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7104-1550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7104-155002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閩南諺語反映的親子文化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1-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1-27
關鍵字
Keywords
親子文化、台灣諺語、親子
Proverb, cultur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42 次,被下載 830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4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305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台灣諺語反映的親子文化」為題,為一主題式的命題,在研究對象方面,是以長期流傳台灣在民間社會的諺語作為分析的素材;目的在從中觀察存在於台灣的親子文化現象。著重於諺語內容的探討,並在分析諺語的過程中,尋求潛藏的固有本質,達到呈現民間在親子上的思考方式,與行為等文化現象為目的,並依據此思考路線開展,以現象的呈顯和意義的詮釋進行本文。
  第二章「台灣諺語中的親子關係」,分「繁衍子息」,「父子關係」、「父女關係」、「母子及母女關係」四部分。第一節「繁衍子息」中,提出一、「子嗣天定」、二、「子孫是福」、三、「前因後果」。而一、「子嗣天定」下分:(一)「傳宗接代」、(二)子孫眾多、(三)單丁單傳、(四)老年得子、(五)無子有女、(六)無子無女。二、「子孫是福」:傳統以來「多子多孫多福氣」;三、「前因後果」:父子前世互有虧欠,此生註定要來還債的。第二節「父子關係」探討父子間的:一、遺傳因子;二、與長子、尾子間的特別關係;三、兒子是自己的好;四、相處模式;五、成才與否;六、彼此照應;七、養生送死。第三節「父女關係」,父親對女兒既愛又恨的情緒,表現在一、「日常生活」;二、「喪葬料理」;三、「女兒是外姓人」;四、「女兒是賠錢貨」。第四節「母子及母女關係」:母親疼愛照顧子女,依靠兒子但有自覺;嚴格教導女兒品性及手藝。
  第三章「台灣諺語中的親子教養」,分七小節敘述之。第一節「懷孕生產」,說明母親為子女「懷孕辛苦」及「生產危險」;第二節「生長照顧」,母親面對子女「發育生長」及「勞苦照顧」;第三節「完成使命」,子女婚嫁,算是階段性的任務完成;第四節「教養的重要」,除了生養之外,教導也很重要;第五節「教養的方法、原則」,要求「教導慎始」、「父母身教」、「嚴格管教」;第六節「教養項目」,重視「言行舉止」、「讀書」以求仕,光耀門楣、不然至少「耕讀傳家」、「學藝」以一技之長活己、為嫁人兒準備的「女子教育」;第七節「教養限制」,辛勤教養之外,配以榎楚之威,還不見得能出好子女。
  第四章「台灣諺語中的親子倫理」,分為四節來探討:「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反哺」、「子女對父母不孝」、「家業的繼承」。第一節「父母對子女」中,展現了「慈愛疼惜」、甚至「溺愛寵幸」、最後「失望看破」等情意;第二節「子女對父母反哺」,勸人「奉養及時」、「子女孝順」以免風木興悲;第三節「子女對父母不孝」,除了「娶妻忘娘」之外,還有許多「不孝惡行」;第四節「家業的繼承」,一方面「展望未來」,一方面「慎防敗家」。
  第五章「台灣諺語中的其他親子關係」,擴大親子範圍,如有養育之恩的「繼父母」;為小家庭夫妻照顧子女,而產生「祖孫」、「外公外婆外孫」另一類的情感;自古紛爭不斷的「婆媳」;越看越有趣的「丈母女婿」;收養來的「養子」、「養女」、「童養媳」。有些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情感卻勝過親生父母;有些卻是終其一生的悲憤。無論如何,「有緣千里來相會」,也是要有相當的情誼;即便是「相欠債」,「冤家宜解不宜結」,何苦冤冤相報至來世?
  由於對生命繁衍的態度與人倫的價值,深化了對於子息的重視,強化了承繼的傳統功能;對男子承繼敬慎重正的態度,則反映在教育的層面,台灣的教育禮俗,即雜揉了中國傳統的士大夫觀念,與本地鄉土的習俗,而屬於台灣本地的習俗,有許多是閩南的信仰、民俗,即經由移民所沿襲的原鄉而來。無論是一種儀式、觀念或價值,都反映了長時間的文化累積,成為一種不易改變的習慣,意義不限於本身,而在於背後有著長期形成的心理潛層的沈澱,已經融入民眾的骨髓和血肉之中。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閩南諺語反映的親子文化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主題名詞的意涵�1
一、台灣閩南諺語�1
二、親子文化�4
(一)名詞意涵�4
(二)民法規定�7
(三)親子特徵�10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1
第三節  文獻探討�12
第四節  取材範圍、記錄與研究方法�14
一、 台灣閩南諺語取材範圍�14
二、 記錄與研究方法�19

