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014114-1441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014114-144136
論文名稱
Title
張湯研究
Zhangtang Research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51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12-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1-14
關鍵字
Keywords
經濟改革、法令、豪強、諸侯、張湯
decree, economic reform, local tyrant, Zhang Tang, seigneur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9 次,被下載 102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27 times.
中文摘要
張湯是西漢時期相當重要的法學家與政治家,他的年歲雖然跨越了文、景、武三朝,但是其主要的活動時間則在漢武帝之世。張湯以獄吏起家,在漢武帝想突破傳統、有所變革的風雲際會裡大展長才,一路登上位高權重的御史大夫。在漢武帝想多所作為、加強君權的過程中,張湯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政治上,他全力清除反中央勢力的絆腳石,制定維護君王尊嚴與人身安全的法律。社會上,從穩定編戶齊民的生活出發,強力的打擊破壞國家安定的豪強勢力。經濟上,貫徹漢武帝的意志,推行一連串的國家經濟調控政策,解決漢武帝伐匈奴所面臨的經濟危機,成為當時最堅強的軍事後盾。因此,可以說張湯所涉及的範圍涵蓋法律、政治、經濟與軍事,其責任之重、權利之大早已超越丞相之職,其所建立的許多政策也對後代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從這些角度來對張湯進行研究與評論,以重新評價這位頗受爭議的政治人物。
Abstract
Zhang Tang was an important jurist and statesman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lthough his life spanned across the dynasties of Wen, Jing and Wu, his main role was played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Emperor Wu of Han. Zhang Tang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warden, as the Emperor Wu of Han was ambitiou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 he exercised his talents in the era of reform, and climbed to the high position of State Censor. Zhang Tang played a decisive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Emperor Wu of Han desired to make achievement and intensify power of the emperor. Politically, he utterly eradicated obstacles to enhance central power, and made laws that safeguarded dignity and personal safety of the emperor. Socially, he severely combated despotic power that destroyed national stability so as to stabilize those who had been registered for household. Economically, he carried out the will of the Emperor Wu of Han, promoted series of economic regulation policies of the state, and resolved the economic crisis faced by the Emperor Wu of Han in order to suppress Xiongnu, 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 thus becoming the strongest military backup at that time. Therefore, it could be said that his activity scope involved law, politics, economy and military affairs. His power and duty went far beyond those set for the prime minister. Many policies he developed imposed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criticizes Zhang Tang from these angles, and reappraises this hotly disputable political fig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i
誌謝…………………………………………………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問題與預期成果……………………………………1
