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1110-1224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1110-122403
論文名稱
Title
論蘇童中、長篇小說的女性形象
On Su Tong, the novel's image of wome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1-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1-21
關鍵字
Keywords
蘇童、中長篇小說、女性形象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8 次,被下載 2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0 times.
中文摘要
蘇童身為大陸新生代作家之翹楚,自八○年代末起,一直是評論界的寵兒,他更為自覺地受翻譯文學影響,作品的形成普遍具實驗性,因此常被歸類為「先鋒派(avant-garde)」作家。
蘇童的作品,其先鋒性不僅僅表現在對生命的扭曲、變態、孤獨、恐懼和沉入深淵的絕望的探索與揭示上,而且在人物沉淪背後,始終帶有穿透黑暗的精神火光、對超越和救贖的追求。
本論文擬以蘇童中、長篇小說文本中的女性為主,分析其形象塑造,探討她們在此生活框架下外在言行與內在心理層面,在蘇童想像豐富、詭麗的筆下,筆者試圖透過本論文挖掘蘇童對人類處於困境中的思考與關懷。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檢討 ------------------------------------------------ 5

第二章 蘇童的小說類型與小說特色 --------------------------------------------- 9
第一節 現代西方文學流派對中國大陸的影響 ------------------------ 10
一、後現代主義在中國大陸的接受------------------------ ------- 13
二、先鋒小說的主要特徵 ------------------------------------------- 15
三、新歷史 ------------------------------------------------------------- 18
四、新寫實主義的緣起 ---------------------------------------------- 19

第二節 蘇童小說呈現的特色 --------------------------------------------- 22
一、藝術手法 ---------------------------------------------------------- 22
(一) 對歷史的解構 ------------------------------------------- 24
(二) 元敘述 ---------------------------------------------------- 25
二、母題 ---------------------------------------------------------------- 26
(一) 南方的想像 ---------------------------------------------- 26
(二) 逃亡與還鄉 ---------------------------------------------- 27
(三) 宿命色彩 ------------------------------------------------- 29

第三節 蘇童的創作主張---------------------------------------------------- 31
一、文學的啟蒙 ------------------------------------------------------- 31
二、搖曳的風格 ------------------------------------------------------- 33

第三章 二元對立的人物形塑 ------------------------------------------------------- 39
第一節 人物性格的對比 --------------------------------------------------- 39
一、〈妻妾成群〉:頌蓮vs.卓雲 --------------------------------- 39
二、〈妻妾成群〉:頌蓮vs.梅珊 --------------------------------- 41
三、〈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蔣氏vs.環子.. ------------------- 43
四、〈罌粟之家〉:劉素子vs.翠花花 --------------------------- 45
五、〈紅粉〉:秋儀vs.小萼 --------------------------------------- 46
第二節 殊途同歸的命運安排 -------------------------------------------- 50
第三節 心理成因:尋父、依附意識 ----------------------------------- 53


第四章 欲望、權力與嫉妒、瘋癲── 武則天 --------------------------------- 57
第一節 爭寵、欲望與權力 ------------------------------------------------ 57
第二節 嫉妒、瘋癲心理的產生與作用 --------------------------------- 63
第三節 蘇童的「厭女情結」---------------------------------------------- 72

第五章 貞節的背後:以菩薩蠻、碧奴為例 ------------------------------------ 79
第一節 貞節的形成 --------------------------------------------------------- 79
一、傳統觀念 ---------------------------------------------------------- 79
二、奴性 ---------------------------------------------------------------- 83
三、死亡意識 ---------------------------------------------------------- 85
第二節 支撐情節的心理分析 --------------------------------------------- 91
一、犧牲 ---------------------------------------------------------------- 91
二、脫軌的群眾 ------------------------------------------------------- 102
第三節 作者的創作核心:孤獨 ------------------------------------------ 106



第六章 結論 ---------------------------------------------------------------------------- 121


