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123115-12493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123115-124939
論文名稱
Title
崛起豈能和平?在中外學者爭論下的中國
How Can Rise Come with Peace? The China That Divides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12-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12-24
關鍵字
Keywords
中國和平發展、中國和平崛起、一帶一路、中國威脅論、和平白皮書
China threat theory, China’s peaceful rise,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a’s peaceful white paper, One belt one road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8 次,被下載 79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96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藉獨特的政經體制、龐大的勞動人口等優勢,持續快速經濟發展,如今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不可逆的事實。崛起的中國吸引世界各國對的關注,卻也引發外界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導致「中國威脅論」的流傳,嚴重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不利於中國的外交擴展與經貿發展。中共當局為消弭中國威脅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而透過和平白皮書說明展現和平意圖。故此,本文透過對和平白皮書內文的理解,進一步梳理出中國對和平發展的思維,蒐集中西學者對於和平白皮書內文的討論途徑,整理對中國崛起的不同看法,及中國施行和平發展道路可能性的評估。
經本文分析與研究後有如下的發現:首先,因受到歷史背景與文化的影響,中國各界對於和平崛起的認識有別於西方。其次,文獻紀錄了中國的和平立場受到歷史文化和領導人政策選擇的交互影響,但難以明確區分是受到「結構性影響」或是「選擇性影響」。再者,在論述中國崛起的文本中,抱有對其它國家尋求互利合作、共創雙贏的合作觀念,有別於現實主義的零和思想,因此認為和平與崛起兩者並不衝突。最後,新近文獻認為,透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強化與各國的經貿合作關係,有助於中國和平形象與領導地位的建立,本文探究此一戰略對中國國家性質所可能帶來的新認識。
Abstract
Since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Policy” in 1978,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and huge labor force. The rise of China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e rising Chi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but also makes the world worry about China's rise. “China threat theory" has been spread in the world. This theory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China's im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but also it is not conducive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ment and diplomatic expans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se Peaceful White Paper to demonstrate peaceful intentions and eliminate negative impact brought by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Therefore, the cogitation of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was thread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Peaceful White Paper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ways in Peaceful White Paper, organize different views on China’s rise, and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by collecting comm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After analysis and study, this paper finds that: first of all,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peaceful rise in Chinese communi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e; second, the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hina's peaceful posi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 and the choice of authority’s policy; nevertheless, it is difficult to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effect between being "structural effect" or "selective influence"; third, we found that China seeks mutual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nd create a win-w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xt of China's rise.; finally, the latest literature considers that strength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One belt one road" is beneficial for China to establish the image and leadership in peace and the subsequent reconstruction of China as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表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意識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文獻分析 7
