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04114-20505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04114-205052
論文名稱
Title
清代王沂孫詞接受史
The reception history of Ci of Wang Yi-Sun in Qing dynas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2-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2-24
關鍵字
Keywords
接受美學、接受史、詞、王沂孫、清代
Qing Dynasty, Wang Yi-Sun, Ci, reception history, 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recep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0 次,被下載 103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33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以西方接受理論,網羅相關詞學資料,探討清人對王沂孫詞之接受情形,就「傳播接受」、「創作接受」、「批評接受」三端論述:
(一)傳播接受,由版本的流傳,可推知王沂孫詞是否受讀者重視。本章從清代各種詞選、詞譜分析王沂孫詞收錄的情況,以歸納王詞在清代的傳播是否盛行。
(二)創作接受,蒐羅清代詞家學習王沂孫詞之作,就其相關內容,歸納為「和韻」、「仿擬」、「集句」三端,就用韻及主題,探析清人作品對王沂孫詞之學習情況。
(三)批評接受,由清人對王沂孫的評論,可見王沂孫的影響力,此章從風格、韻文形式等論述。
Abstract
By utilizing reception theories in western literature, and collec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i to discuss the reception of people in Qing Dynasty’s. This article will be discussed in three part, which are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creation reception and criticism reception. The first chapter is able to articulate the popularity of Wang’s verses. From various anthologies and collections of tunes of Ci hoping to analyze the popularity and the propagation of Wang’s verses in Qing dynasty. The second chapter, aims to collect Qing poets’ simulating works of Wang’s verses, utilizing its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d rhyme, imitates plans, and poems made up of lines from varied poets. This chapter therefore articulates the acceptance of Wang’s verses in Qing dynasty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of rhyme and themes. The last chapter, the reception and criticism theories, discusses criticisms of Wang’s verses from Qing readers and poets. Accordingly, the discussions of writing styles and forms of rhyme show the influence of Wang Yi-Sun in Qing dynast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3
一、接受史之研究現況 3
二、詞學接受之研究現況 6
三、王沂孫詞之研究現況 9
第三節、研究範圍及方法 13
一、接受理論 13
二、研究資料 15
三、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清代王沂孫詞之傳播接受 21
第一節 王沂孫詞版本流傳及互見概述 21
一、王沂孫詞集版本流傳概況 21
二、王沂孫詞互見概況 26
第二節 清代詞選對於王沂孫詞之接受概述 27
一、清編詞選收錄王沂孫詞概況 28
二、清編詞譜收錄王沂孫詞概況 50
第三章 清代王沂孫詞之創作接受 63
第一節 清人和韻王沂孫詞 63
一、和〈南浦〉﹙柳下碧粼粼﹚ 63
二、和〈踏莎行〉﹙白石飛仙﹚ 71
三、和〈高陽臺〉﹙駝褐輕裝﹚ 73
四、和〈慶宮春〉﹙明玉擎金﹚ 75
五、和〈掃花遊〉﹙小庭蔭碧﹚ 77
六、和〈掃花遊〉﹙捲簾翠濕﹚ 81
七、和〈長亭怨〉﹙泛孤艇﹚ 86
八、和〈齊天樂〉﹙冷煙殘水山陰道﹚ 88
九、和〈露華〉﹙晚寒竚立﹚ 91
十、和〈露華〉﹙紺葩乍坼﹚ 93
十一、和〈摸魚兒〉﹙玉簾寒﹚ 95
十二、和〈天香〉﹙孤嶠蟠煙﹚ 97
第二節 清人仿擬王沂孫詞 100
第四章 清代王沂孫詞之批評接受 103
第一節 論王沂孫詞之整體風格及詞史地位 104
一、王沂孫詞歸期之問題 104
二、王沂孫出於南宋姜夔 107
三、王沂孫詞多君國之思 109
四、王沂孫詞以人工見巧 116
第二節 《白雨齋詞話》論王沂孫詞 119
一、王詞鬱厚 121
二、王詞雅正 124
三、王詞沉鬱 127
四、王詞精比興 129
五、王詞有真氣 130
六、王詞品最高 133
七、王詞表裏俱佳 135
第三節 《白雨齋詞話》論王沂孫詞與各家比較 137
一、王沂孫與姜夔比較 137
二、王沂孫與張炎比較 138
三、王沂孫與周密比較 140
四、王沂孫與吳文英比較 143
五、王沂孫詞似詩中曹杜 145
第四節 藉韻文評王沂孫詞 148
一、以「論詞絕句」 論王沂孫詞 149
二、以「論詞長短句」論王沂孫詞 168
第五章 結論 172
參考文獻 176
附表(清代詞選及詞譜收錄王沂孫詞概況) 18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王沂孫作品文獻