參考書目--------------------------------------------------------------------------- 123
附錄 -------------------------------------------------------------------------------- 13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蘇童著作(依出版年排列)
(一)台灣小說文本
《妻妾成群》,台灣:遠流出版社,1990年。
《傷心的舞蹈》,台灣:遠流出版社,1991年。
《紅粉》,台灣:遠流出版社,1991年。
《米》,台灣:遠流出版社,1991年。
《南方的墮落》,台灣:遠流出版社,1992年。
《我的帝王生涯》,台灣:麥田出版社,1992年。
《一個朋友在路上》,台灣:麥田出版社,1992年。
《離婚指南》,台灣:麥田出版社,1992年。
《武則天》,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十一擊(櫻桃)》,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刺青時代》,台灣:麥田出版社,1995年。
《城北地帶》,台灣:麥田出版社,1995年。
《把你的腳綑起來》,台灣:麥田出版社,1995年。
《天使的糧食》,台灣:麥田出版社,1997年。
《菩薩蠻》,台灣:麥田出版社,1998年。
《你丈夫是幹什麼的》,台灣:麥田出版社,2000年11月。
《碧奴》,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2007
《蛇為什麼會飛》,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2。
《妻妾成群》,台北市:遠流,2003年。
《武則天》,台北市:麥田出版,2005年。
《我的帝王生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6年三版。
《時空對話:文學中的時代容顔》,臺北市:未來書城出版,2003年

(二)中國大陸小說文本
《蘇童文集-少年血》,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9月。
《蘇童文集-世界兩側》,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9月。
《蘇童文集-婚姻即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9月。
《蘇童文集-後宮》,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12月。
《蘇童文集-末代愛情》,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12月。
《蘇童文集-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4月。
《蘇童文集-蝴蝶與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
《紙上的美女-蘇童隨筆選》,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12月。
《蘇童文集-水鬼手冊》,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0年5月。
《楓楊樹山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紙上的美女-蘇童隨筆選》,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12月。
《花繁千尋》,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8年1月。
《河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4月。

二、評論蘇童相關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愛松著:《當代作家的文化立場與敘事藝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遠流,1988年。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1991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1998年。
孔範今,施戰軍主編;陳晨編選:《蘇童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10月一版二刷。
吳達芸主編:《當道小說論評--閱讀與創作之間》,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3年2月初版第一刷。