第二節、文獻處理…………………………………………………7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結構………………………………………15
第二章、漢初時代背景…………………………………………………19
前言………………………………………………………………19
第一節、社會問題………………………………………………21
一、興農措施………………………………………………21
二、政策的矛盾……………………………………………29
三、影響……………………………………………………38
第二節、漢廷與諸侯王的衝突……………………………………43
一、從異姓到同姓…………………………………………43
二、同姓諸侯坐大……………………………………………46
三、漢廷的對策………………………………………………49
第三節、豪強勢力的膨漲…………………………………………65
一、豪強的崛起………………………………………………65
二、豪強的分化………………………………………………74
三、漢廷對豪強的處置………………………………………84
第四節、與匈奴矛盾加劇…………………………………………87
一、崛起與文化差異…………………………………………87
二、對漢廷的威脅……………………………………………94
三、漢廷的處理態度………………………………………99
四、蓄勢待發的準備………………………………………103
第五節、政策的轉變……………………………………………109
一、問題的糾葛……………………………………………109
二、分期與對策……………………………………………114
三、對策新走向……………………………………………117
小結……………………………………………………………124
第三章、張湯世系與仕途……………………………………………127
前言……………………………………………………………127
第一節、生年探析………………………………………………128
一、父為長安丞……………………………………………128
二、為兒守舍………………………………………………133
三、學書獄、為吏、張卬為漢中守………………………135
第二節、仕途轉折………………………………………………144
一、不以郎選………………………………………………144
二、以獄吏起家……………………………………………148
三、薦舉縣佐吏……………………………………………152
四、遷入中都官……………………………………………156
五、任御史大夫……………………………………………160
第三節、死因探究………………………………………………165
一、覬覦相位說……………………………………………165
二、改革的犧牲品…………………………………………174
第四節、張湯三子………………………………………………186
一、張卬……………………………………………………186
二、張賀、張安世…………………………………………195
小結……………………………………………………………207
第四章、制法與治獄…………………………………………………209
前言……………………………………………………………209
第一節、《越宮律》與故縱監臨之法……………………………210
一、溯源…………………………………………………210
二、宮禁出入………………………………………………215
三、宮禁機密………………………………………………221
四、宮衛、宮儀、跓蹕……………………………………225
五、見知故縱、監臨部主…………………………………231
第二節、治陳皇后獄……………………………………………236
一、背景……………………………………………………236
二、竇氏包袱………………………………………………246
三、巫蠱治獄………………………………………………250
第三節、治諸侯王獄……………………………………………257
一、淮南王…………………………………………………257
二、衡山王…………………………………………………265
三、江都王…………………………………………………269
第四節、治理豪強………………………………………………278
一、豪強之害………………………………………………278
二、漢廷之治………………………………………………289
第五節、法家性格爭議…………………………………………300
一、法吏非法家……………………………………………301
二、君權即法律……………………………………………308
三、援儒以飾法……………………………………………314
小結……………………………………………………………323
第五章、財經政策…………………………………………………325
前言……………………………………………………………325
第一節、背景……………………………………………………327
一、外患與天災……………………………………………327
二、軍費支出………………………………………………330
三、財政失衡與對策………………………………………342
第二節、貨幣改革………………………………………………348
一、背景…………………………………………………348
二、三銖錢的過度…………………………………………355
三、郡國五銖的興造………………………………………357
四、赤側五銖的開創………………………………………363
第三節、貨幣改革-新幣料……………………………………371
一、皮幣的使用……………………………………………372
二、白金三品的興造………………………………………381
第四節、鹽鐵官營初立…………………………………………395
一、提出之因………………………………………………395
二、政策提出………………………………………………400
三、具體執行………………………………………………407
第五節、算緡與告緡……………………………………………417
一、提出之因………………………………………………418
二、提出時間………………………………………………421
三、普遍施行………………………………………………429
小結……………………………………………………………440
第六章、結論………………………………………………………442
徵引書目……………………………………………………………447
附錄一、張湯年譜……………………………………………………467
附錄二、張湯墓與五銖錢…………………………………………48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古籍(依四部分類次序排列,各部又依書名筆劃次序排列)

