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0107-23264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0107-232649
論文名稱
Title
秦官制研究-出土文字與傳世文獻的比較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1-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1-20
關鍵字
Keywords
政府機構、比較研究、秦國史、職官制度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3 次,被下載 30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01 times.
中文摘要
職官制度(指政府機構與其官員的設置、職掌、品秩等)是人類步入文明的產物。職官制度的產生,是為了建立一個有秩序規範的管理體系,因此從一個國家職官系統的完整與否,多少可以看出國家整體政經活動的發展;換句話說,職官的設置廢罷,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對的政治狀況。
對秦國政府機構、官制的資料,歷來皆認為「漢承秦制」,於是往往與漢朝的官制並列在一起討論。這是由於秦國的特殊歷史因素導致的,秦國的統一大業至秦始皇二十六年才完成,作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僅僅只有短短的十幾年,這短短的十幾年,其實能夠看到的政治制度不多,然而秦的文明是慢慢發展的,職官制度也是漸漸形成的,我們認為從秦職官制度形成到確立的過程,可以反映秦國的政治經濟情形,了解秦從建國到滅亡的歷史真實。因此,基於此出發點,本論文只以秦職官制度為討論的重點,透過出土文字與傳世文獻的比較研究,分析秦漢官制間混淆錯雜的部份,從中釐清秦職官系統的確切制度,以期了解秦國的歷史實況。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1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4
第三節 各章節提要……………………………………… 11
第二章 秦中央政府機構………………………………14-69
第一節 秦漢共見,職掌內容相同或相近者……………14
第二節 秦漢共見,職掌內容不同者……………………56
第三節 獨見於秦之政府機構…………………………… 64
第三章 秦中央職官……………………………………70-162
第一節 秦漢共見,職掌內容相同或相近者(一)…… 70
第二節 秦漢共見,職掌內容相同或相近者(二)……112
第三節 秦漢共見,職掌內容不同者與獨見於秦者-
附論秦無三公九卿制………………………….136
第四章 秦地方政府機構與地方職官……………… 163-228
第一節 地方政府機構的層級問題………………………163
第二節 秦郡縣職官………………………………………177
第三節 秦鄉里亭職官……………………………………219
第五章 結論………………………………………….229-235
引用及參考書目……………………………………………… 236
附表一:「武庫」相關兵器刻銘整理……………………… 26
附表二:秦相邦、丞相知見表……………………………… 82
附表三:大良造、庶長出現之年代…………………………142
附表四:秦漢中央政府機構同異表…………………………249
附表五:秦漢中央職官同異表………………………………251
附表六:秦漢地方職官同異表………………………………255
附表七:本論文與謬、左二書所列秦職官比較表…………258
附表八:秦中央、地方機構職官設置概況表………………267
機構、職官索引………………………………………………27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清以及清代以前的著作(按作者年代為序)
(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書店,1989。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1。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5.3。
(漢)高誘注;劉向輯錄:《戰國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54。
(吳)韋昭注:《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
(唐)孔穎達等:《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12。
(宋)鄭樵:《通志》北京:中華書局,1995.11。
(宋)徐天麟撰:《西漢會要》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民69.11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6。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12。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5.5。
(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1993.6。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8。
(清)永瑢:《歷代職官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2
(清)顧炎武:《日知錄》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57。
(清)孫楷:《秦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
(日)竹添光鴻:《左傳會箋》天工書局,1996.10。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繆文遠:《七國考訂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
(二)民國以來的專著(按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雲夢秦簡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年。
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2001.8。
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編委會:《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王人聰:《古璽印與古文字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6。
王輝:《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王輝、程學華:《秦文字集證》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8年。
王學理:《秦俑專題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6。
左言東:《先秦職官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4。
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95年。