三、相關專書
W•C•布斯:《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Ackerman,Diane,黛安•艾克曼著,莊安祺譯:《愛之旅》,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年。
MichelFoucault:《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史》,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
WalterBenjamin:《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丁伯銓、周曉揚:《新時期小說思潮與小說流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伊東明著,廣梅芳譯:《愛,上了癮》,台北:心靈工坊出版社,2004年。
E•佛洛姆(ErichFromm)著,莫迺滇譯:《逃避自由》,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84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
李其綱、徐芳:《小說與詩歌的藝術智慧》,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李涵宇:《遠離中國文明危機》,台北市:商周出版,1997年。
洪光遠等編譯:《性與婚姻》出版項臺北市:桂冠出版:聯經總經銷,1984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徐芳、宋天天:《愛的激情》,台北:霍克出版社,2004年。
徐葆耕:《西方文學之旅(上、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海倫•費雪(HelenE.Fisher)著,刁筱華譯:《愛慾:婚姻、外遇與離婚的自然史》臺北市:時報,1994年。
張大春著:《小說稗類》,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張子樟:《試論大陸新時期小說》,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年。
張小虹著:《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
張寶琴、邵玉銘、亞弦合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後現代性》,長春:時代文藝,1993
奧塔維歐.帕茲著,蔣顯璟、真漫亞譯:《雙重火焰:愛情與欲望的幾何學》,台北:邊城出版社,2004年。
楊士毅:《愛•婚姻•家庭──差異•衝突與和諧》,台北:揚智出版社,1996年。
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赫爾木特•舍克(Schoeck,Helmut)著,王祖望、張田英譯:《嫉妒與社會》,台北市:時報出版,1995年。
羅素(Bertrand,Russell)著,靳建國新譯:《婚姻革命》,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四、期刊
王幹、費振鍾:〈蘇童:在意象的河流裡浮沉〉,《上海文學》,1988年1月,頁73-76。
林為進:〈蘇童-傳統的捍衛者與叛逆者〉,《寫作》,1992年12月,頁1-2。
蘇童:〈寫完女人寫男人-《離婚指南序》〉,《離婚指南》,1993年7月,頁5-6。柯澤:〈蘇童歷史悲劇觀評析〉,《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年12月,頁159-162。
陶器:〈生存的無奈的生存:評蘇童的中篇小說《離婚指南》〉,《中文自學指導》,1992年3月,頁6-7。
蘇童:〈代序、尋找燈籠〉,《南方的墮落》序,1992年7月,頁7-8。
黃貴寅:〈蘇童的女人-評《妻妾成群》、《紅粉》〉,《書評》,1994年6月10卷,頁10-14。
王德威:〈「扮皇帝,我在行。我作皇帝比人強……」評蘇童的《我的帝王生涯》〉,《聯合文學》,1992年12月9卷2期,頁174-176。
張芳云:〈蘇童:文壇高掛紅燈籠〉,《名人》,1994年7月,頁15-17。
詹悟:〈女人與女人的戰爭-談蘇童小說《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電影表現手法〉,《書評》,1995年4月15卷,頁13-17。
摩羅、侍春生:〈逃遁與陷落-蘇童論〉,《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2月,頁12-20。
劉曉文、陳慶祝:〈悲劇及其消解-析《離婚指南》的精神文化意義〉,《當代文壇》,1998年5月,頁19-21。
葉礪華:〈新潮的洄流-評蘇童的創作轉型及其價值意義〉,《文學評論家》,1992年1月,頁22-27。
劉曾文:〈終極的孤寂-對馬原、余華、蘇童創作的再思考〉,《文藝理論研究》,1997年1月,頁21-28。
郭明生:〈試析《妻妾成群》的藝術特色〉,《吉安師專學報:哲社版》,1996年1月,頁27-31。
林舟:〈女性生存的悲歌:蘇童的三篇女性視角小說解法〉,《當代文壇》,1993年4月,頁31-33。
張應中:〈世紀末的回眸-論蘇童〉,《當代文壇》,1994年5月,頁30-33。
袁曉慶:〈走近蘇童:蘇童訪談錄〉,《綠洲》,1998年5月,頁30-33。
