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18111-16153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18111-161534
論文名稱
Title
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
The Effects of a Writing Program in the Mind Mapping Approach on the Linguistic Creativity and Writing Attitude of Third-Graders in Primary Schoo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1-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1-18
關鍵字
Keywords
寫作態度、語文創造力、心智圖法、寫作教學
mind mapping, writing attitude, linguistic creativity, writing progra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及寫作態度之影響。研究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國小三年級普通班學生兩班各30人。實驗課程為期十二週,每週兩節課。研究工具採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語文版」、寫作態度量表、心智圖學習單、心智圖評量表、心智圖法寫作教學課後回饋問卷、教師教學省思札記。研究結果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次數百分比進行探討。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驗組之語文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分數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 .05)。
(二)實驗組之「寫作準備及動機」、「寫作學習及價值」、「對寫作之反省與思考」分數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 .01)。
(三)學童掌握心智圖的四個基礎要素「聯想」、「關鍵字」、「階層與分類」及「色彩的使用」,有助於順利完成心智圖繪製及寫作。
(四)團體心智圖在心智圖評量表的平均分數以及心智圖的關鍵字數量均優於個人心智圖,可推知進行心智圖法課程時,以小組合作式的方法較適合心智圖的繪製與流暢力的表現。
(五)「關鍵字」有助於學童寫作字數的增加;「階層與分類」則有助於學童習得寫作如何分段的能力。
(六)大部分學童認同心智圖法,而且認為心智圖法有助於寫作表現、提升創造力與寫作動機。


關鍵字:心智圖法、寫作教學、語文創造力、寫作態度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writing program in the mind mapping approach on the linguistic creativity and writing attitude of third-graders in primary school, that employs a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design to examine how mind mapping method affects the linguistic creativity and writing attitude of students. Two groups of 30 3rd students are separately instructed in writing planning which lasting 12 weeks, 80 minutes per week. One group is instructed in mind mapping method for writing a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ther group is taught regular method without mind approach as a control group. The instruments includes: (1)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 (2) Writing attitude scale; (3) Mind mapping worksheets; (4) The evaluation sheet of mind mapping; (5) Feedback questionnaire; (6) Teacher’s manuscript.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one-way ANCOVA and frequency ratio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
1. Students who write with mind mapping method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on fluency, flexibility and originality of linguistic creativity.
2. Students who write with mind mapping method perform better on writing preparation and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evaluation as well as self-reflection and thinking ability in writing.
3.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mind mapping which are association, keywords, hierarchies and categories as well as use of color, are helpful learners to complete mind mapping drawing and writing.
4. Results of students work collaboratively more superior than results of students work individually in mind mapping assessment and quantity of key words, thus it can suggest that group work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teaching in mind mapping drawing and linguistic fluency.
5. “Keywords” helps learners increase their writing capacity; “hierarchies and categories” help learners sense how to write paragraphs and arrange them properly.
6. It finds a high percentag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gree that applying mind mapping method in writing promotes their writing motivation, creative ability and is helpful in developing their writing performance.