第四節 研究背景 8
第五節 質疑和平的三種文獻角度 12
第貳章 中國和平白皮書之緣起與內涵 15
第一節 近代中國歷史的四個重大轉變 15
一、帝制中國末年由盛轉衰 16
二、二戰時期的中國 18
三、共黨文化大革命下的中國 19
四、改革開放後崛起的中國 20
第二節 中國威脅論的產生 21
一、中國威脅論從何而來 21
二、中國威脅論談些什麼 24
第三節 鄭必堅及其和平崛起論 25
一、鄭必堅的身分背景 25
二、和平崛起論的提出 26
三、和平崛起論轉變為和平發展論 28
第四節 中國和平白皮書比較分析 29
一、《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簡介 30
二、淺析《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特點與差異 32
第五節 小結 34
第參章 和平崛起論之中外學者爭論 35
第一節 歷史與文化是否為和平崛起的依歸 36
一、中西歷史經驗解讀的不一致 37
二、文化差異造成的差異 40
第二節 中國經濟發展與和平崛起關係 43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和平發展之影響 44
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帶來的問題 47
三、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和平道路的影響 49
第三節 中國外交的轉變:「責任」與「威脅」 52
一、從封閉到開放外交轉變沿革 53
二、來自中國的責任與威脅 56
三、利益導向的外交思路 58
第四節 中國的人權與民主發展 62
一、中國和平崛起對內發展的戰略意涵 63
二、西方人道主義與中國主權之爭 65
三、爭取民主制度發展:香港爭取普選 68
第五節 小結 70
第肆章 在文獻角度下整理出一帶一路對於和平發展的意義為何? 71
第一節 「命運共同體」與「一帶一路」發展 72
一、從韜光養晦到奮發有為 72
二、建立「命運共同體」 73
第二節「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戰略意涵 74
一、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 75
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75
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76
第三節 中共官方視角下的一帶一路與和平發展關係 78
一、歷史面向意涵 79
二、經濟面向意涵 80
三、外交面向意涵 82
第四節 一帶一路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影響 84
一、中國馬歇爾計畫 85
二、從地緣戰略解讀一帶一路 87
三、美中競合視角 90
第四節 小結 94
第五章 結論 96
參考文獻 100
一、中文部分 100
二、英文部分 107
附錄 110
附錄一《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全文) 110
附錄二《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全文) 12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 書籍
鄭必堅,2014,《中國發展大戰略-論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台北市:天下遠見。
殷海光,1981,《中國文化的展望》,香港:學林。
李谷城,1992,《中國大陸政治術語》,臺北市 : 淑馨。
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市 : 人民出版。
邵宗海,2009,《中國和平崛起與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互動》,台北縣:韋伯。
閻學通,孫學峰 合著,2005,《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市:北京大學。
劉必榮,2008,《國際觀的第一本書 : 看世界的方法》,臺北市:先覺。
王良能,2002,《中共的世界觀》,臺北市:唐山。
石之瑜,1994,《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三民。
麥朝成、伍忠賢,2013,《中國大陸經濟》,臺北市:五南。
香港管理專業發展中心,2004,管理人經濟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王央城等著,高長、陳德昇主編,2008,《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 : 評價與反思》,臺北市 :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熊景明、關信基,2009,《中外名學者論21世紀初的中國》,香港:中文大學。
石之瑜,1994,《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臺北市:五南。
張維迎,2011,《中國市場的邏輯:一位牛津經濟博士的16篇中國經濟批判報告》,新北市:木馬文化。
李少民,1994,《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台北市:桂冠。
王一江等編譯,2007,《國家與經濟 : 關於轉型中的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北京市 : 北京大學。
葉國華,2009,《熱鬧中國》,香港:中華。
李豔輝,2009,《政治經濟的互動與中美關係 : 一種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上海 : 上海社會科學院。
黃玉洤,2013,《中國大陸的邊疆與安全: 從陸權邁向海權的戰略選擇》,臺北市:秀威。
王勇,2007,《中國與美國的經貿關係》,臺北市:秀威。
鄭永年,2011,《中國模式 : 經驗與困局》,新北市 : 揚智文化。
鄭宇碩,1999,《1997-1998 峰會後中美關係之發展》,香港:文大。
藍玉春,2007,《中國外交史》,臺北市:三民。
黃玉洤,2014,《中國大陸的邊疆與安全: 從陸權邁向海權的戰略選擇》,臺北市:秀威。
胡為真,2001,《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 從尼克森到柯林頓》,臺北市:臺灣商務。
