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6111-13563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6111-135634
論文名稱
Title
晚清四大小說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Four Great Novels in late Ching Dynas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2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1-1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1-26
關鍵字
Keywords
官場現形記、晚清四大小說、老殘遊記、著述意識、孽海花、譴責小說
intentions of the writer, Late Ching Dynasty, Four Great Novels, narrative, structure, expo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0 次,被下載 278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780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晚清四大小說為研究對象,就其著述意識、時代背景、結構敘事、人物讀者以及文學思想等面向做一探究。
晚清作者著述意識極為強烈,本文探究其形成之中外根源,並說明四位作者各具特色之不同表現。晚清外患頻繁、政治污亂、新舊文化雜糅,本文探究時代具體情況,對作家、作品之影響,以及在小說內容之呈現。
由於域外小說之輸入,以及報章雜誌之媒體傳播,使小說在形式結構上產生變化,本文細察此一改變,並重新審視四大小說之個別整體結構及敘事藝術之評價。讀者是四大小說極重要之一環,新聞傳播之興盛使讀者與作家、作品之互動產生改變,本文探究此一改變,說明讀者對作家、作品之影響。
四大小說之著述意識強烈,以故作品在文學性上亦表現較強之思想性。在文藝表現上以直諷、暴露、譴責為多;在文學思想上則對新舊文化、社會亂象有理性之針砭。本文不止於四大小說之時代環境、形式敘事,又兼及作者意識及內容思想,以全面性之研究,冀以提供對晚清四大小說具體而整體之認識。
Abstract
It is a research about The Four Great novels in late Ching Dynasty, to discuss the intentions of the writers,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characters, readers and the thought of the novels. The intentions of the writers were strong and everyone of them had his own specialty.
There were so many wars in late Ching Dynasty, the politics was disorder and the culture was continued to change from the old one to the new one. The disorder situation effected the novels. Transporting foreign novels to China and printing the novels on newspapers made the Four Great novels got change. It changed th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of the novels. The readers we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novels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readers,writers and works got change because of printing the novels on newspapers. The intention of the writers were strong that it made the novels more thoughtful and showed them by the way of blaming and exposing the crimes. This is not only a research about the forms but also the thought of the novels that it tries to offer a more complete observation of the Four Great novel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貳章 「中有所承、取法乎外」-晚清四大小說之著述意識 9
第一節 「中有所承」:著述意識之傳統承遞 9
第二節 「取法乎外」:著述意識之晚清高音 18
第三節 晚清四大小說之著述意識 38


第參章 風狂雨驟的緊急催生-晚清四大小說之時代背景 63
第一節 西天驚雷:晚清外患 63
第二節 處處鵂鶹雨-晚清官僚政治 90
第三節 風潮帶雨晚來急:晚清社會文化 108


第肆章 舊瓶新釀──晚清四大小說之結構敘事(一) 121
第一節 醴酒舊瓶:章回形式結構 122
第二節 舊醅新釀:傳統結構之展變 142
第三節 晚清四大小說之整體結構 164


第伍章 消失的說書人──晚清四大小說之結構敘事(二) 189
第一節 消失的說書人 189
第二節 人稱限知敘事 196
第三節 敘事之時空推移 207
第四節 敘事修辭之藝術 215


第陸章 照鏡入鏡亦是鏡──晚清四大小說之讀者與人物 227
第一節 小說與讀者 229
第二節 人物入鏡 242
第三節 人物顯影現形 259


第柒章 嘲諷、譴責與省思─晚清四大小說之文學與思想 305
第一節 笑與哭 306
第二節 嘲笑、諷刺與譴責 312
第三節 衝擊、腐蝕、剝落與省思 353

第捌章 結論 395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專書
《論語》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清嘉慶二十年宋刊本,清.阮元用文選樓藏本校勘,宏業書局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書影印。
《禮記》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清嘉慶二十年宋刊本,清.阮元用文選樓藏本校勘,宏業書局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書影印。
《春秋公羊傳》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清嘉慶二十年宋刊本,清.阮元用文選樓藏本校勘,宏業書局據國防研究院圖書館藏書影印。
《國語.晉語(六)》,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11月一版。
《二十五史.漢書》,漢.班固,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03月,一版。
《二十五史新編.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撰,楊家駱編,臺北:鼎文書局,1981.04月四版。
