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2105-11124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2105-111246
論文名稱
Title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12-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1-22
關鍵字
Keywords
曹雪芹、紅樓夢、詩學、詩觀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7 次,被下載 464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645 times.
中文摘要
《紅樓夢》是「文備眾體」的文學巨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透過小說人物與詩歌活動的情節,寫出許多詩歌作品,讓它們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份,也從而談到許多關於詩歌創作與評論的見解。這些詩論,以個性化、口語化、生活化、情節化、形象化等不同的方式呈現,結合曹雪芹於小說中擬寫人物所吟詠的詩歌為之對應,經過曹雪芹妙筆生花式的藝術加工,一方面總結、吸收前人的詩歌理論,一方面也針對當時的詩壇風氣,抒發個人感觸,可視為曹雪芹對詩歌創作所抱持的觀點。然而,這樣的部分卻經常被包含在曹雪芹的文藝思想與精神、《紅樓夢》的藝術技巧與成就等主題之中,而無法凸顯出來。
本文企圖將融匯在小說藝術情節中的詩歌和相關的創作評論見解歸納起來,以期從中析解出《紅樓夢》所匯集的詩觀脈絡,並將《紅樓夢》中的詩歌與詩論對全書展現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系統地加以研究。各章之論述重點為: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近人研究《紅樓夢》詩學的成果探討、研究方法與內容。
第二章「《紅樓夢》詩觀之詩人論」,探討大觀園眾「詩人」的「才」與「學」,透過強調先天稟性的詩人才質,以及以「寄興寫情」為目的的致用之道;兼涵養以熟讀、熟參之詩歌創作的先備功夫,並以揣摩、觀摩來精進創作能力等具體、並重的論見,歸納出《紅樓夢》不偏廢才學,而以才為主、以學為輔的詩觀主張。
第三章「《紅樓夢》詩觀之創作論」,從《紅樓夢》詩歌靈感啟發的類型,來探究詩歌創作的緣起;進而探索創作構思過程裡,立意、詞句、體裁、格律等環節的調配與規劃;最後再窺其對創作態度的觀點,釐出「遊戲」與「認真」二者既獨立又交融的面向。
第四章「《紅樓夢》詩觀之作品論」,從《紅樓夢》詩歌作品在語言、結構、形象、審美以及體裁等層面交織的關係出發,分別將詩歌形式表現上的問題,以及內容攝取上的考量,歸納為不落俗套、追求創新之一體兩面的表現概念;並從整體性的觀點,探究《紅樓夢》詩歌作品所寓含之「滋味」,即逼真如畫、自然現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等內涵。
第五章「《紅樓夢》詩觀之風格論」,從曹雪芹的詩歌風格,以及曹雪芹虛擬出的大觀園眾「詩人」的詩風,探討《紅樓夢》詩歌風格的整體性與一致性。另從因應情節需要,或借題發揮,或為提出詩學觀點,探究衍生風格變異的可能性。
第六章「《紅樓夢》詩觀之鑑賞論」,從鑑賞者豐富充實的學養、公正客觀的態度二方面來論究鑑賞能力,釐清鑑賞能力與創作能力的區隔;並兼顧詩歌的特點和詩歌作品的藝術形象,從通篇立意、警句、作品風格等面向來取決鑑賞標準;另又旁徵詩情與實境、品讀與感想等關係,來探究鑑賞歷程。
第七章「結論」,分就詩人的涵養進程、詩的錘鍊藝術和鑑賞藝術等層面,統整地探討《紅樓夢》所透顯的詩觀,並將之繫聯於中國詩學體系中,以總結本文研究的成果與心得。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近人研究《紅樓夢》詩學的成果探討…………………………·2
一、以《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作品為主……………………………··3
二、以《紅樓夢》中的詩論與詩學為主………………………………··6
三、以《紅樓夢》的審美及藝術價值為主……………………………··8
四、以《紅樓夢》的作者藝術思想為主………………………………··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10

第二章 《紅樓夢》詩觀的詩人論…………………………………···15
第一節 詩人之才…………………………………………………………15
一、先天稟性的強調……………………………………………………15
二、寄情寫興為目的……………………………………………………28
第二節 詩人之學…………………………………………………………34
一、熟讀、熟參…………………………………………………………35
二、揣摩、觀摩…………………………………………………………48
第三節 以才為主,以學為輔……………………………………………53

第三章 《紅樓夢》詩觀的創作論…………………………………···63
第一節 靈感的啟發………………………………………………………63
一、觸景生情……………………………………………………………64
二、因文啟思……………………………………………………………67
三、藉物寄託……………………………………………………………69
第二節 創作構思…………………………………………………………71
一、立意提煉……………………………………………………………72
二、詞句表現……………………………………………………………77
三、體裁審度……………………………………………………………86
四、格律安排……………………………………………………………89
第三節 創作態度…………………………………………………………93
一、遊戲…………………………………………………………………94
二、認真…………………………………………………………………98