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0。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1984.1。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6。
汪中文:《兩周官制論稿》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1。
吳鎮烽:《金文人名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周曉陸、路東之:《秦封泥集》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0年。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
高敏:《秦漢史論稿》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8。
馬非百:《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馬承源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四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
張金光:《秦制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
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6.5。
曹錦炎:《古璽通論》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3。
曹旅寧:《秦律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
黃盛璋:《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2。
勞榦:《居延漢簡.考釋之部》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發行,民75年。
《居延漢簡.考釋之部》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發行,民81年。
楊寬:《戰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楊寬、吳浩坤主編:《戰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1.12。
繆文遠:《戰國制度通考》成都市:巴蜀書社,1998。
羅福頤主編:《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6。
《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6。
羅振玉編:《三代吉金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9。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卜憲群:〈秦制、楚制和漢制〉《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1期。
〈秦漢三公制度淵源論〉《安徽史學》1994年第6期。
〈吏與秦漢官僚行政管理〉《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2期。
于豪亮:〈雲夢秦簡所見職官述略〉《文史》(北京:中華書局1980)第8輯。
〈釋青川秦墓木牘〉《文物》1982年第1期。
〈古璽考釋〉《古文字研究》第5輯。
〈秦王朝關於少數民族的法律及其歷史作用〉《雲夢秦簡研究》(臺北:帛書出版社,民75年7月)。
(日)工藤元男,劉曉路譯:〈雲夢睡虎地秦簡所見縣、道嗇夫和大嗇夫〉《簡帛研究譯叢》(長沙市:湖南出版社,1996)第一輯。
(日)土屋紀義:〈亭部考〉《秦漢史論叢》(西安大學出版社,1989.4)第四輯。
王人聰:〈秦官印考述〉《古璽印與古文字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2000.6)。
〈古璽考釋〉《古璽印與古文字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6)。
〈秦鄉印考〉《古璽印與古文字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6)。
王紅武、吳大焱:〈陜西寶雞鳳閣嶺公社出土一批秦代文物〉《文物》1980年9
期)
王彥輝:〈漢代豪民與鄉里政權〉《史學月刊》2000年第4期。
王彥輝、徐杰令:〈論東周秦漢時代的鄉官〉《史學集刊》2001年第3期。
王勇華:〈秦漢御史大夫的職能〉《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王雲度:〈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秦漢史論叢》(西安大學出版社,1989.4)第四輯。
王暉:〈關於戰國時秦封宗邑瓦書的幾個問題〉《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4年第1期。
王輝:〈秦器銘文叢考〉《文博》1988年第2期。
〈秦器銘文叢考(續)〉《考古與文物》1989年第5期。
〈十九年大良造鞅殳尊考〉《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5期。
〈秦兵三戈考〉《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8年第4輯。
〈秦印探述〉《文博》1990年第5期。
〈咸陽塔兒坡新出陶文補釋〉《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9年第5期。
〈「都官」顏注申論〉《人文雜誌》1993年第6期。
〈二年寺工壺、雍工敃壺銘文新釋〉《人文雜誌》1987年第3期。
王輝、蕭春源:〈珍秦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4期。
王望生:〈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1期。
王慎行:〈從兵器銘刻看戰國時代秦之冶鑄手工業〉《人文雜誌》1986年第5期。
王運熙:〈漢武始立樂府說〉《樂府詩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62)。
王維:〈秦郡考〉《觀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王學理:〈亭里陶文的解讀與秦都咸陽的行政區劃〉《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6.6)第14輯。
孔利寧:〈秦冶鐵業試探〉《秦俑秦文化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8)。
仝晰綱:〈秦漢鄉里的社會職能〉《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2年第3期。
〈秦漢鄉官里吏考〉《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5年第6期。
〈春秋戰國時期鄉村社區的變異及其社會職能〉《文史哲》1999年第4期。
〈秦漢時期的里〉《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88年第4期。
田鳳嶺、陳雍:〈新發現的「十七年丞相啟」戈〉《文物》1986年第3期。
史雲貴、于海平:〈外朝化與平民化:中國古代郎官考述〉《史學月刊》2004年第1期。