第二章 台灣閩南諺語中的親子角色�21
第一節  繁衍子息�21
一、子嗣天定�21
(一)傳宗接代�22
(二)子孫眾多�24
(三)單丁單傳�28
(四)老年得子�29
(五)無子有女�31
(六)無子無女�33
二、子孫是福�34
三、前因後果�36

第二節  父子關係�38
一、遺傳因子�39
二、與長子、尾子間的特別關係�41
三、子女是自己的好�43
四、相處模式�46
五、成才與否�49
六、彼此照應�54
七、養生送死�56

第三節  父女關係�58
一、日常生活�58
二、喪葬料理�62
三、女兒是外姓人�63
四、女兒是賠錢貨�67

第四節  母子及母女關係�69
一、母子關係�69
二、母女關係�76

第三章 台灣閩南諺語中的親子教養�80
第一節  懷孕生產�80
一、懷孕辛苦�80
二、生產危險�83

第二節  生長照顧�86
一、發育生長�86
二、勞苦照顧�90

第三節  完成使命�94
第四節  教養的重要�96
第五節  教養的方法、原則�99
一、教導慎始�99
二、父母身教�103
三、嚴格管教�107

第六節  教養項目�110
一、言行舉止�110
二、讀書�113
三、耕種、學藝�117
四、女子教育�120
五、實做勤練�122

第七節  教養限制�125

第四章 台灣閩南諺語中的親子倫理�129
第一節  父母對子女�129
一、慈愛疼惜�129
二、溺愛寵幸�132
三、失望看破�137

第二節  子女對父母反哺�140
一、奉養及時�140
二、子女孝順�143

第三節  子女對父母不孝�148
一、娶妻忘娘�149
二、不孝惡行�152

第四節  家業的繼承�157
一、展望未來�158
二、慎防敗家�162

第五章 台灣閩南諺語中的其他親子關係�168
第一節  繼父母�168
一、繼父�168
二、繼母�169

第二節  祖孫�173
第三節  外公外婆外孫�176
第四節  婆媳�177
一、婆婆對於媳婦�178
二、媳婦對於婆婆�182

第五節  丈母女婿�186
一、愈看愈有趣�186
二、擇婿的要件�189

第六節  收養�192
一、養子�192
二、養女、童養媳�194

第六章 結論�198
 第一節 台灣閩南諺語的親子文化反映�198
一、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198
(一)傳宗接代�199
(二)緣與命定�199
(三)父系威權�200
(四)父慈子孝�202
(五)功名利祿�203

二、透過民間習俗的流傳�204
(一)嫁娶重視錢財�204
(二)選好媳擇佳婿�206
(三)螟蛉子童養媳�207
(四)重視胎教幼教�209

三、彼此相互的矛盾觀點�210
(一)子嗣多寡�211
(二)父女之間�212
(三)夫婿子兒�213
(四)婆媳相處�215

四、古今異同的啟示批評�216
(一)奉養父母�217
(二)養育子女�218
(三)家業繼承�220
(四)女性主義�22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檢討�223

