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06110-22311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06110-223116
論文名稱
Title
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學習生物科生殖單元成效的影響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Biological Reproduc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12-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1-06
關鍵字
Keywords
學習成就、教室環境感受、科學態度、合作學習
learning achievem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Scientific Attitud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8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一學生在「STAD合作學習法」與「傳統講述」教學策略下,生物「生殖」單元的學習成效、科學態度及教室環境上的感受之差異,並探討教師教學歷程以及學生學習歷程的改變。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並輔以質性資料進行研究,以高雄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實驗組27人進行「STAD合作學習法」教學,控制組27人進行「傳統講述」教學。研究工具包括「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科學態度量表」、「教室環境量表」、「合作學習感受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
研究結果發現「STAD合作學習法」教學能使學生有較積極、正向的科學態度與教室環境感受,進而顯著提昇國中一年級學生「生殖」單元的學習成就以及學習保留效果;在小組討論歷程中,學生從一開始毫無頭緒逐漸學會分工,最後能領導小組之學習;小組分享的過程也從一開始的態度扭捏到逐漸表現大方;學生認為合作學習在客觀上能輕鬆完成生物學習,同時在主觀上他們也喜歡這種上課的氣氛,並希望教師以後能多採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而教師在教學的歷程中,無論是小組討論或是小組分享時扮演的角色也從一開始的無法放手到相信學生能有所為的適時引導;並以學生的進度為進度且能傾聽、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願。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with the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the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lass environment for the seventh graders’ learning in biological reprodu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In addition, the progres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re studied followed up. In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27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aught by 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 (STAD)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27 subjec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by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They were all seven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ounty. The instruments consist of “Biological Reproduc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Science Attitudes Scale,” “What Is Happening in This Class? Questionnaire,”and “Cooperation Learning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apply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COVA.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STAD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stimulated students to show more positive scientific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d more class environment encouragement. Moreover, it promoted the seventh graders’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study the unit of reproduction and exhibited retentive effect.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were in a hopeless tangle in the beginning, followed by a more cooperative manner gradually, and finally they were leading group learning. The processes of the sharing of the groups were embarrassing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n they were gradually open-handed at the end .Objectively, students think they could complete the learning of biology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ubjectively, they also enjoyed this kind of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hope the teacher could use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teaching more often.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acher was able to follow up the students’ thought and progress to guide them in more details during the group discussion and group sharing. Also the teacher should listen and respect the students’ opinion and will even though the teacher worried about the methodology didn’t suit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中文摘要………………………………………………………І
英文摘要………………………………………………………Ⅱ
目錄……………………………………………………………Ⅲ
表次……………………………………………………………Ⅴ
圖次……………………………………………………………Ⅶ
附錄次…………………………………………………………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合作學習………………………………………………………… 7
第二節 科學態度的意涵………………………………………………… 18
第三節 教室環境知覺的意涵…………………………………………… 20
第四節 運用合作學習與自然科教學與科學態度、學習成就之間
的關係之實徵研究……………………………………………… 23
第五節 生物生殖的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7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流程…………………………………………… 28
第三節 研究樣本…………………………………………………………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4
.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0
第一節 不同的教學策略對生殖單元學習成就的影響………………… 50
第二節 不同的教學策略對生殖單元學習保留效果的影響…………… 57
第三節 不同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科學態度的影響……………………… 64
第四節 不同的教學策略對學生教室環境知覺感受的影響…………… 72
第五節 教師教學歷程與學生學習歷程…………………………………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結論……………………………………………………………… 137
第二節 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6
附錄…………………………………………………………… 152




表次
表2-1-1 合作學習小組與傳統學習小組之比較……………………………… 9
表3-1-1 兩班學生組成………………………………………………………… 27
表3-1-2 兩班學生七年級上學期三次段考平均……………………………… 28
表3-2-1 實驗組別、實驗處理及依變項……………………………………… 30
表3-2-2 個人進步分數換算表………………………………………………… 35
表3-3-1 預試樣本明細表……………………………………………………… 37
表3-4-1 生殖單元概念測驗雙向細目表 ( 預試 )…………………………… 39
表3-4-2 生殖單元主概念-概念學習目標-題目對照表 ( 預試 )…………… 40
表3-4-3 生殖單元概念測驗雙向細目表 ( 正式 )…………………………… 42
表3-4-4 生殖單元主概念-概念學習目標-題目對照表 ( 正式 )…………… 43
表3-5-1 質性資料編碼表……………………………………………………… 48
表4-1-1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1
表4-1-2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的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
摘要表………………………………………………………………… 51
表4-1-3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52
表4-1-4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52
表4-1-5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平均數與標
準差…………………………………………………………………… 53
表4-1-6 兩組學生 「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的迴歸係數
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54
表4-1-7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後測共變數分
析摘要表……………………………………………………………… 55
表4-1-8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後測之調整後
平均數………………………………………………………………… 56
表4-2-1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延宕測驗之平均數與
標準差………………………………………………………………… 57


