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022114-1156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022114-115620
論文名稱
Title
蔣勳文學書寫中的同性主題及藝術手法
The Homosexual Subject and It's Art of Expression in Chiang-Hsun's Literay Writing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1-1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2-07
關鍵字
Keywords
心理學、意識流、《祕密假期》、蔣勳
Chiang-Hsun, stream of consciousne, 《Vacances Secrects》, psycholog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2 次,被下載 334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44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自蔣勳歷來相關文獻資料與演講對談中發現其對美學審視的立場,乃是出於對社會倫理、道德箝制的不公平所產生的顛覆思維。在此基礎下,筆者透過爬梳蔣勳歷年文學作品與自傳式記錄等內容,取心理學領域中之精神分析、社會心理與人本主義三方作為分析,試圖釐清蔣勳在深受儒、釋思想浸染的根柢下卻時常以文學作為反抗社會倫理、道德箝制的工具,並多方援引西洋藝術為同性情愛護航之緣由。另一方面,父親逝世後帶給蔣勳的震撼,讓他終能突破內心潛藏已久的同性身分;回顧蔣勳自1993年《因為孤獨的緣故》至2006《祕密假期》中可明顯感受到其書寫風格隨著內在自我人格與外在社會觀感逐漸獲得平衡,而在敘述觀點與敘述結構上有所變化,使深具意識流寫作技巧的《祕密假期》中既充滿強烈要求反應人性內在的時代潮流,亦藉由書中人物對話重新檢視己身對愛的本質定義,成為蔣勳在歷經自我性別認同後的代表作品。
Abstract
This essay reveals Chiang Hsun's standpoint about esthetical appreciation related to documents and the conversation during the speeches he had delivered. As a result, his statement is based on the subversion of social morality and ethical repressed injustice.
  Under this basis, the author chooses the psychoanalysis, social psychology and humanism from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to analyze and attempt to realize the reasons why Chiang often uses literature as a weapon to resist against social morality and ethical repression as he is rooted by the concept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Besides, he also quotes western art from many ways to support homosex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hock from the death of Chiang’s father makes him finally break through the identity hiding in the bottom of his heart for a long time.
  Look back into Chiang’s works from 1993《Because Loneliness》to 2006《Vacances Secrets》, it's apparent to feel his writing style gradually come to a balance along with self-personality inside and social impression outside. Therefore, he makes some differences on the narrative viewpoint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which makes《Vacances Secrets》providing with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e age trend be filled with eagerly requirement response to internal humanity. Moreover, he reviews the essential definition of love for himself by the dialogue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his works, which becomes representative work after Chiang experienced gender identification for himself.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論文審定書……………………………………………………………………………………………………………….…i
誌謝……………………………………………………………………………………………………………………………..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4