參考書目�22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諺語相關專著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諺語集成──湖南卷》,北京:新華書店。
方南強,1994,《輕鬆講台語──標準鄉土母語學習範本》,台北:開拓出版有限公司。
王宇綱,1981,《俗語典》,台北:五州出版社。
台灣語文學會編,1998,《國民小學台灣閩南語教材》,台北:開拓出版有限公司。
白冰冰口述,曹銘宗整理,1995,《白冰冰講好話》,台北:聯經出版社。
亦玄編著,1992,《新編台語溯源》,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亦玄編著,1996,《新編台語溯源續集》,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朱介凡,1964,《中國諺語論》,台北:新興書局。
朱介凡,1974,《中國風土諺語釋說》,台北:天一出版社。
朱介凡,1974,《諺語甲編》,台北:天一出版社。
朱介凡,1989,《中華諺語志﹙一至十冊﹚》,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江寶釵、蕭藤村、周碧香、董育儒,2001,《閩南語文學教材》,高雄:麗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江寶釵總編輯,1998,《布袋鎮閩南語謠諺》,(嘉義縣民間文學集:4),臺灣:國家圖書館出版品。
何典恭,1999,《由諺語學台語》,台北:圖文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余全雄,2002,《臺灣民俗諺語》,台南:西北出版社。
吳傳吉,1997,《閩南語教材(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吳瀛濤,2001,《臺灣諺語》,台北:臺灣英文出版社(十三版)。
呂自揚,2001,《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
李 赫,2001,《台灣諺語的智慧》(一∼八冊),台北:稻田出版社。
李新建、羅新芳、樊鳳珍,1997,《成語和諺語》,河南鄭州:大象出版社。
杜文靖,1993,《台諺現世說──台灣懷舊小語》,台北:臺原出版社。
杜文靖,1994,《台諺現世說──台灣懷舊小語續卷》,台北:臺原出版社。
阮德中,1993,《臺灣話入門》,台北:自立晚報社。
周長揖、康啟明,1997,《台灣閩南話教程(上)》,屏東:安可出版社。
周長揖、康啟明,1999,《台灣閩南話教程(下)》,屏東:安可出版社。
周長楫、林鵬祥、魏安南,1992,《台灣閩南諺語》,台北:自立晚報社。
周榮杰,1978,《臺灣諺語詮編》,高雄:大舞台書苑出版社。
周盤林,1975,《中西諺語比較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尚英時編註,1979,《中國人的俗語》,台北:常春樹書坊。
林川夫編,1990,《民俗台灣(一)∼(七)》,台北:武陵出版社。
林文平,2000,《台灣歇後語典》,台北,稻田。
林松源主編,1999,《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2)【田中區II】》,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林松源主編,1999,《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5)【埤頭竹塘溪洲區】》,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衡道,1996,《林衡道談俚諺》,台北: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會中央月刊社。
林繼雄,1990,《台語現代文》,台南:大夏出版社。
邱坤良、施如芳、張秀玲、藍素婧、郝譽翔,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上、下冊》,宜蘭:宜蘭縣政府。
邱淵惠,1997,《台灣牛》,台北:遠流出版社。
金路、徐玉明編,1999,《中國諺語》,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施福珍主編,2000,《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6)【二林芳苑大城區】》,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洪乾祐,1992,《閩南語考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洪惟仁,1993,《台灣哲諺典》,台北:台語文摘雜誌社。
洪惟仁著,1993,《台灣禮俗語典》,台北:自立晚報社。
胡萬川著,1993,《沙鹿鎮諺語、謎語》,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著,1995,《彰化縣諺語、謎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孫德袚編,1992,《常用諺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徐 靜,1974,<從兒童故事看中國人的親子關係>,李亦園、楊國樞《中國人的性格科技綜合性的討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p201-215。
徐玉明,1999,《中國諺語》,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徐福全,1998,《福全台諺語典》,台北:自印本,修訂版。
崇 德,1997,《中國格言集》,台南:大孚出版社。
崔希亮,1997,《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印棟編,1999,《中國俗語諺語庫(下)》,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張印棟編,1999,《中國俗語諺語庫(上)》,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曹銘宗著,1996,《什錦台灣話》,台北:聯經出版社。
笠原政治、植野弘子編,汪平譯,1997,《台灣讀本》,台北:前衛出版社。
莊永明,1987,《台灣好言吉句,台灣諺語淺釋﹙三﹚》,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0,《台灣雅言巧語,台灣諺語淺釋﹙五﹚》,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1,《台灣土話心語,台灣諺語淺釋﹙六﹚》,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1,《台灣妙言覺語,台灣諺語淺釋﹙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1,《台灣醒世智言,台灣諺語淺釋﹙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2,《台灣勸世嘉言,台灣諺語淺釋﹙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3,《台灣口語白話,台灣諺語淺釋﹙十﹚》,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8,《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諺語淺釋﹙一﹚》,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8,《台灣俗語真言,台灣諺語淺釋﹙四﹚》,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永明,1999,《台灣警世良言,台灣諺語淺釋﹙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莊秋倩,1998,《臺灣鄉土俗語》,臺南:臺南縣政府。
許成章,1999,《台灣諺語之存在》,高雄:河畔出版社。
許成章,1999,《台灣諺語講義》,高雄:河畔出版社。
陳主顯,2000,《台灣俗諺語典﹙卷四﹚─—生活工作》,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1,《台灣俗諺語典(卷一)─—人生哲理》,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1,《台灣俗諺語典(卷三)─—言語行動》,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1,《台灣俗諺語典(卷六)─—社會百態》,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2,《台灣俗諺語典(卷二)─—七情六慾》,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2,《台灣俗諺語典(卷五)─—婚姻家庭》,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3,《台灣俗諺語典(卷七)─—鄉土、貫俗與信仰》,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正之,2001,《智慧的語珠──臺灣的傳統諺語》,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陳永寶,1997,《台灣閩南語押韻「俚諺」擬音辨韻之研究》,台中:瑞成出版社。
陳佐舜,1973,《中國諺語選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陳宗顯,2000,《台灣人生諺語》,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陳宗顯,2000,《台灣勵志諺語》,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陳華民,1998,《台灣俗語話講古》,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陳憲國、邱文錫合編,2000,《實用台灣諺語典》,台北:樟樹出版社。
游福生,2001,《靠山山會(ㄅㄤ),靠水水會(ㄉㄚ)》,台北:神機文化出版社。
黃松柏編譯、林美玲主編,1989,《世界諺語精選》,台北:國家出版社。
黃棋亮,2001,《賊仔狀元──趣味台灣俚語》,台北:藍哥文化出版社。
黃棋亮,2001,《飼老鼠咬布袋──趣味台灣俗語》,台北:藍哥文化出版社。
楊天厚、林麗寬,1996,《金門俗諺採擷》,台北:稻田出版社。
楊青矗,1997,《臺灣俗語辭典》,台北:敦理出版社。
楊景文,2000,《俗語笑話》,台北:前衛出版社。
楊懋春,1981,《中國家庭與倫理》,台北:中華文物供應社。
董峰政,2000,《祖先的智慧─—全鬥句的台灣俗語》,台南:自印。
鈴木清一郎原著,馮作民譯,1989,《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出版社。
管梅芬,2002,《台灣諺語集成》,台北:文國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1987影印,《臺灣俚諺集覽》,台北:南天出版社。
鄭文海,2000,《常用臺灣俗語話(下)》,台北:益群出版社。
鄭文海,2000,《常用臺灣俗語話(上)》,台北:益群出版社。
鄭文海,2000,《常用臺灣俗語話(中)》,台北:益群出版社。
鄭穗影,1993,《台灣語言的思想基礎》,台北:台原出版社。
賴元山,1991,《開心諺語第一輯──台視「天天開心」台灣俗語精選》,台北:台視文化公司。
藍文良、藍文佶,2000,《台灣諺語》,台北:登福出版社。
魏益民,1998,《台灣俗語集與發音語法》,台北:南天出版社。
蘇子建,2000,《鄉詩俚諺採風情──鄉音篇》,新竹:新竹市政府。

