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025117-16201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025117-162018
論文名稱
Title
民進黨台南執政侍從結構變遷之研究,1993~2013
The Transitions of Clientelism in DPP's Tainan Government, 1993-2013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01-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01-25
關鍵字
Keywords
侍從結構、恩庇關係、特殊主義、半侍從、侍從式政策網絡、綱領式侍從、二元聯盟
clientelism, clientelistic policy network, programmatic clientelism, 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 particularism, semi-clientelism, dyadic allia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6129 次,被下載 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612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 times.
中文摘要
1993年陳唐山打破國民黨山、海派系在台南縣的輪流執政,民進黨取代了國民黨地方派系,成功地在台南縣市持續執政20年,這20年來,台灣整體政治環境仍是國民黨擁有中央執政優勢,僅有在2000-2008年首次中央政黨輪替由民進黨中央執政八年。被封為民主聖地的台南,這20年來穩定地在同一個地區由同一政黨不同派系長期執政,究竟是什麼樣的執政權力模式,讓在大環境下屬弱勢的民進黨能在台南長期執政不中斷?如果只用政黨和候選人條件來做為詮釋,似乎不能完整解釋台南地區特殊的政治生態。尤其是相較於民進黨其他地區執政情況,也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如同台南縣市一般,屬於民進黨「圈禁的選票」,因此本文以侍從結構來分析民進黨在台南執政生態的研究,將民進黨在台南地區執政1993-2013的20年間分為執政三部曲,共有五位縣市首長,將其任內最重重要的福利政策資源分配對象、互惠模式與選舉結果做出對應分析,找出民進黨在台南縣市執政樣態。民進黨在恩庇轉移的模式中,將公共資源釋出的特殊利益,擴大支持網絡的互惠模式,屬於半侍從結構,而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時,政治經濟條件丕變,讓綱領式的新侍從模式得以依附民主制度存續。
Abstract
This study looks into the model of governance under the DPP’s governments in Tainan City and County from a clitentelist structural perspective. It divides the twenty years from 1993 to 2013 into three stages where there were consecutively a total of five DPP mayors and magistrates in Tainan area, an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receivers of distributed welfare resources, the patterns of reciprocity and the election results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separate terms, it aims to find out the DPP’s model of governance in Tainan City and County. The DPP’s patron-client exchange model in which it distributed particularistic benefits from public resources in exchange for broader support networks as its pattern of reciprocity is reckoned of as being semi-clientelist and co-exists with democracy in a form of new programmatic clientelism after Tainan’s city-county merger to become a special municipality. Ever since 1993 when the DPP’s Mark Chen marked an end to the long-lasting impasse where the KMT’s local Mountain and Sea Factions had been in power by turns, Tainan City and County became under the DPP’s governments for twenty consecutive years, during which the overall political climate in Taiwan was still shap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KMT’s central governments with only one exceptional eight-year era when Taiwan was under the DPP’s rule from 2000 to 2008 after the country’s first party alteration. Tainan has been a place where democracy prospers. What kind of model of governance was adopted behind the fact that over the twenty consecutive years, the place was governed by different factions from one single political party, even when the party seemed to have the lower hand in the overall political climate? Interpretations by the party’s and its candidates’ qualifications seem inadequate to explain the particular model of politics in the Tainan area, especially when no other places in Taiwan have ever been under DPP’s long-term governance for several consecutive years as Tainan. Therefore, Tain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se for the discussions of democratized clientelist structural chang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 I