Keywords: mind mapping, writing program, linguistic creativity, writing attitud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 i
誌謝 ………………………………………………………………… i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心智圖法的內涵與相關理論………………………… 8
第二節 心智圖法的相關研究………………………………… 26
第三節 寫作教學與寫作態度………………………………… 36
第四節 創造思考教學、評量與語文創造力………………… 44
第五節 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 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課程設計…………………… 66
第五節 實施程序………………………………………………7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結果之分析…………………… 75
第二節 寫作態度量表結果之分析…………………………… 79
第三節 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課後回饋問卷之分析……… 83
第四節 學童之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的學習歷程 …………95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134
第二節 建議 ………………………………………………… 139

參考文獻 ……………………………………………………………142
附 錄 …………………………………………………………… 15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仇小屏、王慧敏、林華峰、陳慧敏、藍玉霞(2005)。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設計與實作。台北:萬卷樓。
尤啟良(2005)。國小五年級實施質性寫作評量系統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毛綺芬(2007)。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全興、張嘉玲(2006)。學習者中心教學環境的營造之研究—以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作文的創新教學為例。載於王開府、陳麗桂(主編),國文作文教學的理論與實務(頁267-312)。台北:心理。
王明柳(2008)。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新教育,12,64。
王春苹(2008)。心智繪圖在國小六年級學生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珩、周碧香、施枝芳、馬行誼、彭雅玲、楊淑華等(2008)。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洪葉。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263-296。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師大書苑。
多湖輝(2001)。腦力激盪術。台北:成陽。
安代紅(2008)。應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嘗試。基礎教育參考,1,71-72。
何三本(2004)。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何碧茹(2008)。心智圖法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余學敏(2002)。以「心智繪圖」應用於創新教學之初探。中等教育,53(4),49-52。
吳佩聯(2010)。心智繪圖融入英語故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英語故事理解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
吳武典(2000)。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吳詠蘭(2008)。看圖作文教學策略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寫作能力指標(1-6年級)」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2),145-176。
吳裕聖、曾玉村(200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小五學生科學文章理解及概念構圖能力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49(1),135-169。
吳靜吉(1976)。分歧式和連鎖式的聯想原則對創造思考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3,45-71。
呂秀瑛(2009)。心智繪圖應用於文章構思的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呂美吟(2005)。心智繪圖融入聽障生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乙明(譯)(2006)。E. P. Torrance著。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語文版。台北:心理。
李依玲(2009)。「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視覺藝術學習的影響—以苗栗縣苗栗市啟文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
李虹佩(1999)。動態評量在國小六年級寫作教學上應用研究之初探。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虹秋(2008)。心智圖教學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花花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祐臣(2007)。心智圖筆記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思考、學習成就之影響-以自然科「植物世界」單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菁菁(譯)(2003)。七田真著。超右腦英語學習法—極速喚醒右腦訓練。海南:南海。
李欣蓉(譯)(2005)。K. Bromley, I. Vitis, & M. Modlo著。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台北::遠流。
杜振亞、郭聰貴、周伶瑛、鄭麗娟、林麗娟、吳佳蕙(合譯)(2007)。R. M. Gagn&#233;, W. W. Wager, K. C. Golas, & J. M. Keller著。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原理。新加坡:湯姆生。
杜淑貞(1998)。小學生文學原理與技巧。高雄:復文。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文津。
沈冠君(2004)。國小資優生心智繪圖教學之成效研究—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資優教育研究,4(2),65-104。
汪慶雲(2005)。「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自然領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文君(2002)。「多元智能統整-合作-反省思考」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岳修平(譯)(2001)。R. M. Gagn&#233;, C. W. Yekovich, & F. R. Yekovich著。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
林月娥(2000)。親子作文。台北:聯經。
林幼萍(2010)。心智圖法在舞蹈認知課程的實踐。大專體育學報,107,17-23。
林民棟(2006)。應用心智繪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3),77-88。
林佑齡(譯)(2006)。J. Langrehr著。創意思考是教出來的。台北:久周。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暑期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嬈(2008)。心智圖法對國小兒童繪畫內涵表現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幸台(2000)。創造力評量。載於毛連塭(主編),創造力研究(頁264-303)。台北:心理。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林欣慧(2007)。學習風格融入心智圖在國小社會領域報告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金進(2008)。彩繪孩子心中的文字書—寫作指導教材。台北:國語日報。
