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10-09-07
校外 Off-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10-09-07
論文名稱 Title |
信任與距場址距離對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場風險知覺之影響 The impact of trust and perceived off-site distance on risk perception regarding repository for low radiation waste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82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高明瑞 Ming-rea Kao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李雅靖 Ya-ching L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10-06-29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10-09-07 |
關鍵字 Keywords |
場址選擇、風險知覺、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場、信任 none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8 次,被下載 50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0 times. |
中文摘要 |
「核能發電」是最爭議的一種能源供應方式。核電廠有 發生反應爐爆炸、幅射外洩等重大意外的可能,其空浮及廢 熱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此外核電廠所產生的放 射性廢料的處理也是個棘手的問題。目前在國內並無最終處 置場所,政府對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選址一直未能 定案, 送往境外處置也不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本研究的目 的, 是探討「信任」及「距場址距離」( 是否在自己所居住 的縣市)如何影響民眾對低放射性核廢料及其處置場的風險 知覺。 本研究是以抽樣調查進行, 樣本是取自澎湖縣六個地 區, 分別市馬公市虎井村10 人( 佔6%), 望安鄉將軍村30 人( 佔18% )、望安鄉本島32 人( 佔19% )、西嶼鄉內垵村 31 人( 佔19%)、七美鄉30 人( 18% )、白沙鄉鳥嶼村28 人( 佔17% ), 總計訪問人數161。其中望安鄉東吉村是在 97 年8 月29 日被經濟部公告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 施潛在場址。 本研究參考文獻的論述, 將人口變項( 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預期場址距離及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對核能專家 的信任、對反核團的信任為自變項,探討它們如何影響澎湖 民眾對低放射性核廢料及對處置場的風險知覺。結果發現, 多數的受訪民眾對核廢料處置的知識( 核電用甚麼作燃料及 台灣的核廢料存放何處), 是不知道的。 89% 受訪的民眾認為政府不會誠實解釋核廢料的安全 性,69% 受訪民眾認為擁核的學者專家不值得信任,73% 受 訪民眾認為反核的環保團體值得信任。同時受訪者愈信任擁 核專家則愈相信核廢料處置場及核廢料的安全,愈信任反核 環保團體則愈懷疑處置場及核廢料的安全。 在教育程度方面, 大專以上的受訪者比國小以下程度者 更信任反核團體及擁核專家。教育程度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則 無顯著影響。 此外, 男性比女性不信任政府及擁核專家, 而年齡愈大 者則愈信任政府及擁核專家。年齡及性別對反核團體的信任 則不影響。 |
Abstract |
none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第壹章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動機…………………………………..…………….……3 1.2.1 民眾的信任感是必須探討與處理的問題…………….….3 1.2.2 目前仍缺乏對澎湖民眾風險知覺與信任感的研究…...4 1.3 研究目的………………………………………………….……5 第貳章文獻回顧……………………………………………….....6 2.1 政府的低放射核性廢料處置政策衍導過程………………6 2.2 我國核廢料處置政策與制度………………………………..7 2.3 我國低輻射性廢料處置情況………….……………………10 2.4 風險知覺與其影響因素…………………………………….10 2.5 信任與其影響因素………………………………………….17 2.6 專家與民眾在風險知覺上的分歧…………………………21 2.7 導致專家與民眾風險知覺分歧的因素……………………22 2.8 一般民眾與科技專家皆會判斷錯誤………………………23 第參章研究方法…………………………………………………26 3.1 研究架構……………………………………………………..26 3.2 樣本與抽樣方法……………………………………………..27 3.3 問卷內容與施測程序……………………………………….28 第肆章研究結果…………………………………………………31 4.1 描述統計:受訪者的知識、信任與安全感………………...31 4.2 信度分析與變項的產生…………………………………….34 4.3 迴歸分析……………………………………………………..3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39 5.1 澎湖民眾對有關核廢料處置的認識………………………39 5.2 信任與距場址距離如何影響澎湖民眾對核廢料處置場的 風險知覺………………………………………………………….39 5.3 人口變項如何影響澎湖民眾的信任感……………………40 5.4 對核廢料處置決策過程的建議……………………………41 5.4.1 如何加強對民眾的風險溝通…………………………….42 5.5 對本研究其他的建議……………………………………….43 參考文獻………………………………………………………….47 附錄一…………………………………………………………….53 附錄二…………………………………………………………….60 附錄三………………………………………………………….…66 附錄四……………………………………………………………71 表目錄 表2.5.1 風險度排名表 (1 表風險度最高 ; 30 表風險度最低)...………21 表2.5.2 專家和非專家之間在風險知覺與評估的差距比較分析…………...……23 表2.5.3 影響風險被接收的因素……………………………………………………23 表3.1 正式樣本基本資料…………………………………………………...………27 表3.2 正式問卷內容架構…………………………………………………..……….29 表4.1 受訪者對政府的信任感……………………………………………..………31 表4.2 受訪者對贊成核能的學者專家的信任感………………………..…………32 表4.3 民眾對反核環保團體專業度的信任感……………………………33 表4.4 民眾對住在核廢料處置場附近的安全感…………………………33 表4.5 民眾對低放射性核廢料的安全感………………………………….34 表4.3.1預測「對核廢料貯存場的安全感」之迴歸分析…………………………….36 表4.3.2預測「對低放射性核廢料的安全感」之迴歸分析歸分析………………….36 表4.3.3以人口變項預測「對政府的信任」之迴歸分析………………….