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018116-15382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018116-153823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國小運動代表隊教練回饋對選手接受程度與自覺運動表現的影響-以羽球項目為例
The Effect of the Coaches' Feedbacks on Young Badminton Athletes' Acceptance and Conscious Performance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1-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1-27
關鍵字
Keywords
國小羽球隊、回饋、接受程度、自覺運動表現
Elementary Schools Badminton Team, Feedback, Self-Motivation Performance, Accepta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2 次,被下載 42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23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將探討高雄市國小運動代表隊教練回饋對選手接受程度與自覺運動表現的影響-以羽球項目為例。在過去運動心理學及各運動領域的研究裡面發現到,許多教練多半都是採用「教練評量系統 (Coaching Behavior Assessment System,CBAS) 」來測量,對回饋行為最常使用的研究方式。研究目的選手對教練其回饋方式的接受程度及自覺運動表現能否改善。研究方法以訪談法及問卷方式調查出以下五種羽球場中教練給予選手們的回饋(一)正面引導(二)負面引導(三)技術動作引導(四)戰術運用引導(五)心理層面引導,再依據此分類回饋去做分析歸納整理,製作成正式問卷。研究結果(一)正面引導:領先或落後,女生接受度比男生高,女生在運動競技上,有些個性也許較溫和,多半較希望教練給予多正面鼓勵的引導(二)負面引導:領先或落後,男生接受度比女生高,男生在運動競技上,普遍屬較陽剛個性,面對教練給予較嚴厲的引導方式,也不排斥這樣的回饋。
Abstract
The study explores how coaching behaviors may influence an athlete’s future performance in the delegations of Kaohsiung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past, many researches in athletic psychology and exercise aspects showed that CBAS (Coaching Behavior Assessment System) had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easuring tools for coaching behaviors.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hat system indicates if coaching feedback meets with good acceptance from players, who will show better performances from then on. The study method is through the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what strategies of feedback can be used by coaches in elementary school during badminton competitions. The categories of feedback as follows: (1) Positive guidance, (2) Negative guidance, (3) Physical skills, (4) Tactics guidance, (5)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to make formal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Positive guidance: The acceptance of female is better the male. The positive encourage meets the requirement.(2) Negative guidance: The result is just the opposite. The severe feedback and guidance meets the require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論文審定書..........................................................................................................................i
感謝誌................................................................................................................................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iv
第壹章研究動機 1
第一節研究目的 6
第二節研究問題 6
第三節研究假設 6
第四節名詞釋義 9
第貳章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羽毛球運動介紹 11
第二節回饋的應用與定義 12
第三節回饋方式的不同及如何引導其運動過程 17
第四節文獻總結 21
第參章研究方法與步驟 25
第一節問卷發展 25
第二節施測程序 28
(一)研究對象 28
(二)研究樣本人數統計 28
(三)研究步驟 29
(四)研究工具 29
(五)實施方式與流程 30
(六)資料處理............31
第肆章結果與分析 33
第一節選手基本資料之分布情形 33
第二節選手領先及落後時,對於教練回饋方式之感受 34
壹、領先時回饋接受程度 34
貳、落後時回饋接受程度 35
參、領先時自覺改善程度 35
肆、落後時自覺改善程度 36
第三節選手基本資料對教練回饋接受程度及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37
壹、領先情境下,選手基本資料對於教練回饋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37
一、領先情境下,性別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37
二、領先情境下,年級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38
三、領先情境下,羽球隊年資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39
四、領先情境下,羽球主攻項目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0
五、領先情境下,羽球比賽得獎經驗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1
貳、落後情境下,選手基本資料對於教練回饋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1
一、落後情境下,性別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1
二、落後情境下,年級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2
三、落後情境下,羽球隊年資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3
四、落後情境下,羽球主攻項目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4
五、落後情境下,羽球比賽得獎經驗在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45
參、領先情境下,選手基本資料對於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46
一、領先情境下,性別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46
二、領先情境下,年級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47
