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17117-1457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17117-145720
論文名稱
Title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Transnational Legal Govern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Case Study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9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01-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02-17
關鍵字
Keywords
全球化、法律全球化、超國界法律、東南亞、法律移植、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區域經濟整合、東南亞法、全球治理、超國界法律治理
Global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 Legal Globalization, Transnational Law, Transnational Legal Governanc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 CAFTA ),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outh East Asia Law, South East Asia, Legal Transpla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意謂著人際之間的距離將逐漸縮小甚或消弭。在此氛圍之下,經濟、政治與社會文化皆有突破性的發展及改變;至於維繫全球社會與規範的法律角色,是否可能亦跟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建立全球法律規範與共識,則屬值得關注之課題。若是,則其將扮演之角色和呈現的面向又將會是如何。與此同時,區域經濟整合亦迅速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當屬歐盟(European Union)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而2002年1月正式啟動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則是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中,亦充分展示著其莫大發展空間。在2002年,雙方正式簽署《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決定於2010年建成「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依此而言,各式衝擊與相關問題更將屬前所未見且多元複雜。本研究乃嘗試著以超國界法律治理為主要研究途徑,企圖勾勒出一副架構,闡釋及反思其中主要關鍵議題。
  本文探討「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主要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經濟的全球化或將產生影響法律制度及法治的結構性後果,而不論此種影響係發生在本國或跨國性的背景,概皆屬於全球化下的超國界法律治理問題。從而,新的經濟全球化正洶湧的襲向傳統受歐陸法系影響之各國法律文化及規範體系,顯示出獨特的超國界性特徵。因此,本部分將藉法律及社會結構之分析視角,看待經濟全球化對法治的結構性影響,並論述超國界法律治理之基本問題。
  在第二部分中,本研究擬自WTO架構下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依據(GA TT1947第24條及其瞭解書)進行分析,次而探討《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規範目標,最後層遞在超國界投資法律規範的視角下,提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投資制度難題與展望,希冀提供台灣與中國在簽訂ECFA後與欲建立貿易伙伴關係之際的借鑑。
  第三部分則係從法律的觀點,超國界經貿法律之研究主題切入,就中國和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分析,探究既有的法律規範是否有助於雙方未來的經濟發展或經濟整合;既有的法律規章若相當完備,就有助於中國與東協未來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反之,既有的法律規章若不完備,勢必將影響雙方自由貿易區的未來發展。
  第四部分,由於東南亞特有的歷史(殖民、戰爭與生存)經驗及各異的文化背景,使其具有豐富的法律傳統;而實際上,在傳統之外,東南亞更受到全球化下的超國界式法律繼受影響,故其涵納著世界上主要的法律體系及制度規範。質言之,差異、矛盾與多樣性,應是研究該區域的核心因素。因此,本部分擬自超國界、法律繼受與全球化的理論視角,探討且反思東南亞法制的衝突與重構。
關鍵字:全球化、法律全球化、超國界法律、全球治理、超國界法律治理、區域經濟整合、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法律移植、東南亞、東南亞法。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global age, it means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is gradually shortened or terminated. Under this atmospherics, economics, politics, and social cultures have been unexampledly changed and developed. As to whether the role of law that bounds the global society and rules can establish the global law and consensus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issue which is worth being concerned. In that case, what will be the role and aspect of it? In addition, all sorts of impacts and relevant questions are even more unprecedented and diverse. In light of the shortage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within state, the essay attempts to research through the globalization theory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deliberate the main key issues.
 Therefore, this dissertation wishes to establish the basic theory of transnational law governance and use it as the reference of world order in the new model. After all under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crisis, the development of law globalization is worth discussing with.
 As this dissertation does a case study on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t has received grave attention since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was proposed.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t is always a dilemma fo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the issue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most current studies are deriving from the approaches of politics, economics, or political economy, whereas few studies are addressing the approach of legal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are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olitical consideration,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to be rooted by law.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due to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system,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examining the current legal documents in order to see in the event that they are helpful to the future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For the ongo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re will be providing a solid foundation, and should be the current legal agreements for good enough. On the contrary, China and ASEAN will encounter problems in their future economic integration which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should not be well established.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Legal Globalization; Transnational Law; Global Governance; Transnational Legal Governanc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 CAFTA ); Legal Transplant; South East Asia; South East Asia Law.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
-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5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8
第一項 研究設計……………………………………………………...9
第二項 研究架構…………………………………………………….1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一項 研究範圍…………………………………………………….16
第二項 研究限制…………………………………………………….17
第四節 相關文獻與回顧………………………………………………..18
第一項 超國界、法律與全球治理…………………………………18
第二項 WTO架構下區域經濟整合規範…………………………..22
第三項 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法律研究………………………………25
第四項 法律移植與本土體系之衝突………………………………27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30
第一項 研究方法…………………………………………………….30
第二項 研究途徑…………………………………………………….33
第二章 全球化與超國界法律治理之發展……………..49
第一節 全球化與超國界法律治理…………………………………….50
第二節 反動下的對抗與抵制現象…………………………………….55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
-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目 錄
第三節 法律全球化的網絡性結構…………………………………….57
第一項 經濟生產與服務網絡……………………………………....61
第二項 政策網絡的型構建成………………………………………62
第三項 社會網絡與法律體系………………………………………63
第四項 非法制化的社會網絡………………………………………64
第五項 社會網絡與系統生成………………………………………66
第四節 小結……………………………………………………………..67