…………37 表4.3.4以人口變項預測「對反核團體的信任」之迴歸分析……………………….37 表4.3.5以人口變項預測「對擁核專家的信任」之迴歸分析……………………...38 圖目錄 圖2-1 台灣放射性廢棄物營運相關組織體系……………………………………...8 圖3.1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26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期刊 汪銘生、方之光( 1994)。公眾開發建設之風險知覺與其管 理-以高雄地區公眾為例。「管理科學報」,11(1),11-23。 林舒予(2001)。風險的社會建構。「明新學報」,27,191-197。 林群智( 2006)。由核電爭議談核科學主軸之通識教育。「通 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1(1), 19-36。 唐鳳萍(2003 年4 月) 。核廢料問題之面面觀。工程月刊, 76(2),73-80。 張笠雲( 2006)。制度信任及行為的信任意涵。「台灣社會學 刊」, 23, 179-223。 陳啟清( 2001)。澎湖走出核廢料的陰影。「南主角」, 15, 52-53。 黃懿慧( 1994b)科技風險的認知與溝通問題。「民意研究季 刊」, 188, 97-100。 陳碧珍(2003)。科技風險知覺之資訊整合實驗-以石化業為 例。「管理學報」, 20(2),252。 48 劉錦添( 1994)。環境風險知覺- 台灣的實證研究。「台灣銀 行季刊」, 45(3), 216-231。 蕭新煌(1999)。在當前環評制度面臨的信任差距問題-從地 方環保抗爭事件談起。「勞工之友雜誌」,580,6-11。 Freudenburg and Pastor (1992). MIMBY and LULUS:Stalking the syndromes。 Slovic( 1993) . Trust and democracy. Risk Analysis, 13(6), 675-82. 學位論文 林俐婷(2003)。信賴與風險知覺之關係-以台南市之屋外型 二次變電所為例。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台南市。 林誠( 1999)。我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政策適應與社會議 題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 文, 未出版,新竹市。 吳清源(2002)。公共設施之環境風險認知函數建構與解析。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 版,新竹市。 49 陳均龍(1996)。從核四建廠風險認知觀點探討貢寮地區漁業 經營對漁村經濟之影響。國立海洋大學海洋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基隆市。 陳碧珍(1996)。科技風險知覺之資訊整合實驗-以石化業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陳定海( 2004)。專家意見在我國核能政策風險認知之角 色。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台北市。 許宜真(2006)。鄰避設施興建過程中的信任差距與重建策略 -以高雄市小港區國鉅醫療廢棄物焚化廠。國立台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德秀( 2001)。補償對鄰避現象的影響- 以烏坵低放射性 廢料場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復明(1997)。科技風險知覺與風險判斷之研究-以醫療廢 棄物的管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市。 50 國科會及研討會論文 林東泰(1993)。低放射性廢料貯存場之社會溝通策略。第 三屆華裔核廢料專家研討會論文集,217-244,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劉尚志(1995)。台灣地區核廢料管理之經驗。新竹市;國立 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 書籍 李四海(2000)。「為放射線廢料找家」。黃怡,核電真相( 第 6 章, 頁81)。台北市: 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彼得.什托姆普卡( Piotr Sztompak)( 2005)。「信任- 一種社 會學理論(TRUST)」。程勝利( 譯)。北京:中華書局。 ( 原著出版年: 1994) 黃懿慧( 1994a)。「科技風險與環保抗爭- 台灣民眾風險認 知個案研究」。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張仁福(1998)。放射性的污染與防制。「環境科學導論」。台 北:文京圖書有限公司。 鍾聖校( 1995)。認知心理學。台北: 心理。 51 網路資料: 洪鴻智( 2005)。科技鄰避設施風險知覺之形成與投影: 核 二廠。2007 年9 月5 取自 http://www.ceps.com.tw/cepsdo/1018189X-200503-17-1- 33-70-a.pdf nicenter(2002 年11 月20 日)。蘭嶼貯存場困境。核能簡 訊,79, 4。2007 年9 月5 取自 http://www.nicenter.org.tw/modules/tadbook2/view.php? book_sn=24&bdsn=394 原能會物料管理局(2009)。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的安全 管理-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計畫。2009 年8 月10 日 取自 http://gamma1.aec.gov.tw/fcma/control_current_conditions _f.asp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2009)。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 設施選址作業資訊。2009 年10 月5 日取自 http://www.sec.gov.tw/rf/ratioactive_waste.html 報紙 李宗祐( 民93, 8 月5 日)。核廢料為終處置場四地候選。 中國時報, 6 版。 52 郭穗( 民94,5 月15 日)。南台灣旅澎同鄉會反核誓師大會。 自立晚報, 第6 版。 肇瑩如( 民94, 5 月27 日)。拿秤護島東吉村民擋台電。聯 合報, 第2 版。 鄭隆正( 民94,5 月15 日)。東吉島設置低放射性廢棄物? 王縣長第一時間嚴正立場。澎湖日報, 第1 版。 李木隆( 民94, 6 月1 日)。烏坵居民反對興建, 批台電欺 騙落跑。聯合晚報,A4 版/話題。 其他 劉文忠( 2008)。「核廢料之貯存與處置」。教育部95 年度委 辦大專院校核能、輻射與生活通識課程推動工作計畫- 核能、輻射與生活通識教材; 169-171。 陳文泉( 2004)。「設置放射性廢棄物專責營運機構必要性分 析報告」。放射性廢棄物營運的困境, 行政院原子能委 員會,未出版, 台北市。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10-09-07 校外 Off-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10-09-07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