李俊毅,2009,《變革與合作: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研究》,臺北市:秀威。
柳卫民,2005,《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思想研究》,中國:武漢。
劉明福,2015,《中美世紀大對決》,香港:中華書局。
李寶俊,1999,《當代中國外交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毓劼、張子溥,2015,《用地圖看懂台灣經濟》,臺北市 : 商周。
門洪華主編,《中國:大國崛起》,中國:浙江人民。
劉小楓、林立偉,1998,《全球關係中的中國處境》,香港:中文大學。
王俊評,2014,《和諧世界與亞太權力平衡:中國崛起的世界觀、戰略文化,與地緣戰略》,臺北市:思行文化。
陶堅、林宏宇,2012,《中國崛起與國際體系》,北京:世界知識。
丁樹範等著,丁樹範、張雅君編,《霸權之後與中國崛起》,臺北市:政大國關中心。
邱達生主編,2013,《太平洋區域年鑑》,臺北市:太平洋經濟合作會。
翁知銘,2009,《話中有劃: 美中戰略經濟對話》,臺北市:秀威。
白德華,2014,《從「善治」論中國漸進式改革》,臺北市 :致知學術。
新華出版社,2013,《中國夢學習讀本》,北京:新華,頁18-21。

(二) 期刊
王昆義,2007,〈中國的「和諧外交」與對南太平洋的擴展〉,《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3):63-109。
翁松燃,1996,〈「中國威脅論」芻議〉,《二十一世紀評論》,34: 18-24。
郭武平、吳昆財、孫國祥、連綿水、蔡昌言,2006,〈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之威脅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2:167-209。
邵軒磊,2012,〈中國威脅論之解析-以日本相關研究文獻為例〉,《中國大陸研究》,55(3):85-105。
陳再生,2010,〈略論新中國和平外交及其當代啟示〉,《思想理論教育導刊》,7: 28-32。
楊以彬,2007,〈儒家文化與中共柔性權力:以廣設「孔子學院」為例〉,《展望與探索》,5(7): 23-47。
武佩好,2012,〈從文化差異的視角看中國威脅論的產生〉,《文學教育》,2012年11期:100-100。
顏建發、黃琬珺,2013,〈從國際政經觀點看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與難題〉,《臺灣國際研究季刊》,9(3):71-92。
朱新民、譚偉恩,2005,〈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36(1):1-48。
王信賢,2010,〈當代中國「國家一社會」關係的變與常─以環保組織的發展為例〉,《政治學報》。49:1-39。
李強,2005,〈和平崛起與中國發展戰略的選擇》,《中國社會科學》,5:58-61。
達瓦才仁,2009,〈中國統治下的西藏文化與人權,圖博與新疆的人權、和平與自決權〉,《新世紀智庫論壇》,47:14-18。
張小帥,2014年,〈香港行政長官普選提名制度的構建〉,《廣東行政學院學報》, 26(4):67-73。
辛翠玲,2003,〈從中國人權問題看國際人權團體的影響力〉,《政治科學論叢》,19:181-202。
葉自成,2002,〈關於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再談中國的大國外交心態〉,《太平洋學報》,1:62-66。
石之瑜,2015,〈在韜光養晦中奮發有為-從物質的周邊到尊嚴的雙邊〉,《海峽評論》,289:22 – 24。
劉莉瓊,2012,〈也談“韜光養晦”的英譯〉,《雞西大學學報》,1:70 – 71。
陳毓鈞,2011,〈中國外交從「韜光養晦」轉向「攻守兼備」〉,《海峽評論》,243:22 – 24。
邱坤玄、黃鴻博,2010,〈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分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53(2):73 – 110。
石之瑜、邵軒磊,2012,〈全球「自」理︰在思想史脈絡中實踐負責任的大國角色〉,《問題與研究》,51(2):1-33。
洪銘德、盧信吉,2011,〈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之分析》,《全球政治評論》,33:125-159。
閻學通、秦亞青、倪樂雄、李強、張文木,2004,〈“大國崛起與中國的選擇”筆談〉,《中國社會科學》,5:51-63。
張子揚,2012,〈因勢利導:中國和平發展道路之本質─以擱置爭議政策為例〉,《亞太研究通訊》,10:26-45。
王俊評、張登及,2015,〈「一帶一路」之內涵及其對美中關係之影響〉,《戰略安全研析》,118:21 – 30。
黃美鳳,〈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118:4-12
鄭興弟,2015,〈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佈局與兩岸協同發展體制建構〉,《海峽科學》,5: 60-61。
蔡明彥,2015,〈「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牽動的地緣政經效應〉,《新社會政策》,38:26-29。
林昱君,2015,〈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形塑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往「強國」之路跨出重要一步〉,《經濟前瞻》,158:66 – 71。
熊玠,2008,《21 世紀國際格局與中國之再起——兼論東北亞特殊關係》, 世界經濟與政治,12:64-70。
吳福成,2014,〈中美博弈新熱點:亞投行、FTAAP〉,《海峽評論》,228:42-45。
張麟徵,2015,〈從亞投行看中美金融角力〉,《海峽評論》, 292:5-10。
孫國祥,2015,〈RCEP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連結:命運共同體及其暗示〉,《全球政治評論》,50:7 – 12。
閻學通,2005,〈大國崛起與中國的選擇筆談——和平崛起的分歧、意義及策略〉,《中國社會科學》,5:51-53。
閻學通,2013,〈中國外交全面改革的開始〉,《世界知識》,24: 8。
石之瑜,2015〈在韜光養晦中奮發有為-從物質的周邊到尊嚴的雙邊〉,《海峽評論》,289:22-24。

(四) 學位論文
陳欣之,1996,<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台北: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五) 翻譯文獻
國防部譯印,2011,《中共的國際行為:積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p.35,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自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 Activism, Opportunism, and Diversification.Natl Book Network. 2009.
