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3109-1301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3109-130120
論文名稱
Title
洪亮吉山水詩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1-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1-23
關鍵字
Keywords
模山範水、山水詩、洪亮吉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5 次,被下載 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洪亮吉的山水詩。分作六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一節,陳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第二節,梳理與本文相關的文獻資料。第三節,說明本文之架構及各章節進行的方向。
  第二章是文學外緣的研究,論洪亮吉山水詩的創作背景。第一節,論洪亮吉所處之乾嘉詩壇與常州地域的人文精神。第二節,勾勒洪亮吉的生命歷程,凸顯其詩人形象。第三節,爬梳洪亮吉的詩友交遊,觀察當代人物對洪亮吉詩學與詩歌創作之影響。第四節,探討洪亮吉的詩學,以掌握詩人創作的基本原則。
  第三章與第四章是洪亮吉山水詩文學內涵的研究。藉由第二章對洪亮吉傳記的研究成果,將詩作內容、取材及風格的差異,依創作時間次第分期,在不同的小節裡,探究各時期詩作呈現的山水之美及其蘊藏的情感與思想。第一節,論《附鮚軒詩》時期的詩作。第二節,論洪亮吉《卷施閣詩》中「未達以前」的詩作。第三節,論洪亮吉入黔時期的詩作。第四章第一節,論《萬里荷戈集》、《百日賜環集》中的詩作。第二節,論洪亮吉征戍歸來、終老江南的詩作。
  第五章是洪亮吉山水詩寫作技法的探析。第一節,從名詞意象物性的強調、意象與意象間「動態的演示」及詩中物我兩涉的意象等層面,論意象的塑造與應用。第二節,論洪亮吉詩句篇章的行布,探討各種詩體的句法、章法、篇法、格律與風格。第三節,論詩境中的時空意識與物我關係,詮釋詩人如何藉由「主體」表現深入山水的經驗。
  第六章是結論,歸納研究成果,分析洪亮吉山水詩的繼承與開拓、長處與缺失,最後則並提出本文的侷限與展望。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文獻探討 3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進行步驟 9
第二章:洪亮吉山水詩的創作背景 10
第一節:乾嘉詩壇與常州地域的人文精神 10
第二節:詩人洪亮吉的生命歷程述論 16
第三節:洪亮吉的詩友交遊 28
第四節:洪亮吉的詩學意見 52
第三章:洪亮吉山水詩的內涵特質(上) 65
第一節:「模山範水」的開端與奠基──《附鮚軒詩》時期 65
第二節:「奇警」風格的開拓──《卷施閣詩》中「未達以前」的詩作 78
第三節:「奇警」本色與「平易」別調的並置──《卷施閣詩》中入黔時期諸作 92
第四章:洪亮吉山水詩的內涵特質(下) 102
第一節:人間第一最奇景,必待第一奇才領──《萬里荷戈集》、《百日賜環集》行旅西域諸作 102
第二節:山水中的「老境」──《更生齋詩》、《更生齋詩續集》中「征戍歸來」後的詩作 117
第五章:洪亮吉山水詩的寫作技法 136
第一節:意象的塑造與應用 136
第二節:詩句篇章的行布 167
第三節:詩境中的時空意識與物我關係 184
第六章:結論 193
附錄一:授經堂本《附鮚軒詩》、《卷施閣詩》、《更生齋詩》及《更生齋詩續集》創作時間表…………………………………………………………………………200
附錄二:《北江詩話》與《梧門詩話》論述相近之條目 203
參考書目……………………………………………………………………………20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古籍部分(據朝代先後,姓氏筆劃排列):

1、洪亮吉詩文集(依出版時間排列)

〔清〕洪亮吉:《洪北江詩文集》,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清〕洪亮吉著,〔清〕洪用懃編:《洪北江(亮吉)先生遺集》,台北:華文書局,1969年,光緒三年(1877)年授經堂影印本
〔清〕洪亮吉:《卷施閣集》,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
〔清〕洪亮吉:《洪北江詩文集》,收入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北江遺書本
〔清〕洪亮吉著,陳邇冬校點:《北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清〕洪亮吉:《卷施閣集》,收入《四部備要》,台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洪亮吉:《更生齋集》,收入《四部備要》,台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洪亮吉著,劉德權點校:《洪亮吉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洪亮吉:《漢魏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影印
〔清〕洪亮吉:《更生齋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光緒三年(1877)洪氏授經堂刻洪北江全集增修本影印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光緒三年(1877)洪氏授經堂刻增修本影印