史黨社:〈新發現秦封泥叢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7年第3期。
任隆:〈秦封泥官印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7年第3期。
〈秦封泥官印續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3期。
〈秦文書封緘制度的結晶:西安北郊新出土秦封泥概述〉《西安檔案》1997年第6期。
林劍鳴:〈秦代中央官制簡論〉《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83年第1期。
〈青川秦墓木牘內容探討〉《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6期。
〈秦漢時代的丞相與御史-居延漢簡解讀筆記〉《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83年第3期。
林泊:〈秦東陵出土的部份陶文〉《考古》1992年第5期。
(日)米田賢次郎:〈秦漢帝國的軍事制度〉《簡牘研究譯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5)第二輯。
朱大昀:〈有關「嗇夫」的一些問題〉《秦漢史論叢》(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8)第二輯,。
朱永康:〈「漢承秦制說」質疑〉《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7年第2期。
朱德熙、裘錫圭:〈戰國文字研究(六種)〉《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95年)。
朱德熙、裘錫圭〈戰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95年)。
呂卓民:〈從考古資料看秦漢時期咸陽的製陶業〉《文博》1989年第3期。
李光軍:〈秦「工師」考〉《文博》1992年第3期。
〈秦漢「亭」考述〉《文博》1989年第6期。
李孔懷:〈秦律中反映的秦代糧食管理制度〉《復旦學報》1991年第4期。
李仲操:〈二十六年秦戈考〉《文博》1989年第1期。
〈八年呂不韋戈考〉《文物》1979年12期。
李金學:〈戰國時秦國中央官制的轉變與王權的加強〉《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7年第4輯。
李家浩:〈傳賃龍節銘文考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 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李朝陽、馬先登:〈咸陽市楊陵區出土的一批秦漢印章與考釋〉《文物春秋》1995年第2期。
李福泉:〈秦無三公九卿制考辨〉《求索》1992年第3期。
李新城:〈論秦漢相權之變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1年第4期。
李學勤:〈秦孝公、惠文王時期銘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2年第5期。
〈戰國時代的秦國銅器〉《文物資料叢刊》1957年第8期。
〈戰國題銘概述〉《文物》1959年第7期;《文物》1959年第8期;《文物》1959年第9期。
〈秦封泥與秦印〉《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期。
〈秦國文物的新認識〉《文物》1980年9期)
〈北京揀選青銅器的幾件珍品〉《文物》1982年9期。
〈秦簡與《墨子》城守各篇〉《雲夢秦簡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
〈初讀里耶秦簡〉《文物》2003年1期。復收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
所編:《古史文存-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
〈戰國秦四年瓦書考釋〉《聯合書院三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香港:聯合書院,1986年),p71-77。
李學勤、鄭紹宗:〈論河北近年出土的戰國有銘青銅器〉,《古文字研究》(北
京:中華書局,1982.6)第七輯。
汪中文:〈秦封宗邑瓦書補釋〉《兩周官制論稿》(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1),p121-137。
沈剛:〈漢代廷尉考述〉《先秦、秦漢史》2004年第4期。
何雙全:〈《漢簡.鄉里制》及其研究〉《秦漢簡牘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12)。
〈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文物》1989年2月。
吳永章:〈從秦漢時期的民族政策看我國土司制度的淵源〉《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84年第3期。
吳榮曾:〈秦的官府手工業〉《雲夢秦簡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吳鎮烽:〈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封泥考〉《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4期;《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6期。
〈武王二年始置丞相說不誤〉《人文雜誌》1983年第5期。
余華青:〈新發現的封泥資料與秦漢宦官制度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期。
孟繁峰:〈論客卿〉《史學集刊》1987年第3期。
岳起:〈咸陽塔爾坡秦墓新出陶文〉《文博》1998年第1期。
尚志儒:〈秦相的設置及相關問題〉《文博》1997年第2期。
〈秦封宗邑瓦書的幾個問題〉《文博》1986年第6期。
周天游:〈秦樂府新議〉《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期。
周振鶴:〈從漢代「部」的概念釋縣鄉亭里制度〉《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
周偉洲:〈新發現的秦封泥與秦代郡縣制〉《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期。
〈關於秦漢地方行政體制中的「道」〉《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10)第四輯。
周道濟:〈秦丞相制度之研究〉《大陸雜誌》22:8,民50.04。
周曉陸、路東之:〈空前的收穫 重大的課題-古陶文明博物館藏秦封泥綜述〉《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期。
周曉陸、路東之、龐睿:〈秦代封泥的重大發現-夢齋藏秦封泥的初步研究〉《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1期。
〈西安出土秦封泥補讀〉《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2期。
周曉陸、陳小潔:〈秦漢封泥對讀〉《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
期。
周曉瑜:〈秦代「隱宮」制度探微〉《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4期。
