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16104-1610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16104-161006
論文名稱
Title
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1-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1-16
關鍵字
Keywords
歌仔冊、詞彙、語言研究、押韻分析、《八七水災歌》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4 次,被下載 574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744 times.
中文摘要
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 論文摘要

文獻紀錄在文化遺產中實居重要的地位,而「歌仔冊」正是台灣說唱文學的寶貴紀錄,因此對於歌仔冊的研究與探討是很有意義的。本研究即是站在一個珍惜台灣閩南語書面文獻的角度,針對竹林書局所出版的《八七水災歌》,觀察其整體的語言現象,希望藉此深入了解當時紅極一時的歌仔冊文化。
本論文共分成五章,第一章是前言,第二章是《八七水災歌》的內容和表現手法,在「內容結構分析」上可以看出:《八七水災歌》在結構上可成前言、主體和結尾三個部分。
而從《八七水災歌》的表現手法上來看,可得知:1、在體製上《八七水災歌》為「七字仔」,是七言四句體,其形式較自由,不講求平仄,在押韻方面,平仄可通押。2、句式是以「上四下三」為主,即「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的格律節奏。3、為了維持每句七個字和押韻,所以作者便利用字詞的省略、添加及替代,以及倒裝的運用等方式來因應之。4、作者不曾刻意去使用一些花俏的修辭手法。故《八七水災歌》中可分析的修辭大都顯得自然,似渾然天成,展現民間文學純樸中又富變化的一面。
第三章是《八七水災歌》的押韻分析,在押韻方面,可以看出:1、《八七水災歌》以四句為一押韻單位,共計有200個押韻單位。在韻部的選用上,大多符合《彙音寶鑑》的韻部。單位韻腳中同字押韻者,出現不多。2、押韻單位的韻腳大多呈「仄平仄平」的形式。3、只要主要元音相同就可以押韻,聲調不同、平仄不同也可以通押。4、在押韻時作者為了吟詠、歌唱的需要,同一個字有時要讀文讀,有時念白讀音,如此一來使得歌仔冊的用韻更寬裕了。5、「假借字」的使用,造成了今日閱讀上的困難。然而歌仔冊中假借字的使用,對於考察台灣早期閩南語的實際情況,是相當珍貴的語言紀錄史料。6、《八七水災歌》的韻腳中,「訓讀字」的使用也不少,可能是作者不知道正確的本字,又或者是考量讀者群是普遍沒受過教育的。此外,也由於1950年代台灣正在推行國語,在此時創作者或出版書局,不能不注意閩南語詞彙和國語詞彙的對應關係。6、經由分析發現有些韻腳必須發漳州腔、有些則必須發泉州腔才能合韻,所以可推知《八七水災歌》在語音方面是漳、泉腔混合了。
第四章是《八七水災歌》的詞彙探討,首先發現到《八七水災歌》的詞彙中有形異義同者,也就是發生了前後用字不一的情形。實乃歌仔冊既為民間文學,故作者在用字上較重視的是:是否符合一般人民的用字習慣和語言現象。反而用字的正確與否,則不是作者所強調的重點。
而詞彙中「詞形相同而詞義有異」(即「一字多義」)的情形也很多,詞義歧異很大的部分,主要是由假借字造成的,尤其是一些虛詞。
在構詞分析方面,本論文只選擇了《八七水災歌》中較具特色的兩種構詞。一為「重疊」,另一為「合音」。閩南語的合音詞代表的是閩南語的語音在時代推移中所產生的變化,所以更彌足珍貴。
由於歌仔冊是根據民間的語音記錄書寫而成的,保存閩南、台灣地區的方言詞彙,《八七水災歌》中也保留了不少現已鮮少聽聞的特殊詞彙,可以作為研究方言詞彙演變的依據。
第五章為結論。後面並附錄(一)《八七水災歌》的原文,以四句為一單位,加以標音、翻譯,(二)《八七水災歌》原本的影印稿,以供參考、對照。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前言……………………………………………………..1
一、 資料背景說明………………………………………………1
(一) 何謂歌仔冊………………………………………………..1
(二) 《八七水災歌》資料背景說明…………………………….2
二、 研究動機…………………………………………………..3
(一) 歌仔冊為珍貴的文化資產………………………………..4
(二) 歌仔冊具有極高的語料價值……………………………….5
(三) 探討歌仔冊如何和台灣閩南語語文教育結合…………..6
三、 研究目的…………………………………………………..6

第二章 《八七水災歌》的內容結構分析及表現手法………………8
一、《八七水災歌》的內容結構分析………………………………….8
(一) 開頭部分………………………………………………….9
(二) 主體部分………………………………………………14
(三) 結尾部分…………………………………………….23
二、《八七水災歌》的表現手法……………………………………28
(一) 體製…………………………………………………….28
(二) 句式…………………………………………………….32
(三) 因應詩歌韻律的方式…………………………………….38
(四) 修辭手法………………………………………………….47