2、其他詩文總集、別集(依作者朝代先後,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據四部刊要本排印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唐〕李賀著,楊家駱編:《李賀詩注》,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李慈銘:《白華絳柎閣詩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1890)刻越縵堂集本影印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香港:中華書局,1977年
〔清〕沈德潛選,王雲五編:《清詩別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清〕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二年(1807)王墉刻本影印
〔清〕孫星衍:《芳茂山人詩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據平津堂叢書本  排印
〔清〕袁枚著,王英志主編:《小倉山房文集》卷19,收入《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著,王英志主編:《小倉山房續文集》卷31,收入《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清李彥章校刻本影印
〔清〕清聖祖敕撰,〔清〕曹寅、彭定求等輯:《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黃景仁:《兩當軒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趙翼著,華夫編:《趙翼詩編年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錢維喬:《竹初文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嘉慶刻本影印

3、文學批評著作(依作者朝代先後,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齊〕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齊〕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
〔梁〕鍾嶸:《詩品》,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范晞文:《對床夜語》,收入《百部叢刊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轉印《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歐陽脩:《六一詩話》,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台北:世界書局,1992年
〔元〕范梈:《木天禁語》,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元〕楊載:《詩法家數》,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明〕吳訥、徐師曾:《文章明辨序說.文章辨體序說》,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明〕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學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清〕毛先舒:《詩辨坻》,收入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清〕王士禎:《師友詩傳續錄》,收入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收入丁福保《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郭紹虞編,富壽蓀點校:《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收入丁福保《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法式善著,張寅彭、強迪藝編校:《梧門詩話合校》,上海:鳳凰出版社,2005年
〔清〕袁枚撰,王英志校點:《隨園詩話》,收入《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初編》,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清〕葉燮《原詩》,收入丁福保《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錢木庵:《唐音審體》,收入丁福保:《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錢詠:《履園譚詩》,收入丁福保:《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

4、其他資料(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呂培等編:《洪北江先生年譜》,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張玉書等奉敕纂:《康熙字典》,台北:文化圖書出版社,1994年,影印同文書局本
〔清〕清仁宗敕撰:《大清一統志》,收入《四部叢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台北:新興書局,1981年,影印光緒五年(1879)敷文閣本