第三章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基礎……………..71
第一節 區域經濟整合之概念與內涵的法律分析…………………...71
第一項 區域經濟整合的概念及其法律分析……………………….71
第二項 區域經濟整合的機制及其法律分析……………………….75
第三項 區域經濟整合的原則及其法律分析……………………….77
第二節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制度及治理…………………...79
第一項 區域經濟整合法律制度的規範與概念…………………….79
第二項 區域經濟整合法律制度的類型與分析…………………….80
第三項 區域經濟整合法律制度的實踐與基礎…………………….87
第四項 區域經濟整合法律制度的體系與範圍…………………….89
第三節 多邊貿易中區域經濟整合之產生與發展…………………...90
第一項 WTO多邊貿易體制下區域經濟整合制度的產生……….90
第二項 WTO多邊貿易體制下區域經濟整合的快速發展……….92
第三項 WTO多邊貿易體制下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特徵……….93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
-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目 錄
第四項 WTO多邊貿易體制下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96
第四節 小結……………………………………………………………...99
第四章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投資問題……………...103
第一節 WTO架構下的經濟整合與法律依據…………………………104
第一項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104
第二項 WTO架構下區域經濟整合的法律依據…………………...109
第三項 區域經濟整合對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影響……………..113
第二節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投資合作……………………….....114
第一項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合作的成因分析………………...114
第二項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合作的形成過程………………...119
第三項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合作的進程前景………………...122
第三節 超國界投資法律機制的相關問題思考………………………..125
第一項 中國──東協相互投資現狀分析…………………………...126
第二項 《架構協議》中與投資有關的規則評析…………………130
第三項 投資法律機制建設中的難題……………………………….132
第四節 小結……………………………………………………………...135
第五章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法律制度……………...139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的自由貿易區之整合與建構…………..140
第一項 聯合國與區域經濟整合組織間之法律互動關係………….140
第二項 自由貿易區建構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間之關係………….144
第二節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構的超國界法律依據………….....152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
-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目 錄
第一項 根據關稅貿易總協定第2條及其瞭解書之規定…………152
第二項 根據優惠授權條款和關稅貿易總協定第四部分…………155
第三項 根據服務貿易協定第5條關於經濟整合的規定…………157
第三節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法律基礎內容與評析……………158
第一項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法律基礎及其簡要內容……...158
第二項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法律基礎之評論分析…………...163
第四節 小結……………………………………………………………...165
第六章 論東南亞法律制度之衝突與重構……………...169
第一節 東南亞法律治理發展…………………………………………...171
第一項 殖民統治與法律發展………………………………………..171
第二項 法律多元與文化差異………………………………………..173
第三項 小結…………………………………………………………..176
第二節 法律移植與東南亞法…………………………………………...177
第一項 法律、風俗與習慣…………………………………………..178
第二項 東南亞及其法制?…………………………………………..181
第三項 小結…………………………………………………………..183
第三節 關於法律衝突與繼受…………………………………………...184
第一項 新加坡六寡婦遺產案………………………………………..185
第二項 公法私法與國際貿易………………………………………..188
第四節 重構東南亞法律制度…………………………………………...191
第一項 國際關係的事實演變………………………………………..191
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
-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目 錄
第二項 共同的經濟發展經驗……………………………………...192
第三項 人權與民主整合趨向……………………………………...192
第四項 法律多元主義之適應……………………………………...193
第五項 政治組合與多樣文化……………………………………...194
第六項 唯親主義與金錢政治……………………………………...195
第七項 小結…………………………………………………………196
第七章 結論……………………………………………..201
第一節 本文總結……………...……………………………………….201
第二節 未來展望………………………………………………………204
參考文獻……………………………………………………209
表一、歷屆東協高峰會時程表…………………………....118
表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提出與實施進程……..12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按作者姓氏之筆劃或字母順序排列)
壹、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Amin, Samir著,任友諒、金燕、王新霞、韓進草等譯,2003。《世界一體化的挑戰》。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Babbie, E.著,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書廊。
Bodenheimer﹐Edgar著,鄧正來譯,2002。《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Jurisprudence: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臺北市: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C.Issak, Alan著,朱堅章等譯,1984。《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臺北:幼師出版社。
Centher, H.H.著,涂克超譯,1979。《外交政策分析》。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ordeellier, Serge編,黃馨慧譯,2004。《全球新趨勢》(Le nouvel e′tat du monde)。臺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洪秀菊、徐振德、衛嘉定、陳文煙譯,1979。《爭辯中之國際關係理論》。臺北:黎明文化出版。
G. Furubotn, Eric&Richter, Rudolf著,顏愛靜主譯,2001。《制度與經濟理論》。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Goldstein﹐Joshua S.著,歐信宏、胡祖慶譯,2007。《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North, Douglass著,劉瑞華譯,1995。《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臺北市:時報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Passerin D’ Entreves, Alessandro著,李日章譯,1984。《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Waters, Malcolm著,徐偉傑譯,2000。《全球化》(Globalization)。臺北:弘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朱﹚蘇力,2004。《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俄」根納季.久加諾夫著,何宏江、邢艷琦、曲延明、劉燕明、門三姍、韓英譯,2004。《全球化與人類命運》。北京市:新華出版社。
「德」彼得一托比亞斯•施托爾和弗蘭克•朔爾科普夫著,南京大學中德法學研究所譯,2004。《世界貿易制度和世界貿易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公丕祥,1999。《法治現代化的理論邏輯》。北京市: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公丕祥,2002。《東方法律文化的歷史邏輯》。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編輯委員會編,1990。《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第四卷)》。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方柏華,2001。《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孔方正,2016。《質性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
王 杰,1995。《聯合國遭逢挑戰》。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
王子昌,2004。《東亞區域合作的動力與機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友仁,1997。《國際政治外交史》。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王文杰,2004。《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雨本主編,2002。《WTO之外的國際經濟組織》。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年。
王泰銓,1995。《大陸經濟體制改革與投資爭議問題—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研究(一)》。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王泰銓,2000。《投資大陸市場法律與實務解析》。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曾才,1976。《西洋現代史》。臺北市: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王貴國,2003。《世界貿易組織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王煦棋,林清汶,2012。〈東協經貿合作與爭端解決法制之探討〉,《現代國際法與超國界法學術研討會》。
王鐵崖主編,1995。《國際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丘宏達,2001。《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書局。
丘宏達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2001。《國際法論集──丘宏達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北原淳、西口清勝、藤田和子、米倉昭夫著,劉曉民譯,2004。《東南亞的經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編),2011。《2009-2015年東協共同體路徑圖中譯本》。臺北: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安民主編,2004。《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知識讀本)。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