第三章 《八七水災歌》的押韻分析……………………………56
一、《八七水災歌》的韻腳………………………………………….56
二、單位韻腳押韻特點………………………………………….68
(一) 四句韻腳──仄平仄平………………………………….68
(二) 韻母不同的押韻………………………………………….70
三、押韻字的特色………………………………………….91
(一) 同字形而文白異讀………………………………………91
(二) 選用假借字…………………………………………….95
(三) 選用訓讀字………………………………………….98
四、漳泉混合押韻…………………………………………103

第四章 《八七水災歌》的詞彙探討……………………………113
一、詞彙和形、音、義的關係………………………………….113
(一)詞形相異詞義相同,音同或音近…………………113
(二)詞形相同而詞義有異………………………………….130
二、構詞分析………………………………………………….171
(一)重疊……………………………………………171
(二)合音詞……………………………………………179
三、特殊詞彙詞義分析…………………………………………182

第五章 結論…………………………………………………………197

參考書目……………………………………………………………201

附錄:………………………………………………………………..204
一、標音與翻譯……………………..……………………………204
二、《八七水災歌》原本影印…………………………………28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王育德 2000 《台灣話講座》,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振義 1988
1993
1997 〈歌仔調的「樂合詩」歌唱傳統與性質初探〉,《民俗曲藝》54
〈歌仔平仄規律實質意義的探討〉,《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7
〈從歌仔調的歌唱特色談「樂合詩」與「詩合樂」的歌唱傳統〉, 《復興劇藝學刊》20
王順隆 1993
1994
1995
2002 〈談台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台灣風物》,43.3
〈閩台「歌仔冊」書目•曲目〉,《台灣文獻》45.3
〈「歌仔冊」書目補遺〉,《台灣文獻》47.1
〈「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民俗曲藝》,136
吳守禮 1989 〈從「可遇不可求」談早期閩南方言文獻的校理、續談〉,《閩台方言研究集(1)》,台北:南天書局,1995
李壬癸 1985
1986

1989
1992 〈閩南語的口語傳統〉,《大陸雜誌》71.2
〈Rhyming and Phonemic Contrast in Southern Min〉,《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3
〈閩南語喉塞音尾性質的探討〉,《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0.3
〈閩南語的鼻音問題〉,《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1
李李 1992 〈一首抗清歌謠--「台灣陳辦歌」〉,《台灣風物》42.4
沈富進 1954 《彙音寶鑑》,斗六市:文藝學社。2002初版第47刷。
沈謙 1995 《修辭學》,國立空中大學
周純一 1991 〈「台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71
周榮杰 1990 〈台灣歌謠產生的背景上、下〉,《民俗曲藝》64、65
官宥秀 2001 《台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慶勳 1995

1999
2001 〈台灣歌仔簿押韻現象考察——以《人心不知足歌》為例〉,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宣讀
《問路相褒歌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姚榮松 2000 〈台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29
施炳華 2000 〈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8
施博爾 1965 〈五百舊本歌仔冊目錄〉,《台灣風物》15.4
洪宏元 2000 《台灣閩南語流行歌謠語文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惟仁 1992 《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書局
胡萬川 1996 《民間文學工作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胡鑫麟 1994
1994
1994 《實用台語小辭典》,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分類台語小辭典》,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民間的台語寫法—其基本想法和原則〉,《台灣風物》44.2
張秀蓉 1993 〈牛津大學所藏有關台灣的七首歌謠〉,《台灣風物》43.3
張屏生 2002 〈從台灣民間文學材料的收集看歌謠創作的形式特點—以台灣閩南話歌謠為例〉,《方言論叢》
張炫文 1988
1998 〈「七字調」在台灣民間歌謠中的地位〉,《民俗曲藝》54
《歌仔調之美》,台北:漢光文化
張振興 1997 《台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曹甲乙 1983 〈雜談七字歌仔〉,《台灣風物》33.3
許極燉 1996
1998 〈台語的訓讀、訓用與文白異讀之辨〉,《台灣風物》46.1
《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書局
陳姿听 2002 《台灣閩南語相褒歌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修 1991 《台灣話大辭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健銘 1989
1996 〈閩台歌冊縱橫談〉,《野台鑼鼓》,台北:稻鄉出版社
〈從歌仔冊看台灣早期社會〉,《台灣文獻》47.3
陳雍穆 2002 《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子良 1988

1989 〈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之思想〉,《民俗曲藝》54
《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得時 1952 〈台灣歌謠之形態〉,《文獻專刊》3.1
黃慶萱 1975 《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增訂六版
楊秀芳 1991
1995 《台灣閩南語語法搞》,台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第四刷
〈閩南語書寫問題平議〉,《大陸雜誌》90.1
董忠司 2001
2002 《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台語韻部與民間歌謠—以日據時代早期歌謠集為討論中心〉,《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
臧汀生 1988
1989 〈試論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之文字記錄〉,《民俗曲藝》55
《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月華等 2000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劉慧怡 1992 〈台灣閩南語說唱音樂--「念歌仔」〉,《傳習》10
黎運漢等 1991 《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書局,1994二刷
盧廣誠 1999 《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蘇芳玉 2000 〈八七水災的災難記憶〉,《史匯》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