林政華(1993)。文章寫作與教學。台北:富春。
林惠珠(2007)。心智繪圖融入國中自然科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嘉玲(2003)。七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相關概念之行動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慧姿(2004)。新手教師應用繪本結合心智圖法於國小資源班閱讀教學質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燕琪(2005)。心智圖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金清文(200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侯秋玲(1997)。圖畫書的創造力。特教園丁,13(1),31-35。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柯柏儒(2002)。國小教師運用創造思考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國語科內容深究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蘭(2003)。談多元智慧。教師天地,126,7-11。
胡夢蕾(2006)。我國創造力與人格特質研究之回顧與探析。教育學刊,26,215-240。
胡鍊輝(2000)。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國語日報。
范揚紹(2007)。心智圖法在國小中年級學童植物的構造概念教學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唐鈺雁(2007)。心智圖法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孫易新(2002a)。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1。台北:耶魯。
孫易新(2002b)。心智圖法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2。台北:耶魯。
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孫易新(譯)(1998)。V. North & T. Buzan著。成功之路—心智繪圖讓你領先群倫。台北:一智。
孫易新(譯)(2007)。T. Buzan & B. Buzan著。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台北:耶魯。
孫晴峰(1989)。炒一盤作文的好菜。台北:東方。
徐業萍(2008)。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科技信息,27,533-534。
高麗、孟素紅(2007)。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6,123-125。
涂亞鳳(2006)。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東華。
張玉成(1983)。創造性發問技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玉佩(2009)。遊戲、人生:從線上遊戲玩家探討網路世界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新聞學研究,98,1-45。
張春興(1992)。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玲霞(2006)。國語文別瞎搞。台北:新手父母。
張逸君(2009)。以心智圖建構經典童話的讀寫<灰姑娘>、<拇指姑娘>、<小美人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檢索日期:2009年7月6日,取自網址: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曹綺雯、周碧紅(1993)。寫作基本法。台北:書林。
梁美貴(2006)。國小五年級運用心智繪圖於博物館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學開門探索廳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梁雲霞(譯)(2004)。P. Wolfe著。動腦教與學:大腦研究在教學上的應用。台北:遠流。
莊淇銘(2004)。就是要你學會創意。台北:天下遠見。
莊景益(2007)。心智繪圖結合摘要教學法與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莊馥禎(2008)。心智圖法在視覺藝術教學的探索與應用--以國中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素甘(2005)。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台北:心理。
許麗齡、章美英、謝素英(2008)。心智圖-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新工具。護理雜誌,55(2),76-80。
郭祖珮(2003)。高層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非傳統作文寫作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樹斌(2009)。讓思緒在情境中飛揚—如何在低年級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科技信息,10,586。
陳玉娟(2009)。心智圖教學法對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繪圖學習與閱讀理解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建霞(2008)。論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8(5),148-149。
陳盈達(2004)。「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淑娟(2004)。心智圖融入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雲珠(2004)。合作學習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表現及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榮德(2004)。網路化問題解決寫作教學對國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滿銘(2004)。作文教學指導。台北:萬卷樓。
陳鳳如(1993)。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鳳如(2003)。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讀者覺察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63-88。
陳諭蓁(2005)。曼陀羅創造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寫作表現、寫作態度、創造力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龍安(1990)。「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龍安(200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陳鴻基(2007)。「合作式電腦心智繪圖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成效與寫作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曾瑞雲(2003)。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游光昭、蔡福興(2001)。電腦化心智繪圖在創造思考教學上之運用。生活科技教育,34(10),14—18。
游姮茹(2005)。心智圖法提昇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文瑾(2009)。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效應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萱(2004)。「整合電腦與心智繪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中年級學生寫作成效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台南。