誌 謝 II
中文摘要 IX
英文摘要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背景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
第一項 參與觀察法 6
第二項 個案分析法 7
第三項 深度訪談分析法 8
第三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9
第一項 分析架構 9
第二項 章節的安排 13
第貳章 文獻回顧 16
第一節 派系與政治統治 16
第二節 侍從體制研究重心 20
第三節 侍從結構的內涵 23
第一項 侍從結構的構成單位:二元聯盟 23
第二項 侍從結構的特質 24
第四節 侍從結構的演變—傳統侍從到半侍從 27
第一項 擴大資源分配對象 28
第二項 二元聯盟私人關係變為團體中介網絡化 30
第三項 互惠模式從特殊主義變化為選舉侍從策略組合 31
第四項 圈禁選票到政治支持的預測的改變 31
第五節 隨著民主化推進-半侍從體制到新侍從 32
第一項 民主化使得政治動員脆弱政治支持不穩定 32
第二項 資源分配與政黨組織使互惠模式的不同 33
第三項 經濟發展快速扈從者對特殊利益尋租比價 34
第四項 政治監測的信任度低依附於政黨綱領 36
第六節 新侍從發展模式 37
第參章 1993-2001年民進黨在台南縣執政首部曲—陳唐山恩庇轉移新山頭 40
第一節 台南縣地方勢力變遷 40
第二節 1977-1993年國民黨派系傾軋惡鬥 42
第三節 民主化起步,國民黨控制式微 52
第一項 民進黨拉攏山派和地方小派系 54
第二項 民進黨內部派系競逐 57
第三項 國民黨延續派系失和,力量潰堤 58
第四節 恩庇轉移,官僚體系職位競逐 61
第五節 掌握利益分配「縣長派」成為新山頭 69
第六節 小結:政治結盟型態改變侍從結構 74
第肆章 1997-2001年民進黨在台南市執政首部曲—張燦鍙多元派系反成絆腳石 76
第一節 台南市都會型態的權力消長 76
第二節 台南市民進黨政治競爭 80
第三節 張燦鍙施惠無黨脆弱執政 86
第伍章 2001-2010年民進黨在台南縣執政二部曲─蘇煥智半侍從扶老政策 93
第一節 半侍從結構的特質 93
第二節 扶老政策的恩庇二元聯盟垂直控制 95
第三節 扶老政策經費特殊主義的利益給予 102
第四節 關懷據點與選舉投票結果的分析 108
第五節 小結 112
第陸章 2001-2010年民進黨在台南市執政二部曲─許添財以里為網絡的半侍從模式 115
第一節 選舉競逐與民進黨派系 116
第一項 選舉恩怨加劇 依侍中央脫穎而出 116
第二項 扶植第一位黨籍副議長府會關係重整 122
第二節 公共資源政策的利益分配 128
第三節 互惠模式中介網絡的建立 136
第四節 里網絡與選舉投票結果分析 143
第五節 小結 155
第柒章 2010-2013年民進黨在台南市執政三部曲─老人假牙福利政策─賴清德政黨綱領式的新侍從 157
第一節 台南縣市合併民進黨山頭熱戰 157
第二節 老人全口假牙的健康政策 162
第三節 合併直轄市政經制度丕變綱領新侍從 170
第一項 合併直轄市議會席次減少趨向政黨政治 170
第二項 區長官派政黨綱領侍從浮現 174
第四節 小結 179
第捌章 結論 18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82
第一項 恩庇轉移的契機 侍從變形依附民主政體 182
第二項 民進黨台南執政侍從結構的變遷 188
第三項 民進黨台南執政的侍從策略的慣性 19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93
參考文獻 196
附錄一:深度訪談題目 217
附錄二、訪談人員的編號 219
附錄三:臺南縣第13屆(1997年)縣長候選人得票數 221
附錄四:臺南縣第14、15屆(2001-90年、2005-94年)縣長當選人蘇煥智得票數分析 22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 專書
丁仁方,1999。《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出版社。
文崇一,1989。《台灣的社區權力結構》。台北:東大出版社。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出版社。
王業立,2016。《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出版。
紀俊臣、陳陽德,2001。《台灣地方自治人物誌》。台北:時英出版社。
若林正丈,2009。《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
陳明通,2001。《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陳延輝、蕭晉源,2005。《台南縣派系興起與政黨政治的確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
董智森,1998。《綠扁帽執政團:陳水扁總統班底》。台北:爾能出版有限公司。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學富文化。
趙永茂,1978。《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高雄:德馨室出版社。
趙永茂,2002。《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出版。
廖忠俊,2000。《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出版。
蔡明惠,1998。《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台北:洪葉文化事業。
蔡榮祥,2014。《雲嘉南地方派系的持續與變遷》。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
鍾麗娜,2002。《都市政治與土地政策之政經結構分析:以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開發案為例》。台北:文笙書局。
蕭富元,2015。《看見未來─賴清德的新政實踐》。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蘇一志,2002。《發展型地域主義與地方經濟空間的社會生產─以高科技園區、觀光遊憩為例》。台北:結構群文化出版社。
2. 專書譯著
Danny L. Jorgense著,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台北:弘智出版社。
Heywood, Andrew著,蘇子喬譯,2009。《政治學的關鍵概念》(Key Concepts in Politics)。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Robert K. Yin著,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台北:弘智出版社。