(一)、經部

〔春秋〕左丘明著,〔晉〕杜 預集解,〔日本〕竹光添鴻會箋:《左傳會箋》,台北:鳳凰出版社,1980年9月,景印3版。
〔魏〕王 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學府刊刻,未載出版年月與版次。
〔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 點校;《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1版2刷。
〔漢〕鄭 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學府刊刻,未載出版年月與版次。
〔清〕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未載明版次。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文一版。
〔漢〕劉 熙撰,任繼昉纂:《釋名匯校》,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1月,1版1刷。

(二)、史部

〔三國〕劉 劭著,梁滿倉譯注:《人物志》,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月,1版2刷。
〔清〕孫星衍,莊逵吉校本:《三輔黃圖》《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初版。
張 澍編輯:《三輔舊事》,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初版。
〔清〕錢大昕撰,陳文和、張連生、曹明升點校:《廿二史考異》,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1月,1版1刷。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1版4刷。
〔清〕郭嵩燾:《史記札記》,台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2版4刷。
〔清〕梁玉繩撰:《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1版2刷。
〔清〕姚祖恩編著:《史記菁華錄》,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4月,初版13刷。
〔清〕李景星著,陸永品點校整理:《史記評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1版1刷。
〔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撰:《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漢〕劉 向著,張敬註譯:《列女傳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初版1刷。
〔宋〕徐天麟撰:《西漢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1刷。
〔東漢〕劉 珍等撰,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月,重印。
〔唐〕李 泰等著,賀次君輯校:《括地志輯校.長安縣》,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2月,1版1刷。
〔漢〕應 劭撰,王利器注:《風俗通義校注》,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1刷。
《國語》嶄新校注本,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9月,未載版次。
〔宋〕鄭 樵撰,王樹民點校:《通志二十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1版1刷。
〔唐〕杜 佑撰:《通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臺一版2刷。
〔晉〕常 璩撰,劉 琳校注:《華陽國志校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11月,台一版。
〔晉〕陳 壽撰,〔宋〕裴松之注:《新校本三國志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2月,7版。
〔漢〕司馬遷撰:《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11月,9版。
〔梁〕沈 約撰:《新校本宋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10月,7版。
〔劉宋〕范 曄撰:《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9月,6版。
〔唐〕房玄齡等撰:《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11月,7版。
〔漢〕班固撰:《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9月,7版。
〔後晉〕劉 昫撰:《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5月,7版。
〔北齊〕魏 收撰,〔清〕謝啟崑撰:《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年10月,7版。
〔宋〕司馬光撰,〔宋〕胡三省注:《資治通鑒》,台北:西南書局有限公司,1982年9月,再版。
〔宋〕王應麟著,張三夕、楊毅點校:《漢制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1版1刷。
〔清〕孫星衍等輯,周天游點校:《漢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1版2刷。
〔清〕沈家本著:《漢律摭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9月,初版。
〔漢〕荀 悅撰,〔宋〕王益之撰:《漢紀西漢年紀合刊》,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9月,初版。
〔清〕王先謙撰:《漢書補注(外二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1版1刷,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六年王氏虛受堂刻本影印。
〔清〕錢大昭撰:《漢書辨疑》,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6月,初版。
〔漢〕淑孫通等著,〔清〕孫星衍校集:《漢禮器制度及其他五種》《叢書集成初編》,湖南: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初版。
〔漢〕劉 向輯錄,繆文遠著:《戰國策新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9月,1版3刷。
〔清〕沈家本著:《歷代刑法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2月,1版1刷。
〔清〕王夫之撰:《讀通鑑論》,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8月,未載明版次。
〔漢〕桑弘羊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月,1版4刷。
(三)、子部

〔宋〕李 昉等撰:《太平御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1版1刷。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點校:《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1刷。
〔晉〕王 弼撰,〔唐〕陸德明釋文:《老子道德經注》,台北市: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初版13刷。
〔漢〕劉 歆等撰,〔晉〕葛 洪輯,王根林點校:《西京雜記(外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1版1刷。
〔秦〕呂不韋編,林品石註譯:《呂氏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3版。
〔清〕焦 循、焦 琥撰:《孟子正義》,台北:世界書局,1992年4月,5版。
〔漢〕仲長統撰,孫啟治校注:《昌言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6月,1版1刷。
〔漢〕董仲舒著,賴炎元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4月,2版。
〔清〕趙 翼著,欒保群、呂宗力校點:《陔餘叢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1版3刷。
〔宋〕洪 邁著:《容齋隨筆》,北京:昆侖出版社,2001年4月,1版1刷。
〔清〕孫詒讓撰,李 笠校補:《校補定本墨子閒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2月,3版。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2月,初版。
朱師轍撰:《商君書解詁定本》,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6月,13版。
〔宋〕張 載撰,〔清〕王夫之注:《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1刷。
《淵鑑類函》,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10月版,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漢〕劉 向撰:《新序》,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4月,4版。
〔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1版2刷。
〔漢〕陸 賈撰:《新語》,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2月,台2版。
〔清〕何 焯著:《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6月,1版3刷。
〔唐〕尹知章注,〔清〕戴望校正:《管子校正》,台北市:世界書局,1990年6月,13版。
〔漢〕劉 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1版3刷。
陳啟天著:《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2月,5版。
黃 暉撰:《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1月,1版3刷。
〔清〕王先慎著:《韓非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12月版。
〔北齊〕顏之推著,檀作文譯注:《顏氏家訓》,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1月,1版1刷。
〔宋〕呂祖謙撰:《續古今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四)、集部

〔清〕嚴可均輯,許振生審定:《全後漢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2月,1版2刷。
〔清〕姚 鼐著:《惜抱軒全集》,台北市:世界書局,1967年5月,再版。
〔清〕王夫之撰:《薑齋文集》,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2月,1版1刷。
〔宋〕蘇 軾著:《蘇東坡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9月,1版2刷。
王文誥輯註,孔繁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月,1版1刷。

二、專書與學位論文(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二劃 丁、卜

丁福保撰:《古錢大辭典》,台北:世界書局,1993年12月,3版2刷。
卜憲群著:《秦漢官僚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0月,1版2刷。