John Mersheimer 原著,王義桅 唐小松譯,2008,《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市 : 上海人民。
張勇先、吳迪譯,Colin Patrick Mackerras原著,2013,《1949年以來中國在西方的形象》,香港:中和,頁27-28。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譯印,2002,《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譯自Michael E..Brown 等合著,2000, 《The Rise of China》The MIT Press。
張理京譯,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 2003,《美國與中國》,臺北縣:左岸,頁168。
黃裕美譯,Samuel Huntington著, 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市:聯經,頁136。
國防部譯,Medeiros, Evan S, 2011,《中共的國際行為 : 積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臺北市 : 史政編譯室,頁219。
胡瑋珊 譯,張夏準 著, 2010,《富國的糖衣:揭穿自由貿易的真相》,臺北市:博雅,頁78。

(六) 網路資源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006年10月24日,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3/69684/69696/4949930.html,檢閱日期:2014年4月18日。
新華網,〈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全文)〉,2014年03月28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8/c_119982956.htm,檢閱日期: 2014年3月27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2003年11月24日,學習日報,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檢閱日期:2014年3月27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與建構利益共同體〉,2013年03月24日,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3/0324/c64102-20894486.html,檢閱日期:2014年3日28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寫入解禁集體自衛權 續宣染中國威脅論〉,2014年8月5日,鉅亨網,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805/KIX5IUAJRM822.shtml,檢索日期:2014年8月1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口總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data.stats.gov.cn/viewchart/index?m=hgnd,檢索日期:2014年4月18日。
西隱,〈鄭必堅,有影響力的理論家〉,2008年4月1日,,光明網http://www.gmw.cn/02sz/2008-04/01/content_790861.htm,檢索日期:2014年4月17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03年11月3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OP-c/520713.htm,檢索日期:2014年4月17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演講〉,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03年11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檢索日期:2014年4月17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演講〉,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03年11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檢索日期:2014年4月17日。
人民網,〈“中國和平崛起”論的由來〉,人民網,2004年04月19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8213/8309/28296/2456452.html,檢索日期:2014年4月17日。
新華網,〈胡錦濤: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永遠不稱霸〉,新浪網,2009年4月23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23/1315549793.html,檢索日期:2014年4月17日。
李麗娜,〈國新辦今日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2005年12月22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線上,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8606/2005/12/22/381@831255_1.htm,檢索日期:2014年8月20日。
趙磊,〈中國和平發展白皮書的亮點〉,人民網,2011年09月2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5719599.html,檢索日期:2014年8月20日。
聯合國,1948,〈世界人權宣言〉,http://www.un.org/zh/documents/udhr/,檢索日期2015年10月1日。
溫家寶,〈弘揚五項原則 促進和平發展〉,2004年6月28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12335/1109675.html,檢索日期2015年10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外交知識》,
http://www.mfa.gov.cn/chn//gxh/xsb/wjzs/t8958.htm,檢索日期2015年10月05
ETtoday,〈國際法院仲裁南海爭議中國5點回應裁決沒約束力〉,ETtoday,2015年10月30日,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30/588729.htm,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0日。
汪莉絹,〈陸嗆美 護南海「兵來將擋」〉,聯合新聞網,2015年10月30日,http://udn.com/news/story/7992/1281675-陸嗆美-護南海「兵來將擋」,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0日。
吳怡靜,〈習近平:一帶一路與亞投行 歡迎大家!〉,天下雜誌,2015年3月31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6273#sthash.rOgPNjMV.dpuf,檢索日期:2015年4月15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經濟網,2015年3月31日,http://big5.ce.cn/gate/big5/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31/t20150331_4989246.shtml,檢索日期:2015年4月15日。
中國經濟網,〈陳經緯:建設"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貿區大有潛力可挖〉,中國經濟網,2015年3月31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29/t20150329_4965158.shtml,檢索日期:2015年4月15日。
文匯網,〈亞投行57國首發 中國到底出資多少〉,文匯網,2015年4月15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5/04/15/IN1504150054.htm,檢索日期:2015年4月15日。
吳怡靜,〈習近平:一帶一路與亞投行 歡迎大家!〉,天下雜誌,2015年3月31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6273,檢索日期:2015年4月15日。
蕭爾,〈亞行行長:亞投行是合作伙伴而非對手〉,BBC中文網,2015年3月24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2015/03/150324_china_asian_bank,檢索日期:2015年4月15日。
王義桅,〈“一帶一路”絕非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人民網,2015年06月1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5/0615/c136457-27154462.html,檢索日期:2015年10月15日。
美國之音,〈一帶一路險阻重重〉,美國之音,2015年4月16日,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chinas-silk-road-plan/2722323.html,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0日。
陳鳳英,〈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戰略意義深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4,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386571/1386571.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劉奇葆,〈揚帆海上絲路實現共贏發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5,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394969/1394969.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習近平,〈習近平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的一部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3,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442459/1442459.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習近平,〈習主席的“絲路新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4,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375642/1375642.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習近平,〈習近平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的一部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3,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442459/1442459.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李克強向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特別財長會致賀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5,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439349/1439349.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習近平提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打開“築夢空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5,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377587/1377587.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陳鳳英,〈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戰略意義深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4,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gcyl1/Document/1386571/1386571.htm,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
姜贇,〈習近平為啥一再強調“命運共同體”?〉,2015年3月26日,中華網,http://news.china.com/boaoforum2015/more/11170385/20150326/19431367.html,檢閱日期:2015年12月24日。



(七) 政府文件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2005,政府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2011,政府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1990,〈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二、英文部分
(一) 書籍
Peter Hays Gries. 2003. China’s New Nationalism: Prid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John Mersheimer. 2014.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W.W. Norton & Company.