近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丁放:《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
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結合的設計》,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王力:《漢語詩律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易:《詞曲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建元:《現象學與中西雄渾觀》,台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82年
王英志:《袁枚與隨園詩話》,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王英志:《清人詩論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白振奎:《陶淵明謝靈運詩比較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朱立元、李均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局,1999年
何耀宗:《色彩基礎》,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2年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李文初等著:《中國山水詩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李文初等著:《中國山水文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孟森:《清代史》,台北:正中書局,1970年
尚小明:《清代士人遊幕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吳宏一主編:《清代詩話考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6年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林逸,《洪亮吉(北江)及其人口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林逸:《清洪北江先生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洪順隆:《六朝詩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柯愈春:《清人詩文總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上海書店,1947年據正中書局影印本
唐圭璋:《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民國十八年(1929)退耕堂刻本影印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張惟驤:《毘陵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張夢機:《近體詩發凡》,台北:中華書局,1984年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
張健:《詩話與詩》,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梁啟超:《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1994年
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
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
郭紹虞編,富壽蓀校:《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陶文鵬、韋鳳娟主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陳金陵:《洪亮吉評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
陸文虎編:《管椎篇談藝錄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出版社,1979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出版社,1992年
黃逸之:《清黃仲則先生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黃葆樹等編:《黃仲則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
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蔡鎮楚:《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等著:《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4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譯:《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蕭一山:《清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2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簡師錦松:《唐詩現地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羅宗濤等著:《中國詩歌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
羅尚:《古典詩形式說》(此書為作者自印)
嚴明:《洪亮吉評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日〕青木正兒撰,陳淑女譯:《清代文學批評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1年
〔日〕松浦友久撰,孫昌武等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加〕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英〕燕卜蓀(W.Empson)著,周邦憲、王作虹、鄧鵬譯:《朦朧的七種類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年
〔美〕格朗 (Wiffred L. Guerin)編,徐達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美〕韋勒克(R.Wellek)等著,王夢鷗譯:《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
〔美〕蘭色姆(J.C.Ranson)等著,王臘寶、張哲譯:《新批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美〕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譯:《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
〔德〕顧彬(Wolfgang Kubin)著,馬樹德譯:《中國文人的自然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付大軍:《洪亮吉論》,長春:吉林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何映涵:《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吳德玲:《洪亮吉〈意言〉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6年6月
林秀珍:《宋詩中的松意象》,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邱林山:《洪亮吉詩歌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7月
紀玲妹:《毗陵詩派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論文,2007年4月
陳姿吟:《洪北江詩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黃雅歆:《清初山水詩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1998年10月
戴俊芬:《洪亮吉《漢魏音》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6年6月
楊鳳琴:《孫星衍詩歌研究》,鄭州:鄭州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蘊琴:〈洪亮吉評傳〉,《東方雜誌》,第41卷第20期,1945年10月,頁60-65
王文進:〈南朝「山水詩」中「遊覽」與「行旅」的區分──以《文選》為主的觀察〉,《東華人文學報》,第一期,1999年7月,頁103-114
王英志:〈常州“二俊”山水詩論略──洪亮吉的無我之境與黃景仁的有我之境〉,《齊魯學刊》,第6期,1997年6月,頁101-107
王英志:〈洪亮吉詩論管窺〉,《文學論叢》,第21輯,1985年2月,頁347-365
王英志:〈袁枚於乾嘉詩壇的影響〉,《揚州大學學報》,第4卷第3期,2000年5月,頁20-25
古添洪:〈記號學中的「解」傾向──兼「解」「構」中西山水詩〉,《中外文學》,第14卷第20期,1986年5月,頁98-126
李中耀:〈洪亮吉對西域壯美山河的吟唱〉,《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8卷第2期,2000年6月,頁63-67
李國華:〈試廣論域闊 持論亦時新──讀《北江詩話》〉,《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8年2月,頁67-71
林逸:〈洪亮吉的學術和藝文〉,《書和人》,第397期,1980年8月,頁1-8
張修齡:〈洪亮吉與乾嘉詩壇〉,《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1987年2月,頁72-75
張麗:〈試論洪亮吉的天山詩〉,《新疆教育學報》,第21卷第1期,2005年3月,頁13-16
曹虹:〈從《北江詩話》看洪亮吉對婦女德藝的評章〉,《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2002年4月,頁99-105
梁爾濤:〈談談毗陵七子形成過程中的家庭因素〉,蘇州:《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1月,頁62-66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上)〉,《中外文學》,第1卷第10期,1973年3月,頁31-63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中外文學》,第1卷第11期,1973年4月,頁100-114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下)〉,《中外文學》,第1卷第12期,1973年5月,頁152-169
陳訓明:〈靈氣歸筆端奇矯得未嘗──洪亮吉旅黔紀遊詩當論〉,《貴州社會科學》,第2期,1985年2月,頁47-51
陳鵬翔:〈中英山水詩理論與當代中文山水詩的模式〉,《中外文學》第20卷第6期,1986年5月,頁96-135
楊師雅惠:〈山水詩意境中的空間意識——以北宋「三遠」為例〉,收入《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8卷第3期,1998年,7月,頁399-400。
雷磊:〈「詩家律令」──「選體」三論〉,收於《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8卷第4期,2004年7月,頁97-101
蔡靜平:〈論洪亮吉《北江詩話》〉,《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1996年4月,頁62-68
劉兆云:〈洪亮吉萬里荷戈〉,《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78年2月,頁34-39
簡師錦松:〈七絕章法結構新論〉,《古典文學》,第10集,1988年2月,頁359-373。
龔師顯宗:〈洪亮吉詩觀〉,《中華詩學》,第9卷第4期,1973年10月,頁35-40
龔師顯宗:〈一個學博才高的異人〉,《國文天地》,第7卷第10期,1992年3月,頁84-8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1.41.18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1.41.18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