晉.葛洪,《西京雜記》。影印本 臺北市 :廣文書局1981.12月一版。
梁.蕭統,李善注《昭明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12月,十二版。
《二十五史新編.隋書》,李國章, 趙昌平主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1997.11月一版。
《二十五史新編.晉書》唐.房喬等撰,李國章, 趙昌平主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1997.11月一版。
唐.陸德明撰,《經典釋文》,鄧仕樑、黃坤堯校訂索引,臺北:學海出版社1988.06月一版。
唐.劉知幾《史通》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04月一版。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臺北縣 :漢京:1983.10月一版。
唐.李義山等,《雜纂七種》,曲彥斌校注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 :1988.10一版。
唐.康駢《劇談錄》影印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1.版。
唐.蘇鶚,《杜陽雜編》,臺北巿 :臺灣商務,1979.臺一版
元.施耐庵《水滸傳》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09月二版。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02月一版。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臺北:里仁書局,1991.05月,一版。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收於《中國話本大系》,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09月一版。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收於《中國話本大系》,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09月一版。
明.吳承恩,《西遊記》,利大出版社,1983.04月一版。
明.施耐庵,《水滸傳》,利大出版社,1983.04月一版。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09月初版。
《清高宗實錄》259/31a—b。
清.《籌辦夷務始末 : 同治朝》,寶鋆 修本臺北縣 :文海,1971.版
清.段玉裁注, 徐灝箋,《說文解字注箋》,廣文書局,1983.09月一版。
清.曹雪芹,《紅樓夢》,台北:華正書局,1985.03月一版。
清.曹雪芹,《國初鈔本原本紅樓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07月一版。
清.《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三,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一。
清.趙彥衛,《雲麓漫鈔》收於《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6.08月,一版。
小橫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觀》台北:中華書局,1986.04月三版。
王祖獻,《孽海花論稿》,(台北:貫雅文作公司,1991年12月一版。
王汝梅、張羽,《中國小說理論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01月,一版。
王國偉,《吳趼人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01月,一版。
王克儉,《小說創作隱性邏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04月一版。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05月一版。
王瓊玲,《古典小說縱論》台北:台北學生書局,2002.03月,一版。
文廷式,《中日甲午戰爭》臺北:廣文書局,1964.版
方正耀,《晚清小說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06月一版。
石昌渝,《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1994一版。
古鴻廷,《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08月三版。
左舜生,《中國近代史四講》,台北:友聯出版社,1962.08月一版。
左舜生《中國近百年史資料初編》上海:中華書局,1926.版。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1990.版
包遵彭、李定一、吳相湘,《中國近代史論叢》,臺北:正中書局,1977.11月四版。
冉光榮,《中國新文化運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08月,一版。
竹添光鴻,《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98.08月一版。
坂野正高,《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04月一版。
安宇,《衝撞與融合-中國近代文化史論》學林出版社,2001.05月,一版。
李伯元,《文明小史》臺北:三民書局,2007.06月二版。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臺北:三民書局,2004.01月二版。
李伯元,《李伯元全集》。南京:江西古籍出版社,1997.12月一版。
李盾,《中國古代小說演進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10月初版。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台北:漢光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06月,一版。
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10月,二版。
李守孔,《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08月十三版。
吳趼人,《痛史》,臺北:世界書局,1974.05月一版。
吳相湘,《晚清宮廷與人物》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0.3月二版
吳趼人,《二十年目賭怪現狀》文化圖書公司(無版本資料)
吳趼人,《我佛山人筆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12一版。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10月一版。
吳趼人,《中國近代小說大系.電術奇談》,南昌市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11月一版。
吳世昌,《藝文叢輯》第二十四輯,臺北:藝文出版社,1976.12一版。
吳淳邦,《晚清諷刺小說的諷刺藝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07月,一版。
