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14104-23133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14104-231337
論文名稱
Title
京華煙雲思想與婚戀觀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1-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1-14
關鍵字
Keywords
婚戀、京華煙雲、思想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5 次,被下載 621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213 times.
中文摘要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涉足小說界的起點,而且這個起點一開始就以長篇的型式出現,長達七十萬言的《京華煙雲》共分為上、中、下三卷,總計四十五章,以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為經,以時代的變遷為緯,藉著姚、曾、牛三大家族的興衰浮沉,刻劃出從清末義和團事件到民國對日抗戰初期長達四十年之久的社會面貌,除了小說所必備的藝術型式之外,《京華煙雲》豐富的思想性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林語堂以道家思維貫串全書的用心極為明確。另外,《京華煙雲》的愛情與婚姻是以女性為主體、以女性的觀點為重心所做的描述,透過其中六位主要女性人物的愛情與婚姻,即可印證《京華煙雲》的婚戀觀帶有崇拜女性的色彩。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京華煙雲》思想與婚戀觀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14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京華煙雲》的道家處世…………15-45

第一節 順其自然……………………………………………………………16
第二節 回歸自然……………………………………………………………28
第三節 自由審美的人生態度………………………………………………34


第三章 《京華煙雲》的儒家面貌…………46-74

第一節 儒家的信徒…………………………………………………………. 46
第二節 做人與做官…………………………………………………………..58
第三節 文人傷時……………………………………………………………..69


第四章 《京華煙雲》的儒道互補──中庸近情的人生觀 …………75-122

第一節 擁抱塵世生活──合情理的中庸之道…………………………..77
第二節 人生的目的──快樂與幸福……………………………………..95
第五章 《京華煙雲》的愛情與婚姻──以女性為主的解讀 ……………….123-183

第一節 《京華煙雲》女性的愛情與婚姻…………………………………..123
第二節 《京華煙雲》的婚戀觀……………………………………………..156


第六章 結論…………………………………184-189

參考書目……………………………………..190-19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論文參考書目


一、 基礎材料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京華煙雲》台北:大漢出版社,1982。


二、 《京華煙雲》研究專著及學位論文(依年代先後排列)