朱松柏主編,2003。《新世紀亞太局勢與區域安全》。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朱浤源主編,2004。《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張碧珠,1995。《國際關係》。臺北:三民書局。
朱景鵬,2004。《國際組織管理──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觀點》。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米慶余、王曉德編,2001。《近現代亞太地區國際關係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何勤崋、李秀清,2002。《東南亞七國法律發達史》。北京︰法律出版社。
吳嘉生,1996。《國際法與國內法之研析》。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嘉生,2000。《國際法學原理──本質與功能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呂亞力,2003。《政治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宋鎮照,1996。《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臺北:五南。
李 楯,1998。《法律社會學》。北京市: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李英明,2004。《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英明,2005。《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清潭,2002。《三稜鏡下的法理學──國家規範、經濟實體與社會變遷的互動》。臺北市:翰蘆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惠斌、薛曉源等編,2003。《全球化與公民社會》。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貴英,2004。《國際投資法專論—國際投資爭端之解決》,自版。
李道剛,2003。《歐洲:從民族國家到法的共同體》。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
李邁先,1979。《西洋現代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鑫煒,2000。《體系、變革與全球化進程》。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汪 波,2005。《美國冷戰後世界新秩序之理論與實踐》。北京市:時事出版社。
汪 暉,1988。《作為哲學人類學的佛洛伊德理論》。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沈玄池,1994。《國際關係》。臺北縣:高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沈宗靈、張文顯,2004。《法理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 煦,1993。《聯合國與國際政治》。臺北市:黎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周忠海、王天紅、牛光軍、成向陽、李居遷、宮立雲、劉敬東合著,范建得、林宜男、彭心儀編校,2002。《國際經濟法》。臺北市:神州圖書。
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1961。《論法的精神》,上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季衛東,2002。《憲政新論──全球化時代的法與社會變遷》。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房思宏,2004。《全球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彩瑜,2006。《WTO貿易救濟與爭端解決之法律問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林彩瑜,2011年3月。《WTO制度與實務—世界貿易組織法律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林清汶,2012年2月。《東協經貿合作的法制研究》。台北:元照出版。
林毅夫、蔡昉,2003。《中國經濟》。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河 清,2003。《全球化與國家意識的衰微》。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阿米塔.阿查亞著,王正毅、馮懷信譯,2004。《建構安全共同體:東協與地區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邵志勤,2003。《東亞經濟的發展與調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俞可平主編,2000。《治理與善治》。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主編,2002。《全球化:西方化還是中國化》。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主編,2003。《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主編,2005。《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國際論文集》。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等著,2004。《全球化與國家主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寬賜,2007。《國際法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主編。
姜皇池,2013。《國際公法導論》。臺北:新學林。
洪德欽,2002。《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倪世雄,2001。《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唐任伍,2001。《世界經濟大趨勢研究—21世紀中國東亞與世界》。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宮占奎、孟夏、劉晨陽,2003。《中國與東協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與政策選擇》。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徐長文主編,2003。《中國領跑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
徐熙光,1993。《國際法與國際事務論叢》,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浦興祖、洪濤,2005。《西方政治學說史》。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翁岳生,1997。《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編,2002。《當代公法新論(中)》。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翁明賢主編,翁明賢、林德澔、陳聰銘、黃淑玲,1995。《國際組織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袁鶴齡,2004。《全球化世界的治理》。臺中: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
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編譯局譯,1995。《馬克斯恩格斯選集》,1卷。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編,2003。《東協中國:營造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高宣揚,1988。《解釋學簡論》。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馬晉強主編,2002。《當代東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張乃根,2003。《法經濟學──經濟學視野裡的法律現象》。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張千帆等著,2004。《憲法、法治與經濟發展》。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小沖、張學軍主編,2003。《經濟體制改革前沿問題:國際比較與借鑒》。北京:人民出版社。
強世功,2003。《法制與治理──國家轉型中的法律》。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張玉卿,2012。《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國際商事合同通則2010》。中國商務出版社。
張亞中主編,2003。《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學斌,2003。《經濟外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曉君,2011。《中國—東協法律評論》(第1卷第1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張曉君,2013。《中國—東協法律評論》(第2卷第1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張蘊岭主編,2003。《未來10-15年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蘊岭主編,2004。《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曹小衡,2001。《東亞經濟格局變動與兩岸經濟一體化研究》。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曹天予主編,2003。《現代化、全球化與中國道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曹雲華,2011。《東南亞國家聯盟:結構、運作與對外關係》。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許寧寧,2004。《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北京:紅旗出版社。
許慶雄、李明峻,2001。《現代國際法》。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許震宇,2014。《國際公法》。學儒。
許震宇,2015(2013、2014)。《法學緒論》。學儒。
許震宇,2016(2015)。《海商法及海洋法》。學儒。
陳 安主編,2002。《國際經濟法學專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卯軒主編,2003。《法律的局限與超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陳定家,2004。《全球化與身份危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陳隆志,許慶雄編,1998。《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郭瑜編著,2003。《國際經濟組織法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橋之主編,2002。《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郭樹勇,2001。《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北京市:長征出版社。
曾義遜等著,1999。《西方名著提要(二)》。臺北市:昭明出版社。
程 琥,2003。《全球化與國家主權──比較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程燎原,1999。《從法制到法治》。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賀聖達、王學鴻、宮占奎主編,2003。《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雲南面向東南亞開放》。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黃 立,1991。《關貿總協定論》。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 立、李貴英、林彩瑜,2001。《WTO國際貿易法論》。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黃茂榮,2002。《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二)。
黃雲靜等,2011。《發展與穩定-反思東南亞國家現代化》。北京:時事出版社。
