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7105-10313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7105-103131
論文名稱
Title
成就取向、活動參與和社經背景:國中技藝班與普通班之比較分析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1-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1-27
關鍵字
Keywords
成就取向、活動參與、教育不平等、社經地位
socio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 achievement, education inequity, activity particip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2 次,被下載 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教育不平等的問題。目的在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因素對於子女的教育成就取向及職業類型選擇的影響,並加入Bourdieu的文化資本概念、父母關心程度、財務資本以及學生的活動參與作為中介變項,來了解家庭的社經背景是否會透過父母關心、學生的活動參與、財務資本以及文化資本去影響到子女的教育成就取向以及職業類型的選擇。
而研究對象是以技藝教育班與普通班學生為主,研究的進行是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採取聚落隨機抽樣的方法來選取樣本。研究對象為台南地區技藝教育班的學生以及普通班二、三年級的學生。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 技藝教育班的學生和普通班級的學生所享有的資源是有差異的。技藝教育班的學生在父母關心的程度、有助於學業的活動參與、文化資本的擁有上都明顯的不如普通班的學生。
2、 在期望學歷、教育成就取向、職業期望以及職業抱負上,技藝教育班的學生也不如普通班級的學生。
3、 父親教育程度的不同會造成子女在期望學歷、教育成就取向、職業期望以及職業抱負上的差異。父親的教育程度較高者,其子女有較高的期望學歷、教育成就取向、職業期望以及職業抱負。
4、 父親的教育程度會造成子女所享有的資源之差異。父親教育程度較高者,其父母關心程度也較高、擁有較佳的活動參與以及較多的文化資本。
5、 就讀的班級和父親的教育程度並不會造成財務資本的差異。就讀技藝教育班的學生和普通班的學生所擁有的財務資本是差不多的;而父親教育程度較高者和父親教育程度較低者所享有的財務資本也沒有顯著差異。
6、 家庭資本擁有的多寡會影響子女的教育成就取向。

關鍵字:教育不平等、活動參與、社經地位、成就取向
Abstract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in the discussion of unequal educational problems. The purpose is to probe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has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job types. In order to know weather the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has effects on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choices of the job type, we add the concept of Bourdieu’s cultural capital, parents’ concern, financial capital, and students’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as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s.

The research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main objects rely on skills-education students and ordinary class students. The survey adopts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choose the sample.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skills-education students, second-grade and third-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nan.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

1. The skills-education students and ordinary class students have differential resources. The skills-education students are less than ordinary class students on parents’ concern,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al capital.
2. The skills-education students are less than ordinary class students on academic degree expectatio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job expectation, and job aspiration.
3. The father’s level of education has shown some influence on the children’s expectation and aspiration in terms of their education level and career choice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ttained by the father, the higher the expectation and aspiration will be of the children.
4. The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will also influence 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recourses given to their children. The higher the father’s level of education is the greater the concerns from the parents over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ticipations in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capital.
5. There is no financial capital difference shown from the being in either class or the father’s educational level. Students from both classes have similar financial support regardless on the father’s education levels.
6. The capitals of family will influence the achievemen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advancements.

Keyword: education inequity, activity participat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 achieve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教育制度 7
第一節 教育制度簡介 7
第二節 國中升學管道 12
第三章 研究架構 20
第一節 名詞釋義 20
第二節 相關文獻分析 2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30
第四章 研究設計 3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抽樣方法 34
第四節 變項測量 35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班級性質:技藝教育班、三年級、二年級 41
第二節 社經背景與教育及職業選擇之關係 46
第三節 社經背景與家庭資本及教育成就取向之關係 48
第四節 就讀班級與教育及職業選擇之關係 52
第五節 就讀班級與家庭資本及教育成就取向之關係 54
第六節 家庭資本與教育成就取向之相關及迴歸分析 59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65
參考書目 69
附錄:研究問卷 76
















