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6105-16563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6105-165632
論文名稱
Title
九一一事件後美中台關係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China and Taiwan After the 911 Incid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1-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1-26
關鍵字
Keywords
九一一事件、反恐怖主義、防止核武擴散、中美關係、台灣關係法
anti-terrorism, 911 incident, U.S.-China relation,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aiwan Relations Ac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9 次,被下載 505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052 times.
中文摘要
九一一事件後美中台關係之研究
摘要

美國的外交政策傳統上「重歐輕亞」,但2001年美國本土發生九一一事件後,小布希政府即加速調整全球戰略的步伐,將其戰略思維轉向亞洲,突顯美國本土的防衛優先,在亞洲則爭取中國的支持反恐。九一一事件前,美國的亞洲政策中,中國不是唯一的重心,1999年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和2001年的南海美中撞機事件,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因而呈現緊張與僵化,九一一後美國爭取中國共同反恐,美中關係因而開啟一扇機會之窗。

美中關係自雙方建交後,歷經對抗蘇聯而建立的「戰略合作關係」,到新現實主義的「建設性關係」,柯林頓時期和中共「全面交往」並提昇到「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而小布希政府和中國的關係在九一一事件前是「戰略競爭者」,但九一一事件後,因美國國家戰略改變,雙方發展成「建設性合作關係」,雖然在戰略利益上仍有衝突,但美中關係已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對美國而言,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是反恐合作與利益交往的對象,但美國視中國為潛在對手的戰略並未消除,在某些地方,美國仍呈現出對中國戰略嚇阻的態勢。布希政府向中共表態,美國不支持台獨,但在「台灣不獨」的前提下,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不排除出兵協防台灣,顯見美國的兩岸政策由柯林頓到小布希任內由「戰略模糊」轉變成「戰略清晰」。

九一一事件後,中美關係在短期內的確獲得不少改善,惟長期而言,雙方在台灣問題、人權問題、經貿衝突和防止核武擴散問題等仍有基本差異,這些歧見仍將制約美中關係的發展,加上美國重兵深入中亞,就戰略角度而言,中共的國家利益將受損,美中關係長期而言,可能呈現既合作又相互防範的關係,美台關係則是在台灣不走向獨立的前提下,美國將防衛台灣的安全,維持台海兩岸和平。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China and Taiwan
After the 911 Incident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diplomacy of America puts its main focus on Europe with little attention on Asia, however after having the 911 Attack in the U.S.2001, Bush junior administration has immediately adjusted the pace of global strategies. The main strategy has shifted its focus towards Asia, it shows that the US makes National Defences the first priority and seeks for the support of counter- terrorism from China in Asia. Before the 911 incident, China was not at the very heart of American policy in Asia policy, as a result of 1999 Chinese Embassy bombing in Belgrade in the former Yugoslavia Republic of Serbia and the April 2001 Hainan reconnaissance plane incident, there had been an awkward tension between U.S. and China. After seeking the cooperation of counter terrorism with China, it presented an opportunity that the U.S. and China can use to improve their relationship.

Since the normalisation between U.S. and China, it has been through from the “strategy cooperation relations” which was established to against Russia to the neorealism of “constructive relations,” Clinton era formed a “comprehensive association” with mainland China and advanced it into “ constructive strategy partnership,” yet, before 911 Attack, the relationship of Bush junior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 were “strategic competitors”, then after 911 incident, due to the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of U.S., both parties developed “ Constructive cooperation relations, ” even though there are still conflicts on the benefits, U.S.-China relation has ameliorated to some extent.

As far as U.S. concerns, China is regarded a partner of counter terrorism and benefit exchanger by the world, yet U.S. recognises China as a potential strategic adversary, in some ways, U.S. still exposes the threatening gesture to China. Bush junior has indicated to China that U.S. does not support the independence of Taiwan, but if China force invades Taiwan on the premise that Taiwan does not declare independence, U.S. does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assisting Taiwan by the means of miliary. It has shown the U.S. strategy has changed from “strategic ambiguity” to “strategic clear” since Clinton to Bush junior.