二、其他相關專著
(宋)袁采著,1968,《袁氏世範》,叢書集成新編影印知不足齋本,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清)王永彬,1985,《圍爐夜話》,台北:中央日報出版社。
丁 捷,1993,《中國文化與人生》,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丁邦新,1972,《台灣語言源流》,臺中:台灣省新聞處編印。
文崇一,1989,《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三民出版社。
毛一波,1971,《臺灣文化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
片岡嚴,陳金田譯,1990,《臺灣風俗誌》,台北:眾文出版社。
王一川,1999,《漢語形象美學引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王玉波,1998,《中國古代的家》,台北:商務出版社。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
何聯奎、衛惠林,1973,《臺灣風土志》,台北:中華書局。
余書麟,1994,《親職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呂良弼、汪毅夫,1993,《台灣文化概觀》,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 喬,1993,《台灣人的醜陋面》,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 喬,2001,《文化、臺灣文化、新國家》,高雄:春暉出版社。
李亦園,1999,《文化的圖像(上)──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台北:允晨。
李獻璋,1972,《台灣民間文學集》,台中:台灣新文學社。
阮昌銳,1989,《中國婚姻習俗之研究》,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卓意雯,1993,《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台北:自立晚報社。
周慶華,1997,《語言文化學》,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美容,1993,《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
林美容,1998,《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二刷。
林曙光,1993,《打狗采風錄》,高雄:春暉出版社。
林曙光,1994,《打狗歲時記稿》,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直江廣治著,林懷卿譯,1980,《中國民俗學》,台南:世一出版。
侯王渝、楊懋春審查著,1982,《中西文化在子女教育上的異同》,台北:中華文物供應社。
洪惟仁,1986,《回歸鄉土回歸傳統》,台北:自立晚報社。
馬 森,1986,《文化.社會.生活》,台北:圓神出版社。
高世瑜,1998,《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商務出版社。
高淑貴,1996,《家庭社會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1993,《民俗系列講座》,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畢誠,1994,《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克編著,1993,《中國語言民俗》,天津:新華書店。
陳其南、周英雄主編,1994,《文化中國:理念與實踐》,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曾秋美,1999,《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台北:玉山社出版社。
馮爾康,1998,《中國古代宗族與祠堂》,台北:商務出版社。
黃文雄,1993,《台灣人的價值觀》,台北:前衛出版社。
黃迺毓,1991,《家庭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楊旭淵主編,2002,《金玉良言千則集:國語、臺語、英語》,台中:捷太出版社。
熊賢君,1996,《皇子教育:雕龍刻鳳盼成器》,台北:文津出版社。
劉百川、蕭世傑編撰,1947《現代兒童教養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俊文、秦畢嘯,1995,《中國民間俗語》,台北:漢欣出版社。
劉詠聰,1998,《中國古代育兒》,台北:商務出版社。