一、研究範圍 4
二、研究方法 5
(一)心理學 5
(二)意識流 5
第三節 研究概況 6
一、單篇論文 6
二、學位論文 9
(一)散文 9
(二)小說 11
(三)詩 11
(四)藝術創作 11
第二章 蔣勳生平、思想與藝術觀 13
第一節 生平概況 13
一、家庭與社會環境 14
二、求學歷程 18
三、流浪巴黎 21
四、為人師表 22
第二節 蔣勳的思想、藝術 26
一、道、釋中的天地有大美 27
(一)道 27
(二)釋 28
二、希臘肉身完美如花的審美藝術觀 31
(一)希臘的肉身是青春亦是花 32
(二)花是情、慾、性、愛的化身 35
三、宣揚藝術之美作為傳遞肉身與私情的解放 38
第三節 小結 43
第三章 由心理學解讀蔣勳 44
第一節 精神分析理論──佛洛伊德、榮格、拉康 44
一、佛洛伊德-幼年經驗與個人潛意識 45
(一)雙親態度對蔣勳幼年經驗的影響 46
(二)蔣勳對自身潛意識的探索 50
二、榮格──象徵藝術的創作方式是對靈魂救贖 54
三、拉康──鏡像理論 58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理論 62
一、蔣勳對儒家社會文化之觀點 64
二、蔣勳以文學回應同性者在社會下的自我 66
三、社會對同性情慾的壓制 72
第三節 人本主義心理學論──羅傑斯、馬斯洛 79
一、羅傑斯──自我人格的塑造 80
二、馬斯洛──追求自我實現 83
第四節 小結 88
第四章 同性主題與表現技巧 89
第一節 同性主題 90
一、同性主題之文本探討 91
(一)《因為孤獨的緣故》 91
(二)《島嶼獨白》 95
(三)《情不自禁》 100
(四)《寫給LY’S M-1999》(《欲愛書-寫給LY’S M》) 103
(五)《祕密假期》 106
二、同性主題之敘述技巧 108
(一)敘事觀點 109
(二)敘事結構 115
第二節 表現技巧──意識流手法 121
一、意識流背景闡述 121
二、《祕密假期》中意識流寫作技巧之分析 125
(一)內心獨白 126
(二)自由聯想 129
(三)感官印象 134
(四)場景氣氛營造 137
(五)內心分析 141
(六)中心意象 145
第三節 小結 147
第五章 結論 149

參考文獻 15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蔣勳專書
蔣勳:《萍水相逢》,臺北市:爾雅出版社,1985年1月初版。
蔣勳:《希望我能有條船》,臺北市:爾雅出版社,1986年。
蔣勳:《多情應笑我》,臺北市:爾雅出版社,1989年1月。
蔣勳:《今宵酒醒何處》,臺北市:爾雅出版社,1990年。
蔣勳:《修行-蔣勳選集》,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91年。
蔣勳:《藝術概論》,臺北市:東華書局,1995年8月。
蔣勳:《藝術概論》,臺北市:東華出版社,1997年。
蔣勳:《島嶼獨白》,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
蔣勳:《情不自禁》,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
蔣勳:《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2月。
蔣勳:《祝福》,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2月初版。
蔣勳:《因為孤獨的緣故》,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年9月。
蔣勳:《給青年藝術家的信》,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4年。
蔣勳:《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5年。
蔣勳:《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6年。
蔣勳:《祕密假期》,臺北市: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8月。
蔣勳:《來日方長:詩文集》,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07年。
蔣勳:《孤獨六講: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2007年。
蔣勳:《身體美學: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得》,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8年。
蔣勳:《新編傳說.新版序:新傳說》,臺北市:聯合文學,2009年。
蔣勳:《生活十講》,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9年。
蔣勳:《欲愛書-寫給Ly’sM》,臺北市:聯合文學,2010年5月。
蔣勳:《大度.山》,臺北市:爾雅出版社,2010年6月。
蔣勳:《此生.肉身覺醒》,臺北市:有鹿文化出版社,2011年10月。
蔣勳:《少年台灣》,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12年。
蔣勳:〈肉身覺醒(十四)〉,《蔣勳畫卡 肉身覺醒》,無頁碼。
(二)專書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市:三民書局印行,1974年5月再版。
丁仲祐箋注:《老子道德經箋注》,臺北市:廣文書局,1975年。
胡菊人:《小說技巧》,香港:明窗出版社,1979年12月初版。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86年3月。
莫達爾(Albert Mordell)著,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文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1987年8月初版。
佘樹森:《散文創作藝術》,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3版。