After the 911 incident, the relationship of U.S. and China has definitely improved in a short period, in terms of the long run, both parties still have serious differences regarding to the problem of Taiwan, human rights, economics impacts and anti nuclear proliferation. These conflicts still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U.S and China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U.S. has troops in middle Asia, in terms of the military strategy, the benefit of Mainland China is deprived. In terms of long term U.S-China relationship, it represents a cooperative yet defensive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that Taiwan does not declare independence, according to U.S.-Taiwan relationship, U.S. will secure the safety of Taiwan, and maintain the peace cross-strai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9
第四節 文獻分析 12


第二章 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與美中台關係 16
第一節 美國的國家利益與美中關係 17
第二節 美國國家利益下的兩岸政策 25
第三節 美國政府對中國威脅論的作為與因應 35
第四節 美國介入台海兩岸的認知與時機 45


第三章 九一一後美中關係的互動 55
第一節 中共與美國的戰略關係演變 56
第二節 北京在九一一後對美政策的調整 59
第三節 中共對台灣的武力威脅 63
第四節 小布希政府在九一一後與中國關係之調整 68


第四章 影響美中關係的因素 80
第一節 小布希政府的軍售與戰略思維 81
第二節 中美之間的人權問題 93
第三節 北韓核武與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問題 95
第四節 全球反恐與伊拉克問題 99
第五節 美中之間經貿問題 102
第五章 美中關係未來展望與走向.......................108
第一節 國際新形勢中的美中關係走向 108
第二節 美中之間的共同利益與需求 112
第三節 台海兩岸的和平與安全 11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幸豪、潘銳,冷戰後的美國,台北:五南圖書,1993年。
王緝思,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事業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8月。
王景弘,中美關係的軌跡,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聯合研究報告,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情勢,台北:大屯出版社,2003年9月。
田弘茂,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出版社,1996年。
朱成虎編,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及其趨勢,南京:江蘇人民,1999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亞太策略,台北:憬藝出版社,1997年。
李本京,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2年。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3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2月。
金秀明、胡祖慶譯,台灣關係法─過去與未來十年,台北:五南圖書,1991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7月。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圖書,1997年11月。
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1999年。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6月。
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12月。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周煦,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政治大學,1994年。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
胡祖慶譯,Charles Forgive原著,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4月。
胡祖慶譯,Robert L. Pfalezgraff JR.and James E.Dougherty著,國際關係理論導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范建民編,努力建立中美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江澤民主席對美國進行國是訪問,北京:世界知識,民國1998年。
黃美裕譯,杭亭頓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伙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張春柏等譯,霸權興衰史,台北:五南圖書,1995年。
張炳清、韓永學,大賭局:冷戰後地緣政治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9年。
許綬南譯,即將來到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1997年。
陳峰君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
陳忠傳主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月。
陳立等編著,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
蕭全政、李文志、陳治萍、楊鈞池、吳若予,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2003年11月。