第四章 《紅樓夢》詩觀的作品論…………………………………·103
第一節 不落俗套的形式………………………………………………··103
一、詩題毋過於新巧…………………………………………………··104
二、選擇合宜體格入題………………………………………………··106
三、適切的長篇收止…………………………………………………··109
第二節 創新的意涵……………………………………………………··112
一、善翻古人之意……………………………………………………··112
二、虛構、想像的意境………………………………………………··117
三、小題目寓大意……………………………………………………··119
第三節 詩的滋味與好處………………………………………………··122
一、逼真如畫…………………………………………………………··122
二、自然現成…………………………………………………………··124
三、言有盡而意無窮…………………………………………………··126

第五章 《紅樓夢》詩觀的風格論…………………………………·129
第一節 詩歌風格的整體性……………………………………………··130
一、《紅樓夢》詩歌風格………………………………………………130
二、人物與詩風的一致性……………………………………………··133
第二節 詩歌風格的變異性……………………………………………··150
一、強調寓涵的有意而為……………………………………………··151
二、因應創作目的而調整……………………………………………··152

第六章 《紅樓夢》詩觀的鑑賞論…………………………………·155
第一節 鑑賞能力的養備………………………………………………··155
一、豐富充實的學養…………………………………………………··156
二、公正客觀的態度…………………………………………………··158
第二節 鑑賞標準的取向………………………………………………··160
一、通篇立意…………………………………………………………··160
二、警句………………………………………………………………··162
三、作品風格…………………………………………………………··164
第三節 鑑賞歷程的旁徵………………………………………………··165
一、詩情與實境的關係………………………………………………··165
二、品讀與感想的關係………………………………………………··168

第七章 結論……………………………………………………………··173
第一節 詩人的涵養進程………………………………………………··173
第二節 詩的錘鍊藝術…………………………………………………··174
第三節 詩的鑑賞藝術…………………………………………………··176
第四節 總結……………………………………………………………··178

主要參考書目……………………………………………………………··181
附錄………………………………………………………………………··18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主要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紅樓夢》相關論著

1.
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彩畫本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4月。
曹雪芹原著,馮其庸編注:《紅樓夢》,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5月。
世界書局印行:《紅樓夢》,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1月。
2.
王國維、太愚等著:《紅樓夢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1月。
王達敏:《何處是歸程—從《紅樓夢》看曹雪芹對生命家園的探尋》,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4月。
白盾:《紅樓夢新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1月。
余英時、周策縱等著:《曹雪芹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1月。
呂啟祥、林東海主編:《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彙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
李希凡:《紅樓夢藝術世界》,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7月。
李劼:《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6年10月。
胡文彬:《紅樓夢探微》,北京:華藝出版社,1997年8月。
邸瑞平選編:《紅樓漫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4月。
姜耕玉:《紅樓藝境探奇》,重慶:重慶出版社,1986年12月。
張慶善、劉永良:《漫說紅樓》,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1年2。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3月。
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
賀新輝主編:《紅樓夢詩詞鑑賞辭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5月。
賀新輝主編:《紅樓夢詩詞新賞》,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7月。
翟勝健:《曹雪芹文藝思想新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
劉耕路:《紅樓夢詩詞解析》,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2月。
劉夢溪編:《紅學三十年論文選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4月。
歐麗娟:《詩論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1月。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1月。
薛海燕:《紅樓夢一個詩性的文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二)古典典籍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8月。
王昌會:《詩話類編》,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9月。
王濟亨、高仲章選注:《司空圖選集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
史念祖:《俞俞齋文稿初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5月。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1月。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
周子文:《藝藪談宗》下冊,卷四,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9月。
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9月。
徐師曾:《詩體明辨》,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4月。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12月。
袁枚:《隨園詩話》,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6月。
高步瀛編著:《唐宋詩舉要》,台北:學海出版社,1973年2月。
高棅:《唐詩品彙》,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7月。
清聖祖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2月。
郭紹虞輯:《清詩話》,台北:西南書局有限公司,1979年11月。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12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郭齊、尹波點校:《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
傅雲龍、吳可主編:《船山遺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葛洪著,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
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
臺靜農編:《百種詩話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5月。
趙殿成箋注:《王摩詰全集箋注》,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6月。
劉熙載:《藝概》,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9月。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0月。
鄭元注,賈公彥疏,田博元分段標點,十三經注疏小組編:《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6月。
蕭子顯撰:《新校本廿五史—南齊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
蕭統撰,李善注:《文選》(宋淳熙本重雕鄱陽胡氏臧版),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12月。
鍾嶸原著,徐達譯注:《詩品》,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5月。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5月。
嚴羽原作,黃景進撰述:《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4月。