3. 專書論文
王清治,1985。〈從北門出發-台南縣政治勢力的演變〉,時報雜誌編,《台灣地方勢力分析》。台北:時報文化。頁173。
王業立,2006。〈縣市層級選舉與分立政府〉,廖達琪主編,《民主化全球化議會角色-慶祝高雄改制院轄市廿五週年》。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頁199-210。
朱雲漢,1989。〈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蕭新煌主編,《解剖台灣經濟:威權體制下的壟斷與剝削》。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頁139-160。
林佩璇,2002。〈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出版社。頁239-262。
吳乃德、陳明通,1992。〈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治英的歷史形成〉,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303-334。
周素卿、陳東升,1998。〈基層選舉遭的地方政治與經濟利益:以房地產開發為例〉,陳明通、鄭永年主編,《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頁72。
許永河等著,2010。〈附錄-臺南縣政府歷屆主管一覽表〉,黃文博總編輯,《走過65,臺南縣地方自治回顧1946~2010》。臺南縣新營市:臺南縣政府。頁323-335。
賴清德,2015。〈燦爛千陽下,改變台灣的新政種〉,蕭富元著,《看見未來─賴清德的新政實踐》。台北市:天下雜誌。頁28-30。

4. 期刊論文
丁仁方,1999/6。〈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台灣地方派系的轉型〉,《政治科學論叢》,第10期,頁59-82。
王志良、詹富堯、吳重禮,2012/3。〈鞏固支持或資源拔樁?解析中央對地方補助款分配的政治因素〉,《政治科學論叢》,第51期,頁51-90。
王金壽,2004/6。〈瓦解中地方派系:以屏東為例〉,《台灣社會學》,第7期,頁177-207。
王金壽,2006/6〈台灣司法獨立改革與國民黨侍從主義的崩潰〉,《台灣政治學刊》,第10卷第1期,頁103-162。
王金壽,2006/7。〈台灣侍從主義時代的結束〉,《當代》,第227期,頁26-37。
王業立,1998/5。〈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第5卷第1期,頁77-94。
王業立、蔡春木,2004/9。〈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轉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頁189-216。
王振寰,1993/3。〈台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4期,頁123-163。
王振寰、錢永祥,1995/8。〈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0期,頁17-55。
王鼎銘、詹富堯,2006/12。〈台灣地方財政的政治景氣循環分析:固定效果與隨機效果型的估算比較〉,《台灣政治學刊》,第10卷第2期,頁63-100。
王輝煌,2007/6。〈從Clarence N Stone的體制政治理論民主治理理論〉,《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2期,頁1-65。
王靜儀、傅恆德,2007/12。〈派系政治下的府會關係:台中縣的個案研究(1951-2005)〉,《政治科學論叢》,第34期,頁45-70。
吳重禮,1998/7。〈亦敵亦友:論地方派系與國民黨候選人選擇過程的互動模式〉,《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報》,第7期,頁177-204。
吳重禮,2002/12。〈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研究文獻的爭議」:美國「機器政治」分析途徑的啟示〉,《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頁81-106。
林超琦,2013/6。〈從日本參議院全國選區談日本政黨與利益團體的關係〉,《台灣政治學刊》,第17卷第1期,頁107-183。
徐永明、陳鴻章,2004/12。〈地方派系與國民黨:衰退還是深化?〉,《台灣社會學》,第8期,頁193-228。
盛治仁,2006/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63-86。
陳明珍,2005/6。〈從資源網絡連結看社區照顧網之建構─以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實施作為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476-491。
陳陽德,1996/7。〈民主轉型與地方政治生態的轉變〉,《東海學報》,第37卷第1期,頁175-190。
湯京平、吳重禮、蘇孔志,2002/12。〈分立政府與地方民主行政:從台中縣「地方基層建設經費」論地方派系與肉桶政治〉,《中國行政評論》,第12卷第1期,頁37-76。
湯京平、陳冠吾,2013/6。〈民主化、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以嘉義縣社區營造與「終結派系」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10卷第2期,頁105-137。
黃東益、謝忠安,2014/9。〈縣市合併改制議題之研究:以高雄市、臺南市及臺中市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32卷第3期,頁51-129。
黃德福,1990/3。〈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七十八年底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省思〉,《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5卷第1期,頁84-96。
黃德福,1994/11。〈政黨競爭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地區政黨體系的新挑戰〉,《選舉研究》,第1卷第2期,頁199-220。
趙永茂,2001/6。〈新政黨政治形勢對台灣地方派系政治的衝擊〉,《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頁153-182。
趙永茂,2004/3。〈地方派系依侍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85-117。
趙永茂,2005/11。〈里的定位及區、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中國地方自治》,第58卷11期,頁3-13。
