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13109-13141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13109-131415
論文名稱
Title
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之研究 (1895~1945)
A Study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1-0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1-13
關鍵字
Keywords
意識形態、認同、殖民、民族主義
Ideology, Identification, Nationalism, Coloniz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乃基於對「民族主義」的研究興趣,是故,觀諸台灣四百多年歷史最易突顯出「民族主義」之理論精神,即屬西元1895年至1945年期間的日本殖民時期了。而將所學理論知識體系應用至最關乎吾人的台灣歷史,勢必為政治學領域學子的任務。
本論文題為「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之研究(1895~1945)」,本文主要以文獻分析法、歷史比較分析法,試圖研究分析日殖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運動;本論文研究目的有三點:首先,本文在探討日殖時期,台灣人民族主義運動的內涵、訴求與其意識形態。再者,本文在探討釐清該殖民時期,各民族主義觀點的差異性,其所受時空、歷史事件所影響的層面。最後,民族主義理論中最重要的課題之ㄧ,即「認同」的議題,是故,本論文,將探討台灣人處於「台灣」、「日本」與「中國」三者之間的認同位置的動態過程。
本論文認為在探討日殖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問題,不該將台灣人的民族意向劃歸於全然地「二元對立」論點。「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祖國派」與「日本皇民」認同等民族主義的研究途徑,對於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的運動領導者、一般人民似乎過於狹窄以及嚴苛、簡化;是故,儘管史料無法百分之一百容我們看出這些民族認同論述在同質、異質時間上的游移;該時運動領導者在中國、日本、台灣幾個主體位置上的徘徊不定,卻是不容置疑的。吾人更不該將其以「是非、對錯」來論評之,因為這該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本論文認為日殖時期最值得關懷實乃在於當時台灣人的共同「抗日精神」了。
最後,本論文指出日殖時期,台灣人的無奈與孤兒意識,現代學者對於該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的論述,過於聚焦於「民族意向」的絕對,是不客觀地,因為該觀點易淪為各論者意識形態之爭辯。「民族主義」的魅力之處,在於其喚醒人們內心深處那股神秘的賦歸、重返起始點的神聖力量,所有人都眷顧著過去、回憶著從前,是故,日殖時期「祖國派」人士,就是秉持著如此的情緒與潛在意識,這種具有「中國意識」的民族意向,不容吾人恣意抹滅。不過日本殖民台灣期間,台灣人被迫與原鄉分隔五十年,這些歲月勢必造成台灣人民族意識的轉變,這個過程,如果真所謂產生了「台灣人意識」,吾人無法加以否認。
當日本人進入台灣實施殖民統治時,台灣人終於意識到「他者」的存在繼而省視自我,該時台灣人,如同坐上那宣示著要找出「自己」的列車,終點有中國、台灣與日本;但台灣人知道列車會開往哪個終點嗎?這個問題在當時是個無解,因為,就如同吳濁流那無與倫比的大作一樣-台灣、台灣人民是亞細亞的孤兒。
Abstract
With the interest in studying nationalism, the writer initiated a study on the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which she thinks is the most remarkable time in the Taiwan’s 400 years of history and reveals exactly the essence of the nationalism theories. As a student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writer takes it as a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e theories she has learnt applied to the Taiwan’s history, which has a lot to do with us.

This graduate thesis is titled “A Study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and in the thesis three methods (literature analysis, history comparative analysis ) are mainly used for study on Taiwan’s nationalism movement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thesis is going to present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to look into the interior significanc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movements, what the Taiwanese people wanted and their ideologi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secondly,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among all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aiwanese nationalism during that colonial time from the angle how they we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like the time, place and historical events; furthermore, we will talk about “identificatio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in the theories of nationalism. Therefore, in this thesis, we’ll also learn about how Taiwanese people’s identification shifted among Taiwan, China and Japan.