三劃 千、大

千家駒、郭彥崗著:《中國貨幣演變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1版1刷。
大庭脩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1版1刷。

四劃 孔、王、中

孔祥軍著:《漢唐地理志考校.漢初三輔稱謂沿革考》,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0月,1版1刷。
王子今著:《秦漢社會史論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12月,1版1刷。
王其坤主編:《中國軍事經濟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1版1刷。
王國維著:《觀堂集林(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2版1刷。
王獻唐著:《中國古代貨幣通考》,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年1月,1版1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10月,1版1刷。

五畫 加、甘、田、白

〔日〕加藤繁著:《中國經濟史考證》,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1版1刷。
田餘慶著:《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1版2刷。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版1刷。

六劃 安、朱、西

安作璋、熊鐵基著:《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1月,1版2刷。
安作璋、劉德增著:《漢武帝大傳》,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1版1刷。
朱紅林著:《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1刷。
朱紹侯著:《軍功爵制考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11月,1版1刷。
〔日〕西嶋定生著:《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1版1刷。

七畫 余、吳、呂、宋、李、邢

余嘉錫著:《古書通例》,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1刷。
吳礽驤、李永良、馬建華釋校:《敦煌漢簡釋文》,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1版1刷。
吳慧著:《桑弘羊研究》,山東:齊魯書社,1981年11月,1版1刷。
呂世浩著:《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12月,初版)。
呂思勉:《呂思勉讀史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1版1刷)。
呂思勉著:《秦漢史》,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9年10月,1版1刷。
宋敘五著:《西漢貨幣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為載明月份與版次))。
李埏等著:《史記-貨殖列傳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1版1刷。
李開元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北京:生活、讀書、心之三聯書店,2000年3月,1版1刷。
李劍農著:《中國古代經濟史論稿》,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1版1刷。
邢義田著:《秦漢史論稿》(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6月,初版)。

八劃 周、孟、林、金

周振鶴著:《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1版1刷。
孟祥才著:《先秦秦漢史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1版2刷。
林甘泉主編:《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0年8月,1版1刷。
林舜聰著:《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關係》,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1年4月,1版1刷。
林劍鳴、余華青、周天游、黃留珠著:《秦漢社會文明》,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1版2刷。
林劍鳴著:《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1版2刷。
林劍鳴著:《新編秦漢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2刷)。
金少英集釋、李慶善整理:《漢書食貨志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0月,1版1刷。


九劃 侯、姚、胡

侯外盧著:《漢代社會與漢代思想》,香港:嵩華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7月,初版。
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著:《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1版8刷。
姚從吾著:《東北史論叢》,台北市:正中書局,1959年6月,台初版。
胡寄窗著:《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1刷。

十劃 孫、徐、馬、高

孫機著:《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1版1刷。
孫廣德、朱浤源編著:《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10月,初版4刷。
徐復觀著:《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1版3刷。
馬大英著:《漢代財政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3年4月,1版1刷。
馬元材著:《桑弘羊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9月,台一版。
馬空群著:《秦漢監察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9月,初版。
馬非百著:《輕重篇新詮》,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2月,1版1刷。
高文著:《漢碑集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2版2刷。
高敏著:《秦漢史論集》,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年8月,1版1刷。

十一劃 張、梁、莊、許、郭、陳、陶、章、閆

章炳麟著,朱維錚編校:《訄書》(初刻本)(重訂本),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4月,1版1刷。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木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漢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1版1刷。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木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1版1刷。
張維華著:《論漢武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1月,初版。
梁方仲著:《中國經濟史講稿》,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1版1刷。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4月,台15版。
梁啟超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1版1。
梁艷強:《兩漢張湯家族研究》,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12月。
莊春波著:《漢武帝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1版2刷。
〔美〕許倬雲著,程農、張鳴譯:《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1版1刷。
許倬雲著:《求古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5刷。
許蘇民著:《明清思想文化變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版1刷。
郭沫若著:《奴隸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1版1刷。
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著作全集(歷史編第八卷)‧管子集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1版1刷。
陳直著:《兩漢經濟史料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1版1刷。
陳直著:《居延漢簡綜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6月,1版1刷。
陳直著:《漢書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1版1刷。
陳啟天著:《中國法家概論》,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0年2月,初版。
陳連慶:《中國古代史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版1刷。
陳夢家著:《漢簡缀述》,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1版1刷。
陳蔚松著:《漢代考選制度》,武漢:崇文書局,2003年5月,1版2刷)。
陳麗桂著:《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1版。
陶希聖、沈巨塵著:《秦漢政治制度》,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初版。
章炳麟著:《章太炎全集》卷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1版。
章鴻釗著:《石雅》,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1版1刷。
閆曉君著:《秦漢法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1版1刷。

