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8110-1029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8110-102912
論文名稱
Title
中唐山水詩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31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1-1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1-28
關鍵字
Keywords
中唐、山水詩、遊宦、貶謫、詩僧、體式、創作藝術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04 次,被下載 340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0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409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共有八章,除去前後「緒論」及「結論」兩章,主體研究則有六章。第二章先正本清源,採用史學方法,以宏觀角度論述中唐山水詩之源頭,自詩經、楚辭及漢賦談起,中經謝靈運為首位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直到初盛唐王績、王、孟、李、杜等五大詩人之山水詩研析。自第三章起,則以針對中唐時期之特殊文學現象深入剖析,採用傳統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索中唐時期山水詩從何產生之基本問題,三個章節針對詩人作官之升調貶謫及無官詩僧,兩個章節針對作品之體式及創作藝術,以詩人之政治仕履經歷為貫串全論文之核心觀點,如同串連顆顆珍珠的絲線,思索詩人作官經歷與中唐山水詩兩者之間之關聯。
  各章具體成果簡述如後:「緒論之章」主要貢獻有二點,第一是製表分析山水詩研究中對中唐這一時期之研究情形,發現有不足之處。第二,在理清「山水詩」一詞之來源後,我對其進行較為周全的定義。「中唐山水詩探源之章」提供讀者對山水詩自詩經至盛唐這一漫長之歷史跨代之源流發展過程有一系統性之理解。「中唐詩人遊宦與山水詩創作之章」討論四個問題,第一是文人集團的山水詩聯句,第二是江浙地區地方官的山水詩,第三是別業和寺觀山水詩,第四是韋應物仕宦生涯與山水詩創作的關係。「中唐詩人貶謫與山水詩創作之章」討論三個問題,其一是分析中唐詩人被貶原因,再者是論述他們踏上貶途所寫的山水詩,最後是析研貶居生活所寫的山水詩。「中唐詩僧之山水詩之章」探研皎然《詩式》及其山水詩之間的關聯,其次是賈島的送僧山水詩,最後是詩僧的修行山水詩。「中唐詩人在山水詩體式上之貢獻之章」從組詩、五古長篇的千字山水詩、樂府民歌等三個角度切入剖析,強調中唐山水詩在體式上的貢獻。「中唐詩人之山水詩創作藝術─個案分析之章」從情景關係、對仗和詞句以及篇章佈局等方面研析中唐詩人的山水詩藝術技巧,分析過程中,不是以簡單的修辭技巧作探討,而是結合詩人生平遭遇之特殊性來論述。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001
第一節 選題緣由及相關研究現況說明 ………………………………… 001
第二節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015
第三節 研究價值及前瞻 ………………………………………………… 019
第四節 山水詩界定 ……………………………………………………… 024第二章 中唐山水詩探源 ……………………………………………… 032
第一節 先秦兩漢之山水詩萌芽 ……………………………………… 032
  一、《詩經》中的山水呈現
  二、《楚辭》中的山水呈現
  三、漢賦中的山水呈現
第二節 魏晉南朝之山水詩產生 ……………………………………… 055
  一、魏晉時期之山水觀
  二、南朝山水詩之四種類型
第三節 唐前期之山水詩 ………………………………………………… 070
    一、王績之山水詩-仿陶
    二、孟浩然之山水詩-沿陶
    三、李白之山水詩-對二謝之接受
    四、王維之山水詩-開中唐五絕體式
五、杜甫之山水詩─聯繫中唐韓孟
第四節 本章小結………………………………………………………… 090
第三章 中唐詩人遊宦與山水詩創作……………………………… 091
第一節 大曆時期浙東和湖州文人集團之山水詩聯句 ………………… 091
一、鮑防和顏真卿先後任職於浙東和湖州
二、文士宴集與山水詩聯句的創作
第二節 江浙地方官之山水詩創作 ……………………………………… 102
第三節 別業和寺觀山水詩-文士遊宦時的暫時精神家園 …………… 114
  一、別業山水詩
二、寺觀山水詩
第四節 韋應物仕宦經歷及其山水詩 ………………………………… 122
一、詩話中的韋應物
二、韋應物在京洛地區任職
三、韋應物在地方任職刺史-滁州、江州和蘇州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34
第四章 中唐詩人貶謫與山水詩創作…………………………… 135
第一節 中唐詩人貶官之因分析 …………………………………… 136
第二節 中唐詩人赴貶地途中之心境及山水呈現 …………………… 147
第三節 中唐詩人在貶地生活之描述及山水風光 …………………… 161
   一、長江上游之貶地─忠州、通州、遂州長江縣
二、長江中游之貶地─朗州、江陵
三、長江下游之貶地─洪州、睦州、江州
四、嶺南之貶地─永州、柳州、連州陽山、潮州、連州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184
第五章 中唐詩僧之山水詩 ……………………………………………… 188
第一節 皎然《詩式》及其山水詩創作 ………………………………… 189
第二節 賈島之送僧山水詩 ……………………………………………… 198
第三節 中唐詩僧之修行山水詩─禪寺與雲遊四海 …………………… 202
一、禪寺修行
二、雲遊四海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209
第六章 中唐詩人在山水詩體式上之貢獻…………………………… 210
  第一節 中唐詩人大量創作山水組詩…………………………………… 210
一、近承王維五絕體式之山水組詩
二、五古體式之山水組詩
三、中唐山水組詩之其他體式 (五言六句和五律和七絕)
第二節 中唐詩人首創千字以上五古長篇山水詩…………………………228
一、韓愈之〈南山詩〉
二、白居易之〈遊悟真寺〉
三、劉禹錫之〈遊桃源一百韻〉
第三節 中唐詩人創作樂府民歌之山水詩…………………………………247
一、李賀之樂府體式山水詩
二、劉禹錫之民歌體式山水詩
  第四節 本章小結………………………………………………………… 254
第七章 中唐詩人之山水詩創作藝術 ……………………… … 256
第一節 情景關係 ………………………………………………………… 257
一、錢起佛寺之自然景使內心平靜
二、韋應物清澄之景呈現清閒之情
三、柳宗元峭險空荒之景下的孤憤之情