王德威:〈南方的墮落與誘惑-小說蘇童〉,《天使的糧食》序論,1992年7月,頁11-36。
鍾本康:〈兩極交流的敘述形式:蘇童《米》的中間小說特性〉,《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3月,頁34-39。
傅翔:〈面對生存:肉體與精神的闡釋-串讀蘇童與北村〉,《文藝評論》,1995年2月,頁29-40。
劉春:〈若有所失-讀三部小說〉,《小說評論》,1995年2月,頁29-40。
雷鳴:〈淺論蘇童楓楊樹系列小說〉,《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1997年4月,頁39-40,55。
王曉丹:〈動人的樹:蘇童印象〉,《百家(合肥)》,1990年1月,頁39-41。
黃景忠、陳東曉:〈如何評論蘇童新歷史小說〉,《韓山師專學報》,1993年2月,頁40-43。
林翠萍:〈蘇童的女性世界及其創作心態初論〉,《寧夏師專學報》,1997年4月,頁38-43。
季紅真:〈蘇童:窺視人性的奧秘〉,《芒種》,1995年10月,頁45-46。
趙鳳山:〈複雜而又扭曲的心態:蘇童中篇小說《離婚指南》人物心理分析〉,《作品與爭鳴》,1992年3月,頁46-47。
盛雷:〈一群悲瑣靈魂悲慘命運的啟示〉,《作品與爭鳴》,1990年4月,頁47-48。
韓子勇:〈蘇童:南方的植物〉,《小說評論》,1992年5月,頁46-48,86。
趙洪琴:〈無處逃避-蘇童與南方〉,《浙江師大學報》,1994年3月,頁40-48。黃今夫:〈出走與返回:蘇童小說簡論〉,《浙江師大學報》,1994年3月,頁45-47。
秋野:〈妻妾的悲哀與女性的解放《妻妾成群》〉,《作品與爭鳴》,1990年4月,49-51頁。
耿菊秋:〈對人的傳統悲劇的當代關注:《妻妾成群》文化意蘊解讀〉,《文學評論家》,1992年3月,頁50-52。
楊書:〈血腥的「厭女結」-對蘇童「紅粉意象群」頌蓮形象的解析〉,《貴州大學學報》,1999年3月,頁47-52。
吳秉杰:〈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蘇童長篇小說《米》中的新探索〉,《當代作家評論》,1991年6月,頁49-53。
胡河清:〈蘇童的米雕〉,《當代作家評論》,1991年6月,頁49-53。
淦淦:〈蘇童的魅力〉,《文學世界》,1993年2月,頁52-53。
吳義勤:〈淪落與救贖:蘇童《我的帝王生涯》讀解〉,《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6月,頁48-54。
張衛中:〈蘇童創作的心理透視〉,《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1994年2月,頁52-55。
謝瑤玲:〈《說服》與〈妻妾成群〉-社會規範與女性自覺的衝突〉,《中外文學》,1995年9月,頁46-57。
竺業:〈畫魂:蘇童近期小說一讀〉,《當代作家評論》,1989年4月,頁55-58。武躍速:〈轉換:走出楓楊樹:蘇童近作印象〉,《當代作家評論》,1989年4月,51-54、58頁。
張學昕:〈人文關懷的注入與女性意識的凸出:蘇童小說女性形象的塑造〉,《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4月,頁58-60。
張學昕:〈想像與意象架設的心靈浮橋-蘇童小說創作論〉,《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4月,頁59-61。
彭基博:〈價值、立場、策略-蘇童文本論〉,《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2月,頁59-63。
張學昕:〈靈魂的還鄉-論蘇童的小說《米》〉,《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3月,頁61-63。
張學昕:〈靈魂的還鄉〉,《遼寧師大學報》,1999年3月,頁61-63。
徐業東:〈蘇童筆下的女性管窺〉,《南都學壇》,1994年1月,頁62-65。
董瑾:〈缺席的在場者-方方《風景》與蘇童《菩薩蠻》的敘述學解讀〉,《文藝評論》,1998年3月,頁66-70。
陸小惠:〈論蘇童小說中的生活故事及其人性挖掘〉,《通俗文學評論》,1997年4月,頁71-74。
汪政、曉華:〈虛構的回憶:蘇童小說隨想〉,《雨花》,1988年11月,頁72-75。蘇童:〈風景這邊好〉,《文學自由談》,1989年1月,頁29。
程德培:〈逃亡者蘇童的歲月:評蘇童的小說〉,《作家》,1988年3月,頁72-77。李振聲:〈讀蘇童:限于他1987年的小說〉,《上海文論》,1988年3月,頁42-48。
王衛紅:〈面對歷史的憑弔與對話-評蘇童的新歷史小說〉,《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7年2月,頁75-77,81。楊春:〈重歸還是拆解:論蘇童小說的歷史追憶〉,《河北學刊》,1997年4月,頁64-69。
劉春:〈世界的蘇童和蘇童的世界〉,《南方文學》,1998年4月,頁75-77。
胡河清:〈論格非、蘇童、余華與術數文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年11月,頁74-80。
王海燕:〈蘇童論〉,《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4月,頁80-85。
曉華、汪政:〈浪子的悲歌:蘇童《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賞析〉,《名作欣賞》,1991年1月,頁85-88。