宮以斯帖:《林語堂京華煙雲(張譯本)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胡馨丹:《林語堂長篇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吳孟真:《伊沙貝.阿言德「精靈之屋」與林語堂「京華煙雲」之比較》,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楊小惠:《還原翻譯問題探討—以Moment in Peking 中譯本為例》,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三、 小說史及文學批評(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張雙英:《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萬卷樓,1990。
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2001。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4。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四、 其他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溢嘉編譯:《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1980。
王溢嘉編譯:《文化與心靈》台北:野鵝出版社,1987。
王兆勝:《林語堂的文化情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王兆勝:《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王新霞選註:《花間詞派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3。
文崇一、蕭新煌主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
孔慶茂:《辜鴻銘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
瓦西列夫著,趙永穆譯:《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正中書局主編:《林語堂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台北:正中書局,1994。
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圖書,1989。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3。
李勇:《林語堂》台北:國家出版社,2002。
成先聰:《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化》上海:三聯書店,1994。
安德烈.莫洛亞著,秦雲、陳曉南譯:《生活之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76。
朱榮治:《莊子的美學與文學》台北:明文書局,1998。
朱熹集注,周鳳五導讀:《論語》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
沈清松編:《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桂冠圖書,1993。
沈復原著,呂自揚:《眉批新編浮生六記》高雄:河畔出版社,1993。
杜少春主編:《青春的美「詩經」愛情詩名篇欣賞》台北:學鼎出版有限公司,1999。
杜景華:《紅樓夢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吳兆路:《中國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岳慶平:《家國結構與中國人》香港:中華書局,1989。
余德慧:《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1995。
余德惠:《中國人的幸福觀》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1987。
佛洛姆著、孟祥森譯:《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84。
林意玲:《林語堂的心靈世界》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台灣分會,1990。
林太乙:《林語堂傳》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
林太乙編:《讀書的藝術》(語堂文選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林阿苔、林亞娜:《吾家》台南:德華出版社,1976。
林語堂:《八十自敘》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89。
林語堂:《八十自敘》台北:遠景出版社,1980。
林語堂:《信仰之旅》台北:道聲出版社,1991。
林語堂:《林語堂思想與生活》台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民國叢書第二編第六十五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台北:遠景出版社,1980。
林語堂:《語堂文集》(上下冊)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8。
林語堂:《無所不談合集》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5。
林語堂:《金聖嘆之生理學》台南:德華出版社,1980。
林語堂:《論孔子的幽默》台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
林語堂:《談情說性》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林語堂:《賴柏英》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
林語堂:《愛與諷刺》台南:德華出版社,1980。
林語堂:《林語堂精摘》台北:遠景出版社,1980。
林語堂:《談人性》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1。
林語堂:《有不為齋隨筆》台北:德華出版社,1980。
林語堂:《吾國吾民》台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
林語堂:《論孔子的幽默》台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
林語堂:《蘇東坡傳》台北:遠景出版社,1986。
林語堂:《人生就像一首詩》台北:國際少年村,2001。
宣建人:《紅樓夢雜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3
周伯乃:《情愛與文學》台北:東大出版社,1984。
洪理夫編:《愛的路上》台北:號角出版社,1988。
胡菊人:《紅樓、水滸與小說藝術》台北:遠景出版社,1981
施建偉:《林語堂研究論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施建偉:《幽默大師──林語堂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
孫寶義:《讀紅樓夢話人才》台北:方智出版社,1996
夏志清:《愛情、社會、小說》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1。
張春興:《姻緣路上情理多》台北:桂冠圖書,1995。
梁建民、沈栖編輯:《林語堂:憂國憂民的幽默大師》台北:海風出版社,1993。
邱琇環、陳幸蕙選註:《閒情逸趣,明清小品賞析》台北:長橋出版社,1980
童笙編著:《淡泊人生:老子》台北:正展出版公司,2000。
馮其庸編注,曹雪芹:《紅樓夢》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
曾昭旭:《永遠的浪漫愛》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1999。
曾昭旭:《愛情功夫》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1996。
曾昭旭:《性情與文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1985。
傅佩榮:《圓成生命的理想》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2。
傅統先:《哲學與人生》台北:水牛圖書出版社,1998。
彭懷真編:《掌握愛的發展》台北:洞察出版社,1988。
舒云:《文化使者──林語堂》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
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1995。
萬平近編選:《林語堂選集》(上、下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
黃錦鋐注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9。
黃興濤:《辜鴻銘》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1。
詹石窗:《道教與女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莊慧秋等:《中國人的姻緣觀》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1995。
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生死、享樂、自由》北京:新華書店,1988。
翟學偉:《中國人的臉面觀》台北:桂冠出版社,1995。
滕守堯:《道與中國文化》台北:揚智文化,1996。
葛召光:《道與中國文化》台北:東華書局,1989。
劉再復、林崗:《傳統與中國人》香港:三聯書店,1990。
劉炎生:《林語堂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
葉慶炳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5。
葉航:《美的探索》台北:志文出版社,1988。
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台中:晨星出版社,1988。
陳美利:《陶淵明探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3。
陳墨:《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南昌:百花州文藝出版社,1995。
陳墨:《金庸小說情愛論》南昌:百花州文藝出版社,1996。
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 聯經出版社,1979。
錢憲民:《快樂的哲學》台北:紅葉文化出版社,1996。
錢谷融主編:《林語堂書話》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盧燕貞:《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謝冰瑩、李鍌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7。
鍾來因:《蘇軾與道家道教》台北:學生書局,1990。
戴朝福:《儒家的生命情調》台北:學生書局,1991。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台北:東大出版社,1977。

龔鵬程、陳信元主編:《林語堂的生活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0。

靄理士著,潘光旦譯注:《性心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五、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沈謙:<從金聖嘆到林語堂──評來臺後二十四快事>,《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8期(1997年12月),頁580∼594。

李栩鈺:<科技心、文藝情──發明中文打字機的幽默大師林語堂>,《國文天地》第17卷第7期(2001年12月),頁64∼69。

林如斯:<關於京華煙雲>,《京華煙雲》目錄前11∼13頁,台北:大漢出版社,1982。

周仁政:<論林語堂的自由個人主義文化觀>,《中國文化月刊》第236期(1999年11月),頁81∼99。

胡有瑞:<林語堂無所不談>,《書評書目》第27期(1975年7月),頁24∼37。

彭映豔:<一捆矛盾:試論林語堂作品的道家思想>,《純文學》復刊第27期(2000年7月),頁12∼22。

喻蓉蓉:<幽默大師林語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傳記文學》第80卷第3期(2002年3月),頁39∼64。

楊秋明譯、合山究撰:<文學大師林語堂在美國的奮鬥記要>,《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卷第1期(1994年9月),頁74∼94。

蔡登山:<張愛玲的「林語堂」夢>,《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44期(2002年8月),頁6~10。

嚴浩崗:<具有”紅樓”血緣的兩部中國現代小說──《紅樓夢》與《家》及《京華煙雲》之比較>,《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一輯,頁259∼274。


六、網路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宋媛:<遊子歸鄉與文人傳教──辜鴻銘、林語堂對外文化介紹的同與異>,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頁17∼20。

周荷初:<林語堂與袁宏道:自然主義與美學意識的一脈延伸>,《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 1期,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頁158∼162。

施萍:<論林語堂的立人思想>,《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02期夏之卷,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中國期刊網,頁61∼6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