二、期刊
丁永康,「美國總統布希的世界新秩序初探」,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11期,1991年11月,頁25-36。
丁永康,「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歐美季刊,13卷2期,1999年夏季號,頁161-180。
于有慧,「國際因素對當前中共外交政策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1998年6月,頁7-17。
向駿,「一個中國威脅論及新圍堵」,美歐月刊,11卷5期,85年5月,頁25-36。
呂亞力,「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大陸政策─對柯林頓訪華的看法」,海峽評論,第92期,1998年8月,頁22-25。
金惠珍,「亞太區域多邊安全合作的發展與美國的角色」,美歐月刊,11卷5期,1996年5月,頁39-47。
李登科,「柯林頓對華政策之展望」,美國月刊,第8卷第1期,1993年1月,頁34。
李登科,「從柯江會談展望華盛頓─北京─台北三角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1期,1997年,頁1-3。
宋鎮照,「美國、中共與東協三角關係與台灣的因應之道」,美歐月刊,第10卷第10期,1995年10月,頁23-39。
林文程,「後冷戰時期美國的國家安全策略」,美國月刊,第8卷第6期,1993年6月,頁4-14。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與做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83-130。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6年3月,頁5-39。
陳永康、翟文中,「美國中共戰略伙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2期,1998年2月,頁1-20。
陳一新,「柯林頓對中共政策的可能走向」,美國月刊,第8卷第2期,1993年2月,頁12-21。
許世詮,「簡評冷戰後美國對台灣政策的調整」,海峽評論,第82期,1997年10月,頁25-30。
郭承天,「單邊主義、區域主義、多邊主義」,美歐季刊,12卷1期,1997年春季號,頁1-25。
莫大華,「從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檢視美國的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美歐月刊,第11卷9期,1996年9月,頁53-73。
莫大華,「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海外出兵準則」,美歐月刊,12卷1期,1997年春季號,頁121-141。
張林宏,「21世紀的中美關係:對抗還是合作」,戰略與管理,第22期,1997年6月,頁21-28。
郭榮光,「美國對華政策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期,1997年1月,頁130-132。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第21卷3期,1997年秋季號,頁35-71。
楊洁勉,「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因素」,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9月,頁8-17。
熊介,「由柯江會看美國對華政策─論中美二十一世紀戰略伙伴關係」,海峽評論,83期,1997年11月,頁5-7。
趙寶煦,「台灣問題: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學學報,第1期,1997年,頁116-125。
蘇格,「中美關係綜論」,中國外交,第8期,1996年10月,頁8-47,
蘇嘉宏,「影響未來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的幾個取向」,理論與政策,第49期,1999年,頁13-30。
蔡瑋,「美國、中共,我國三角關係的變化」,美歐月刊,第9卷,12期1994年12月,頁18-29。
蔡瑋,「美國政府對中共最惠國待遇案所持立場」,問題與研究,34卷5期,1995年5月,頁41-52。

三、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1995年5月24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1年5月3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2月13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2月22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3月6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3月7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3月14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4月2日。
《中國時報》(台北),民國93年4月24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89年1月25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0年7月31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0年10月1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0年11月8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0年12月17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1年5月28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2年6月3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2年11月8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2年10月31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3月6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3月20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4月2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4月15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7月10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10月26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月10月29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11月22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3年12月22日。
《聯合報》(台北),民國94年1月1日。
《自由時報》(台北),民國90年1月16日。
《自由時報》(台北),民國91年1月19日。
《自由時報》(台北),民國91年5月12日。
















西文部分
Books
Abrams, Elliots, Security and Sacrifice Indiaapolis: Hudson Institude, 1995.
Band, William B. and Jeffrey T. Bergen, the Taiwan Relation Act: A Decade of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Hudson Institude.1989.
Berger, Samuel R.,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 A Foreign Policy Agenda for the Second TermWashington D.C.: CSIC Press 1997, 45-48.
Boswell, Terry and Albert Bergesen, eds., American's Changing Roles in the World
System New York: Praeger, 1987.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D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s.1997.
Carter, Jimmy, Keeping Faith: Memories of a President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2.
Carter, Jimmy, Why Not the Best?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4.
China-Taiwan: United States Policy,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97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August 18,1982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2, 13-15.
Clough, Ralph N. Reach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3.
Copper, John F., China Diplomacy: The Washington-Taipan-Beijing Triangle New York: West view Press, 1992.
Douglas, Johnston, Foreign Policy into the 21 Centurn: the U.S. Leadership Challenge, Washington D.C.: CSIS Press, 1996, 54-56.
Fukuyama, Francis,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New York: Free Press, 1992.
Harding, Harry, A Fragile Relations: The United Stated and China Since1972,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2.
Huntington, Sameu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Schuster, 1996.
Kim Samuel S.,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a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ar New York: West view Press, 1994.
Kissinger, Henry, Diplomacy New York: Simon&Schuster, 1994.
Myers, Ramon H., Unique Relations-the United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89.
Nixon, Richard, 1999: Victory without War New York: Simon&Schuster,1988.
Nixon, Richard, Seize the Moment New York: Simon&Schuster,1992.
Nolan, Janne E. ed., Global Engagement: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de, 1994.
Robinson, Thomas W and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chulzinger, Robert D., American Deplom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panier, John, and Steven W. Hook,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1995.
Sutter, Robert, G., and William Johnson eds., Taiwan in World Affair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4.
Tucker, Nancy B.,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d New York: Twayne.1994.
Yahuda, Michael,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the Asia-Pacific, 1945-1995 New York: Rutledge Press, 1996.
Wittkopf, Eugene Reds., The Future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