孟悅:〈蘇童的家史與歷史寫作〉,《今天》,1990年2月,頁84-93。
吳毓生:〈孤獨者的夢-讀蘇童的短篇小說《櫻桃》〉,《名作欣賞》,1995年2月,頁94-96。
王德威:〈世紀末的先鋒:朱天文與蘇童〉,《今天》,1991年2月,頁95-101。
汪政、曉華:〈互補的青年意識-與蘇童有關的或無關的〉,《讀書》,1989年7月,頁102-107。
季進、吳義勤:〈文體:實驗與操作-蘇童小說論〉,《當代作家評論》,1990年1月,頁100-107。
李恆方:〈簡愛、頌蓮及其他:試論作家的性別視角、文化視角和婦女觀〉,《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2月,頁107-108。
林舟:〈永遠的尋找;蘇童訪談錄〉,《花城》,1996年1月,頁105-111。
賴素玲紀錄:〈小說談-兩岸小說家對談實錄〉,《聯合文學》,1998年11月,頁97-112。
謝子影:〈個體經驗的窘境:長篇《米》的另一種解讀〉,《文學自由談》,1992年2月,頁111-113。
康清蓮:〈亞當身上永遠的一根肋骨:評蘇童《婦女生活》中三個女性形象〉,《川東學刊:社科版》,1995年3月,頁114-116。
曉華、汪政:〈南方的寫作〉,《讀書》,1995年8月,頁113-118。
吳義勤:〈蘇童小說的生命意識〉,《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1月,頁116-121。易瑛:〈從《妻妾成群》看蘇童小說的敘事風格〉,《懷化師專學報:社科版》,1995年10,頁81-85。
張學昕:〈蘇童小說的敘事美學〉,《呼蘭師專學報》,1999年3月,頁153-157。
陸根生:〈沒有錢,淚汪汪:讀蘇童《十九間房》有感〉,《鍾山》,1992年4月,頁170-171。
蘇童:〈我看小說:短篇、中篇、長篇〉,《小說界》,1991年3月,頁185-193。吳義勤:〈在鄉村的對峙中構築神話-蘇童長篇小說《米》中的新探索〉,《當代作家評論》,1991年6月,頁56-63。
蘇童、王干、葉兆言對話:〈沒有預設的三人談〉,《大家》,1996年3月,頁200-206。
王幹:〈蘇童意象〉,《花城》,1992年6月,頁198-207。
薛毅:〈小說時空觀的演變和隱喻─兼論蘇童、林斤瀾、余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0年6月,頁201-210。
王幹:〈葉兆言、蘇童異同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年10月,頁210-214。
張業松:〈魅力之源:飛翔與失落-重讀蘇童〉,《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年12月,頁211-217。
季進、吳義勤:〈追尋:歷史的與現實的-蘇童小說論之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年6月,頁216-222。
楊照:〈敗德與死亡的種種傳奇〉,《聯合文學》,1992年10月,頁216-222。
劉江濱:〈走出虛幻的迷霧-蘇童近作藝術轉換窺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年12月,頁226-228。
王幹:〈蘇童印象《城北地帶》附錄〉,《今日中國》,1994年9月,頁271-297。蔡家園:〈扭曲人性的呻吟〉,《青年文學》,1994年10月。
張應中:〈論蘇童小說的敘事模式〉,《安徽師大學報》,1995年3月,頁333-337。汪陵:〈藍色、女人、貓:關於蘇童早期作品的心理分析〉,《文學世界》,1995年4月,頁55-57。
黃小初:〈他從蘇州來〉,《文學角》,1988年2月,頁18。
洪淦:〈讀《乘滑輪車遠去》〉,《上海文論》,1988年3月,頁49。
李潔非:〈一派純情的蘇童-讀一無所有〉,《小說評論》,1989年1月,頁23。李其綱:〈蘇童放飛的姊妹鳥〉,《文學評論》,1989年3月,頁92-97。
苑湖:〈雜色的風景-讀蘇童「平靜如水」〉,《小說評論》,1989年3月,頁28。武躍速、崔月恆:〈蘇童的小說世界〉,《小說評論》,1989年4月,頁35。
謝欣:〈魅力與矛盾-對余華、格非、蘇童小說的印象與思考〉,《小說選刊》,1989年6月,109頁。
蘇童:〈閱讀〉,《文學自由談》,1990年3月,頁73。
蔣原倫:〈華麗憂傷又一曲〉,《文學自由談》,1990年4月,頁30。
項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紅粉》〉,《小說評論》,1991年9月,頁86。胡宗健:〈新寫實小說是什麼-兼談蘇童長篇近作《米》〉,《作家》,1991年12月,頁72-76。
方平:〈平庸低俗的次品小說:評《離婚指南》〉,《作品與爭鳴》,1992年3月,45、24頁。
金敏:〈紅色意韻:青年作家蘇童談影片〉,《電影評介》,1992年9月,頁7。
卜寧:〈蘇童長篇小說《米》爭鳴摭拾〉,《作品與爭鳴》,1993年1月,頁80。
范小青:〈說說蘇童〉,《芳草》,1993年3月,頁4。
李怡:〈遐想蘇童〉,《文學世界》,1993年5月,頁52。
季紅真:〈逃亡者在窺視中的回歸之路-讀一九三四年逃亡〉,《文藝爭鳴》,1994年4月,頁71。
許源:〈有感於最新的蘇童〉,《青年文學》,1994年11月。
吳瓊:〈作為話語的敘述和作為故事的敘述〉,《電影藝術》,1995年4月,頁81。郜元寶:〈蘇童《刺青時代》簡評〉,《萌芽》,1995年4月,頁72。
張子開:〈可憐的蘇童〉,《作品與爭鳴》,1995年6月,頁75。
蘇童:〈虛構的熱情〉,《台港文學選刊》,1999年4月,頁63。