趙永茂、黃瓊文,2000/12。〈台灣威權轉型前後派系特質變遷之研究─雲林縣水林鄉農會1970及1990年代為例之比較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頁165-200。
蔡明惠、張茂桂,1994/6。〈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7期,頁125-156。
蔡育軒、陳怡君、王業立,2007/12。〈社區發展協會、選舉動員與社區政治〉,《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4期,頁93-135。
羅清俊、萬榮水,1999/11。〈選舉與補助款的分配:綁樁?還是平衡地方財政?〉,《選舉研究》,第6卷第1期,頁121-161。
羅清俊,2000/3。〈猜猜看誰把醃肉帶回家了?補助款利益在縣市分配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2卷第1期,頁1-3。
羅清俊,2008/12。〈小規模立法委員選區的分配政治─選民對於補助利益的期待〉,《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4期,頁47-85。
羅清俊、陳文學,2012/9。〈影響台灣民眾重分配政策偏的因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4卷第3期,頁367-397。

5. 學位論文
王欽麟,2015。《臺南市長選舉史研究1950-2005:藍天如何變綠地》。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辛榕芝,2005。《老人社區照顧支持網絡之探討:以台南縣佳里鎮嘉福村里關懷中心為例》。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瑩,2013。《地方派系在立法政策上的競逐》。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文,2005。《地方府會關係中的政黨政治─以台南市為例(1998-2001)》,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芳銘,1996。《地方派系的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銘,2000。《補助金制度下的台灣派系政治穩定與變遷》。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黃春鶯,2006。《地方財政赤字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兆霖,2011。《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卓穎,2015。《台灣成形中之地方政治新生態初探:從縣市層級選舉觀台中市與嘉義地方派系》。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郭正亮,1988。《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198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國華,2010。《民進黨派系發展的政經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姿,2008。《台南市政府預算決策之研究─以民國93年度預算為例》。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親,2005。《補助款運用之研究─以台北縣及桃園縣議員配合款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陽德,1978。《台灣民選地方領導人物變動之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華昇,1993。《威權轉型期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台中縣地方派系之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芬,2002。《地方民主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台南縣濱南工業區開發案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筠,1999。《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家興,1997。《民進黨提名制度與黨內派系》。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惠,1987。《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佩怡,2002。《台灣發展經驗中的國家、地方派系、信用合作的三角結構分析》。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晉源,2004。《台南縣政治派系變遷之研究─以1945-2000年縣長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明德,2003。《民進黨派系政治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信宏,2011。《誰取代了侍從主義? 政治分歧與選制變遷下雲林縣政治連結的持續與變遷》。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6. 研討會論文
王方,1999/12/29-30。〈民意與階層化:老人政策之社會實證分析〉,「台灣社會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徐永明、陳鴻章,2003/12/13-14。〈地方派系與政黨正式結盟型態與程度變化:以1993-2001區域立委選舉為例〉,「2003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世局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高永光,2002/6/9。〈廿一世紀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2003年兩岸政治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等。
張世熒、蘇俊豪,2005/12/10-11。〈雲林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與動員系統之研究〉,「台灣民主的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政治學會及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7. 官方文件
內政部民政司,2011/12。《99年縣市改制直轄市實錄》。