(一)詞集

〔宋〕王沂孫著、吳則虞 箋注:《花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高獻紅著:《王沂孫詞新釋編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年。

(二)詞選

〔清〕朱彝尊、汪森編:《詞綜》,臺北:世界書局,1968年。
〔清〕先著、程洪輯,劉崇德、徐文武點校:《詞潔》,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
〔清〕沈辰垣、王奕清等:《御選歷代詩餘》,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清〕夏秉衡:《清綺軒詞選》(《歷代名人詞選》),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清〕張惠言:《詞選》,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
〔清〕董毅:《續詞選》,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
〔清〕周濟輯:《詞辨》,《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廷焯:《詞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梁令嫻《藝蘅館詞選》,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
〔清〕周濟輯:《宋四家詞選》,臺北:中華書局,1971年。
〔清〕戈載輯、杜文瀾校注:《宋七家詞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清〕端木埰輯:《宋詞十九首》,臺北:正中書局,1977年。
〔清〕朱祖謀輯:《宋詞三百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

(三)詞譜、詞韻

〔清〕吳綺輯:《選聲集》,《四庫全書叢目叢書》本,1997年。
〔清〕賴以邠輯:《填詞圖譜》,收錄於查培繼輯《詞學全書》,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萬樹輯:《詞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徐本立輯:《詞律拾遺》,收錄於《詞律》。
〔清〕王奕欽奉敕撰:《欽定詞譜》,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清〕秦巘編:《詞繫》,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清〕周祥鈺、劉崇德校譯:《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校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舒夢蘭、謝朝徵箋:《白香詞譜箋》,臺北:世界書局,2006年。
〔清〕謝元淮撰:《碎金詞譜》,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
〔清〕謝元淮撰:《碎金續譜》,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


二、古典文獻

(一)經、史、子部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宋〕王沂孫著:《樂府補題》,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吳震方著:《嶺南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二)集部:全集、別集、選集類

〔魏〕曹植著、趙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齊〕鍾嶸著、汪中選注:《詩品注》,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齊〕劉勰著、王更生譯注:《文心雕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梁〕蕭統編、張啟成、徐達等譯註:《昭明文選》,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唐〕王勃著、〔清〕蔣清翊註:《王子安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唐〕盧仝:《玉川子詩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唐〕李賀著、彭國忠注譯:《新譯李賀詩集》,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唐〕劉禹錫著、蔣維崧箋注:《劉禹錫詩集編年箋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宋〕張炎著、夏承燾校注:《詞源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宋〕黃庭堅撰、〔宋〕任淵等注;劉尚榮校點:《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明〕毛晉編:《宋名家詞》,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蕭繼宗評點校注:《花間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
胡適:《胡適選註的詞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
阮廷瑜校注:《錢起詩集校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曾昭岷等編:《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錢仲聯著,周秦、劉夢芙編校:《夢苕庵詩文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雍乾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三)集部:詩話、詞話、評論資料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清〕潘德輿著、朱德慈輯校:《養一齋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參考所收詞話
如下:
〔宋〕楊湜撰:《古今詞話》。
〔宋〕王灼撰:《碧雞漫志》。
〔宋〕胡仔撰:《苕溪漁隱詞話》。
〔宋〕張侃撰:《拙軒詞話》。
〔宋〕魏慶之:《魏慶之詞話》。
〔宋〕周密撰:《浩然齋詞話》。
〔宋〕張炎撰:《詞源》。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
〔元〕陸輔之:《詞旨》。
〔明〕陳霆撰:《渚山堂詞話》。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
〔明〕彥撰:《爰園詞話》。
〔明〕楊慎撰:《詞品》。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
〔清〕沈謙撰:《填詞雜說》。
〔清〕鄒祇謨:《遠志齋詞衷》。
〔清〕王士禎:《花草蒙拾》。
〔清〕賀裳撰:《皺水軒詞筌》。
〔清〕彭孫遹:《金粟詞話》。
〔清〕沈雄撰:《古今詞話》。
〔清〕王奕清等撰:《歷代詞話》。
〔清〕李調元:《雨村詞話》。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
〔清〕焦循撰:《雕菰樓詞話》。
〔清〕郭鏖撰:《靈芬館詞話》。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
〔清〕張惠言:《詞選》。
〔清〕周濟撰:《詞辨》。
〔清〕周濟撰:《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
〔清〕馮金伯:《詞苑萃編》。
〔清〕葉申薌:《本事詞》。
〔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
〔清〕宋翔鳳:《樂府餘論》。
〔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
〔清〕杜文瀾:《憩園詞話》。
〔清〕黃蘇撰:《蓼園詞評》。
〔清〕李佳撰:《左庵詞選》。
〔清〕江順詒:《詞學集成》。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
〔清〕馮煦撰:《蒿庵論詞》。
〔清〕蔣敦復:《芬陀利室詞話》。
〔清〕劉熙載:《詞概》。
〔清〕陳廷焯:《詞壇叢話》。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清〕譚獻撰:《復堂詞話》。
〔清〕胡薇元:《歲寒居詞話》。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
〔清〕張德瀛:《詞徵》。
〔清〕張祥齡:《詞論》。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
〔清〕王闓運:《湘綺樓評詞》。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
〔清〕蔣兆蘭:《詞說》。
〔清〕丁晏編:《曹集詮評》,臺北:世界書局,1973年。
顧俊:《三曹資料彙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三、近人研究專書