劉寧元,2001,《中國女性史類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劉巍、袁元編著,2002,《世界名人修身語錄》,台北:正展出版社。
劉巍、袁元編著,2002,《名人醒世明言錄》,台北:正展出版社。
蔡文輝,1981,《社會學與中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
鄭天福,1989,《臺語根源》,台南:文大書局。
蕭新永,1992,《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台北:商周文化出版社。
鮑家麟,1993,《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鮑家麟,1999,《中國婦女史論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戴朝福,1996,《中華文化的省思》,台北:台灣學生書店。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主編,1984,《家訓選粹》,台北:聯經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尹建中,1985,<人類學與臺灣史蹟源流研究>,《臺灣文獻》第36卷第3、4期,p1-10。
孔祥明:1999,<婆媳過招為哪樁?:婆婆、媳婦與兒子(丈夫)三角關係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第4期。
方耀乾,1999,<過年時民俗佮好話>,《漢家雜誌》第60期,p50-52。
王朝聞,1993,<諺語、歇後語的藝術效果>,《國文天地》第9卷第3期,p11-14。
王順隆,1995,<從近百年的臺灣閩南語教育探討臺灣的語言社會>,《臺灣文獻》第46卷第3期,p109-172。
王德春,1992,<國俗語義學略論>,《中國語文通訊》第23期,p26-31。
王德春,1996,<國俗語義縱橫談>,《中國語文通訊》第38期,p41-48。
王讚源,1973,<認知的訓練──語意學與邏輯之識>,《師大國文學報》第2期,p433-446。
朱 鋒,1958,<台灣方言之語法與語源>,《台北文物》第7卷第3期,p3275-3298。
朱介凡,1980,<說臺灣風土諺>,《臺灣文獻》第31卷第2期,p1-30。
余崇生,1997,<閩南語之流布及其文化內涵>,《國教天地》第122卷,p23-27。
吳 中,1982,<閩南語文法舉例>,《南瀛文獻》27卷,p104-116。
吳尊賢著,陳日三譯,1956,<鄉村采風錄>,《南瀛文獻》第4卷上期,p838-839。
吳瀛濤,1961,<臺語罕用俗語集解>,《台北文物》第10卷第1期,p110-115。
吳瀛濤,1961,<臺語特殊俗語類集>,《台北文物》第10卷第2期,p94-102。
吳瀛濤,1966,<臺灣俚諺集>,《南瀛文獻》第11卷,p1-39。
吳瀛濤,1967,<動物俚諺集>,《臺灣風物》<雙月刊>第十七卷第六期,p95-104。
吳瀛濤,1967,<臺語釋義>,《臺灣風物》第17卷1期,p82-89。
吳瀛濤,1970,<臺灣俚諺集>,《台北文獻》13.14.15.16期合刊,p152-193。
弄獅生,1995,<台灣俚語拾遺>,《民俗台灣(六)》,台北,武陵出版社,p286-291。
李壬癸,1985,<閩南語的口語傳統>,《大陸雜誌》第71卷第2期,p66-73。
李家齊,1995,<有關身體的俚語>,《民俗台灣(四)》,台北,武陵出版社,p161-164。
李慶善,1996,<知解人心,從諺語看中國人社會認知的特點>,《本土心理學研究》第5卷,p314-334。
李獻璋,1983,<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下)>,《大陸雜誌》第66卷第6期,p289-296。
李獻璋,1983,<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上)>,《大陸雜誌》第66卷第4期,p151-166。
李獻璋,1983,<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中)>,《大陸雜誌》第66卷第5期,p229-247。
李繼賢,1985,<臺灣戲曲諺語釋說>,《臺灣風物》第35卷第4期,p88-95。
阮昌銳,1985,<臺灣民俗研究的過去與未來>,《臺灣文獻》第36卷第3.4期,p25-51。
周榮杰,1987,<細說台灣諺語>,《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6卷第1期,p73-96。
周榮杰,1988,<台灣諺語的雙關>,《台南文化》新26期,p39-57。
周榮杰,1989,<從台灣諺語看戲曲(下)>,《民俗曲藝》第62期,p63-93。
周榮杰,1989,<從台灣諺語看戲曲(上)>,《民俗曲藝》第61期,p5-31。
周榮杰,1990,<台灣諺語之社會觀的探討>,《台南文化》新29期,p17-48。