台南市政府人事室,1998/4、1999/5、2010/2。《臺南市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職員通訊錄》。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2016/10/26。《臺南市健康醫療照護系統建置成果及展望》。

8. 研究計畫
黃肇新等,2005/4。《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實施成效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台南:台南縣政府社會局。
謝敏捷,1998/7。《地方派系生態與政黨政治變遷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9. 報紙雜誌
1977/6/2。〈國民黨昨公告黨內提名登記注意事項〉,《聯合報》,版2。
1977/6/8。〈黨內提名登記作業方式將有重大改變〉,《中國時報》,版2。
1977/6/18。〈下屆台南縣長選戰中楊寶發為何爆出冷門〉,《聯合報》,版7。
1981/8/30。〈吳豐山出馬楊寶發忙碌南縣選情複雜〉,《台灣時報》,版3。
1981/9/9。〈楊寶發昨巡視災區災黎蜂擁交相指摘〉,《中國時報》,版7。
1981/10/29。〈蔡四結己成氣候台南縣長選情熱烈雖無龐大組織己佔有據點〉,《中國時報》,版7。
1985/4/25。〈對敦促參選縣長之議李雅樵尚無反對態度〉,《聯合報》,版6。
1985/5/2。〈黃正雄一馬當先辦妥國民黨提名登記〉,《聯合報》,版6。
1985/5/4。〈縣長提名登記胡雅雄蘇金賀辦妥登記〉,《聯合報》,版6。
1985/5/8。〈省議員縣長選舉黨內提名登記高育仁等十二人辦妥〉,《聯合報》,版6。
1985/5/8。〈縣長提名謝崑山己經被削弱情勢轉變為黃正雄與胡雅雄對峙〉,《聯合報》,版6。
1985/7/21。〈蘇金賀遽邇謝世三站長官運幻滅〉,《中國時報》,版6。
1985/11/2。〈李雅樵競選總部總幹事由謝崑山蘇火燈李宗仁掌胡雅雄兵符〉,《聯合報》,版7。
1985/11/13。〈蔡四結號定傳單指陳水扁曾是國民黨黨員〉,《中華日報》,版7 。
1985/11/13。〈蔡四結指陳水扁兩度加入國民黨〉,《聯合報》,版3。
1985/11/14。〈陳水扁二度入黨張晉相查証屬實〉,《中華日報》,版3。
1988/11/12。〈自稱被下毒抱病登台演講南縣黨部選舉花招〉,《中國時報》,版7。
1985/11/12。〈別把陳水扁看扁了躺在擔架上進場不斷注射點滴〉,《中國時報》,版3。
1989/5/9。〈力邀陳水扁角逐百里候〉,《民眾日報》,版15。
1989/5/15。〈問鼎百里侯黃正雄摩拳擦掌〉,《民眾日報》,版14。
1989/5/16。〈角逐縣長胡雅樵上陣黨內初選抱歉不幹〉,《民眾日報》,版13。
1989/6/22。〈少數鄉鎮市長組聯合陣線支持黃正雄威脅李雅樵〉,《民眾日報》,版10。
1989/6/22。〈縣長選舉白熱化鄉鎮市長被迫表態〉,《中華日報》,版10。
1989/7/2。〈同室操戈勝負難料黃正雄獲高胡兩派支持〉,《中華日報》,版10。
1989/7/3。〈聯誼會紛紛出籠擁李護黃〉,《民眾日報》,版14。
1989/7/24。〈執政黨縣長之爭方興未艾敗將自稱年底再來〉,《中華日報》,版7。
1989/7/24。〈李雅樵獲勝選連說公平黃正雄落敗鞭炮照放〉,《中國時報》,版14。
1989/8/2。〈高額提名地方包圍中央策略〉,《自立早報》,版2。
1989/8/16。〈反彈動作安撫擺平執政黨中央處理小組有腹案〉,《民眾日報》,版1。
1989/8/30。〈支持李宗藩南縣有希望─參選台南縣長聲明〉《自立早報》,版15。
1989/9/3。〈穩定選局李主席風塵僕僕〉,《中國時報》,版1。
1989/10/1。〈李宗藩當選就代表阿扁當選〉,《民眾日報》,版6。
1989/10/6。〈李宗藩討教滿載歸獄中人指點〉,《民眾日報》,版2。
1989/10/13。〈宋楚瑜替黃正雄打氣餐敘甚歡傳聞與勸選有關〉,《中國時報》,版15。
1989/10/25。〈黃正雄面臨亮牌關鍵時刻徹夜與地方大老密商縣長選情〉,《中華日報》,版10。
1989/10/ 28。〈黃正雄中止參選聲明〉,《中華日報》,版10。
1989/11/2。〈張馥堂黃正雄退選李主席昨天嘉勉〉,《中華日報》,版1。
1989/11/4。〈面對兩黨積極示好盱衡選情考量得失顏繼斌表態支持李雅樵〉,《中華日報》,版10。
1989/11/14。〈李雅樵成立永康競選服務處黃來鎰致詞化敵為友〉,《民眾日報》,版14。
1989/12/3。〈縣府門窗全砸主秘遭到挾持〉,《民眾日報》,版4。
1989/12/3。〈台南縣計票中心被砸毀〉,《聯合報》,版1。
1989/12/4。〈南縣開票衝突深夜仍在僵持〉,《中國時報》,版1。
1989/12/4。〈五大疑點一個結果三項聲明民進黨質疑作票〉,《民眾日報》,版3。
1993/5/8。〈民進黨縣市長選舉黨內初選登記情形〉,《自立早報》,版3。
1993/6/14。〈民進黨全代表會通過任期限制條款〉,《自立早報》,版2。
1993/6/18。〈海山高派皆推出人選〉,《自立早報》,版11。
1993/6/19。〈魏耀乾宣布退選〉,《自立早報》,版11。
1993/6/27。〈民進黨今起六縣市辦初選〉,《民眾日報》,版5。
1993/6/28。〈鄭自財以黑馬姿態擊退陳唐山〉,《自立早報》,版2。
1993/6/28。〈新潮流控制人頭黨員〉,《中華日報》,版23。
1993/6/29。〈謝三升指蘇煥智扯後腿〉,《中華日報》,版25。
1993/6/30。〈下營民聯會揚言選舉時倒戈〉,《中華日報》,版25。
1993/6/30。〈民進黨初選出賣風波〉,《民眾日報》,版14。
1993/7/2。〈南縣魏耀乾指責新潮流操縱初選〉,《民眾日報》,版14。
1993/7/4。〈謝三升鞏固力量才不會被看扁〉,《民眾日報》,版14。
1993/7/10。〈鄭自財尋求支持受挫〉,《自立早報》,版25。
1993/7/14。〈鄭自財參選縣長資格慮未清〉,《自立早報》,版11。
1993/7/15。〈鄭自財出獄可能趕不上登記參選〉,《自立早報》,版2。
1993/7/17。〈張田黨沒有必要再辦初選〉,《自立早報》,版14。
1993/7/18。〈鄭自財正式退出縣長選舉〉,《中華日報》,版25。
1993/7/22。〈民進黨南縣決定陳唐山〉,《民眾日報》,版5。
1993/8/11。〈南縣山派顏松峰考慮加入民進黨〉,《自立早報》,版11。
1993/9/16。〈許水德南下整合〉,《中華日報》,版25。
1993/9/24。〈洪玉欽打入冷宮〉,《民眾日報》,版14。
1993/9/26。〈黃秀孟選縣長高育仁伉儷助陣〉,《民眾日報》,版16。
1993/11/15。〈海派洪玉欽為黃秀孟掌兵符〉,《民眾日報》,版3。
1993/11/18。〈陳唐山為老人年金簽誓約〉,《自立早報》,版6。
1993/11/20。〈黃大洲宴客王宮田伴隨〉,《中華日報》,版25。
1993/11/25。〈黃秀孟抨擊老人年金〉,《中華日報》,版25。
1995/1/14。〈新市鄉長李朝塘受封南科之父〉,《自由時報》。
1997/1/1。〈縣長選舉曾文錡爭取〉,《中國時報》,版17。
1997/1/3。〈王宮田角逐南縣長〉,《中國時報》,版16。
1997/1/11。〈陳唐山初選情勢不妙.〉,《中國時報》,版16。
1997/1/25。〈國民黨縣長初選九人〉,《中國時報》,版16。
1997/1/25。〈謝三升參選到底〉,《中國時報》,版16。
1997/1/25。〈蘇煥智有信心贏過陳唐山〉,《中國時報》,版16。
1997/2/28。〈國民黨大樁腳洪鑾聲倒戈〉,《自立早報》,版15。
1997/9/5。〈洪玉欽輔選架構總統欽點〉,《民眾日報》,版16。
1997/9/18。〈國民黨朱坤山堅決退出國民黨〉,《自立早報》,版16。
1997/9/19。〈周五六宣誓加入國民黨〉,《民眾日報》,版16。