Fairbank, John King. 2006. China : a new history.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usan L. Shirk,. 2007.China : fragile superpower. New York: Oxford.
Steven W. Mosher. 2000. Hegemon: China's Plan to Dominate Asia and the World. San Francisco:Encounter Books.
Lieberthal, Kenneth, and Wang Jisi. 2012. Addressing U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Kenneth Leiberthal and Jisi Wang. 2012. “Addressing U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二) 期刊
Goldstein, A. 2012. “Great expectations: interpreting China's arrival”.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2(3):36-73.
Charles E.Ziegler. 2006. “The energy factor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11(1): 1-23.
Monika Chansoria. 2012. “White Paper 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A Critique”. Issue Brief. 28:1-4.
Barry Buzan. 2014. “The Logic and Contradictions of ‘Peaceful Rise/Development’ as China’s Grand Strateg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7 (4): 381-420.
Pichamon Yeophantong. 2013. “Governing the World: China’s Evolving Conceptions of Responsibilit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6 (4): 329-364.
Nie Hongyi. 2009. “Explaining Chinese Solutions to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 Neighbour States’’.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4): 487-523.
Godbole, Avinash (2015). “China’s Asia Strategy under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ategic Analysis, 39(3), 298-302.
Xuetong Yan. 2010. “The Instability of China–US Rel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3 (3): 263-292.
Barry Buzan. 2010.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Peaceful Rise’ Possible?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3 (1): 5-36.
He Kai and Feng Huiyun. 2013 . “Xi Jinping’s Operational Code Beliefs and China’s Foreign Polic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6 (3): 209-231.
Justin Yifu, Lin & Yan Wang. 2015. “China’s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deas”. Opportunities and Finances. No. P119.
Xuetong Yan. 2014. “From Keeping a Low Profile to Striving for Achievement”.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7 (2): 153-184.

(三) 網路資源
Shannon Tiezzi, “China's 'New Silk Road' Vision Revealed.” The Diplomat, 9 May, 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05/chinas-new-silk-road-vision-revealed/ (accessed November 22, 2015).
Shannon Tiezzi, The New Silk Road: China's Marshall Plan?, The Diplomat, 6 November, 2014, http://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14618/china-s-marshall-plan-all-silk-roads-lead-to-beijing. (accessed October 15, 2015)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Meets the Press, http://www.fmprc.gov.cn/mfa_eng/zxxx_662805/t1243662.shtml. (accessed October 16, 2015)
Yan Xuetong. 2015.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hows China’s New Strategic Direction:Promoting Integration with Its Neighbors”. http://carnegietsinghua.org/2014/02/27/silk-road-economic-belt-shows-china-s-new-strategic-direction-promoting-integration-with-its-neighbors/(accessed November 22, 2015).
John Lee. 2010. “China’s New Silk Road Geo-Strategy in Asia”. http://www.hudson.org/research/6725-china-rsquo-s-new-silk-road-geostrategy-in-asia. (accessed November 28, 2015)
Antoine Bondaz. 2015. “Solving The ‘Rise’ Dilemma: How The Chinese Silk Road Initiative Could Challenge The U.S.”. http://emergingequity.org/2015/05/08/solving-the-rise-dilemma-how-the-chinese-silk-road-initiative-could-challenge-the-u-s/ . (accessed November 28, 2015)


(四) 政府文件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 2015. “2014 Human Rights Report: China (includes Tibet, Hong Kong, and Macau)”. http://www.state.gov/j/drl/rls/hrrpt/2014/eap/236432.htm (accessed October 01, 200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