表4-2-2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前測、延宕測驗的迴歸
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58
表4-2-3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延宕測驗的共變數分析摘
要表…………………………………………………………………… 58
表4-2-4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延宕測驗之調整後平均數… 59
表4-2-5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延宕測驗平
均數與標準差………………………………………………………… 59
表4-2-6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的前測、延
宕測驗的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60
表4-2-7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延宕測驗的共變
數分析摘要表………………………………………………………… 61
表4-2-8 兩組學生「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各概念向度延宕測驗之調整
後平均數……………………………………………………………… 62
表4-3-1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64
表4-3-2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後測的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65
表4-3-3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5
表4-3-4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66
表4-3-5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各分量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66
表4-3-6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各分量表的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 67
表4-3-7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各分量表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4-3-8 兩組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各分量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68
表4-3-9 「小組合作學習問卷」中學生自然科學態度的分析………………… 69
表4-4-1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2
表4-4-2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後測的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73
表4-4-3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3
表4-4-4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3
表4-4-5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各分量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4
表4-4-6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各分量的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 75
表4-4-7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各分量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4-4-8 兩組學生「教室環境量表」各分量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7
表4-4-9 「小組合作學習問卷」中學生對教室環境知覺的分析……………… 79
表4-5-1 「小組合作學習問卷」中學生對教師引導的看法……………………101
表4-5-2 「小組合作學習問卷」中學生對小組上台分享的看法…………… 124

圖次
圖3-2-1 研究架構……………………………………………………………… 31
圖3-2-2 研究流程圖…………………………………………………………… 33
圖3-2-3 實驗組教學模式流程圖……………………………………………… 35
圖3-2-4 控制組教學模式流程圖……………………………………………… 36
圖3-5-1 質性資料的分析流程………………………………………………… 49
圖4-5-1 質性資料分析結果架構圖…………………………………………… 83
圖4-5-2 研究者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與學生互動的變化過程…………… 91
圖4-5-3 研究者在學生進行小組分享時與學生互動的變化過程…………… 97
圖4-5-4 第二組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的變化過程………………………… 103
圖4-5-5 第五組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的變化過程………………………… 111
圖4-5-6 學生於小組分享歷程之變化過程…………………………………… 119