楊仁壽,1986。《法學方法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楊光華主編,蔡英文等合著,2003。《WTO新議題與新挑戰》(第三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臺北:元照。
楊成緒、過家鼎主編,2004。《共商合作,共享商機,2010-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楊伯漵,2002。《全球化:起源發展和影響》。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楊浩勉,2009。《對外關係與國際問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楊雪冬,2002。《全球化:西方理論前沿》。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楊雪冬,2003。《全球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至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葉肅科,1993。《芝加哥學派》。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詹寧斯.瓦茨修訂,王鐵崖等譯,1995。《奧本海國際法》,1卷1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廖少亷、陳雯、趙洪,2003。《東協區域經濟合作研究》。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漢斯‧凱爾森,結構群譯,1992。《國際法原理》。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臺灣智庫,2010。《ECFA不能說的秘密?》。臺北:財團法人臺灣智庫,初版。
趙建文主編,2000。《國際法新論》。法律出版社。
劉 俊,2004。《區域貿易安排的法學進路》。北京:中信出版社。
劉世元主編,2001。《區域國際經濟法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
劉德喜主編,2003。《WTO與國家主權》。北京:人民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育岱等著,2009。《國際法之延續與變遷(I)︰傳統公法》。鼎茂。
蔡育岱等著,2011。《國際法之延續與變遷(二)︰當代公法》。鼎茂。
蔡東杰,2003。《政治啥玩意=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s:a beginners’ guide》。臺北縣:左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鄭祥福,1999。《後現代主義》。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閻學通、孫學峰等著,2001。《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鮑宗豪,2002。《全球化與全球社會》。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龍寶麒,1995。《邁向廿一世紀的聯合國》。臺北:三民書局。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2016。《親屬法》。臺北:作者自刊。
戴東雄,1981。《中世紀意大利法學與德國的繼受羅馬法》。臺北市:三民書局。
謝國雄,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臺北:群學出版社。
謝福助,1977。《個人在國際法下之地位》。臺北:正中書局。
鍾立國,2014。《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理論及其條約法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
韓忠謨,1982。《法學緒論》。臺北市:作者自刊。
韓德培主編,2003。《國際法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薩孟武,1983。《政治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顏厥安,2004。《規範、論證與行動》。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顏厥安,2004。《鼠肝與蟲臂的管制》。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顏厥安,2005。《幕垂鴞翔──法理學與政治思想論文集》。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顏厥安,2005。《憲邦異式──憲政法理學論文集》。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魏靜芬,2011。《國際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羅昌發,1998。《貿易與競爭之法律互動》。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羅昌發,2012。《國際貿易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蘇長和,2000。《全球公共問題與國際合作:一種制度的分析》。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蘇義雄,2007。《平時國際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顧長永,2000。《東南亞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公司。
顧長永,2005。《東南亞政治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顧長永,2013。《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持續與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顧長永、戴萬平、翁俊桔、蕭文軒,2010。《亞太經貿市場》。臺北:前程文化。
二、 專書論文
王可菊,2003。〈國際人道法的概念和法律淵源〉,收錄於氏編,《國際人道主義法及其實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15。
王震宇,2011。〈以問題導向式學習探索當代全球議題與國際法〉,陳惠馨主編,《創新與實踐:臺灣法學教育(2007-2011)》。台北:五南。頁7-22。
安-瑪麗.伯利,2003。〈對世界的管制:多邊主義、國際法及新政管制國家的推廣〉,於約翰.魯杰主編,《多邊主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頁149-169。
何勤華,2003。〈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北京大學法學院編,《北大法學論壇第一輯──程序的正統性》,第一輯。北京:法律出版社,頁44-93。
宋興洲,2011。〈中國外交政策總論〉,宋鎮照等10人合著,《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區域霸權興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33-56。
宋興洲,2012。〈中國崛起與兩岸關係〉,巨克毅主編,《兩岸和平發展的思維與前景—兩岸和平論壇論文集》。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頁84-98。
宋興洲,2012。〈兩岸互動的經貿思維與策略〉,巨克毅主編,《兩岸和平發展的思維與前景—兩岸和平論壇論文集》。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頁309-313。
宋興洲,2013。〈東亞政經情勢與兩岸經貿關係〉,廖坤榮主編,《ECFA與兩岸和平發展機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頁37-57。
宋興洲,2014。〈美國重返亞太台灣的角色〉,吳建德等主編,《和諧的對立-共創兩岸和平新願景》。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第四十章。頁375-386。
宋鎮照,2001。〈台灣對於東亞經濟圈構想之期待及自我定位〉,《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12。
宋鎮照、宋興洲、邱昭憲、洪敬富、許菁芸、郭武平、陳牧民、楊鈞池、盧業中、戴萬平,2011。〈結論與建議〉,宋鎮照等10人合著,《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區域霸權興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293-326。
宋鎮照、許菁芸、宋興洲,2011。〈緒論〉,宋鎮照等10人合著,《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區域霸權興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32。
周方銀,2013。〈中國崛起、東亞格局演變與大國亞太戰略的調整〉,周方銀主編,《大國的亞太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15。
拉爾夫.達倫多夫著,王學東、柴方國等譯,2000。〈論全球化〉,烏.貝克、哈伯馬斯等著,《全球化與政治》。北京市:中央編譯社。頁7-20。
林彩瑜,2011。〈論WTO與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之衝突與調和〉,《第十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國貿系國際經貿組織暨法律研究中心。頁101-180。
洪德欽,2002。〈歐洲聯盟法──超國家法律之發展與創新〉,《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984。
徐世勳、蔡名書,2002/5。〈「東協加三」或「東協加一」成立自由貿易區對APEC及我國的經貿影響評估〉,《中華經濟研究院研討論文91-01》。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頁14-22。
曹衛平,2001。〈略論東協建立的政治因素〉,米慶余、王曉德主編,《近現代亞太地區國際關係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頁293-304。
陳欣之,2003。〈國際關係學的發展〉,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1-38。
陳長文,2004。〈為建構法律人的超國界法思維而努力〉,陳長文,馬英九主編,《認識超國界法律專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頁1-16。
陳鴻瑜,2006。〈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戰略〉,中華歐亞基金會編著,《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頁119-130。
陳鴻瑜,2007。〈東協自由貿易區與台灣經貿關係之分析〉,戴萬欽主編,《2007年台灣與世界關係》。台北:淡大國際研究院出版。頁187-204。
陳鴻瑜,2009。〈東亞共同體的倡議與建構〉,江啟臣、洪財隆主編,《東亞經濟整合趨勢論叢》。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頁99-146。
楊 昊,2009。〈中國與東協的政經發展︰區域主義〉,《東亞政經論壇-中國與東協的新政治經濟論文》。臺南︰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葉俊榮,2010。〈憲法位階的環境權-從擁有環境到參與環境決策〉,《環境政策與法律》。臺北:元照。頁1-33。
齊 力,2005。〈質性研究方法概論〉,齊 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頁1-20。
羅昌發,1989。﹤美國貿易法中的三O一報復條款之研究﹥,羅昌發著,《美國貿易救濟制度》。臺北︰月旦出版。頁34-40。
羅納德.J..格羅索普,2003。〈全球治理需要全球政府〉,俞可平主編,《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64-180。
羅隆基,2002。〈論人權〉,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現代中國自由主義資料選編(紀念「五四」八十週年)──基本自由與人權保障》。台北市:唐山出版社,頁17。
三、 期刊論文
編輯部,〈東協加三迫在眉睫,影響台灣競爭力〉,《貿易雜誌》,第213期,2009年3月,頁28-35。
O. Kahn-Freund著,賀衛方譯,1990。〈比較法與法律移植〉(On Use and Misuses of Comparative Law),《比較法研究》,第3期,頁44-56。
Robert Esser(著),林鈺雄、王士帆(譯),2010。〈《東協憲章》基礎上的區域人權保護制度之發展-從歐洲觀點看國際法院裁判落實到內國刑事訴訟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48期,頁65-75。
王文娟,2003/6。〈東協五國與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政策之比較分析〉,《東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20期,頁1-20。
王光旭,2004。〈政策網絡研究在公共行政領域中的核心地位與方法錯位〉,《政策研究學報》,第5期,頁61-102。