(一)詞學專著

唐圭璋撰:《宋詞四考》,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繆鉞撰:《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4年。
詹安泰撰:《宋詞散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
唐圭璋撰:《唐宋詞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俞陛雲撰:《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葉嘉瑩、繆鉞撰:《靈谿詞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葉嘉瑩撰:《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王筱芸撰:《碧山詞研究》,江蘇:南京出版社,1991年。
金啟華、蕭鵬撰:《周密及其詞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
施蟄存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劉永濟撰:《微睇室說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葉嘉瑩撰:《迦陵說詞》,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葉嘉瑩撰:《名篇詞例選說》,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王兆鵬撰:《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龍榆生撰:《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王師偉勇撰:《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二)文學理論

〔明〕徐師曾著:《詩體明辨》,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德國〕姚斯、〔美國〕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陳文忠著:《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陳文忠著:《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四、單篇論文

張莉莉〈略論王沂孫詞的寄意〉,《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2期。
葉嘉瑩〈論詠物詞之發展及王沂孫之詠物詞〉,《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4期。
孫肅〈從《齊天樂•蟬》談王沂孫的詠物詞〉,《揚州大學學報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年3期。
黃瑞枝〈王碧山詞藝術表現之探討〉,《屏東教育大學學報》1991年6期。
黃瑞枝〈王碧山詞韻探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1991年3期。
陳鐵鑌〈白石與碧山詞的比較研究〉,《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2期。
孫謙〈論王沂孫的詠物詞〉,《龍巖師專學報》,2001年4期。
張雷宇〈瓊枝寸寸玉,旃檀片片香-論王沂孫詞之特色〉,《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5期。
聶桂菊〈亡國之音哀以思-淺論王沂孫詠物詞的個性化特征〉,《文教資料》2007年7期。
薛青濤〈夢回荒館月籠秋 何處砧聲喚客愁-王沂孫詞戀宋情結的文化闡釋〉,《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期。
李彥娜:〈論王沂孫的詞派歸屬〉,《廣西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1月。
王師偉勇撰:〈兩宋詞人仿擬典範作品析論〉,收錄於《人文與創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6月。
譚輝煌〈論宋元之際風雅詞派的沉郁詞風-以張炎、周密、王沂孫為中心〉,《大眾文藝》2010年4期。

五、學位論文

薛乃文:《馮延巳接受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顏文郁:《韋莊詞接受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吳錦琇:《陳廷焯《詞則》評選「王沂孫詞」析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許淑惠:《秦觀詞接受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柯瑋郁:《晏幾道小山詞接受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普義南:《吳文英詞接受史》,臺北:淡江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夏婉玲:《張先詞接受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