周榮杰,1991,<台灣諺語的對偶>,《台南文化》新32期,p101-139。
周榮杰,1991,<選舉與諺語(上)>,《臺灣風物》第41卷第2期,p95-108。
周榮杰,1991,<選舉與諺語(中)>,《臺灣風物》第41卷第3期,p73-82。周榮杰,1991,<選舉與諺語(下)>,《臺灣風物》第41卷第4期,p87-96。
林本元,1954,<臺灣成語解說>,《臺灣風物》4第10期,p17-31。
林本元,1957,<正臺北人語>,《台北文物》第6卷第1期,p51-59。
林本元,1958,<臺語絲>,《台北文物》第7卷第4期,p26-36。
林本元,1958,<臺灣方言論>,《台北文物》第7卷第1期,p89-96。
林本元,1968,<諺語與閩南語>,《臺灣風物》第18卷3期,6月,p47-58。
林永良、陳日三,1956,<南部農村俚諺集四>,《南瀛文獻》第4卷上期,p835-837。
林孝璘,2000,<台灣俗語的智慧>,《國文天地》16卷4期,p102-103。
林美容,1993,<台灣民間信仰與社會組織>,《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市,自立晚報,第一版第一刷。
林美容,1993,<台灣漢人家庭傳統的兒童社會化>,《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市,自立晚報,第一版第一刷。
林寬明,1995,<台灣諺語的語言研究1>,《輔仁大學外國語文學院研究生論文選刊》第10期,p1-16。
武陵出版社編輯,1995,<台灣俚語>,《民俗台灣(五)》,台北,武陵出版社,p133-140。
武陵出版社編輯,1995,<台灣俚諺抄>,《民俗台灣(二)》(中譯本),台北,武陵出版社,p151-164。
武陵出版社編輯,1995,<臺灣俗語集解>,《民俗台灣(一)》(中譯本),台北,武陵出版社,p249-256。
金周生,1995,<平仄對俗諺語反義詞用法之影響>,《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4期,p21-55。
姚榮松,1986,<閩南話「有」的特殊用法──國語與閩語比較研究之一>,《國文學報》第15期,p286-298。
姚漢秋,1976,<閩南與臺灣的俚諺>,《臺灣文獻》第28卷第1期,p133-143。
姚漢秋,1980,<臺灣俗諺採擷錄(下)>,《臺灣文獻》第31卷第3期,p182-197。
姚漢秋,1980,<臺灣俗諺採擷錄(上)>,《臺灣文獻》第31卷第1期,p219-234。
姚漢秋,1980,<臺灣俗諺採擷錄(中)>,《臺灣文獻》第31卷第2期,p156-171。
洪惟仁,1984,<臺灣話的價值>,《臺灣風物》第34卷1期,p57-70。
胡鑫麟,1994,<民間的台語寫法──其基本想法和原則>,《臺灣風物》第44卷第2期,p13-48。
孫文慧,1981,<中英諺語定義的闡釋>,《華學月刊》第118期,p31-37。
徐清吉,1968,<臺灣俗諺新註(上)>,《臺灣風物》第18卷4期,p83-93。
徐清吉,1969,<臺灣俗諺新註(二)>,《臺灣風物》第19卷3期,p87-99。
徐清吉,1969,<臺灣俗諺新註(三)>,《臺灣風物》第19卷4期,p83-99。
徐清吉輯,1966,<臺灣俗諺新注>,《南瀛文獻》第11卷,p37-61。
徐福全,1992,<以數字開頭的台灣諺語>,《台北文獻》第102期,p107-218。
馬國凡,1960,<諺語的特點>,《中國語文》,p377-378。
高達思,1988,<中國諺語的對稱──和諧協調的詩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6卷,p69-79。
張雄潮,1963,<臺灣省的養女問題>,《臺灣文獻》第14卷第3期,p4895-4919。
張學謙,2000,<由台灣諺語談台語文學之美學>,《文化視窗》第20期,p14-20。
曹甲乙,1958,<臺北有關子女的俚諺>,《台北文物》第7卷第3期,P30-335。
曹甲乙,1960,<臺北有關男女的俚諺>,《台北文物》第8卷第4期,P95-102。
曹甲乙,1965,<人生俚諺一百二十則>,《臺灣風物》第15卷第3期,p44-51。
曹甲乙,1968,<有關婚姻、夫妻兒女的俚諺>,《臺灣風物》第18卷第2期,p36-45。
曹甲乙,1969,<臺灣的諺語和民謠>,《台灣風物》第十九卷第一期。
莊吉發,2000,<從現藏檔案資料看清代臺灣的文教措施>,《臺灣文獻》第51卷第4期,p15-31。
莊英章,1988,<談人類學家的台灣漢人社會研究>,《歷史、文化與台灣──台灣研究研討會50回紀錄》,台北:台灣風物出版,p417-434。
許斐然,1986,<臺灣諺語賞析(一)>,《臺灣文化》季刊創刊號,p51-54。
許斐然,1986,<臺灣諺語賞析(二)>,《臺灣文化》季刊,p58-61。
許斐然,1986,<臺灣諺語賞析(三)>,《臺灣文化》季刊,p56-59。
許斐然,1986,<臺灣諺語賞析(五)>,《臺灣文化》季刊,p57-59。
許斐然,1986,<臺灣諺語賞析(六)>,《臺灣文化》季刊,p51-53。
許斐然,1986,<臺灣諺語賞析(四)>,《臺灣文化》季刊,p52-54。