金健人:《小說美學結構》,臺北市: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宋耀良選編:《中國意識流小說選1980-1987》,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
榮格(Carol Gustav Jung)著,孔長安、丁剛譯:《人、藝術和文學中的精神》,北京市:華夏出版,1989年7月。
柳鳴九主編:《意識流》,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89年12月。
馬斯洛等人;孫大川譯:《人的潛能和價值》,臺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3月。
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著;包凡一、王湲譯:《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臺北市:桂冠出版社,1992年。
彭懷真:《社會學概論》,臺北市:洪葉文化出版社,1994年。
瘂弦:《散文的創造力(上)》,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4年。
蘇偉貞:《夢書》,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1995年。
E.Aronson等著;李茂興、余伯泉譯:《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出版,1995年9月。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市:洪葉出版,1996年4月。
朱天文:《荒人手記》,臺北市:時報文化,1997年。
Anthony Giddens作;張家銘等譯:《社會學》,臺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年7月。
王國芳、郭本禹著:《拉岡(Lacan)》,臺北市:生智文化,1997年8月。
焦桐編:《八十六年短篇小說選》,臺北市:爾雅出版社,1998年。
王岳川:《二十世紀西方哲學性詩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白先勇:《孽子》,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8年9月。
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2001年。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1年9月。
陳義芝主編:《新世紀散文家:蔣勳精選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年。
葉肅科、董旭英:《社會學概論》,臺北市:學富文化發行,2002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3年。
朱偉誠主編:《台灣同志小說選》,臺北市:二魚文化出版社,2005年。
陳芳明主編:《九十三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5年。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市:書林出版,2005年。
申丹、韓加明、王麗亞著:《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2005年。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車文博主編,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6年9月。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孫名之譯:《釋夢》,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9年7月。
曹惠民:《出走的夏娃 一位大陸學人的臺灣文學觀》,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
拉曼.塞爾登(Raman Selden),彼得.威德森(Peter Widdowson),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合著;劉象愚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臺北市,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2006年。
夏祖焯:《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2007年。
陳建志:《未來感》,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2008年7月。
吳錦勳撰述:《台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09年。
洪鎌德:《人本主義與人文學科》,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9年2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市:書林出版,2009年10月。
倪采青:《變身暢銷小說家》,臺北市:泰電電業出版,2012年3月。
(三)學位論文
沈俊翔:《九○年代台灣同志小說中的同志主體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涂文芳:《蔣勳散文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詠靖:《蔣勳藝術中的情慾認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張佳瑤:《王文興小說創作的一貫與深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8年。