黃莉貞(2006)。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雅卿(2006)。國中地理科心智繪圖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學業成就表現、學習歷程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慶惠(2007)。繪本作文力。台北:天衛。
楊坤原(2001,5月)。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科學教育月刊,239,3-12。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8). J. R. Fraenkel & N. E. Wallen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心理。
楊純雅(2009)。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心理。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
鄒小蘭(2002)。心智繪圖的技巧與教學。創造思考教育,12,37-44。
廖偉雄(2008)。心智繪圖與創造力。國小特殊教育,45,48-54。
廖啟陽(2003)。啟發思考的搖籃—發現水平思考法的樂趣與妙用。台北:中和。
維基百科(2001)。檢索日期:2009年7月6日。取自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心智圖
劉冠妏(2007)。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建成(2008)。思維導圖—開啟人類至會的金鑰匙。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2(1),45-47。
劉智豪、曾煒傑、卓淑梅(2007,9月)。心智圖法對提升國小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第八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台北。
劉渼(2006)。「語文表達能力」寫作教學—以孟子談辯語言為核心之應用。載於王開府、陳麗桂(主編),國文作文教學的理論與實務(頁157-190)。台北:心理。
劉蘊芳(譯)(1999)。M. Gelb著。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7種天才。台北:大塊文化。
劉鐵禮(2009)。解析成功寫作的第一步。華章,6,126-144。
蔡文山(2006)。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力、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之影響—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蔡淑如(2005)。心智構圖對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文章內容記憶之成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雅泰(1995)。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鄭琇方(2006)。心智圖法作文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表現與寫作興趣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博真(1996)。寫作修改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寫作修改表現、寫作修改能力、寫作品質和寫作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博真(2001)。課程與教學革新。高雄:復文。
鄭博真(2003)。寫作修改:模式、教學與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7(2),245-264。
盧季紅(2009)。心智繪圖教學及其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磨文慈(2008)。心智圖法教學策略對亞斯柏格症學生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琦玉(2007)。創造力融入高中語文領域課程之淺析。雄中學報,10,1-30。
蕭雲菁(譯)(2007)。片岡俊行著。心智圖練習簿。台中:晨星。
蕭德蘭(譯)(2005)。M. Levine著。心智地圖:帶你瞭解孩子的八種大腦功能。台北:天下遠見。
錢秀梅(2001)。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戴忠仁(2008)。下一個比爾蓋茲的必修課—創造高倍速思考力的思維導圖。台北:方智。
魏靜雯(2004)。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玲妃(譯)(1998)。T. Buzan & B. Buzan著。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台北:一智。
羅秋昭(2004)。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蘇倩慧(2006)。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繪本
黃郁文譯(1993)。安野光雅(1992)著。數數看。台北:台英。
林良譯(2002)。歐亨利著。聖誕禮物。台北:台灣麥克。























外文部分

Abbott, R. (1992). Mind mapping : A new way to think on paper. Fortune, 126(11), 1-2.
Anderson, J. V. (1993). Mind mapping : A tool for creative thinking. Business Horizons, 36(1), 41-46.
Arnold, R. (1991). Writing development: Magic in the brain.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Budd, J. W. (2004). Mind maps as classroom exercises.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35(1), 35-46.
Buzan, T. (1989). Speed reading.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Buzan, T. (2000). Use your head. London : BBC.
Buzan, T. (2003). Buzan center. Retrieved April 7, 2003 from: http://mind-map.com.
Buzan, T., & Buzan, B. (2006).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New York: Plume.
Dansereau, D. F., & Newbern, D. (1997). Using knowledge maps to enhance teaching. In W. E. Campbell & K. A. Smith (Eds.), New paradigms for college teaching (pp.125-147).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Entrekin, V. S. (1992). Mathematical mind mapping.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85(6), 444-445.
Farrand, P., Hussain, F., & Hennessy, E. (2002). The efficacy of the ‘mind map’ study technique. Medical Education, 36, 426-431.
Finke, R. A., Ward, T. B., & Smith, S. M. (1992). Creative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Flower, L. S., & Hayes, J. 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4), 365-387.
Goldberg, C. (2004). Brain friendly techniques: Mind mapping. School Library Media Activities Monthly, 21(3), 22-24.
Goodnough, K., & Long, R. (2002). Mind mapping as a flexible assessment tool. Assessment In Science, 18, 219-229.