吳錫德主編,《文學中的幽默與反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06月,一版。
吳禮權,《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台北:台灣商務有限公司,2005.12月,一版。
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台北:東華書局,1989.12月,一版。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1977.02月影印本。
季平子,《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1.10月一版。
林瑞明,《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0.06月一版。
林俊宏,《晚清革命思潮與民間文學傳播之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6.12月一版。
林明德編,《晚清小說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03月一版,
孟瑤,《中國小說史》臺北巿 :傳記文學,1991.O4月二版。
林慶元,《林則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08月,一版。
林薇,《清代小說論稿》,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11月一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09月一版。
周英雄,《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3.10月,一版。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79.11月版。
胡適,《古典小說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09月,三版。
胡亞敏,《敘事學》,華中大學出版社,1998.06月一版。
胡萬川,《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真實》台北:大安哲出版社,2005.05月,一版。
胡從經,《中國小說史學史長編》,上海藝文出版社,1998.04月一版。
查時傑,《中國近代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2004.08月三版。
段昌國、林滿紅、吳振漢、蔡相煇 ,《現代化與近代中國的變遷》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01月一版。
徐珂,《清稗類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0月臺二版。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友聯出版社,1979.07月,一版。
桑兵,《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台灣:稻禾出版社,80年11月一版。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台灣:知書房出版社2004.01月一版。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11.02月一版。
時萌,《曾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08月一版,頁84。
時萌,《晚清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6月一版。
袁健,《吳趼人的小說》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一版。
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06月一版。
庾嶺勞人,《蜃樓志》台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4.10月,一版。
唐瑞裕,《清代吏治探微(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06月,一版。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香港遠流出版公司,1998.06月,一版。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06初版。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大安出版社 1996.12月一版。
梅家玲,《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台北:里仁書局,2004.07月一版。
康韻梅,《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5.03月一版。
曾樸,《孽海花》民國丙辰(1916)望雲山房刊。
曾樸,《定本孽海花》世界書局,1957.版。
曾樸,《孽海花》台北:三民書局,1998.01月一版。
曾樸,《晚清小說大系.孽海花》,台北:廣雅出版公司,1984.03月,一版。
梁啟超等著,《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04月一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類編》,臺北:華正書局,(無出版資料)。
程華平,《中國小說戲曲理論的近代轉型》,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1.10月一版。
程宗裕編,《教案奏議匯編》卷七,上海書局光緒二十七年(1901)石印本,空中大學,1997.01月一版。
黃錦鈜,《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4.01月,一版。
黃霖,《中國文學批評通史.近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一版。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10月一版,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06月一版。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01月,一版。
范文芳,《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05月,一版。
馮夢龍編,《古今小說》台北:里仁書局,1991.05月,一版。
賀躍夫,《晚清士紳與近代社會變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10月,一版。
張之洞,《張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08月一版。
張健、謝綉華,《中西小說理論要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06月一版。
阿英,《晚清小說史》,香港太平書局,1966.01月一版。
《阿英全集(六)》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市 :安徽教育,2003版。
阿英,《晚清小說史》,香港太平書局,1966.01月一版。
