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1103-11305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1103-113056
論文名稱
Title
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Lower Graders’ Sex Roles and Stereotypes in a Primary schoo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4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12-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1-21
關鍵字
Keywords
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角色觀
Sex Roles, stereotyp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9 次,被下載 1097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978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摘要
論文名稱: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
學校所別: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摘 要 別: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研 究 生:洪淑敏
指導教授:方德隆博士
摘要內容:
本研究以陽明國小(化名)二年級12位學童,包括男生六人女生六人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小低年級學童的性別角色觀點為何,以及有哪些性別刻板印象;另外,父母的性別角色態度是否影響孩子的性別角色觀點及性別刻板印象;以及男女生的性別角色觀點及性別刻板印象是否不同,都是本研究所欲了解的。希望藉由本研究了解國小低年級學童的性別角色觀點,與推敲父母與兒童性別觀形成之關聯,作為未來實施兒童性別教育的參考。本研究採取個別訪談及焦點團體訪談蒐集資料。在個別訪談階段,以自編的初步探索問卷進行個別深入了解。在焦點團體階段,則以繪本帶領兒童閱讀之後,再以自編的焦點團體訪談大綱進行訪談。家長的部分則徵得3位男童及3位女童的媽媽接受研究者訪談。之後研究者將所有的錄音訪談轉成文字稿,並進行開放編碼。最後得到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一)國小低年級學童對於性別角色的觀點:並不認為僅僅屬於單一向度;至於觀點的來由可能是成人的影響或者是生活經驗。(二)國小低年級學童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格特質上,男性表現出率性堅強,女性則顯現出依附保守;興趣喜好上,男女生是各玩各的;成就表現上,男生贏過女生,女生則在後面拼命追趕。(三)父母與孩子性別角色觀點及性別刻板印象的相關方面:父母親形象是教育孩子性別觀點的最佳教材,而父母親偏頗的態度則會造成孩子對性別產生刻板印象。(四)比較男女生性別角色觀點及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觀點方面,因為同時服膺成人的規準所以觀點相同;但因為在不同的世界成長所以焦點不同;經過閱讀思考之後男女生都同時獲得修正。至於性別刻板印象上,男孩顯得難以掙脫性別枷鎖,女孩則呈現意圖反撲性別的束縛。依據以上的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對兒童性別教育與未來研究的若干建議。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Lower Graders’ Sex Roles and Stereotypes
in a Primary school
Sue-Min Ho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lower graders’ views on sex roles and stereotyp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attitudes of parents have influence on children’s views on sex roles and stereotypes. And the research problem intend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of boys’ and girls’ views. The subjects are twelve 2nd grade children (6 females, 6 males).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the lower graders’ views on sex roles and stereotypes which relate to infer the correlation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order to offer some implications on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adopts individual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to collect data. The former of which is to use “Pilot Questionnaire” to know individuals, and the latter of which is to employ “Focus Group Interview Outline” after children have read picture’s books on sex stereotypes.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x mothers who are interviewed (3 females, 3 males). The final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 (1) the lower graders don’t think sex roles as distinctive in nature, which might be influenced by adults attitudes and their experiences of life; (2) the stereotypes of lower graders whose personality traits reveal frankly and strong for boys and dependent for girls; and children’s interests are differently among both sexes; and in achievements boys are better than girls and girls catch hardly; (3) the relation of children’s views on sex roles and stereotypes to those of parents reveals that parents’ image is the best teaching materials, then the deviation leads children’s stereotypes; (4) in comparison with boys’ and girls’ views, they tend to obey the adult’s rules, and focus not alike as growing up in different world, and obtaining modification of behaviors and beliefs after reading. As for sex stereotypes, boys tend to be difficult to escape and girls intend to counter gender’s bounds. This study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章 低年級學童之性別角色觀
第五章 低年級學童之性別刻板印象觀點
第六章 影響孩子性別角色觀點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相關因素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圖表目錄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3)。高雄:麗文文化。
王敏如(2000)。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情形之探索:以兒童詮釋電視連續劇性別刻板印象。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幸宜譯(1994)。男女親密對話—兩性如何進行成熟的語言溝通。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法。嘉義:濤石文化。
吳嘉麗(1996)。提升女性的科技參與。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與社會(頁11-31)。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蘭若(2000)。幼兒性別角色認同發展與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91-99。