王彥志,2010。〈國際法上國家契約的法律保護〉,《當代法學》,第6期(總第144期),頁117-124。
王彥志,2011。〈國際投資爭端解決的法律化:成就與挑戰〉,《當代法學》,第3期(總第147期),頁15-23。
王貴國,2000。〈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法制興革的取向〉,《國際經濟法論叢》,第3卷,頁1-14。
王震宇,2010/12。〈從國際經濟法及ECFA架構論新時代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法政學報》,第23期,頁1-31。
王震宇,2012/3。〈區域貿易協定下反傾銷及平衡措施條款之實證研究〉,《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1期,頁141-215。
王震宇,2012/4。〈析論區域貿易協定透明化機制在世界貿易組織之進展〉,《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6期,頁153-225。
王震宇,2013/12。〈審慎措施於金融服務貿易下之法律問題研析-以兩岸金融監理為例〉,《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9卷第2期,頁193-216。
王曉丹、林三元,2009/9。〈法律移植與法律實踐─婚姻受暴婦女民事通常保護令之裁定分析〉,《思與言》,第47卷3期,頁1-33。
牛惠之,1997。〈軟法之法律效力與其在國際經濟規範中之發展〉,《經社法制論叢》,第20期,頁173-216。
牛惠之,1999。〈國際環境公約與WTO/GATT之潛在衝突〉,《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4期,頁193-245。
付文佚、鄧翠穎,2011/6。〈論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第11卷第3期,頁22-37。
巨克毅、許震宇,2008/11。〈民主、法治與全球化──論拉丁美洲的法律發展困境〉,《高大法學論叢》,第4卷第1期,頁1-31。
申政武,1995。〈日本對外國法的移植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國法學》,第5期,頁109-112。
安豐明,2005。〈貿易集團對協力廠商經濟影響及其在GATT/WTO中訴訟模型分析〉,《管理科學》,第3期,頁61-70。
朱景鵬,1994。〈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大陸問題研究》,第42卷第8期,頁頁71-9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中國大陸重要外資政策的改變,與外商企業的可能因應作為〉,《兩岸經貿統計月報》,第189期,頁70。
江啟臣,2003。〈跳脫『東協加中國自由貿易區』觀察其對台灣之意涵〉,《APEC通訊》,第51期,頁1-9。
克里斯多夫.阿爾普,1997。〈全球化與法 ── 一個形成中的交接點〉,《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7年春季號,頁1。
余敏友、范相堯、李斯,2010/06。〈ECFA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1期,頁59-78。
冷羅生,2012/10。〈建構中國大陸自願減排交易機制的政策法律思考〉,《法學新論》,第38期,頁67-84 。
吳竹君,2002/7。〈ASEAN加三動態分析〉,《台灣經濟研究院月刊》,第25卷第7期,頁54-60。
吳玲君,2007/4-6。〈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第46卷第2期,頁117-139。
吳家豪,2016/2。〈東協國家因應全球景氣波動之經濟振興對策--兼論臺灣因應方案〉,《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9卷第2期,頁100-105。
吳偉瑍,張俊陽,2016/4。〈印尼經驗回顧與展望〉,《中華技術》,第110期,頁120-127。
吳惠林,2014/3/12。〈突破「悶經濟」的關鍵處方〉,《經濟前瞻》,第152期,頁8-13。
吳新興,1992/12。〈民間交流對台海兩岸整合的意義─理論的探討與實務的驗證〉,《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頁99-119。
吳新興,1995。〈整合理論及其對中國問題解決的應用〉,《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2期,頁20-31。
吳瑟致,2004/12。〈中國經濟形勢變動與東亞區域經貿版圖消長〉,《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12期,頁115-122。
吳福成,2002。〈亞洲的新震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7期,頁47-53。
宋興洲、李玫憲,2015/10。〈兩岸統合關係之回顧與展望:辯證功能主義的觀點〉,《全球政治評論》,第52期,頁35-57。
杜巧霞、葉長城,2013/1/5。〈TPP與RCEP區域整合對台灣之影響與因應(上)〉,《經濟前瞻》,第145期,頁49-65。
李貴英,1997/9。〈多邊投資保險機構:國際投資法上投資保險運作之新發展〉,《歐美研究》,第27卷第3期,頁111-155。
沈宗靈,1995/1。〈論法律移植與比較法學〉,《外國法譯評》,第1期,頁1-7。
汪建南,2015。〈區域整合及服貿協議的挑戰與因應策略〉,《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68輯,頁1-29。
周旭華,2010。〈多邊貿易談判的政治脈絡:國際關係理論作為 WTO 政策研究工具之初探〉,《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2期,頁153-206。
周旭華,2011/03。〈WTO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談判:歐洲聯盟的策略與影響〉,《歐美研究》,第41卷第1期,頁221-280。
林志仁、田雯琦、錢敏,2013/03。〈聯合國開發中國家移轉訂價手冊及中國大陸移轉訂價實務對大陸臺資企業的影響〉,《當代財政》,第027期,頁85-89 。
林長慶,2007。〈中國大陸-東協服務貿易協定」承諾與對台灣影響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6期,頁88-96。
林俊宏,2009/09。〈ICSID框架下台商赴中國大陸跨國投資爭端解決之探討〉,《法學論叢》,第5期,頁179-217。
林昱君,2014/03/12。〈中國沿邊開放戰略進入升級階段〉,《經濟前瞻》,第152期,頁55-59。
林若雩,2001/3。〈東協整合展與兩岸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頁52-60。
林家如,2001。〈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與影響〉,《台灣經濟月刊》,第24卷第10期,頁80-84。
林祖嘉、譚瑾瑜,2014/1。〈2014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兩岸經貿月刊》,頁11-13。
林清汶,2012。〈東協貿易投資法制歷程與困境探討〉,《東亞論壇季刊》,第476期,頁41-56。
林清汶,2012。〈東協經貿合作的法制探討與因應〉,《東亞論壇季刊》,第475期,頁15-28。
林鈺雄、王士帆譯,Robert Esser 著,2010。〈《東協憲章》基礎上的區域人權保護制度之發展-從歐洲觀點看國際法院裁判落實到內國刑事訴訟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48期,頁65-75。
林德昌、王重陽,2007/3。〈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的建構與發展:國際與國家層面的分析〉,《非政府組織學刊》,第2期,頁1-24。
邱奕宏,2012/10。〈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對我國之挑戰〉,《APEC通訊》,第157期,頁10-12。
金榮勇,1999。〈東亞金融風暴對東協組織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55-68。
金榮勇,2005。〈形成中的東亞共同體〉,《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頁33-56。
侯真真,2001/12。〈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對我國影響〉,《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14期,頁1-10。
侯真真,2001/3。〈東協邁向自由貿易區之展望〉,《東南亞經貿投資季刊》,第11期,頁1-12。
姜皇池,1999。〈論海洋科學研究之國際法規範〉,《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4期,頁67-128。
施冠宇,2016。〈東協市場與臺灣的機會,從人的角度出發〉,《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9卷第7期,頁97-103。
洪財隆,2004/1。〈中國與東協建立FTA背景分析—兼論我國經貿策略應變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1期,頁115-122。
洪財隆,2010/4-5。〈謎樣ECFA與三大爭議〉,《新社會政策》,第9期,頁16-20。
孫國祥,2003/7。〈新區域主義及其對台灣發展的影響〉,《全球政治評論》,第3期,頁83-113。
徐世勳、蔡名書,2001/12。〈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對APEC及我國的經貿影響與可能因應對策—以「東協加三」成立自由貿易區為例〉,《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8期,頁77-91。
徐崇溫,2000/11。〈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國家主權問題〉,《求是》,第298期,頁57-59。
徐揮彥,2000/12。〈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文化權之規範內涵─我國實踐問題之初探〉,《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6卷第2期,頁453-509。
徐斯儉,2000。〈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頁1-26。
徐遵慈,2010/6。〈東協區域整合對兩岸之影響與機遇:兩岸合作新契機〉,《東協瞭望》,創刊號,頁14-19。
徐遵慈,2012/12。〈東協整合新路徑:《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前景發展與我國之因應對策〉,《貿易政策論叢》,第18期,頁59-89。
徐遵慈,2013/3,〈我國與東協經貿關係之現狀盤點與再出發〉,《紡織月刊 》,第201期,頁49-55。
徐遵慈,2014/1/16。〈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最新發展與對台灣之影響〉,《全球台商e焦點電子雙週報》,第250期,頁2-4。
秦亞青,2001。〈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月刊》,第15卷第2期,頁231-264。
翁佩珊,2004/2。〈東協加一之發展及對相關各國之影響〉,《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1522期,頁5-10。
翁俊桔、顧長永,2012/6。〈菲律賓2010年總統大選評析〉,《亞太區域研究論壇》,第56 期,頁1-30。
袁鶴齡,1993。〈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論其策略與困境〉,《全球政治評論》,第4期,頁34-36。
張心怡,2012/7。〈東亞高峰會的擴大對東亞區域整合之影響〉,《亞太研究通訊》,第10期,頁47-69。
張邦雄,1995。〈國際經濟整合的概念界說──兼評中華經濟圈、華南經濟圈的提法〉,《法政學報》,第4期,頁22-37。
張烽益,2010。〈ECFA對臺灣勞工的衝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2期,頁29-32。
張道義,1999/4。〈國際社會法的結構、功能及定位的探討〉,《法學叢刊》,第44卷第2期,頁142-164。
張慧智,2015。〈東北亞區域融合:從中韓到中日韓的可能連動〉,《全球政治評論》,頁31-40。
許耀明,2007。〈東亞區域貿易協定、WTO與台灣相關策略〉,《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1期,頁181-183。
許耀明,2014/9。〈歐盟國際私法之發展與其對國際法秩序之影響:以歐盟於盧加諾公約與海牙國際司法會議之參與為例〉,《歐美研究》,第44卷第3期,頁359-414。
連文榮,2004/9。〈東協內部之競爭與合作─由貿易面與國外直接投資談起〉,《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25期,頁1-20。
連文榮、蔡依恬、詹淑櫻,2013/9。〈中國大陸外貿膨脹虛假之分析〉,《東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61期,頁3-14。
陳 雯,2003。〈中國與東協經濟的互補性與競爭性〉,《中國經濟問題》,第2003卷第4期,頁10-25。
陳仲沂,2011。〈從區域主義觀點論冷戰結束後歐盟與東協發展歷程之異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頁171-194。