許達然,1998,<從俗語看台灣史──序《台灣俗語辭典》>,《文學台灣》26期,p15-31。
許達然,1998,<從俗語看台灣史──序《台灣俗語辭典》>,《文學台灣》第26卷,p15-31。
許蓓苓,1999,<台灣謠諺所反映的生產觀念>,《孔孟月刊》第三十八卷第十二期,p39-45。
許蓓苓,1999,<臺灣諺語中特殊的婚姻形態>,《歷史月刊》,150卷,10月。
陳 雲,2001,<語言的暴力與暴力的語言──從民俗語言引發的一點思考>,《明報月刊》36卷4期,p29-30。
陳 雲,2001,<語言的暴力與暴力的語言──從民俗語言引發的一點思考>,《明報月刊》第36卷第4期,p29-30。
陳主顯,1986,<台灣俗語的特色和解釋>,《神學與教會》第17卷第1期,p67-91。
陳金田,1987,<臺灣的分家習俗>,《臺灣風物》第37卷第4期,p87-91。
陳為信,1991,<善變的嘴巴、不變的金語良言──閩南諺語蘊含意義淺探>,《傳習》第9期,p97-116。
陳紹馨,1949,<從諺語看人的一生>,《臺灣文化》季刊,第五卷第二期,p35-49。
陳紹馨,1950,<從諺語看中國人的天命思想>,《臺灣文化》季刊,第六卷第二期,p21-43。
陳惠美,1985,<台灣閩南語的「有」、「無」句>,《僑光學報》13卷,p181-196。
陳麗雪,2002,<台灣閩南語的聯義詞分析>,《臺大中文學報》第16期,p3-11。
曾子良,2001,<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中)>,《國文天地》第17卷第4期,p78-83。
曾子良等採訪,黃嫈變、高浩庭等整理,2000,<訪朱介凡先生談諺語之蒐集與研究>,《國文天地》第16卷6期,p53-59。
費海璣,1980,<談諺語>,《民主憲政》53卷3期,p24-25。
黃 漢,1989,<台灣諺語的智慧—-李赫尋找台語實用價值>,《拾穗復刊號》,p94-101。
黃文博,1991,<不孝三頓燒──喪禮中勸世歌的倫理觀>,《臺灣風物》第41卷第1期,p129-153。
黃忠天,1999,<台灣閩南方言中罵語的考察>,《高雄師大學報》第10期,p175-186。
楊欣安,1961,<成語和諺語的區別>,《中國語文》,1961年3月號,p31-33。
楊維中,1997,<傳統孝道與家庭倫理的現代化>,《中國研究月刊》第3卷第1期,4月,p.59。
楊懋春,1968,<臺灣鄉村家庭生活之變化>,《台北文獻》第4期,p49-58。
董峰政,1999,<台灣民間文學的韻律之美──以台灣諺語為例>,《台灣母語文化之重生與再建學術研討會》,p32-43。
廖漢臣,1952,<臺灣歷史與諺語>,《文獻專刊》第3卷第1期,p18-23。
廖漢臣,1955,<臺灣諺語的形式與內容>,《臺灣文獻》第6卷第3期,p37-42。
廖漢臣,1963<俚諺拾零>,《台灣風物》第十三卷第一期,p16-22。
劉厚醇,1974,<典故、俗語、口語>,《中國語文》34卷5期,p19-25。
劉寄園,1960,<台灣俗語考>,《台北文物》第8卷第4期,p49-51。
劉龍岡,1958,<臺諺類集﹙一﹚>,《台北文物》第7卷第4期,p85-86。
劉龍岡,1959,<臺諺類集﹙二﹚>,《台北文物》第8卷第1期,p57-61。
劉龍岡,1959,<臺諺類集﹙三﹚>,《台北文物》第8卷第2期,p125-128。
劉韻石,1984,<諺語集萃>,《湖北文獻》70卷,p87-90。
歐宗智,1993,<聽《陳松勇訐譙》──兼談台灣諺語問題>,《書評》第6期,p12-14。
潘孟鈴,1996,<由台灣諺語看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特色>,《高市文教》第57期,p94-97。
蔡 煜,1957,<警俗俚諺>,《台北文物》第6卷第1期,p43-50。
鄭志明,1984,<從臺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史聯雜誌》第八期,p65-73。
鄭志明,1985,<從臺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處世哲學>,《台北文獻》74期,p141-156。
戴正德,1999,<文化運動與台灣語言>,《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p85-93。
鍾 騰,1997,<談諺語教學>,《中國語文》480期,p81-84。
鍾榮富,1999,<談客家諺語的語言>,《客家文化通訊》,第2期,p28-40。
簡榮聰,1994,<臺灣傳統生育文化與信仰關係──《臺灣生育文化緒言》>,《臺灣文獻》第45卷第1期,p35-40。
簡榮聰,1999,<臺閩文化的歷史觀>,《1901-2000臺灣文化百年論文集I》,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p44-89。
羅肇錦,1990,<臺灣語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文天地》第5卷第11期,p102-105。
蘇維熊,1995,<俚諺中的台灣男女>,《民俗台灣(六)》,台北,武陵出版社,p163-176。