十二劃 傅、勞、彭、程、童、費、閔、黃、逯

傅筑夫著:《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1版1刷。
傅樂成著:《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年9月,初版。
勞榦等撰:《漢簡研究文獻四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12月,1版1刷。
勞榦著:《古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2月,1版1刷)
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1版1刷。
程樹德著:《九朝律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2月,2版1刷。
童書業著、童教英校訂:《中國手工業商業發展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1版1刷。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校注:《全漢賦校注》,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1版1刷。
黃今言著:《秦漢商品經濟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1版1刷。
黃今言著:《秦漢賦役制度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1版1刷。
黃留珠著:《秦漢仕進制度》,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5年7月,1版1刷。
逯耀東著:《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1刷。

十三劃 楊、葛

楊生民著:《漢武帝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5月,1版1刷。
楊青山、高莎麗、李秀敏著:《蒙古國地理》,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1版1刷。
楊振紅著:《出土簡牘與秦漢社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1版1刷。
楊寬著:《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1版1刷。
葛劍雄著:《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版1刷。

十四劃 廖、睡、趙

廖伯源著:《簡牘與制度》,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1版1刷。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2刷。
趙靖主編:《中國經濟思想通史》,台北: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

十五劃 劉、蔣、鄭、黎

劉俊文主編,黃金山、孔繁禮等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選譯-上古秦漢》,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1月,1版1刷。
劉俊文主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1刷。
蔣若是著:《秦漢錢幣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4月,1版1刷。
鄭樑生著:《司馬遷的世界》,台北:志文出版社,1980年3月,再版。
黎明釗編:《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英國:牛津大學,2012年,1(中文限量版)版)。

十六劃 蕭、錢、閻

蕭公權著:《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14刷。
蕭公權著:《跡園文錄》,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83年7月,初版。
錢劍夫著:《秦漢賦役制度考略》,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1版1刷。
錢穆著:《秦漢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9月,6版。
錢穆著:《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國學概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2年7月。
閻步克著:《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3月,1版1刷。

十七劃 謝

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1版1刷。

十八劃 瞿

瞿同祖著、邱立波譯:《漢代社會結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1版1刷。
瞿兌之、蘇晉仁著:《兩漢縣政考》,中國聯合出版公司,1944年8月,初版。

十九劃 羅

羅振玉、王國維編著:《流沙墜簡》,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1版1刷。
羅根澤著:《諸子考索》,九龍:學林書店,1977年出版。
羅慶康著:《西漢財政官制史稿》,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4月,1版1刷。

二十劃 嚴

嚴一萍編:《封泥考略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6月,初版。
嚴耕望著:《兩漢太守刺史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4月,2版。
嚴耕望著:《嚴耕望史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1版1刷。
嚴耕望撰:《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4月,景印5版。

三、期刊(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四劃 王

王東海:〈館藏坡頭出土的五銖錢範〉,《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47-49。

五畫 司

司馬川:〈2300多年前的免稅通行証-國寶鄂君啟金節〉,《收藏界》2003年05期,頁12-13。

六劃 吉

吉書時:〈略論漢代的三老〉,《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3年第6期,頁59-64。

七畫 牟、李

牟發松:〈漢代三老“非吏而得與吏比”的地方社會領袖〉,《文史哲》2006年第6期,頁83-93。
李炳鎮:〈磨邊五銖〉,《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76-77。

八劃 岳、林

岳慶平:〈漢武帝算緡考略〉,《歷史教學》1987年第6期,頁21-25。
林文君:〈咸陽出土的白金三品白選〉,《西安金融》2003年第5期,頁59-60。
林劍鳴:〈張湯評傳〉,《西北大學學報》1985年第2輯,頁26-35。