陳孟君、王煜翔,2011/11/18。〈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架構初步共識〉,《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電子報》,第288期,頁7-11。
陳宗巖,2015/10。〈經濟發展差異與區域整合成效:東協經濟共同體的挑戰〉,《臺灣東南亞學刊》,第10卷第3期,頁45-72。
陳東升,2012。〈社群治理與社會創新〉,《臺灣社會學刊》,第49期,頁1-40。
陳長文,2012/01。〈國際法之回顧與展望—以超國界法律角度檢視〉,《月旦法學雜誌》,第200期,頁88-119。
郭俊麟,2008。《東南亞區域整合經驗-「東協模式」的實踐與檢討》,《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頁99-126。
郭建中,2005。〈亞太區域經濟組織發展與臺灣的選擇〉,《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第4期,頁23-48。
陳偉華,2000。〈全球化與區域化概念發展及其對應關係〉,《中華戰略協會月刊》,第25卷第12期,頁151-178。
陳鴻瑜,2010/10。〈南海爭端的政治與法律面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1-6。
華 夏,1990。〈日本法制的近代化與日本法的西洋化〉,《比較法研究》,13月號,頁35-43。
黃居正,2011/9。〈建立文明國家之夢─彭明敏教授與臺灣國際法學的誕生〉,《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頁91-113。
楊 昊,2008。〈新憲章規範下的東協區域主義:回顧與展望〉,《台灣東南亞學刊》,第5卷第1期,頁147-179。
楊 昊,2010。〈同舟如何共濟?東協區域災難合作的集體行動邏輯〉,《台灣東南亞學刊》,第7卷第2期,頁21-62。
楊永明,1996。〈國際法中主權概念的地位與演變〉,《台大法學叢論》,第25卷第4期,頁77-108。
楊光華,2012/09。〈台灣加入WTO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208期,頁93-128。
楊書菲,2014/03/12。〈錯過區域經濟整合特快車,台灣代價高〉,《經濟前瞻》,第152期,頁93-99。
葉華容,2012/10/25。〈東協因應外部風險的經改策略〉,《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第1766期,頁11-21。
葉華容、詹淑櫻,2013/3。〈東協取代中國大陸吸引外資轉向之分析〉,《東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59期,頁1-12。
靖心慈,2001/11/10。〈東協加三經濟整合及對我國影響〉,《兩岸經貿月刊》,第119期,頁1-8。
廖烈龍,2010/07。〈揭開ECFA面紗〉,《資誠國際租稅要文》,第105期 ,頁1-9。
廖舜右,2010/04。〈第16屆東協峰會之初步觀察〉,《APEC通訊》,第127期,頁12-15。
廖福特,2011。〈東南亞國協政府間人權委員會之研究-歷史、組織、職權〉,《台灣國際法季刊》,第8卷第3期,頁113-178。
漆 彤,2011。〈國際金融軟法及其效力探析〉,《華岡法粹》,第51期,頁217-246。
趙文衡,2002/11、12。〈區域貿易協定與東亞國際政經體系之重組〉,《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頁81-107。
趙文衡,2003。〈東協與中共成立自由貿易區初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2期,頁103-108。
劉二龍,2002/8。〈經濟與政治接軌—由東協自由貿易區看中共區域版圖的擴張〉,《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8期,頁58-71。
劉大年,2011。〈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及未來展望〉,《經濟前瞻雙月刊》,第134期,頁57-61。
劉大年、鄭富霖、翁佩珊,2003/9。〈東協國家在WTO坎昆部長會議參與情形及對我國之啟示〉,《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21期,頁1-8。
劉泰廷,2015。〈作為政治策略的區域整合取向︰以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攻勢為例〉,國際與公共事務,第1期,頁55-79。
歐陽華,2012/12。〈投資政策對中國-東協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研究〉,《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第12卷第4期,頁1-11。
歐賢超、顧長永,2002/12。〈李光耀實踐『亞洲價值』之評析〉,《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1期,頁43-79。
蔣 迅,1987。〈法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印度法現代化的實踐〉,《比較法研究》,2月號,頁33-38。
蔡宏明,2003。〈大陸與東協攜手打造世界最大貿易區〉,《貿易雜誌》,第115期,頁24-28。
蔡宏明,2003/8。〈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趨勢分析〉,《進口經濟論叢》,第22期,頁7-16。
蔡佩蓉,2002。〈從區域主義的實踐—論中共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2期,頁46-55。
蔡華杰,2014。〈從國際貿易角度,看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共贏〉,《現代經濟信息》,第6期,頁68。
蔡增家,2002/7、8。〈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日本、東協與中國互動關係之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4期,頁75-99。
蔡學儀,2003/3、4。〈亞洲經貿區域化與台灣因應之道〉,《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頁23-53。
鄭又平,2010。〈從兩岸簽署ECFA看中國大陸『經略東亞』大戰略〉,《國政評論國安》(研),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第9卷第3期,頁33-49。
鄧玉英、陳建甫,2003/3。〈從知識經濟看東協四國產業競爭力〉,《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19期,頁1-11。
鄧衍森,2004/7。〈WTO協定在歐洲聯盟之法律效力〉,《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3期,頁9-30。
鄧衍森,2012/11。〈國際法的規範向度〉,《司法新聲》,第104期,頁7-19。
鄭富霖,2005/2。〈「東協—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之爭端解決機制評析〉,《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2期,頁96-102。
盧信吉,2015。〈現階段東協經濟共同體之評析〉,《全球政治評論》,第50期,頁19-24。
蕭文軒、顧長永,2014/12。〈第24屆東協高峰會議評析及後續觀察〉,《戰略安全研析》,第116期,頁48-55。
蕭文軒、顧長永,2014/6。〈當代泰國華人政治認同與角色變遷之研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8期,頁115-156。
賴怡忠,2010/7。〈2008-2016台灣對中國戰略的發展與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頁91-117。
戴萬平、吳静茹、顧長永,2003/12。〈後冷戰時期東南亞區域霸權的互動〉,《國際關係學報》,第18期,頁203-229。
戴萬平、顧長永,2001/11、12。〈經濟發展、民主化與族群政治:馬來西亞的個案〉,《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6期,頁69-84。
戴萬平、顧長永,2010/3。〈初探東南亞台商的『掛名經營』〉,《亞太研究論壇》,第47期,頁42-59。
謝秉儒,2004/3。〈東協對區域內外經貿整合之回顧與展望〉,《東南亞經貿投資季刊》,第23期,頁1-14。
魏艷茹,2011。〈《中國-東協投資協議》:成就、不足與完善〉,《國際經貿探索》,第27卷第6期,頁58-64。
魏艷茹,2011/2。〈中國-東協框架下國際投資法律環境的比較研究-以《中國-東協投資協議》的簽訂與生效為背景〉,《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1期,頁73-77。
羅昌發,1990。﹤美國貿易法中的互惠概念及其對國際經貿規範的影響──兼論我國之互惠規定﹥,《經社法制論叢》,第6期,頁161-192。
羅昌發,1991。﹤論美國貿易法對智慧財產權之邊境保護──三三七條款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大法學論叢》,第21卷第1期,頁293-326。
譚 妍,2007/7。〈《TRIMs協議》及對我國外資法之影響〉,《湘潭師院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頁1-7。
嚴宗大,2001。〈GATS架構下金融服務貿易之規範與其政策涵義〉,《中央銀行季刊》,第23卷第4期,頁31-50。
鐘 振、金宗志,2014。〈攜手創造中國-東協“鑽石十年”〉,《當代廣西》,第1期,頁1-3。
顧長永,1996/10。〈台灣與亞太地區的「複合互賴」發展〉,《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4期,頁66-81。
顧長永,2006。〈從區域的觀點看中國與馬來西亞政治經濟關係的變化〉,《南洋問題研究》,第2期,頁19-27。
顧長永,2006/10。〈台灣移民東南亞現象與經濟關係〉,《台灣東南亞學刊》,第3卷第2期,頁105-125。
龔柏華,2013。〈TPP協定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評述〉,《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第1期,頁64-65。
四、 研究報告
〈區域貿易協定形成之原因與現行WTO之規範〉,載於經濟部國際貿易局「WTO區域貿易協定之發展」研究報告,1993年12月。
五、 學位論文
王如生,2000。《東協組織發展之研究:從整合理論觀點》。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人,2010。《全球化與區域統合下之憲法新秩序:我國的挑戰與回應》。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朱 萍,2003。《論中共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戰略與影響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淑琴,2003。《東亞經濟整合之發展:東協加三政經因素之分析》。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素馨,2001。《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合作夥伴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國維,1999。《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互動關係之研究》。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元桐,2002。《區域貿易協定之政策發展研究: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世山,2004。《「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之研究─以東協觀點作為探討中心》。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盈伸,2016。《區域性貿易協定中爭端解決機制模式之研究-以ECFA爭端解決機制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學位論文。
張耀徽,2007。《從大國外交格局與東協規範分析中國的東南亞戰略選擇》。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震宇,2006。《超國界法律治理與全球秩序建構──以世界人權為實踐》。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揮民,2002。《後冷戰時期中國大陸與東協關係發展之研究》。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克儉,2003。《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協經濟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汶澐,2016。《回家的代價?跨國移交受刑人法中外國司法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學位論文。