三、領先情境下,羽球隊年資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47
四、領先情境下,羽球主攻項目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48
五、領先情境下,羽球比賽得獎經驗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49
肆、落後情境下,選手基本資料對於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50
一、落後情境下,性別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50
二、落後情境下,年級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51
三、落後情境下,羽球隊年資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52
四、落後情境下,羽球主攻項目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53
五、落後情境下,羽球比賽得獎經驗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 53
伍、選手基本資料對於教練回饋方式在接受度及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彙整.....54
第四節 不同回饋方式對於接受程度與自覺表現之差異性 55
壹、不同回饋方式對於接受程度之差異性 56
貳、不同回饋方式對於自覺運動表現之差異性 57
第五節 選手於領先及落後時在回饋接受度及自覺改善之差異性 58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61
結論..................................................................................................................................61
一、教練所給予的回饋方式 61
二、運動代表隊羽球隊學生對教練回饋的接受程度差異 62
三、運動代表隊羽球隊學生對教練回饋後的自覺運動表現差異 63
建議 64
參考文獻 67
附錄一.................................................................................................................................71
附錄二.................................................................................................................................75
教練引導行為對照表........................................................................................................81
圖次
圖3-4研究統計分析流程圖 30
表次
表3-1教練訪談人數調查表 25
表3-2訪談各國小羽球教練的內容表 26
表3-3問卷調查人數表 29
表4-1-1 選手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33
表4-2-1領先時教練回饋接受程度之描述性分析 34
表4-2-2落後時教練回饋接受程度之描述性分析 35
表4-2-3領先時自覺改善程度之描述性分析 36
表4-2-4落後時自覺改善程度之描述性分析 36
表4-3-1性別於領先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37
表4-3-2年級於領先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38
表4-3-3羽球隊年資於領先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39
表4-3-4羽球主攻項目於領先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0
表4-3-5羽球比賽得獎於領先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1
表4-3-6性別於落後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2
表4-3-7年級於落後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3
表4-3-8羽球隊年資於落後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4
表4-3-9羽球主攻項目於落後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5
表4-3-10羽球比賽得獎於落後情境下在接受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5
表4-3-11性別於領先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6
表4-3-12年級於領先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7
表4-3-13羽球隊年資於領先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8
表4-3-14羽球主攻項目於領先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49
表4-3-15羽球比賽得獎於領先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49
表4-3-16性別於落後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50
表4-3-17年級於落後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51
表4-3-18羽球隊年資於落後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52
表4-3-19羽球主攻項目於落後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53
表4-3-20羽球比賽得獎於落後情境下在自覺改善程度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54
表4-3-21基本資料對於教練回饋方式在接受程度之差異彙整表......................54
表4-3-22基本資料對於教練回饋方式在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彙整表.............55
表4-4-1研究對象於不同情境下對於不同回饋方式在接受程度之變異數分析56
表4-4-2研究對象於不同情境下對於不同回饋方式在接受程度之現況...........57
表4-4-3研究對象於不同情境下對於不同回饋方式在自覺表現之變異數分析57
表4-4-4研究對象於不同情境下對於不同回饋方式在自覺表現之現況...........58
表4-5-1選手於不同情境下在各種回饋方式接受程度之差異性........................58
表4-5-2選手於不同情境下在各種回饋方式自覺改善程度之差異性................5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包德明(1989)。學校體育與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0),16-19。
李政道(1997)。運動學習中無助感原因之探討。大專體育,29,80-85。
李田樹、李芳齡(譯)(2003)。成功不墜-最適者再生。台北:天下雜誌。
李正男、游正忠(2013)。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小羽球代表隊為例。高應科大體育學刊。141-156。
吳素卿(2001)。足球選手目標取向、知覺運動動機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吳萬福(1998)。體育教師與教練必備的心智訓練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韋焰(2008)。青少年羽球單雙打選手體能差異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德隆(2005)。外在回饋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9(2),67-72。