1997/9/25。〈夜奔敵營黃國安〉,《自立早報》,版15。
1997/9/28。〈翁長庚為陳唐山站台造勢〉,《民眾日報》,版16。
1997/10/19。〈陳進財不怕國民黨不提名帶陳唐山走訪仁德〉,《民眾日報》,版23。
1997/10/29。〈張世賢為陳唐山抬轎〉,《民眾日報》,版23。
1997/11/23。〈顏志成退出國民黨〉,《民眾日報》,版23。
1997/11/26。〈陳特清退出國民黨〉,《民眾日報》,版23。
1997/12/13。〈問鼎議長市長表態參選議員〉,《中華日報》,版22。
1998/2/3。〈議長保衛戰國民黨信心滿滿〉,《中國時報》,版20。
王清治,1977/9/20。〈關嶺好漢坡群英會集政壇人士動向費猜疑〉,《中國時報》,版6。
王清治,1981/10/9。〈謝三升不亮底牌南選局陷迷離〉,《中國時報》,版7。
何孟奎,2002/1/20。〈派系搶人正義連線大勝〉,《聯合晚報》,版2。
宋秉忠,1993/7/1。〈假如民進黨上台〉,《天下雜誌》,頁146。
林政忠,2009/1/18。〈立院唐澤壽明賴清德走在灰色巨塔〉,《聯合報》,版8。
康日昇,2005/10/11。〈解決人口老化當前首務〉,《中國時報》。
程良田,1972/8/13。〈劉博文逃不出法網,從六甲弊案爆發被收押經緯〉,《中華日報》,版3。
郭瓊莉,2001/12/6。〈正義連線招兵買馬御林軍成形〉,《聯合報》,版3。
張昆山,1981/8/20。〈李雅樵若出任省府委員楊寶發競選縣長將輕鬆〉,《聯合報》,版7。

10. 網際網路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2014。《臺南市103年度65歲以上老人免費裝置全口活動假牙計畫》。臺南:衛生局。<http://www.tainan.gov.tw/Syuejia/warehouse/{DCAEF0EB-9F1E-4527-A603-6ABCD0A53288}/32353_635252302182500000.pdf>
2004/8/11。〈縱橫黑白道黃郁文叱吒台南政壇〉,《TVBS》<http://news.tvbs.com.tw/other/481390>。
2010/5/7。〈團結迎勝選大台南市長初選民調賴清德出線〉,《民主進步黨》,<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sn=4339>。
2010/1/20。〈陳唐山退選盼黨正視惡鬥〉,《蘋果日報》,< http://bit.ly/2flkuQU>。
2010/11/12。〈龍潭買官案三審定讞扁珍重判19年〉,《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01112/32956616/>。
2011/3/3。〈你要我不給!賴清德為工程款摃議員〉,《TVBS》,<http://news.tvbs.com.tw/local/47894>。
2011/3/4。〈賴清德:給我一年做做看 拒給議員1500萬元工程款南市議會停擺〉,《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304/33224415/>。
2011/6/16。〈南市65歲老人免費假牙計畫啟動〉,《NOWNEWS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n/2011/06/16/517286>。
2015/1/5。〈囚六年終返家前總統陳水扁司法案件大事記〉,《自由電子報》,<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97332>。
王若愚,2001/1/4。〈許添財、張燦鍙冤家路窄〉,《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392-147342>。
王涵平、蔡文居,2010/1/6。〈大台南蘇煥智爭提名綠參選爆炸〉,《自由電子報》,<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64242>。
禾山,2010/1/6。〈蘇煥智宣布參選大台南市民進黨出現六搶一大混戰〉,《世華評論》,<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2024?tid=18.>。
朱蒲青,2016/3/22。〈前獨盟主席張燦鍙台灣人的驕傲變階下囚〉,《民報》,<http://www.peoplenews.tw/news/c8fcf303-a3b4-4989-a0f3-c17b2f9c60cb>。
李彥謀,2009/4/9。〈民進黨提名李俊毅不提陳唐山始末〉,《李彥謀部落格》,<http://bit.ly/2flSy1L>。
李彥謀,2011/5/5。〈專訪許信良談2012:雙英之戰3%的對決〉,《李彥謀部落格》,<http://ymlee.pixnet.net/blog/post/34735551>。
杜龍一,2003/10/27。〈台南市政府向台南市議會提出二十四億元的特別預算案引發爭議〉,《ee WOW》,<http://www.eewow.com/utf-8/a/10/27-5636.htm>。
吳家翔,2005/9/19。〈錢林慧君出馬選南市長〉,《蘋果日報》<http://bit.ly/2gJ2xis>。
吳家翔、蘇聖怡、王華,2010/4/19。〈綠爭大台南嗆「世代交替」〉,《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adcontent/20100419/32448328/>。
邱燕玲、石秀娟,2001/5/16。〈民進黨徵召許添財參選南市長〉,《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old.ltn.com.tw/2001/new/may/16/today-p3.htm>。
陳美文,2001/10/15。〈民進黨添財火猛轟張燦鍙〉,《中國時報》,<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leading/area/16101502.htm>。
張榮祥,2006/3/1。〈許添財:推薦黃郁文選南市議長正是掃除黑金〉,《中央社》,<http://www.epochtimes.com/b5/6/3/1/n1240875.htm>
葉濬明,2014/5/15。〈台中補助假牙經費少不到高雄、台南1/3〉,《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515/398184/>。
黃文鍠,2015/3/3。〈弊案開庭張燦鍙滿頭白髮支持者不捨落淚〉,《自由電子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9600>。
黃文鍠,2016/3/4。〈入獄近二年前台南市長張燦鍙假釋〉,《自由電子報》,<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621568>。
黃維助,〈南縣市升格 桃縣指日可待〉,《自由電子報》,2009年6月30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15260>。
趙百恂、顧守昌,2003/9/19。〈台南運河弊案張燦鍙遭判刑2年〉,《TVBS》,<http://news.tvbs.com.tw/other/400742>。
劉揮斌,1999/12/1。〈運河工程貪瀆弊案張燦鍙等八官商送辦〉,《中國時報》,<http://forums.chinatimes.com/special/black/89c20101.htm>。