Goodnough, K., & Woods, R. (2002). Students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mind mapping: A middle school case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Guiford, J. P., & Hoepfner, R. (1971).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Guilford, J. P. (1956).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 267-293.
Guilford, J. P. (1967a). Creativity: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 3-13.
Guilford, J. P. (1967b).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ayes, J. R., & Flower, L. S. (1980).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 process. In L. W. Gregg & E. R. 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pp.4-3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Higgins, J. M. (1994). Creating creativity. Training & Development, 48(11), 11-15.
Ismail, M. N., Ngah, N. A., & Umar, I. N. (2010). The effects of mind mapping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programming performance, problem solving skill and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mong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J. Educational Computer Research, 42(1), 35-61.
Jonathan, N. (2009). Digital mind-mapping and visual organisers. A journey into new digital learning possibilities. Primary & Middle Years Educator, 7(1), 7-11.
Kirchner, B. (2009). Mind-map your way to an idea. Writer, 122(3), 28-29.
Kokotovich, V. (2008). Problem analysis and thinking tools: an empirical study of non-hierarchical mind mapping. Design Studies, 29(1), 49-69.
Lane, A. (2009). Putting left & right together. Communication World, 26(1), 24-25.
Margulies, N. (1991). Mapping inner spa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ind mapping. Tucson, AZ: Zephyr Press.
Mednick, S. A. (1962). The associative basi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Psychological Review, 44(2), 220-232.
Mueller, A., Johonston, M., & Bligh, D. (2002). Joining mind mapping and care planning to enhance student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hieve holistic nursing care. Nursing Diagnosis, 13(1), 24-27.
Murley, D. (2007). Mind mapping complex information. Law Library Journal, 99(1), 175-183.
Naykki, P. & Jervela, S. (2009). How Pictori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s Mediate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Group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40(3), 359-387.
Nikerson, R. S. (1999). Enhancing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400-408). New York: Cambridge.
Novak, J. D. (1998). 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ystrand, M. (1989). A social-interactive model of writing. Written Communication, 6(1), 66-85.
Nystrand, M. (1990). Sharing words. Written Communication, 7, 3-24.
Orhan, A., & Zeynep, Y. (2007). The effects of note tak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through the mind mapping technique on students’ attitude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concept learning.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6(3), 34-43.
Ouellette, M. (2005). About mind maps: What and why. In B. Hoffma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trieved September 2, 2009, from http://coe.sdsu.edu/eet/articles/mindmap/start.htm
Peterson, A. R., & Snyder, P. J. (1998). Using mind maps to teach social problem analysi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er No. ED424882)
Rohman, D. G. (1965). Pre-writing: The stage of discovery in the writing process.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29, 205-211.
Rubin, D. L. (1988). Intruction: Four dimension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n communication. In B. A. Rafoth, & D. L. Rubin (Ed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pp. 1-33). Norwood, NJ: Ablex.
Scott, D. M. (2005). Thinking right about content. EContent, 28(6), 48.
Sternberg, R. J., & Lubart, T.L. (1999).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aradigms,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3-1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yn, T., Boer, D., & Ann-Louise. (1998). Mind mapping as a study tool for underprepared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thnology, 21(3), 125-131.
Torrance, E. P. (1966). The Minnesota studies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 Univ. of Minnesota Research Memorandum(No. 59-4). Minneapolis, Minn: Univ. of Minnesota Bureau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orrance, E. P. (1979). The search for satori & creativity. New York: Great Neck.
Torrance, E. P. (1984). Pupil experience. London: Croon Helm.
Wang, W. C., Lee, C. C., & Chu, Y. C. (2010). A brief review on developing creative thinking in young children by mind mapp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3(3), 233-239.
William, R. T., Abigail, S., & Shane, C. (2009). Concept maps: A tool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medical students rheumatology. Education Research, 312, 123-125.
Wycoff, J. (1991). Mind mapping: Your personal guide to exploring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Berkley.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7.164.24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7.164.24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