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019115-11390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019115-113907
論文名稱
Title
胡塞爾論感知與內時間意識
Husserl on Perception and Internal Time-consciousnes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12-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01-19
關鍵字
Keywords
內時間意識、當下、內視域、原印象、感知
internal time-consciousness, present, inner horizon, primal impression, percep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活生生的當下」是胡塞爾現象學方法的極致表現,心靈活動的自由轉化則是現象學的理想目標。胡塞爾主張藉由還原回到「事物自身」,回到一切事物發生的原初,以把握事物的整體樣貌。感知與時間意識問題可謂密切相關,對於事物的感知包含了活生生的當下之時間向度,但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作為活生生當下的時間相位之原印象如何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而感知的內視域又如何落在內時間意識的脈絡中獲得說明,這些都是本論文討論的主要問題。
Abstract
"Living present" is the ultimate expression of Husserl's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The liberal transformation of mind is the ideal goal of phenomenology. By reverting to the origin of "back to things themselves" Husserl suggested, which means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of happening of all things, one can handle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ings. Perce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time-consciousness. Perception of things contains the time dimension of living present. In process of accepting new knowledge, how does the primal impression of present containing time dimension play a key role? How does inner horizon of perception be explained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l time-consciousness? All of these issue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ⅳ
圖次 …………………………………………………………………………………………………………….…. ⅵ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章節安排 ………………………………………………………………………….……… 9

第二章 感知分析 ………………………………………………………………………………..….…… 16
第一節 屬於「外感知」的意向意識結構 ………………………………………….. 16
第二節 「感覺—映射」(在現象學時間中對感覺統一而言的展示之
原素材)形式之基本意涵……………………………………………………… 20
第三節 在期待的「前攝」中,擷取知識的發生過程 ………………………. 23
第四節 「自發性」,表現全新形式的現實性行為與創造 …………..……..28

第三章 內時間意識分析 …………………………………………………………………….……… 35
第一節 意識的朝向與意向結構 …………………………………………………….….. 35
第二節 內時間意識作為內感知 …………………………………………………….….. 37
第三節 對時間對象的把握 ………………………………………………………….…….. 38
第四節 時間的連續性與時間相位 ……………………………………………..……… 43
第五節 時間意識的多樣性結構 …………………………………………………..……. 47
第六節 感知與當下化 ………………………………………………………………...…..… 53

第四章 感知與內時間意識的關係 …………………………………………………………….. 63
第一節 非本原面的顯現的共同被意識到問題.…………………………… …….. 63
第二節 進行感知活動時,存在與被感知的關係 …….………………..……… 66
第三節 對於被構造的立義與原立義的相合是基於意向性作用的結果
……………………………………………………………………………………………….. 68

第五章 結論 …………………………………………………………………………….…………………. 71

參考資料與文獻…………………………………………………………………….…………………….. 7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資料與文獻

1. 倪梁康編著,《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六輯,主題:藝術現象學‧時間意識現象學,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2. 羅松濤著,《面向時間本身》,北京:華夏文化出版社,2008。
3. 胡塞爾著,《邏輯研究》(第二卷 第一部分)〈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倪梁康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4. 胡塞爾著,《胡塞爾文集第一卷:笛卡爾沉思與巴黎演講》(張憲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胡塞爾著,《內時間意識現象學》(楊富斌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6. 胡塞爾著,《純粹現象學通論》(李幼蒸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7. 胡塞爾著,克勞斯‧黑爾德編,《現象學的方法》(倪梁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8. 胡塞爾著,《邏輯研究》(倪梁康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9. 胡塞爾著,《生活世界現象學》(倪梁康,張廷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0. 胡塞爾著,《胡塞爾文集第二卷:現象學的觀念》(倪梁康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胡塞爾著,《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倪梁康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2. 錢志純注譯,《斯賓諾沙哲學導論》,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13. 赫爾曼.施密茨著,《新現象學》(李張林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14. 萊布尼茲著,《單子論》(錢志純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
15. 克勞斯.黑爾德著,《世界現象學》(孫興周編 倪梁康譯),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4。
16. 克勞斯.黑爾德著,《時間現象學的基本概念》(靳希平等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17. 亞理士多德著,《物理學》(徐開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8. 羅伯.索科羅斯基著,《現象學十四講》(李維倫譯),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2005。
19. 唐.伊德著,《讓事物說話》,(韓連慶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0. 陳志遠編著,《胡塞爾直觀概念的起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21. 耿濤著,《圖像與本質》,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2. 方向紅著,《時間與存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參考論文

1. 羅麗君,〈歷史現象學的基礎研究:建構的、存活的和敘述的時間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9。
2. 羅麗君,〈歷史現象學的基礎研究─時間意識的原創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7。
3. 羅麗君,〈時間意識和歷史性:胡塞爾現象學中的歷史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26期(2011年7月),第37-60頁。
4. 宋灏,〈顯像亦或現實—從現象學的視角探索網路影像中的體現〉,《哲學與文化》,第40卷第6期,2013。
5. 宋灏,〈轉化現象學與跨文化哲學思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25期,2011,第47-68頁。
6. 汪文聖,〈自然與精神間的衝突或協調—胡塞爾現象學主體際構成力量的探源〉,《揭諦》14,2008,第1-36頁。
7. 汪文聖,〈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是一種藝術?〉,《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2期,2006。
8. 吳俊業,〈從書寫到書法—一個身體現象學的考察〉,《清華學報》,第40卷第3期,第301-326頁。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0.186.24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0.186.24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