The thesis does not assent to consider Taiwanese people’s intention with pure “Binary opposition” contention while discussing the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For the movement leaders or the public, identities such as “Chinese ideology”, “Taiwanese ideology”, “Homeland faction”, or “Japanese Komin (Japanese Imperial Civilization)” are too illiberal, too strict and too simplified. Therefore, despite no historical resources can 100% reveals how the nationalism identification shifted under the same or different factors and time’s effect, it is still undoubted that the movement leaders at that time wavered among the mainstreams (the Han nationality, China, Japan and Taiwan). We should not judge such identities right or wrong, because it’s a question of values options. The writer thinks Taiwanese people’s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government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s the part worthiest of our attentions.

At last, the thesis indicates that, Taiwanese people’s orphanage consciousness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y hardly had any alternatives, and that discussions of modern scholars on Taiwanese people’s nationalism focus too much on their intention is absolutely not impersonal, for their perspectives were usually led into arguments on different ideologies. The charm of nationalism is to awaken the mysterious belonging and the power of returning to the start, lying deeply in people’s mind. Everybody felt attached to the past, recalling “long time ago…”. This was the emotions and latent ideology the “Homeland Faction” possess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ir “China ideology” intention should not be erased. However, the Taiwanese were apart from their homeland under pressure for fifty years as the length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se years would surely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people’s ideologies, also we cannot deny if the so-called “Taiwanese ideology” was born during this transforming process.
When the Japanese put civilization into practice in Taiwan, the Taiwanese sensed the existence of “another party” and then inspected internally to themselves. At that time, it was like the Taiwanese people got onto the train and claimed to find out who they were, and the destinations are China, Taiwan and Japan. Did they know where the train headed to? Not exactly, that was a question with no answers, because as written in Wu Cho-Liu's unprecedented and unrepeatable epic, the Taiwanese are the orphan of Asia.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其限制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限制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一、民族、民族主義的研究 7
二、當代學者對日殖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分類 12
三、日殖時期台灣人的組織運動 15
四、馬克思主義與民族主義 21
五、當代研究日殖時期台灣史的學者觀念 23
六、其他論文文獻 28
第二章 日本的殖民與台灣的民族主義之發展背景 35
第一節 台灣的族群構成 35
一、台灣的原始先住民族 35
二、來自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漢族系族群 35
第二節 日殖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發展背景之內外部關係 36
一、日本對台灣入侵的原因 36
二、清日戰後的馬關條約 40
三、日殖時期台灣與中國文化民族認同的承襲 41
四、國際因素對台灣殖民地的影響 44
第三節 「中國」-日本殖民台灣的絆腳石? 54
第四節 小結 56
第三章 日殖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與民族認同政治發展 59
第一節 民族主義形成期-武官總督時代(1895~1919) 60
一、原始的武裝抗日民族主義運動-土匪與抗日運動家 60
二、台灣人民族認同的開始 72
第二節 民族主義轉變期-文官總督時代(1919~1936) 75
一、近代文明的抗日民族主義運動-保守與激進 75
二、台灣人民族認同的多元化 93
第三節 民族主義沉睡期-武官總督時代(1936~1945)101
一、民族主義運動消沉-皇民化運動開始與漢族文化的消逝 101
二、台灣人民族認同的混淆 105
第四章 結論 107
參考書目 11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2006,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3月初版11刷。
Barrington Moor Jr.著,蕭純美譯,1995,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I。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02月初版。
Chris Harman著,白曉紅譯,2001,民族問題的重返。台北:前衛出版社,12月初版。
David Marsh、Gerry Stoker,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等譯,2007,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01月。
Eric J. Hobsbawm著、李金梅譯,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06月初版一刷。
J. S. McClelland,2003,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2月初版四刷。
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月份版本不詳。
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02月初版三刷。
王曉波編,1998,台胞抗日文獻選。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1月初版。
方孝謙,2008,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01月二版一刷。
矢內原忠雄,2002,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01月二版。
司馬嘯青,2005,台灣日本總督。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月初版一刷。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3,清聖祖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03月。
台灣總督府著,王乃信、林至潔、王獻香等譯,2006,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第二冊-政治運動。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06月初版。
伊藤幹彥,2005,日治時代後期台灣政治思想之研究-析論台灣抗日運動者的政治思想。台北:鴻儒堂出版社,02月初版一刷。
江宜樺,2000,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04月初版三刷。
吳濁流,1995,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07月初版一刷。
李筱峰,1999,台灣史100件大事(上)戰前篇。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0月一版。
岸本美緒、春山明哲、川島真、並木真人、松本武祝等箸,王珊珊、陳文松、許佩賢等譯,2004,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04月初版。
林國章,2004,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1895~1945。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06月。
若林正丈,200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03月二版一刷。
若林正丈,台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譯,2007,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出版有限公司,03月。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編著,2004,文化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09月二版一刷。
荊子馨,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出版,01月初版一刷。
陳朝海、曾秋美、張炎憲編,2001,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1月1版。
陳芳明,2006,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1920-1931。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01月初版。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出版,11月初版一刷。
陳翠蓮,2008,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08月一版一刷。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2002,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05月一版五刷。
黃昭堂,2006,台灣民主國研究-台灣獨立運動史的一斷章。台北:前衛出版社,01月初版。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08月初版。
遠流台灣館編著,2000,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2月二版一刷。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2002,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02月初版一刷。
薛化元、戴寶村、周美里,2005,台灣,不是中國的-台灣國民的歷史。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11月。
謝政諭,2007,文化、國家與認同-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07月。
藍博洲編著,1993,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4月初版一刷。
羅志平,2005,民族主義:理論、類型與學者。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02月初版一刷。