《甲午中日戰爭文學集:詩詞.小說.散文.戰紀》,臺北市 :廣雅出版公司,民1982.04月一版。
楊家駱主編,《林琴南學行譜記四種.春覺齋箸述記.賊史二卷Oliver Twist》,台北:世界書局,1961.09月一版。
楊家駱,《民國以來出版新書總目提要》,臺北:中國辭典館,1971.01月,一版。
楊家駱,《中日戰爭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1973.09一版。
楊家駱主編,《戊戌變法文獻彙編》,臺北:鼎文書局,1973.09月一版。
楊聯芬,《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月一版。
齊裕焜,陳惠琴,《鏡與劍:中國諷刺小說史略》,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09月一版。
劉鶚,《老殘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7.06月二版。
劉鶚,《老殘遊記》,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01月一版。
劉尚生,《中國古老小說藝術史》,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06月一版。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出版社,1994.11月 一版。
劉良明等,《近代小說理論批評流派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1月一版。
劉葉秋著,《古典小說筆記論叢》,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一版。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06月一版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九龍:太平洋圖書公司,1973.02月二版。p6 P11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香出版社,2002.07月一版。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10月一版。
歐陽健,《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05月,一版。
歐陽健,《晚清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06月一版。
歐陽健,《歷史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03月一版。
歐陽健,《曾樸與孽海花》,p15瀋陽市 :遼寧教育,1992.10月一版。。
賴芳伶,《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1895~1911)》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09月一版。
賴惠敏,《天潢貴冑—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06月一版。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3.07月,一版。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淑馨出版社1998一版。頁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有限公司1990.05月一版。
陳平原主講、梅家玲編訂,《晚清文學教室》,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05月一版。
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李理論資料》(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03月一版。
陳豈之、陳振江、江沛 編《晚清民國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06月一版。
陳儀深,《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台北:稻香出版社 1997.02一版。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有限公司,2003.05月,二版。
陳幸蕙,《愛與失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研究》,駱駝出版社,1996.09月,一版。
陶晉生,《中國近代史》台北:新陸書局,2005.08月,一版。
蔣凡編,《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一卷之《秦論辯文》,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07月一版。
謝明勳,《古典小說與民間文學》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08月,一版。
魏源,《增廣海國圖志》,台北:珪庭出版社,影印本。
陶佑曾,《中國近代小說大系.新舞台鴻雪記》,南昌市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12月一版。
顏廷亮,《晚清小說理論》,北京 :中華書局1996.08月一版。
魏紹昌,《晚清四大小說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07月一版。
魏紹昌編《孽海花資料》中華書局,1962一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03月臺一版。,。
鄭振鐸,《中國文學發達史》,中華書局,1983.04台十二版。
鄭觀應,《盛世危言》增訂新編(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5.11月一版。
鄭曦原編,《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北京:新華書店2001.05月一版。
鄭明娳,《古典小說藝術新探》,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8.06月,一版。
薛元化,《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2003.02月三版。
薛文郎,《漢初三帝消滅漢人民族思想之策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08月,一版。
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台北,南天書局1998.01月一版。
饒芃子等,《中西小說比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06月一版。
饒芃子等,《中西小說比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06月一版。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香港 :藝文圖書公司1992.01月一版。
《山東義和團案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齊魯書社,1980,版。

期刊