九劃 後、胡

後曉榮、孫福喜:〈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政法學院西漢張湯墓發掘簡報〉,《文物》2004年6月,頁22-28。
胡宏起:〈兩漢軍費問題研究〉,《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4期,頁91-93。

十劃 唐、孫、徐、秦、袁、高

唐石父:〈五銖斷代展望〉,《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41-43。
唐國軍:〈從曹參到周勃:漢初丞相政治行為與《新語》聖賢政治模式的延續——漢初長者政治與《新語》的長者聖賢模式研究之一〉,《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8期,頁112-116。
唐國軍:〈從曹參到周勃:漢初丞相政治行為與《新語》聖賢政治模式的延續——漢初長者政治與《新語》的長者聖賢模式研究之二〉,《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9期,頁105-107。
唐國軍:〈從曹參到周勃:漢初丞相政治行為與《新語》聖賢政治模式的延續——漢初長者政治與《新語》的長者聖賢模式研究之三〉,《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10期,頁137-140。
唐國軍:〈從曹參到周勃:漢初丞相政治行為與《新語》聖賢政治模式的延續——漢初長者政治與《新語》的長者聖賢模式研究之四〉,《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11期,頁92-95。
孫仲滙:〈五銖錢範的斷代問題〉,《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49-52。
徐祥民:〈秦後法家及其發展變遷〉,《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6期,頁175-179。
徐楚橋:〈漢武帝的性格特徵淺析〉,《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頁99-103。
秦進才:〈漢代三老、父老異同考〉,《河北師院學報》1992年第4期,頁127-132。
袁野、王豔:《從漢文帝不採納賈誼的〈諫除盜鑄錢令〉想到的》,《金融科學——中國金融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總第48期),頁96-98。
高敏:〈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看西漢前期的土地制度——讀《張家山漢墓竹簡》札記之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3期,頁143-147。

十一劃 陜、張、畢、陳

〈赤仄五銖〉,《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41。
張安虎:〈西漢赤仄五銖〉,《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83-84。
張安虎:〈從北京老山漢墓中疑似白金三品龍幣看其下藏年代〉,《西安金融》2003年,第8期,頁59。
畢道村:〈告緡令對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3期,頁89-95。
陳麗桂:〈淮南王兩世謀反研議〉,《書目季刊》,第18卷第2期,頁54-70。

十二劃 傅、勞、童、華、黃

傅永聚:〈張湯新議〉,《江淮論壇》1985年第5期,頁61-63。
勞榦:〈西漢戶口與地理之關係〉,《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5年第2分(第5本),頁352。
勞榦:〈對於「巫蠱之禍的政治意義」的看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吳院長大猷先生八十壽辰論文集》1986年9月第3分(第57本),頁539-552。
勞榦:〈漢代黃金及銅錢的使用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王世杰先生八十歲論文集》1971年6月第3分(第42本),頁355。
童德明:〈西漢白金三品〉,《收藏界》第79期,頁35。
華友根:〈張湯的法治活動及其影響〉,《學術月刊》1992年11期,頁62-67,81。
黃今言、陳曉鳴:〈漢朝邊防軍的規模及其養兵費用之探討〉,《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頁86-102。

十三劃 裘

裘錫圭:〈漢簡拾零〉,《文史》第12期,(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版1刷),頁12-13。

十四劃 廖、熊、蒲,趙

廖伯源:〈漢代大夫制度考釋〉,《史學集刊》第27期,頁139-159。
熊必軍:〈析漢代重三老〉,《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21-25。
蒲慕州:〈巫蠱之禍的政治意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吳院長大猷先生八十壽辰論文集》1986年9月第3分(第57本),頁523-526。
趙曉明:〈西漢白金貨幣再探〉,《南方文物》2009年3月,頁168-169。

十五劃 劉、蔣、黎

劉森:〈漢武帝白金三品抉微〉,《安徽錢幣》1995年1月,頁23-24。
劉潔:〈褒斜道“石門”開鑿時間質疑〉,《文博》2008年4月4期,頁63-65。
蔣若是:〈探尋赤仄與赤仄鑑定〉,《陜西:陜西金融學會-五銖錢研究專刊二》1989年10月,頁29-35。
黎明釗:〈西漢中期之三老與豪強〉,《新史學》1997年第8期,頁59-89。

四、網路資料

http://bk.chinesehelper.cn/baike/dl/4726.aspx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