圖表次
圖一、多元入學流程圖 14
圖二、研究架構模型 30
表5-1班級與個人基本資料之分析統計表 45
表5-2-1父親教育與教育及職業選擇之變異數分析表 47
表5-2-2父親教育與教育及職業選擇之事後比較表 48
表5-3-1父親教育與家庭資本及教育成就取向之比較分析表 51
表5-3-2父親教育與家庭資本及教育成就取向之事後比較表 52
表5-4-1就讀班級與教育及職業選擇之變異數分析 54
表5-4-2就讀班級與教育及職業選擇之事後比較表 54
表5-5-1就讀班級與家庭資本及教育成就取向之比較分析表 58
表5-5-2就讀班級與家庭資本及教育成就取向之事後比較表 59
表5-6-1家庭資本與教育成就動機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60
表5-6-2家庭背景與教育成就動機之淨相關分析摘要表 61
表5-6-3家庭資本與教育成就取向之變異數分析 62
表5-6-4家庭資本與教育成就取向之複迴歸分析表 62
表5-6-5家庭資本與教育成就取向之逐步迴歸分析 6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丁亞雯,1998〈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的推動-申請入學高中〉《高中教育》第1期,37-39頁。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振榮、羅清水、鄭增財、江義平,1998,〈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之家庭因素研究〉《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第13屆,135-143頁。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做比較〉,《台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第43期:213-242。
余安邦,1991,〈影響成就動機的家庭社會化因素之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1期:87-132。
余安邦,1994,〈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不同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6期:197-224。
沈姍姍,1998,〈教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式微?-自教育改革趨勢探討〉《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初版一刷。
李亦園,1991,〈山地社會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編《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李沛良,2000,《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再版9刷。
李有在,2000,〈從睡眠不足看多元入學的隱憂〉《師友月刊》第397期,26-27頁。
李威伸,2003,文化資本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國中學生為例。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文慶,2001,〈從基本學力測驗談起〉《師友月刊》第406期,34-36頁。
林義男,1979,〈國中學生社經地位、價值取向與教育機會的關係〉《輔導學報》第2期,95-107頁。
周文欽,1982,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升學意願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裕欽、廖品蘭,1997。〈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及子女教育期望之關連性研究〉《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0期,313-330頁。
吳幼妃,1982,〈父母與同儕對國中學生教育抱負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學院教育學系及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第4期,98-124頁。
吳乃德,1997,〈檳榔和拖鞋,西裝及皮鞋:台灣階級流動的族群差異及原因〉《台灣社會學研究》第1期, 137-169頁。
吳淑女,1994,〈青少年聯課活動參與與學業成就和教育期望之關係----中、美之比較〉《台灣教育》第523卷,24-29頁。
范信賢,1997,〈文化資本與學校教育:波狄爾觀點的探討〉《研習資訊》第14卷第2期, 70-78頁。
高宣揚,1991年,〈論波爾迪厄的「生存心態」概念〉《思與言》第29卷第3期,19-76頁。
高宣揚,1995,〈論布爾迪厄社會學中關於「象徵性實踐的概念」〉《國立臺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13期, 21-51頁。
袁志晃,1994,〈父母影響中學生職業價值觀念和生涯發展之探討〉《輔導學報》第17期,1-31頁。
唐宗清 譯、Kevin Harris著,1994,《教師與階級》。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第19期:95-139頁。
孫智綺 譯、Patrice Bonnewitz著,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市:麥田出版。
翁福元,1998,〈準後福特主義社會中教育機會均等理想之實現-解嚴後台灣教育改革的反省〉《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初版一刷。
馬信行,1998,《教育社會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三版一刷。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建成、黃鴻文、譚光鼎,1993,《少數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臺灣書店。
章英華、薛承泰、黃毅志,1996,〈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兼論:對技職教育改革的政策意涵〉《教改叢刊》,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許嘉猷,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市:三民書局。
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編《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許綺婷,2001,探討國參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數學科之表現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8,《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簡介》。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九十一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問與答》。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1993年,《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台北:教育部。
黃毅志,1990,〈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之不平等性〉《思與言》第28卷第1期,93-125頁。
黃毅志,1994,〈台灣地區民眾地位取得之因果機制-共變結構分析〉《東吳社會學報》第5期,213-248頁。
黃毅志,1995,〈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不平等性之變遷〉《中國社會學刊》第18卷,243-273頁。
黃毅志,1998a〈教育階層、教育擴充與經濟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28卷, 25-55頁。
黃毅志,1998b,〈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調查研究》第5卷,5-36頁。
黃昌誠,1990,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信誠,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天韻,2004,〈臺灣地區出身背景對大學及研究所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7卷第2期,255-281頁。
楊國樞、葉光輝,1996,〈社會取向與個我取向之心理與行為的家庭教化歷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楊 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 瑩,1998,〈當前台灣地區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的探討〉《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初版一刷。
蔡淑鈴,1988,〈社會地位取得:山地、閩客籍外史人之比較〉收錄於楊國樞、瞿海源主編之《變遷中的台灣社會》,1-44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蔡淑鈴、瞿海源,1992,〈台灣教育階層化的變遷〉《國家社會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2卷第1期:98-118。
蔡毓智,2002,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秀滿,2000年,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欣、楊 瑩,1994,〈台灣地區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育機會差異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專案。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社會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10卷第3期,416-434頁。
陳志彬,2001,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擴充與教育機會不均等性之變遷。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丹,2002,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目標達成及其對國中學生選校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良,2002,〈人力資本的跨代移轉-家庭背景對18-19歲子女教育成就的影響〉《國立暨南大學實證經濟研討會論文集》。
陳江水,2002,國中學生家庭環境、人格特質、社會技巧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永欽,2002,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臺灣實證。國立暨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明慶,2002,〈應該貼補高等教育嗎?〉《經濟前瞻》第90期,22-36頁。
薛承泰,1996,〈影響國初中後教育分流的實證分析:性別、省籍、與家庭背景的差異〉《台灣社會學刊》第20期, 49-84頁。
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訊》第2卷第3期,38-47頁。
謝維和,2002,《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謝孟芳,2002,性別、家庭背景及職業興趣對國中資優班學生教育及職業選擇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惠蘭,2003,高中女生性別意識、教育期望與科學成就對升大學選擇科系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惠美 譯、Anthony Giddens著,1994,《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譚光鼎,1992,中等教育選擇功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羅瑛琚,2000,〈如何在多元入學制度下,讓國中的校務運作正常化〉《飛揚》第5期,12-16頁。