于作敏,<重新認識晚清基督教民──兼評義和團運動中“打殺”教民現象>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3期2005年07月,頁353。
王緋,<效果歷史:理解與討論──評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文藝研究》2005年第5期,頁135-141。
王勇,<晚清地方官僚體制歷史變遷略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7月第38卷第4期,頁65-69。
王紅霞,<晚清華人了解西醫的窗口---萬國公報>,《中國科技史雜誌》2006年27卷第3期,頁254-263。
王學鈞,<李伯元的功名與選擇>,《學海》2005年6月,頁77-81。
傅建舟,<晚清小說的敘事特徵>,《中州學刊》2005年11月第19卷第6期,頁221-224。
江國華,<預備立憲百年祭-祭晚清預備立憲中的政治妥協>,《湖南大學學報》2007年1月第10卷第1期,頁65-73。7
李楊,<「以晚清為方法」-與陳平原先生談現代文學研究中的晚清文學問題>,《渤海大學學報》2007年第第2期,頁14-24。
李寄,<晚清譯述風尚的形成及其原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年1月第18卷第1期,頁33-36。
李霜青,<曾國藩與晚清士風>,《湖南大學學報》2005年11月第19卷第6期,頁96-100。
李興陽,<晚清小說理論的本體觀念>,《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頁182-188。
周家嵐,<從接受史角度看晚清知識份子對《水滸傳》的三種詮釋策略>《中華學苑》56期2003.02月,頁85-112。
林熙,<《二十年目睹怪現狀》的掌故>,《大成》第23期,頁53-59。
高伯雨,<江南製造局怪現象>,香港《大成雜誌》27期頁56。
況落華,<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運用國際法成功的個案>,《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1月,第25卷第1期頁21-24。
胡代聰,<在外交鬥爭中堅持愛國立場的晚清使節楊儒>,《湖南大學學報》2005年11月第19卷第6期,頁96-100。
胡紹嘉,<逆想人文社會科學寫作:來自小說敘事研究的啟迪與演示>,《中華傳播學刊》2006年6月第9期,頁276-303。
馬菊青、劉永文,<晚清時期中西小說比較觀述略>,《清海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9月第31卷第4期,頁124-100。
倪文君,<近代學科形成過程中的晚清地理教科書述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9月第38卷第5期,頁107-112。
夏志清著,張漢良譯<中國小說的提倡者:嚴復)與梁啟超>幼獅月刊,第42卷第4期。
夏曉虹,<晚清女性典範的多元景觀>,《中國文學現代研究叢刊》2006年第三期,頁17-45。
郝先中,<晚清中國對西洋醫學的認同>,《學術月刊》2005年5月,頁73-79。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及其變化>,《中州學刊》2004年11月第6期,頁135-139。
孫如文,<彩雲易散玻璃薄-《孽海花》中傅彩雲人物形象析論>,《東方人文學誌》2003年6月第2卷第2期,頁223-232。
許順富,<湖南紳士與晚清實業建設>,《湖南大學學報》2005年11月第19卷第6期,頁96-100。
戚宜君,<劉鶚的坎坷命運與「老殘遊記」之不朽價值>,《文藝月刊》一八七期頁74-85。
康韻梅,<小說敘事與歷史敘事之異同>,《台灣大學中文學報》2006年6月第第24期,頁183-224。
彭平一,<晚清政治改革的文化思考>,《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9月第7卷第5期,頁96-100。
彭明輝,<外國史地引介與晚清史學>,《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000年5月,頁197-228。
程麗紅,<從落拓文人到報界聞人>,《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5月第46卷第3期,頁115-122。
張桂蘭,<《萬國公報》對晚清科舉考試的批判>,《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第7卷第5期,頁158-160。
張宏庸,<中國諷刺小說的特質與類型>,《中外文學》第五卷第七期,頁30。
<致余晉珊觀察>,《救濟文牘》卷四,頁二十七。
張光芒,<評楊聯芬《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中國現代文學叢刊》2005年第四期,頁267-274。
黃興濤,<晚清民初現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歷史實踐>,《近代史研究》2006年11月.第6期,頁1-34。
黃叢林,<晚清亂世與社會傳聞的盛行>,《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頁107-113。
楊清芝,晚清時期基督教在中國的出版事業,《建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頁70-75。
楊國强,<晚清的清流與名士>,《史林》2006年第4期,頁1-28。
楚雙志,<晚清中央與地方關係新格局的形成>,《遼寧大學學報》2006年9月第34卷第5期,頁73-76。
葉中強,<游走於城市空間: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公共交往>,《史林》2006年第4期,頁80-87。
劉馨,<試論晚清時期外交思潮的演變>,《外交學院學報》2003年6月,頁58-63。
陳昌明,<唐人傳奇裡的愛情癥結>,《文心》第六期,1978.06,頁27。
陳俊啟,<《老殘遊記》中的「個人主觀主義」及其在小說史上的意涵>,《文與哲》2008年6月第12期,頁579-630。
陳學勇,<評李楠著《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一種綜合的文學、文化考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第四期,頁289-294。
陸國飛,<試論中國翻譯晚清小說中的「意譯」現象>,《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頁172-178。
蔣純焦,<晚清士子的生活與教育──以塾師王錫彤為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6月第24卷第2期,頁88-95。
鄒浩飛,晚清廣東科舉考試槍替之風初探,《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2期2006年5月,頁40-43。
蔡佩芬,<多重話語與對話空間-吳趼人《月月小說》的編輯創作及小說理論>,《中極學刊》2005年12月第5輯,頁118-136。
蔡國斌,論鴉片戰爭以來晚清社會的變化,《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2月(第1期),頁77-80。
遲雲飛,<清末社會的裂變及各階層分析>,《史學集刊》2003年10月第4期,頁33-39。
羅錦堂,<中國小說觀念的轉變>,《大陸雜誌》第33卷第4期,頁97-101。
欒梅健,<直面社會的譴責小說>,《中國語文》(581),頁78-8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