(三)今人論著

王臻中主編:《文學學原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南:大夏出版社,1997年3月。
朱光潛:《詩論》,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10月。
艾治平:《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
吳戰壘:《中國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9月。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7月。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金開誠:《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胡經之:《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1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5月。
張少康:《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11月。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6月。
張方:《中國詩學的基本觀念》,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5月。
張正體、張婷婷:《詩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7月。
張健:《滄浪詩話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8月。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7月。
陳伯海:《嚴羽和滄浪詩話》,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4月。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陳慶輝:《中國詩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
傅璇琮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復旦大學主編:《中國古代美學史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7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8月。
童慶炳:《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意義》,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黃景進:《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2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9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9月。
楊文虎:《藝術思維和創作的發生》,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9月。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12月。
楊松年:《王夫之詩論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0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1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9年1月。
劉若愚原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9月。
劉衍文、劉永翔:《文學鑑賞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
蔣寅:《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3月。
諸葛志:《中國原創性美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00年3月。
謝文利、曹長青著:《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7月。
Rene Wellek著,梁伯傑譯之《文學理論》,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Terry Eagleton原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二、期刊及學位論文

方芳:〈《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與性格〉,《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1999年5月。
王小青:〈小說的詩化 詩化的小說—《紅樓夢》藝術風格管窺〉,《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4期,1994年。
王志堯:〈「林瀟湘魁奪菊花詩」泛論〉,《臨沂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0年2月。
王勝:〈試談《紅樓夢》如何運用詩詞塑造人物形象〉,《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7卷第4期,1999年8月。
王緋:〈「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藩籬」—從《紅樓夢》的韻文看曹雪芹之創新〉,《紅樓夢學刊》,1984年第1輯。
任超榮、呂亞平:〈紅樓一曲絕唱 詩詞盡顯魅力〉,《伊犁教育學院學報》,第15卷第1期,2002年3月。
任蒙:〈不必愛屋及鳥—論《紅樓夢》詩詞的評價問題〉,《國際關係學院學報》, 1996年第4期。
朱眉叔:〈賈寶玉與清代文藝思潮〉,《紅樓夢學刊》,1984年第4輯。
江寶釵:〈《紅樓夢》詩社活動研究—性別文化與遊戲美學的呈現〉,《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一期,1997年12月。
呂啟祥:〈筆補造化 穿仄入幽—《紅樓夢》與李賀詩〉,《紅樓夢學刊》,1988年第4輯。
李慶霞:〈片言誰解訴秋心—試論林黛玉詩歌的追問意識〉,《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1期,2002年3月。
李蘭、杜敏:〈曹雪芹詩歌的美學思想〉,《紅樓夢學刊》,1985年第4輯。
周寅賓:〈論黛玉寶釵的詩學觀點與明清詩歌流派的關係〉,《紅樓夢學刊》,1986年第1輯。
姜志軍:〈溫馨:《紅樓夢》詩詞的精神家園〉,《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1輯。
胡紹棠:〈橫看成嶺側成峰—《紅樓夢》審美基因三探〉,《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2輯。
胡鳳林:〈《紅樓夢》詩窗管蠡談—海棠社、桃花社詩詞欣賞札記〉,《紅樓夢學刊》,1984年第3輯。
郁沅:〈嚴羽詩禪說析辨〉,《學術月刊》總134期,1980年7月號。
高淮生:〈從《紅樓夢》看阮籍、嵇康、陶淵明對曹雪芹的影響〉,《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2輯。
徐振輝:〈大觀題詠說詩心—《紅樓夢》第十七回學習札記〉,《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3輯。
徐曉嵐:〈風行水上 自然成文—簡論《紅樓夢》詩詞曲在全書的地位和作用〉,《南通師 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4期,2000年12月。
張乃彬:〈曹雪芹詩詞創作的藝術思想〉,《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3輯。
張志岳:〈略論《紅樓夢》詩詞的評價問題〉,《紅樓夢學刊》,1981年第2輯。
張清榮:〈「大觀園」題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第27期,1994年。
梁競西:〈論《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詞〉,《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1期,2001年3月。
陳惠琴:〈從自然情感到審美情感—曹雪芹創作情感活動研究〉,《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55期,2002年第1期。
陳惠琴:〈精致而新鮮的感知表現—曹雪芹創作心理研究之二〉,《明清小說研究》,總第63期,2002年第1期。
黃志浩:〈論曹雪芹的詩學思想〉,《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1輯。
趙越:〈林黛玉的詩才〉,《紅樓夢學刊》,1992年第3輯。
劉保忠:〈論詩詞在《紅樓夢》中的作用〉,《陜西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4期,2000年11月。
劉進:〈《紅樓夢》詩學觀初探〉,《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五期,1996年9月。
劉瑞蓮:〈曹雪芹與李賀〉,《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2輯。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四時即事詩〉〉:樂園的開幕頌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2期,1999年12月。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五美吟〉〉:開顯女性主體意識的詠嘆調〉,《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3期,1999年6月。
歐麗娟:〈《紅樓夢》詩論中的感發說〉,《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3期,1999年6月。
歐麗娟:〈從《紅樓夢》看曹雪芹的律詩創作�品鑒觀〉,《臺大中文學報》,第13期,1999年12月。
潘雪蓮:〈談《紅樓夢》的詩味與詩美體驗〉,《克山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2期。
顏榮利:《紅樓夢中的詩詞題詠》,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