劉韋志,2006。《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戰略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永仁,2001。《東協與中華經濟圈競爭或互補關係》。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堯文,2006。《中國大陸與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之發展、挑戰與國際比較研究──兼論對台灣之經貿影響》。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賴弘仁,2014。《中國與東協互動關係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燕雪,2005。《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法律制度──兼論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之法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顏奇坪,2002。《東協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整合理論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詔勤,2011。《兩岸法治整合策略的研擬及其在營造業的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博士論文。
六、 研討會論文
巨克毅、許震宇,2005/11/12。〈全球化下的超國界法律治理〉,「第二屆中山學術與社會科學」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頁1-17。
巨克毅、許震宇,2005/12/24。〈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衝突與對治初探──從Jihad vs. McWorld之論述談起〉,「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世紀政治學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頁1-28。
巨克毅,2005/07。〈建構主義與兩岸關係發展〉,「兩岸關係展望」學術研討會。澳門市: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頁1-25。
洪麗鈞、許震宇,2009/5/11。〈兩岸簽署ECFA對台灣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地位之影響〉,「97學年度第2學期財經法律學術研討會」。新北市︰致理技術學院財經法律系。頁30-55。
張薰之、許震宇,2011/10/15-16。〈全球環境治理下國際合作困境與契機之探究〉,「民國100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百年民國-自由民主與兩岸和平之際遇』學術研討會」。臺中︰中國政治學會、東海大學政治學系。頁15-28。
梁銘華,2005。〈從「區域主義」論中國與東協的政經區域整合〉,「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頁5-8。
許震宇,2007/10/18-19。〈當前國際海運反恐法之研究〉(Study o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Anti-terrorism Law),「國際海洋文化研討會──海洋人的生活及產業文化」。高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頁22-41。
許震宇,2008/10/2。〈QDII之比較研究:以韓、我作為中國大陸借鑑〉(Study on QDII: Taking Taiwan & Korea for example to China),「第三屆卓越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修平技術學院國際企業系。頁1-27。
許震宇,2008/12/27。〈中國試行QDII制度之研究:比較法學的觀點〉,「財務金融暨企業經營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日本企業經營學會。頁11-25。
許震宇,2008/5/26。〈我可以加入王下七武海嗎?──論海盜與國際海上恐怖主義之法律問題〉,「海洋事務學程期末成果發表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頁7-9。
許震宇,2008/6/13。〈解開戈帝安之結?──釣魚台主權爭議之國際政治分析〉,「第15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高雄︰空軍軍官學校。頁1-5。
許震宇,2009/5/22。〈刑事被告之對質詰問權:歐洲人權發展與我國釋憲案例〉,「歷史、權力、文化:2009年東海博士研究生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頁6-17。
許震宇,2009/6/9。〈區域經濟整合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國際投資法的觀點〉,「兩岸關係與大陸研究」論文研討會。高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頁1-19。
許震宇,2012/11/23。〈剖析中國大陸勞動合同法實行後對勞動權之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研討會」。高雄︰義守大學。頁1-20。
許震宇,2013/3/15-16。〈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法律制度之研究〉,「102亞太區域研究:亞太區域的危機、變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頁1-26。
許震宇,2014/6/27。〈在黨意與民意之間-論比例代表制在我國之正當性基礎〉,「2014年公民素養與環境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南臺灣大學校院通識教育策略聯盟。頁21-30。
許震宇,2015/3/20-21。〈法律全球化的基本理論〉,「104亞太區域研究:亞太區域的競爭與合作」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頁1-15。
許震宇,2016/3/18-19。〈超國界、法律繼受與全球化──東南亞法制的衝突與重構〉,「105亞太區域研究:亞太區域的機遇與發展」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頁1-22。
許震宇,2016/6/3。〈紅潮衝擊下兩岸勞動法制比較研究:民進黨的挑戰〉,「2016新政治與兩岸關係新展望」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頁50-91。
許震宇,2016/12/14。〈區域經濟整合之超國界法律治理基礎──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第二屆兩岸高校論壇」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頁1-28。
鄧衍森,2010/01/11。〈「兩公約」內國法化後相關問題之探討〉,「第65屆司法節」學術研討會。臺北:司法院、法務部主辦。頁34-49。
羅清俊,2005/6/8。〈如何讓碩博士論文計畫書具有說服力?〉,「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頁1-12。
七、 報導
沈宗靈,1999/12/11。〈評“法律全球化”理論〉,《人民日報》,版N。
趙文衡,2003/10/14。〈中國與東協FTA牽動東亞國家政經關係〉,《台灣日報》,〈http://www.globalpes.com/FTA/ASEANplus.htm〉。
陳長文,2004/2/11。〈監護糾紛 法律難窮盡〉,《聯合報》,A15版。
許震宇,2005/3/25。〈高昌模式──寧硬勿柔的悲哀〉(談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中國時報》,論壇版。
李忠謙、劉致廷,2016/2/4。< TPP簽了!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成型 美國國會傾向拖延審議>,《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81270〉。
顧長永,2016/10/15。〈泰王駕崩:不確定的泰國未來〉,《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1015/37417238/〉。
2016/4/21。〈「一帶一路」大戰略下的中國-東協經貿現狀與機遇〉,《中國東協博覽雜誌》,〈https://read01.com/R5Ao2e.html〉。
2016/11/4。〈強硬派穆斯林在雅加達遊行抗議華人市長〉,《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11/161104_indonesia_protest〉。
八、 網路資源
〈中国-东盟国家统计手册2015〉,〈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201602/t20160217_1318697.html〉。
〈中国-东盟国家统计手册2014〉,〈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201502/t20150212_682689.html〉。
《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6/25/content_936769.htm〉。
《聯合國憲章》,〈http://www.taiwan2un.org/page21.htm〉。
三佛齊,〈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佛齐〉。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官方網站,〈http://www.cafta.org.cn/〉。
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http://fta.mofcom.gov.cn/dongmeng/dm_fwmy.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政府,〈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http://fta.mofcom.gov.cn/dongmeng/annex/xieyi2004.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係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gj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212/20021200056452.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http://fta.mofcom.gov.cn/dongmeng/annex/zdxieyi2004.pdf〉。
世界貿易組織,〈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銀行,〈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世界银行〉。
朱浩、黃兆仁,〈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對東亞經貿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院》,2008年,〈http://www.tier.org.tw/comment/200807_2.pdf〉。
東協官方網站,〈http://www.asean.org〉。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https://zh.wikipedia.org/wiki/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郭博堯,〈背景分析──京都議定書的爭議與妥協〉,〈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0/SD-R-090-024.htm〉。
滿者伯夷,〈https://zh.wikipedia.org/wiki/满者伯夷〉。
穆斯林,〈https://zh.wikipedia.org/wiki/穆斯林〉。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https://zh.wikipedia.org/wiki/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https://zh.wikipedia.org/wiki/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貳、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6, Perry, 2004. E-governance: styles of political judg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olit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Abdulgani, Roeslan. 1986. Nationalism, Regionalism and Security: Problems in South-East Asia. New Delhi: Banyan Publications.
