bergman-Heser/contents/htm
Killing, J.P. (1983), Strategies for Joint Venture Success, 06-01.
http://www.ebay.com/ctg/Strategies-Joint-Venture-Success-J-Peter-Killing-1983-Hardcover-/2411303

Mason-Jones, R.(2000), Engineering the leagile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le Management Systems, Vol.2 lss:1:54 - 61.
www.emeraldinsight.com/journals.htm?articleid=852407

MBA智庫百科,2006,供應鏈的定義與基本結構。
http://wiki.mbalib.com/wiki/%E9%A6%96%E9%A1%B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208.135.17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208.135.17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