〈秦代「隱宮」「隱官」「宮某」考辨〉《文獻》1998年第4期。
范學輝:〈秦漢地方行政運行機制初探〉《文史哲》1999年第5期。
胡大貴:〈庶長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胡正明:〈「丞相啟」及昌平君說商榷〉《文物》1988年第3期。
俞偉超:〈秦漢的「亭」「市」陶文〉《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施謝捷:〈陜西出土秦陶文叢釋〉《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2期。
馬非百:〈杜倉相秦考〉《歷史研究》1978年第12期。
唐蘭:〈王命傳考〉《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六卷四期,1941年;復收於故宮
博物院編:《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10)
陜西省文管會:〈秦始皇陵調查簡報〉《考古》1962年8期。
袁仲一:〈讀秦惠王四年瓦書〉《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秦民營製陶作坊的陶文〉《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1期。
〈秦代的市、亭陶文〉《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1期。
〈秦中央督造的兵器刻辭綜述〉《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5期。
〈秦代金文、陶文雜考三則〉《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4期。
袁仲一、程學華:〈秦代中央官署製陶業的陶文〉《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3期。
袁禮華:〈秦客卿制述論〉《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2000年第4期。
郝鐵川:〈論春秋官制的演變〉《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1期。
高榮:〈秦漢郵驛的管理系統〉《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高敏:〈南郡守騰的經歷及其發布《文書》的意義〉,《雲夢秦簡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秦漢「都亭」考略〉《學術研究》1985年第5期。
〈南郡守騰的經歷及其發布《文書》的意義〉,收於《雲夢秦簡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秦漢時期的亭〉《雲夢秦簡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論秦律中的嗇夫一官〉《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1期。
孫言誠:〈秦漢的屬邦與屬國〉《史學月刊》1987年第2期。
孫家州:〈漢初以丞相、相國統兵考〉《軍事歷史》1998年第6期。
晁福林:〈論戰國相權〉《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
〈試論戰國相權的若干問題〉《史學月刊》1995年第5期。
陳力:〈試論秦國之「屬邦」與「臣邦」〉《民族研究》1997年第4期。
陳中龍:〈睡虎地秦簡所見之官嗇夫〉《中興史學》創刊號1994年12月。
陳平:〈《「寺工」小考》補議〉《人文雜誌》1983年第2期。
〈試論戰國型秦兵的年代及有關問題〉《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陳平達:〈秦丞相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2,民67.02。
陳全方、尚志儒:〈秦都雍城新出陶文研究〉《文博》1987年第4期。
陳孟東:〈陜西發現一件兩詔秦橢量〉《文博》1987年2期。
陳直:〈考古論叢.秦陶券與秦陵文物.一、秦右庶長歜封邑陶券〉《西北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57年第1期。
陳長琦:〈郡國制確立時代論略〉《河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12)。
〈戰國時代郡的嬗變〉《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12)。
〈秦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考察〉《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12)。
陳偉武:〈軍器及其題銘與簡帛兵學文獻〉《學華》第2輯。
陳雍:〈關於「丞相啟」和「相國昌平君」〉《文物》1989年第11期。
陳鴻森:〈漢武始立樂府說研議〉《幼獅學誌》第18卷第1期
許兆昌:〈試論春秋時期史官的變遷〉《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許倬雲:〈東周到秦漢(國家型態的發展)〉《中國史研究》1986年第4期。
張文立:〈秦制漢承論-秦漢政治形態比較〉《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7)第九輯。
張占民:〈秦兵器題銘考釋〉《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6.6)第14
輯。
〈試論秦兵器鑄造管理制度〉《文博》1985年第6期。
張金光:〈秦簡牘所見內史非郡辨〉《史學集刊》1992年第4期。
〈秦鄉官制度及鄉、亭、里關係〉《歷史研究》1997年第6期。
張金龍:〈御史大夫職掌辨〉《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張振裕:〈湖北出土戰國秦漢漆器文字初探〉《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9.6)第17輯。
張敏杰:〈「十年相邦呂不韋」戟〉《文物天地》1991年第1期。
張漢東:〈秦漢博士官的設置及其演變〉《史學集刊》1984年第1期。
張頷:〈揀選古文物秦漢二器考釋〉《山西大學學報》1979年1期;《張頷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張懋鎔:〈試論西安北郊出土封泥的年代與意義〉《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97年第1期。
無戈:〈「寺工」小考〉《人文雜誌》1981年3期。
莊春波:〈秦漢武庫制度〉《史學月刊》1991年第6期。
寇效信:〈秦漢樂府考略-由秦始皇陵出土的秦樂府編鐘談起〉《陜西師範大學學報》1978年1月。
郭人民:〈秦漢制度淵源初論〉《河南師大學報》(社科版)1981年第4期。
郭子直:〈戰國秦封宗邑瓦書銘文新釋〉《古文字研究》第14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6)。
郭淑珍:〈「將軍俑」與秦代軍隊組織〉《文博》1987年第1期。
彭天麗:〈樂府始於漢武帝辯〉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會編:《語文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1937)。
彭林:〈論《周禮》的三公與六卿之制〉《人文雜誌》1990年第3期。
彭邦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