呂俐安(1999)。我家妹妹像男生—談孩子的性別角色塑造。2001年5月15日,取自:http://kids.yam.com/hand/handedu/199910/15/05949500.html。
呂寶靜(2000)。性別與家庭照顧。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135-175)。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卓夫(2000)。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派(1996)。兩性對於婚姻危機之認識與調適。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與社會(頁95-112)。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美枝(1991)。陽剛陰柔之辯。載於秦慧珠(主編):性別角色面面觀(頁30-31)。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李美枝(1995)。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美枝、鍾秋玉(無日期)。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2001年4月29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kuoshu/journal/vol-6/6-4.htm。
李曉蓉(1997)。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沮喪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瑛(2002)。性別角色與性別角色發展。載於晏函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暴力、性騷擾防治(頁35-55)。台北:家親文化。
林以加(2002)。笑聲中的反思與能量—巴貝•柯爾繪本作品中的性別教育實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31-37。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形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地(2000)。質的研究實例舉隅:校長領導的參與觀察。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51-91)。高雄:麗文文化。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珊(2001)。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麗珊(2002)。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的教育。載於晏函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暴力、性騷擾防治(頁16-34)。台北:家親文化。
邱金滿(1997)。談女性資優。資優教育季刊,64,20-28。
邱珍婉譯(2001)。教養新好男孩。台北:書泉出版社。
邱書璇譯(1997)。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揚智文化。
金宜蓁、涂懿美(1998)。天生男女-性別的社會養成。載於何春蕤(主編),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頁77-83)。台北:元尊文化。
柯里斯、林為正譯(1995)。父愛不缺席。台北:智庫文化。
柯秋月(1993)。資優班與普通班女生性別角色態度、成就動機及職業傾向之比較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久賢(2001)。成長的媽媽,快樂的家庭。
洪蘭譯(2000)。改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胡幼慧(1996)。焦點團體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23-237)。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高沐晴(2001)。洋娃娃和機器人。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6,38-42。
涂懿美、何春蕤(1998)。從問題少年到同班同學—性別敵意事件之防範。載於何春蕤(主編),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頁77-83)。台北:元尊文化。
張春興(1991)。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家銘等譯(1997)。社會學(上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張喬媚(1999)。以社會學角度探討溝通之兩性差異。國教新知 ,45(3,4),78-87。
張湘君(1995)。童書需要女性革命—女性角色現代化應從童書開始。國民教育,36(3),32-34。
張湘君(1998)。童書的女性角色需要現代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119-122。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5)。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畢恆達(2000a)。女生不愛運動嗎?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1,98-103。
畢恆達(2000b)。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記葉永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125-132。
許宜銘(1999)。重塑心靈。台北:生命潛能文化。
郭秀玲(2000)。我與孩子視域的差異-以電視卡通為共享的文本。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2000)。男生急起直追—兩性平等教育新發展在英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24-29。
陳怡華(2001)。多元家庭型態下的兩性關係新發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6,46-49。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栗茜譯(2001)。和孩子一起成長。台北:智慧事業體。
陳質采(2002)。溫柔的公主VS.處心積慮的巫婆—漫談童書中的理性互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57-65。
曾文鑑(2001)。國小學生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美惠(1999)。性/別平權教育與女性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32-51。
黃火文(2001)。家庭是兩性教育最好的搖籃。中二中學報,4,10-14。
黃自來(1996)。英語語言性別變異與英語教學—從女性主義者批判英語談起。師大學報,41,227-262。
黃迺毓(2001)。家庭教育。五南出版社。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燕萍(2000)。我是誰?一個女準教師性別主體意識的啟蒙過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75-79。
黃囇莉(1999a)。機器人vs.芭比娃娃-性別刻板印象。載於黃囇莉(主編):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頁27-57)。台北:女書文化。
黃囇莉(1999b)。差異與平等的辨證-兩性平等教育基本概念之釐清。載於黃囇莉(主編):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頁9-25)。台北:女書文化。
楊宗仁(1992)。認知研究—晤談法之評述。研習資訊,9(1),17-21。
楊美雪(2000)。繪本童書的性別角色訊息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51,30-36。
楊清芬(2002)。國小男生與女生的校園生活。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頁403-440)。台北:五南出版社。
楊碧雲(2001)。家庭教育與性別角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6,43-45。
葉明芬(2001)。國民中學兩性平等教育融入式教學實施研究—以家政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冬(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1-139)。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8)。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文化。