謝世傑,2014。〈里民公厝活動中心興建與活化〉,《台北添財》,<http://www.tthsu.org/sp/tn/13.aspx>。
二、 英文部份
1. 專書
Auyero J., 2001. Poor People’s Politics: Peronist Survival Networks and the Legacy of Evita.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Eisenstadt, S. N. & Roniger Luis, 1984. Patrons, Clients and Friend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Trust in Socie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isenstadt, S. N. & Lemarchand, R., 1981. Political Clientelism: Patronage, and Development.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
Hicken, A., 2009. Building Party Systems in Developing Democrac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vitsky, S., 2003.Transforming Labor-Based Parties in Latin America: Argentine Peron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niger, L., 1990. Hierarchy and Trust in Modern Mexico and Brazil. New York: Praeger.
Schaffer, F. C., 2007. Elections for Sale: The Causes and Consquences of Vote Buying.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Schmidt, S. W., J. C. Scott, C. Lande & L. Guasti., 1977. Friends, Followers, and Factions: A Reader in Political Clientelism. Berkeley: Calfornia University.
Shefter, M., 1994.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State: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Experie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remewan, C., 199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Control in Singapor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 專書論文
B., M., Diaz-Cayeros A, & E. F., 2007. “Clientelism and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A Model of Electoral Investment with Applications to Mexio,” in H. Kitschelt & S. Wilkinson, eds., Patrons, Clients, and Polities: Patterns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81-429.
Chandra, K., 2007. “Counting Heads: A Theory of Voter and Elite Behavior in Patronage Democracies,” in H. Kitschelt & S. Wilkinson, eds., Patrons, Client, and Policies: Patterns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83-239.
Brun, Diego Abente, 2014. “Evaluating Political Clientelism,” in Diego Abente Brun & Larry Diamond, eds., Clientelism, Social Policy, and the Quality of Democra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p. 1-14.
Fox, J., 1997. “The Difficult Transition from Clientelism to Citizenship: Lessons from Mexio,” in C. Douglas, eds., The New Politics of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391-420.
Gay, R., 2006. “The Even More Difficult Transition from Clientelism to Citizenship: Lessons from Brazil,”in P. Fernández-Kelly & J. Shefner eds., Out of the Shadows: Political Action and the Informal Economy in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p. 195-217.
Hopkin, J., 2002. “The Comparative Method,” in D. Marsh & G. Stoker, eds.,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173-186.
Kitschelt, H., 2007. “The Demise of Clientelsim in Affluent Capitalist Democracies,” in H. Kitschelt & S. I. Wilkinson eds., Patrons, Clients, and Politisies Patterns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p. 298-321.
Krishná, A., 2007. “Politics in the Middle: Media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tizens and the State in Rural North India,”in H. Kitshelt & S. Wilkinson, eds., Patron, Client, and Policies: Patterns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41-158.