四、臺灣諺語網站網址
Tenky登路http://home.kimo.com.tw/qtenky
允言 Ún-giân ê 台語文網頁http://203.64.42.21/iug/Ungian/ungian.asp
古今諺語 第尾才子http://juns.uhome.net/big5/index.html
古雅台語人 奇文共賞 俗諺篇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slang.php
古雅台語人 教學工坊 學生報告http://neuro.ohbi.net/~huanyin/tai2_6.htm
台文報馬仔站http://www.bongpo.com.tw/
台員話網頁Daiwan Way http://daiwanway.dynip.com/index.htm
台語教育學院http://www1.twcat.edu.tw/webmaster/wwweng/t_edu/
台灣文化小站http://home.kimo.com.tw/good_taiwan/
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
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http://folk.taconet.com.tw/
台灣空中文化藝術學苑http://www.ttv.com.tw/AIR_ART/
台灣咁仔店網站http://www.taiwan123.com.tw/
台灣俗語──古早話http://demo1.nkhc.edu.tw/~t0015/old1word.htm
台灣俗語──古早話http://www.dang.idv.tw/old1word.htm
台灣俗語──古早話http://www.kghs.kh.edu.tw/tea581/twese.htm
台灣俗語鹹酸甜http://www.ncku.edu.tw/~taiwan/taioan/bu-gi/siokgi/1998.12.htm
台灣俗語鹹酸甜http://www.ncku.edu.tw/~taiwan/taioan/bu-gi/siokgi/boklok.htm
台灣俚語--大樹驛站http://members.tripod.com/lance_rswu/
台灣寫真集http://www.taconet.com.tw/wtchurch/index.htm
生活台語百寶箱http://www.mjes.tpc.edu.tw/teach/Tlife/index.htm
花師台語文社http://203.64.42.21/iug/hstgbs/hstgbs.htm
阿元休閒館http://home.kimo.com.tw/bbsscckimo
阿龍台語世界http://www.yalon.com.tw/taiwantalk/index/index.asp
哇勒的窩http://jacky60112.hp.infoseek.co.jp/01.htm
逸心小築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tom12/
鄉土教育中心http://web.tmtc.edu.tw/~local/ceny4-9.htm
雲岫書坊第二部http://home.pchome.com.tw/life/redlotus/
落葉小唱http://www.geocities.com/graydove.geo/
漳州民間諺語http://www.t2t-travel.com/yanyu/yanyu1.htm
臺灣文化小站http://home.kimo.com.tw/good_taiwan/
臺灣史教學網站http://www.fg.tp.edu.tw/~nancy/
蕭平治佮田中國小網站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s/siau-peng-ti/siau-peng-ti.htm
藍天平的文學小站http://home.kimo.com.tw/double_huang/taiwanpoem.htm
鯤島本土文化園地http://www.dang.idv.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