劉盛林譯(2001)。觸摸女人心靈私密處。台北:勝景文化。
劉惠琴(2000)。女性主義與心理學。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135-175)。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鳳芯譯(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
蔡秀美(1996)。兩性角色變遷與相關社會福利議題。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與社會(頁113-130)。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麗玲(2002)。反男孩之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7,106-110。
蕭奕蕙(2000)。性別角色期待的枷鎖:擺盪於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女性公務人員。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昭君(2002)。感謝那個「性騷擾學生」的男教授。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7,106-110。
謝靜蕙(2000)。緣起不滅,創造未來—高雄市國中兩性平等教育實務工作經驗分享。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108-119。
羅瑞玉、白博仁(2000)。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載於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Ι(頁270-295)。
羅燦煐(2000)。從媒體的性別到性別的媒體。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1,26-36。
二、西文部分
Algoe, S. B., Buswell, B. N., & DeLamater, J. D. (2000). Gender and job status as contextual cu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Sex Roles, 42(3-4), 183-208.
Anderson, K. J. & Cavallaro, D. (2002). Parents or pop culture? Children's heroes and role models. Childhood Education, 78(3), 161-168.
Cesarone, B. (1994). Video Games and Children.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5477)
Copenhaver, M. M., Lash, S. J., & Eisler, R. M. (2000). Masculine gender-role stress, anger, and male intimate abusiveness:Implications for men’s relationships . Sex Roles, 42(5-6), 405-414.
Cullingford, C. (1993). Children's views on gender issues in school.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5), 555-563.
Desouza, J. M. S. & Czerniak, C. M. (2002). Social behavior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preschooler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6(2), 175-188.
Evans, L., & Davies, K. (2000). No sissy boys here: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masculin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reading textbooks . Sex Roles, 42, 255-270.
Fagot, B. I. (1981).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Do they treat boys and girls differently? Sex Roles, 7, 263-271.
Fivush, R., Brotman, M. A., Buckner, J. P., & Goodman, S. H. (2000)﹒Gender differences in parent-child emotion narratives. Sex Roles, 42, 233-253.
Francis, B. (1997). Discussing discrimination: Children's construction of sexism between pupils in primary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8(4), 519-532.
Giuliano, T. A., Popp, K. E., & Knight, J. L. (2000). Footballs versus barbies: Childhood play activities as predictors of sport participation by women. Sex Roles, 42(3-4), 271-282.
Hall, E. G., & Lee, A. M. (1984). Sex differences in motor performance of young children: Fact or fiction? Sex Roles, 10, 217-230.
Kalish, N. (2001). My son doesn't act like a boy. Journal of Family Life, 1, 60-63.
Levy, G. D., Sadovsky, A. L., & Troseth G. L. (2000). Aspects of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gender-typed occupations. Sex Roles, 42, 993-1006.
Okpala, C. O. (1996).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3(4), 275-286.
Paterson, S. B., & Lach, M. A. (1990). Gender stereotypes in children's books: Their prevalence and influence on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Gender & Education, 2(2), 185-197.
Powlishta, K. K. (2000). The effect of target age on the activat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Sex Roles, 42, 271-282.
Richman, E. L., & Shaffer, D. R. (2000). "If you let me play sports": How might sport participation influence the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 female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4, 189-199.
Singh, M. (1998). Gender issue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4591)
Szegedy-Maszak, M. (2001). The power of gender. U.S. News & World Report, P. A52.
Wagner-Ott, A. (2002). Analysis of gender identity through doll and action figure politics in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3(3), 246-264.
Warrington, M., Younger, M., & Williams, J. (2000). Student attitudes, image and the gender gap.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6(3), 393-407.
Watson, D. L.; Poczwaradowski, A., & Eisenman, P. (2000). After-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s for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71(8), 17-21.
Wilgoren, J. (2001). Girl rule. New York Times Upfront, 133(13), 8-1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