附錄次
附錄一 教室環境量表…………………………………………………………152
附錄二 科學態度量表…………………………………………………………156
附錄三 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預試)……………………………………… 158
附錄四 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信度分析以及難度、鑑別度分析(預試一) 162
附錄五 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信度分析以及難度、鑑別度分析(預試二) 166
附錄六 生殖單元成就評量試題(正式)……………………………………… 170
附錄七 生殖單元教學設計(合作學習組)…………………………………… 174
附錄八 生殖單元教學設計(傳統教學組)…………………………………… 190
附錄九 生殖單元學習單………………………………………………………206
附錄十 學習週記………………………………………………………………218
附錄十一 研究日誌………………………………………………………………219
附錄十二 小組合作學習問卷……………………………………………………220
附錄十三 學習感受問卷…………………………………………………………222
附錄十四 小考得分單……………………………………………………………22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5)。教學研究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吳青香(2003)。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植物繁殖另有概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李秋芳(2002)。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林至彥(2006)。拼圖式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國小六年級數學科實驗成效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林淑美(2000)。營造一個促進學生思考的國中生物教室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素如(2004)。國中生物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林至彥(2006)。拼圖式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國小六年級數學科實驗成效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林慧欣(2003)。試行真實情境脈絡的數學教材與教法於國一課室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
林青蓉 (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促進國ㄧ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學碩士論文,高雄。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邱惠芬(2003)。多媒體介面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段曉林(1996)。我的教學符合建構主義?彰化師大科學教育中心建構與教學,第五期。
柯政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形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倪啟堯(2005)。以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討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動物繁殖」之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徐美莉(2006)以小組合作之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童「生物繁殖」概念的學習歷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陳敬典(2007)。探討競爭解釋的論證取向教學策略對國二學生論證能力與教室環境知覺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陳英豪、葉懋堃、李坤崇、李明淑、邱美華(1991)。國小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4,1-26。
陳路民(2004)。應用合作學習於九年一貫自然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郭坤隆(2007)。合作學習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成效之研究-以「聲音的探討」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2008年5月1日,取自http://140.116.223.225/98course/。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網要修訂資訊網。
張金淑(1990)。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的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金淑(2005)。合作學習之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1,45-60。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莊嘉坤(1991)。李克氏對化學的科學態度量表的編製與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3, 309-327。
莊嘉坤(1997)。學童對自然科的態度與科學學習。載於莊嘉坤編著:科學教育面面觀。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莊麗嬌(2002)。應用問題中心教學與合作學習理論於高職數學教室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
莊雪芳、鄭湧涇(2003)。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與學習環境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1 ( 2 ),171-194。
許榮富(1986)。學生特性及學習環境對科學態度成就影響分析研究。師大學報,31,695-719。
國立編譯館(1998)。國民中學生物(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梁珠華(2005)。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康軒版自然與生活科技97學年度第二冊題本。
黃詠仁(2001)。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研究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
黃台珠、Jill M. Aldridge、Barry Fraser(1998)。台灣和西澳科學教室環境的跨國研究-結合質性與量的研究方法。科學教育學刊,6(4),343-362。
黃憲政(2008)。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在「生物的繁殖」單元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曾逸鳴(200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對科學的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水中生物」單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曾昭銘(2004)。合作學習應用於高中生活科技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彭文貴(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植物生殖概念及其另有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曾雯靖(2008)。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生物生殖單元學習成效及自然科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
楊榮祥、Barry Fraser(1998)。台灣和西澳科學教室環境的合作研究-研究架構、方法及對台灣科學教育的啟思。科學教育學刊,6 ( 4 ),325-342。
楊榮祥(1997)。中學科學教室環境影響之本質與其影響因素。台北市,國科會微縮小組。
溫家男。關於生物~~我有問題!!。2008年10月,取自http://163.23.86.18/plog/index.pxp?blogId=66 
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蔡易輯(2007)。不同學科背景大學生在科學遊戲課程中教室環境知覺、自我效能及科學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鄭湧涇、楊坤原( 1995 )。對生物學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3 ( 2 ),189-211。
潘正安(1984)。國中學生科學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蕭仿玲(2005)。科學寫作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研究以生物的繁殖單元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鍾毓瑾(2005)。情境式學習在高中基礎生物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簡順樑(2002)。落實PCDC於高職數學課室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
蘇麗美(2005)。問題為中心之教學策略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與教室環境知覺之
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蘇麗美(2004)。合作學習法在國小自然領域教學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蘇奧晴(2008)。合作學習敎學法對高中生物課教學成效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龔僑立(2006)。合作學習、電腦概念構圖與學習風格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生物繁殖概念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二、西文部分:

Bull, S., Taylor, J. (1987). Classroom management. New York: Croom Helm.
Coker, D. R. & White, J. (1993). Selecting and applying learning theory to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Education, 114(1),77-80.
Deutsch, M. (1949). An experimen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social influence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2, 199-232.
Haney, R. E. (1964).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ttitudes. The Science Teacher, 31 (12), 33-35.
Hand, B., & Treagust, D. F. (1991).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Scien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sing a Constructive Framework.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1(4), 172-176.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7). Structur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Lesson Plans for Teachers.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3).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compet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4th.).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4rd.). Boston: Allyn & Bacon.
Jakubowski, E. (1993). Constructing potenti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 middle grades mathematics. In K. Tobin( ed.).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 N. 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Munby, H. A. (1983). Thirty studies involving in the “Science Attitude Inventory”: What confidence can we have in this instru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 141-162.
Martin, R., Sexton, C. & Wagner, K. (1994). Teaching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Rokeach, M. (1968). 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lavin, R. E (1985).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lying contact theory in desegregated schools. Joural of social Issues, 43-62.
Slavin, R.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2), 31-33.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2nd Ed) .NJ:Prentice Hall.
Simpson, R. D., Koballa, Jr. T. R., Oliver, J. S. & Crawley, F. E.(1994). Research on affective dimension of learning. In Gabel, D. L.(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 sociation (p.221-234). New York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haran, & Shachar. (1988). Language and learning in the cooperative room . springer - Verlag New York Inc.
Yager, R. E. & Penick, J.E. (1986). Perception of four age groups toward science classes, teacher, and the value of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70(4), 347-35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28.203.14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28.203.14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