鄭玉華:《美的佈道者──蔣勳散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簡麗梅:《孤獨與美的覺醒──蔣勳散文研究(2001~2010)》,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6月。
洪明嬬:《蔣勳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12月。
郭俊傑:《蔣勳現代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四)期刊
馮景青:〈蔣勳:用藝術來完成自我〉,《文訊》,1987年2月,第28期,頁70-73。
顏敏:〈關於「早春」訪蔣勳談小說〉,《聯合文學》,1987年2月,第3卷第4期,頁8-11。
蔣勳:〈獨白-評羅智成的「夢的塔湖書簡」〉,《聯合文學》,1987年8月,第3卷第10期,頁205-206。
汪志雲:〈蔣勳的文學心情〉,《幼獅少年》,1987年10月,第132期,頁99-101。
邱家宜:〈美的沉思-訪蔣勳〉,《自由青年》,1988年12月,第80卷第6期,頁66-73。
蔣勳:〈青青河畔草〉,《詩與報導》(臺中市:臺中市立文化中心出版,1991年),頁230-237。
魏可風記錄整理:〈真相與想像-關於「普希金秘密日記」〉,《聯合文學》,1999年6月,第15卷第8期,頁128-135。
魏可風專訪:〈在孤獨裡獨白──蔣勳訪問錄〉,《聯合文學》,1997年1月,第13卷第3期,頁75-81。
蔣勳:〈二十歲的時候〉,《聯合文學》,1997年1月,第13卷第3期,頁28-29。
葉美瑤專訪:〈愛情與性別:一個社會學的觀點──專訪孫中興〉,《聯合文學》,1997年2月,第13卷第4期,頁96-99。
矛鋒:〈斷袖—漫談《紅樓夢》、《品花寶劍鑑》中的同性情愛〉,《聯合文學》,1997年2月,第13卷第4期,頁45-50。
劉亮雅:《歐美現代主義小說裡的男同性慾望》,《聯合文學》,1997年2月,第13卷第4期,頁51-55。
朱國珍整理:〈我願是滿山的杜鵑─蔣勳談《島嶼獨白》〉,《聯合文學》,1997年5月,第13卷第7期,頁46-53。
羅伯.韓福瑞(Robert Humphrey)著,徐言之譯:〈意識流小說(下)〉,《中外文學》,1997年9月,第6卷第4期,頁107-117。
賓靜蓀:〈沉溺在美的悸動中-蔣勳〉,《天下雜誌》,1998年1月1日,第200期,頁150。
邱麗文:〈透著光影 側看文學味很濃的生命之美〉,《新觀念》,1998年1月,頁82-85。
江林信:〈追索與的誘拐─評蔣勳《島嶼獨白》〉,《書評》,1998年6月,第34期,頁11-12。
蔣勳:〈出走〉,《張老師月刊》,1998年6月,第246期,頁14-20。
蔣勳主講:《藝術與文學-二十世紀文字書寫與視覺圖象》,《聯合文學》,1999年7月,第15卷第9期,頁138-142。
李維菁:〈蔣勳:肉身覺醒,心靈自由〉,《藝術家》,2001年10月,第53卷第4期,頁186-190。
鄭惠美編選:〈席德進未發表的日記〉,《聯合文學》,2002年8月,第214期,頁44-58。
方美芬、徐秋香:〈在閱讀長河沉思生命美學的蔣勳〉,《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3年12月,頁45-51。
蔣勳:〈散文─道德〉,《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年1月,5月號,頁118-122。
蔣勳:〈故事〉,《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年6月,10月號,頁90-92。
蔣勳:〈巴黎.巴黎〉,《聯合文學》,2004年6月,第8卷第20期,頁36-38。
李郁淳採訪:〈讀者10問蔣勳〉,《講義》,2005年,第224期11月號,頁35-37。
王輅鈞記錄整理:〈我相信愛情我相信愛情我相信愛情〉,《印刻文學生活誌》,2006年6月,第2期第10卷,頁28-45。
王寅:〈蔣勳:美不一定是一種知識〉,《書摘》,2007年10月1日,頁19-22。
蒯樂昊:〈蔣勳-我和賈寶玉似曾相識〉,《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50期,頁66-70。
蔣勳:〈華苓的笑聲─一九八一年愛荷華記事〉,《印刻文學生活誌》,2009年11月,第6卷第3期,頁65。
肖玲玲:〈蔣勳:”紅樓”裡的青春與孤獨〉,《考試(新語文)》,2012年4月1日,第4期,頁18-22。
(五)報紙
蔣勳:〈花前靜默〉,《聯合報》,1995年3月11日,第37版。
羅任玲:〈獨與天地往來-蔣勳無所不在的閱讀〉,《聯合報-聯合副刊》,1997年2月4日,第39版。
張慧文:〈《蒙馬特遺書》緣何轟動台灣〉,《中華讀書報》,1998年5月6日。
王開平:〈肉身覺醒,情不自禁-專訪作家蔣勳〉,《聯合報》,2000年1月24日,第41版。
曾意芳:〈蔣勳情不自禁-新作探索情色〉,《中央日報》,2000年3月1日,第18版。
蔡美娟:〈寫書籌備畫展,蔣勳都談情慾〉,《聯合報》,2000年3月1日,第24版。
陳文芬:〈詩集重行出版 回首大愛 蔣勳新書 傾吐私情〉,《中國時報》,2000年3月1日,第11版。
賴素鈴:〈蔣勳「情不自禁」出書〉,《民生報》,2000年3月1日,第4版。
朱偉誠:〈公諸於世的私密證言─情不自禁〉,《中國時報》,2000年3月9日,第42版。
徐淑卿:〈愛戀的釋放,慾望的傷逝〉,《中國時報》,2000年3月9日,〈開卷週報〉。
鍾文音:〈肉身的挖掘者─專訪蔣勳〉,《自由時報》,2000年7月15日,第39版。
賴素鈴:〈肉身的課題 共同的焦點〉,《民生報》,2000年10月12日,第6版。
林長順:〈油畫個展描繪男性胴體,蔣勳肉身覺醒探私密〉,《中央日報》,2000年10月16日,第18版。
蔣勳:〈如許,在佛的手掌〉,《自由時報》,2001年7月,〈自由副刊〉。
蔣勳述、齊非記錄整理:〈追尋是夢想的完成〉,《中國時報》,2001年10月5日,第39版。
丁文玲:〈蔣勳 卸下教職 推出首部長篇小說《祕密假期》〉,《中國時報》,2006年9月9日,E01版。
吳繼文:〈天人五衰〉,《聯合報》,2009年3月6日,第48版。
李東霖:〈辭歲與期待的停格 蔣勳:以最慎重的態度過年〉,《聯合報》,2012年1月21日,G02-03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