林建增(2011)。射擊競賽時注意力焦點與運動表現、心率變異度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名霞(2001)。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金名圖書。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1984)。體育大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
張宏亮(1997)。焦慮、注意力與運動成績。中華體育,11(3),5-11。
張達銘(2005)。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羽球教練。大專體育,80,172-179。
張瑜庭、郭堉圻(2007)。不同自覺能力對生理心理疲勞的影響。96學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510-515。
張旭昌(2010)。桂林高校羽毛球專選班學生比賽中的心理研究與應用。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4(2),89-92。
寇世雄(2010)。青少年羽毛球比賽賽前部署羽霖指導的原則。湖北體育科技Hubei Sports Science,29(1),118-121。
陳瓊茶(2003)。回饋與運動成就動機對運動表現及內在動機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儷今(2008)。羽球新賽制度、戰術變化之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2(2),89-97。
陳冠綺(2014)。提供回饋輔助機制於學習者自律學習活動對學習者自我效能,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黃銘順(2005)。苗栗縣運動代表隊組訓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黃瑞峰,潘義祥,胡育霖(2011)。國小學童對運動教育模式實施知覺之探討。台東大學體育學報。(7),1-14。
曾敬中,廖焜福,黃文成(2008)。高中羽球選手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研究。北體學報,16,58-71。
凱文.杰瓦士(2015)。性別、運動項目及比賽層級對心智堅韌性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憲清(1996)。運動訓練法。國民體育季刊,25(4),4-13。
楊繼美(2006)。2006年最新國際羽球規則及裁判紀錄法。運動教練科學,7,
223-233。
楊雅雯(2015)。體育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運動熱情和運動參與影響之研究。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友德主編,楊梓楣,陳秀惠,張智惠,蔣懷孝,林如瀚,溫卓謀,劉淑燕,賴世炯(2008)。運動技能學習。台北市:禾風書局。
劉季隴(2010)。教練領導風格與訓練方式影響團隊績效之研究-以訪談三位高雄市國小羽球教練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俊志(2011)。台北市國小羽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筱柔(2012)。青少年羽球比賽中場教練回饋對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沛蓁(2014)。羽球國家代表隊比賽中場休息教練回饋對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文芳(2011)。情緒輔導在高中運動員賽前情緒與運動心理技能之提昇效益探討。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閔(2010)。焦慮與短發球之關係研究。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7),1-15。
歐靜潔(2012)。自我對話對自我效能與運動表現之影響。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蕭俊杰(2003)。觀察的和知覺的教練回饋行為與少年運動員的動機和自覺能力。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蕭俊杰、廖主民(2003)。教師回饋行為與少年運動員的心理反應。教練科學,2,357-364。
蕭俊杰、廖主民(2005)。教練行為評量系統(CBAS)教練回饋行為的測量。中華體育季刊,19(4),60-67。
蕭俊杰,廖主民,劉又仁(2007)。觀察與知覺教練行為與少年運動員動機、自覺能力的關係。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4), 61-73。
蕭璜議(2013)。教練戰術指令及回饋行為對大專拳擊選手戰術執行。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光榮、邱憲祥(2010)。國小羽球運動員訓練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4(2),147-155。
鍾敏華(1995)。國中體育教師回饋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敏華(1997)。教師對不同運動技能成就學生之回饋內容分析。花蓮學報,(7),23-44。
簡曜輝(2000)。運動心理學(序),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英文部分
Anshel, M. H. (1979). Effect of age, sex, and type of feedback on motor performance and locus of control. Research Quarterly. Recreation and Dance, 50(3), 305-317.
Roberts, G., & Treasure, D. (2001). Advances in motiv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Dusek, J. B. (1980). The development of test anxiety in children. Test anxiety: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87-110.
Schmidt, R. A., & Lee, T. (1988).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A behavioral emphasis(2ed.)Champaign,II. Human kinetics.
Treasure, D. C., & Robert, G. C. (2001).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motivational
climate, achievement beliefs, and satisfac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2(2), 165-175.
Yerg, B. J. (1981). Reflections on the use of the RTE model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2(1), 38-47.
Horn, T. S. (1987).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coach behavior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dvances in pediatric sport sciences, 2, 121-142.
Horn, T. S., & Weiss, M. R. (1991). A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lf-ability judgments in the physical domain.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3(4), 310-326.
Weiss, M. R., Ebbeck, V., & Horn, T. S. (1997). Children's self-perceptions and sources of physical competence information: A cluster analysis.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8,126-14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