英文書目
Cherian, V.I., 1991. Parental Interes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Xhosa Children. Psychology Reports. 69:183-188.
Coleman, James and Thomas Hoffer, 1987. Schoo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The Impact of Communities. Basic Books.
Coleman,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95-120.
De Graaf, and Paul M., 1986.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Netherland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59:237-246.
DiMaggio, Paul, 1982. Cultural capital and school success: The impact of status culture participation on the grades of U. S. high school student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7:189-201.
DiMaggio, Paul and John Mohr, 1985. Cultural Capita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Marital Sele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0(6)1231-1261.
Dolly, J. P., 1993. The impact of juku on Japanese student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4):277.
Franks, G., Grobe, R. P., Sheehan, D., and Shuan, Y., 1990.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chool Success: Gender, ethnicity, and poverty groups within an urban school distric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55(February):127-142.
Katsillis, John and Richard Rubinson, 1990. Cultural Capital,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Educational Reproduction: The Case of Greec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5(April):270-279.
Marjoribanks, K., 1984. Ethnicity, family environment and adolescent aspirations: A follow-up stud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7:166-171.
Parcel, Toby L. and Elizabeth G. Menaghan, 1994. Early Parental Work,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Early Childhood Outcom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9(4):972-1009.
Stevenson, D.L., and D.P. Baker, 1992.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97(6): 1639-1657.
Teachman, J. D., 1987.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2:548-557.
Tsai, Shu-ling, Gates Hill, and Hei-Yuan Chiu, 1994. Schooling Taiwan’s Wom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Mid-20th Centu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67: 243-26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3.131.16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3.131.16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