五、報刊
南帆:〈從尋根到新寫實──大陸十年來文學發展現況〉,〈中國時報開卷周報〉41版,1998.10.22
徐淑卿、董成瑜專訪:〈我跨海而來──大陸作家訪台專輯〉(包括從維熙、劉新武、賈平凹、王安憶、莫言、張煒、余華、蘇童、池莉、舒婷、陳丹燕),〈中國時報開卷周報〉43版,1998.10.22
蔣原倫:〈一個超凡脫俗的幻想〉,〈文藝報〉,1988年5月28日7版。
王幹:〈尋找精神世界的安寧-評蘇童近作〉,〈新華日報〉,1988年9月7日4版。
劉江濱:〈孤獨:生存世界的惶惑:蘇童《平靜如水》讀解一種〉,〈文論報〉,1989年6月25日2版。
包臨軒:〈漂泊的沉淪-《井中男孩》〉,〈黑龍江時報〉,1990年2月1日9版。
海貝:〈歷史內涵略顯不足:評蘇童的新作《米》〉,〈文匯報〉,1991年12月4日第3版。
居延:〈顯示心靈深處的黑暗:讀長篇小說《米》〉,〈文匯報〉,1991年12月4日第3版。
張永幃:〈童年視角的創作取向:蘇童的小說簡評〉,〈新華日報(南京)〉,1992年7月29日3版。
毛浩、李師東:〈唯美的煙霧-評蘇童《園藝》〉,〈山西日報〉,1993年2月3日。
柯澤:〈蘇童歷史觀評析〉,《文論報》,1993年3月16日2版。
謝海陽:〈寫作是他們的生命-評蘇童、葉兆言〉,〈文學報〉,1994年4月21日1版。
王德威:〈陰森幽麗的市井傳說《城北地帶》〉,〈聯合報:讀書人〉,1995年8月7日42版。
泓君:〈蘇童電影和文學創作〉,〈文學報〉,1995年1月2日。

南華管理學院、聯合報副刊主辦:《兩岸作家展望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研討會大會手冊》,1998.10.29
張殿:〈王朔、余華、莫言、蘇童編選「影響我的十篇短篇小說」〉〈聯合報讀書人〉41版,1999.10.25聯合文學座談會〈小說談──兩岸小說家對談實錄〉(1998.10.30),《聯合文學》15:3,1999.01


六、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林欣薇〈存在與想像-蘇童小說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89年碩士論文。
莊宜文〈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90年博士論文。
陳雀倩〈虛構與終結──蘇童、余華、格非的先鋒敘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88年碩士論文。
曾恆源〈蘇童小說文本研究(1985年~1994年)〉,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83年碩士論文。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7.24.20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7.24.20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