Allen, T. W., 1979. The ASEAN Report. Hong Kong: Dow Jones.
Anderson, B., 1983. Imagined Communities. London: Verso.
Anderson, B.,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 New York: Verso.
Anwar﹐ Dewi F., 1994. Indonesia in ASEAN: 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is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4. 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ttard, David Joseph., 1987.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ust, Anthony, 2013. Modern Treaty Law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ehr, Peter R., 1999. Human Rights. Great Britain: Macmillan Press Ltd.
Balassa, Bela, 1998.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Bolder, CO & London: Lynne Rienner.
Baldwin, Robert, 1996. Rules and Gover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Barnut, 1980. ASEAN in a Changing Pacific and World Economy. Chicago: Chicago Uni. Press.
Bassiouni M.Cherif, E. M. Wise, 1995. Aut Dedere Aut Judicare: The Duty to Extradite or Prosecute in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Bergsten, C. Fred, 1997. APEC in 1997: Prospects and Possible Strategies.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Bhagwati, Jagdish, 1999. Trading Bloc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Preferential Agreement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Bhala, Raj, 2000.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Jersey: LexisNexis.
Bhala, Raj, 2013. Modern Gatt Law: A Treatise on the Law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GATT & Other WTO Agreements. Thomson Reuters: Sweet & Maxwell.
Bodenheimer, Edgar, 1974. 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ilmayer, Lea, 1994. American Hegemony: Political Morality in a One-superpower World. New He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Broinowski, A., (eds. ), 1982. Understanding ASEAN. London.
Brownlie, Ian, 2008.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undy, B. K. (eds. ), 1994. The Future of the Pacific Rim: Scenario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London: Praeger.
Buzan, B. and Segal, G., 1998. Anticipating the Future. London: Simon & Schuster.
Byers, Michael, 2000. The role of law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CEC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6. European Economy. Luxembourg.
Chayes, Abram & Chayes, Antonia Handler, 1998. The New Sovereign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ba, M., 1986. Asian Indigenous Law in Interaction with Received Law. London: KPI.
Chen, John-ren, 2003. The Roles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Globalization.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Chilcote, Ronald H., 2000. Theories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Boulder, CO: Estview Press.
Chwerin, David A, 2005. Conscious Globalism : What′s Wrong with the World and How to Fix it. D J Investment Advisors﹐Inc.: Digital Junction Press.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erd University Press.
Cordeellier, Serge, 1997. Le nouvel e′tat du monde:Les ide′e-forces pour comprendre les nouveaux enjeux internationaux. Paris: E′ditions La De′couverte & Syros.
Cornish, W.R., 1996.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Copyright, 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 London: Sweet & Maxwell, 3rd ed.
David, Rene and Brierley, John E. C., 1985. Major Legal Systems of the World Today, 3rd edn. London: Stevens.
Davidson, P., 2004. ASEAN, The Legal Framework – The Evolving Leg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ASEAN. Singapore: Times Academic Press.
Dinstein, Y., 2012. The Defence of ‘Obedience to Superior Order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lzer, Rudolf, 2012.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uchrow﹐Ulrich. & Hinkelammert﹐Franz, 2004. Property for People﹐Not for Profit: Alternatives to the Global Tyranny of Capital. London: Zed Books Ltd..
Dutto, M and Elgar, E, 1999.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Challenges to Economic Cooperation.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Ehrlich, Eugen (1913), Grundlegung der Soziologie des Rechts. München and Leipzig: Duncker & Humblot, transl. Moll (1936)Elazer, Daniel J., 1987. Exploring Federalism. Tuscaloos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Epstein, Richard A., 1998. Principles for Free Society:reconciling individual liberty with the common good. Jackson: Perseus Books.
Evans, Malcolm D. eds, 2014.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atouros, Arghyrios A, 1962. Government Guarantees to Foreign Investo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awcett, Louise and Andrew Hurrell, eds., 1995.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shlow, Albert and Haggard, Stephen, 1992.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gion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OECD Development Center Research Project on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Flinders, Matthew. & Bache, Ian, 2004. Multi-level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sythe, David P., 2000. Human Rigj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rank, Andre Gunder & Gills﹐Barry K.eds., 1999. THE WORLD SYSTEM──Five hundred years or five thound? London:Routledge.
Freedman, Maurice, 1957. Chinese Family and Marriage in Singapore.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Friedman, David, 2000. Law′s Ord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n﹐Wolfgang, 1964.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amble, Clive, 1994. Time walkers:The prehistory of global colonization. London: Alan Sutton.
Geertz, C., 1993.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New York: Fontana.
Giddens, Anthony, 1994. Beyond Left and Right: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iddens, Anthony,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ilpin, Robert, 198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olding, Martin P., 1975. Philosophy of law.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Gullick, J. M., 1988. Indigenous Political Systems of Western Malaya. London: Athlone Press.
Haakonssen, Knud, 1996. Natural Law and Moral Philosophy: From Grotius to the Scottish Englightenment. Cambridg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kim, Dedi Budiman, 2004.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on Agricultural Trade (A Recursive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Doctorial Thesis, Institut für Agrarökonomie,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Germany.
Harding, A. J., 1996. Law, Government and Constitution in Malaysia. The Hague: KLI.
Held, David & McGrew, Anthony eds., 2002. Globali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7.183.1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7.183.1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