(二)期刊部份

水秉和,1987年09月,「民族主義與中國政治發展」,當代,第17期,頁14-21。
江宜樺,1997年03月,「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期,頁83-121。
江宜樺,1998年03月,「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9期,頁163-229。
沈松僑,2002年12月,「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兼論民族主義的兩個問題」,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3期,頁49-119。
松永正義,1993年07月,「台灣的文學活動」,當代,第87期,頁13-29。
若林正丈,1987年09月,「台灣抗日運動中的『中國座標』與『台灣座標』」,當代,第17期,頁40-51。
黃進興,1987年09月,「中國民族主義的特色之ㄧ」,當代,第17期,頁22-29。
崔末順,2005年12月,「日據時期台灣左翼文學運動的形成與發展」,台灣文學學報,第7期,頁149-172。
陳芳明,2005年12月,「台灣文壇向左轉-楊逵與三O年代的文學批評」,台灣文學學報,第7期,頁99-128。
游勝冠,2004年05月,「民族主義與階級意識之外的台灣農民運動史觀-台灣農民運動後期的左傾探源」,歷史月刊,第196期,頁57-64。
趙建民,1998年01月,「台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的對抗: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期,頁54-77。
漁父,1987年09月,「馬克思主義與民族主義」,當代,第17期,頁30-39。

(三)學位論文部份

朱雲珍,1997,台灣民族主義:起源與內涵之分析,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城,1999,舊民族國家,或新公民社會?-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批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昀陽,2005,文學行動、左翼台灣-戰後初期(1945~1949)楊逵文學論述及其思想研究,台中: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儀真,1996,三O年代和七O年代台灣鄉土論戰中左翼思想及其背景之比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豪,1999,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之民族認同(1920-1945),台北:私立淡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成,2002,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俐甫,2004,台灣民族主義之研究-1950年代以前的台灣民族主義運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傅錫誠,2001,政治意識形態解構與重構: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之解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一) 書籍部分

Chih-ming Ka. 1995. 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Land Tenure, 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y.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Tani E. Barlow(eds.), 1997. formation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East Asia,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6.51.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6.51.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