Kitschelt, H. & Wilkinson S., 2007. “Citizen-Politician Linkages: An Introduction,” in H. Kitschelt & S. Wilkinson, eds., Patrons, Client, and Policies: Patterns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p. 1-49.
Landé, C. H., 1977. “Introduction: The Dyadic Basis of Clientelism,” in S. W. Schmidt, J. C. Scott, C. Lande & L. Guasti, eds., Friends, Followers, and Factions: A Reader in Political Clientelism. Calfornia: California University. pp. xiv-xxxiii.
Lemarchand, R., 1981. “Comparative Political Clientelism: Structure, Process, and Optic,” in S. N. Eisenstadt & R. Lemarchand, eds., PoliticalClientelism: Patronage and Development. Beverly Hills CA: Sage. pp. 7-32.
O'Donnell, G., 1977. “Corporatism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State,” in M. James, eds., Authoritarianism and Corporatism in Latin America.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pp. 47-87.
Piattoni, S., 2001. “Clientelism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Simona Piattoin eds., Clientelism, Interests, and Democratic Representation: The European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6-34.
Stokes, S. C., 2007. “Political Clientelism,” in C. Boix & S. Stoke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604-627.
Wang, F., 199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uthoritarian Clientelism in Taiwan,” in L. Roniger & A. Gunes-Ayate, eds., Democracy, Clientelism,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Boulder: Lynne Rienner. pp. 181-206.

3. 期刊論文
Cox, G. W. & J. M. Kousser, 1981/11. “Turnout and Rural Corruption: New York as a Test C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5, No. 4, pp. 646-663.
Eisenstadt, S. W. & Roniger, L., 1980/1. “Partron-Client Relation as a Model of Structuring Social Exchange,” Comap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22, pp. 42-75.
Firth, R., 1957/12. “Introduction to Factions in Indian and Overseas Indian Societ,” British Joural of Sociology, Vol. 8, pp. 2191-2215.
Gans-Morse, J., et al., 2014/4. “Varieties of Clientelism: Machine Politics During Elections,” American Jouranl Political Science, Vol. 58, No. 2, pp. 415-432.
Gherghina, S. and C. Volintiru, 2015/9. “A New Model of Clientelism: Political Parties, Public Resources, and Private Contributors,”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p. 10, <https://ssrn.com/abstract=2648915>.
Grzymala-Busse, A., 2008/4. “Beyond Clientelism: Incumbent State Capture and State Formati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41, No. 4-5, pp. 638-673.
Hagopian, F., et al, 2009/12. “From Patronage to Program: The Emergence of Party-OrientedLegislators in Brazil,”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42, No. 3, pp. 360-391.
Hicken, A., 2011/6. “Clientelism,”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4, pp. 289-310.
Hilgers, T., 2008/winter. “Causes and Consequence of Political Clientelism: Mexico PR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50, No. 4, pp. 123-153.
Hilgers, T., 2011/9. “Clientelism and Conceptual Stretching: Differentiating among Concepts and among Analytical Levels,” Theory and Society, Vol. 40, No. 5, pp. 567-588.
Keefer, P., 2007/10. “Clientelism, Credibility, and the Policy Choices of Young Democra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51, No. 4, pp. 804-821.
Kitschelt, H., 2000/3. “Citizens, Politicians, and Party Cartellization: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and State Failure in Post-Industrial Democracie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ch, Vol. 37, pp. 149-179.
Kitschelt, H. & Kselman D. M., 2013/10.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ocratic Experience, and Political Parties’ Linkage Strategie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46, No. 11, pp. 1453-1484.
Nathan, A, 1973/1-3.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53, pp. 33-36.
Roniger, L., 2004/4. “Review: Political Clientelism, Democracy, and Market Economy,”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6, No. 3, pp. 353-375.
Scott, J. C., 1969/12. “Corruption, Machine Polit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3, No. 4, pp. 1142-1158.
Scott, J. C., 1972/3. “Patron-Client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6, No. 1, pp. 91-113.
Shefter, M., 1977/12. “Party and Patronage: Germany, England, and Italy,” Politics Society, Vol. 7, pp. 403-451.
Wang, C.-S. & Kurzman, C., 2007/3. “Dilemmas of Electoral Clientelism: Taiwan, 1993,”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28, No. 2, pp. 225-245.
Winckler, E., 1984/9.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from Hard to Soft Authoritarianism?” The China Quarter, No. 99, pp. 481-499.

4. 學位論文
Wu, N.-T., 1987.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Dis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USA.

5. 研討會論文
Kitschelt, H. & Kselman, D. M., 2010/9/1-5.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s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the Choice of Electoral Linkage Strateg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Electronic copy 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1671548>.
Nichter, S., 2009/9/3. “Declared Choice: Citizen Strategies and Dual Commitment Problems in Clientelis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Meeting. Toronto.
6. 研究計畫
Philip Keeffer, 2007. Programmatic Parties: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and Do They Mater? Mimeo: 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4.0.2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4.0.2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