第二節 對仗和詞句 ……………………………………………………… 264
一、劉長卿山水詩中之「惆悵」和「一千」
二、韋應物山水詩中之反襯技巧
三、韓愈山水詩句法-散文化、句式奇變及或字連用
四、孟郊山水詩中之對仗刻鏤及險語
五、賈島山水詩之煉句
第三節 篇章佈局 ………………………………………………………… 276
一、韋應物山水詩中之末聯設計
二、李賀鬼魅幻境之山水詩
三、王建用五官佈局以及七絕全景式描寫
四、賈島五律體描寫山水景物之動點和定點佈局
五、姚合山水詩之「雙重主謂結構」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293
第八章 結論 ………………………………………………………… ………295
參考書目 ……………………………………………………………………… 302
後記:與眾不同 ……………………………………………………………  31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說明:依本論文實際需要,參用歷代學者研究成果,主要依文獻參考性質排列,傳統文獻依時代,而近人論著則依筆劃。

1 詩人別集•校注•總集•年譜等

(晉)陶淵明著、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台北:里仁,民74年)
(南朝宋)謝靈運著、黃節:《謝康樂詩註》(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6年10月四版)。
(南齊)謝朓撰、郝立權注:《謝宣城詩注》(台北縣:藝文印書館,民65年)
(唐)王績著、王國安注:《王績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唐)王維著、(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
(唐)孟浩然撰、李景白校注:《孟浩然詩集校注》(四川省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1988年)
(唐)李白著、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台北市:里仁書局,民70年)
(唐)杜甫著、 (清)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劉長卿著,儲仲君箋注:《劉長卿詩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重印)。
(唐)韋應物著、孫望編著:《韋應物詩集繫年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重印)
(唐)錢起著、阮廷瑜校注:《錢起詩集校注》(台北市:新文豐,民85年)
(唐)韓愈著,嚴昌校點:《韓愈集》(長沙:嶽麓書社,2000年)。
(唐)張籍著,李冬生注:《張籍集注》(合肥:黃山書社,1989年12月)。
(唐)劉禹錫著,瞿蛻園校點:《劉禹錫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1999年)。
(唐)柳宗元著,朱玉麒、楊義等今譯:《柳河東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4月)。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唐)王建著:《王建詩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之版本,1959年7月
(唐)李賀撰、(明)曾益等注:《李賀詩注》(台北市:世界書局,1996年7月第6次印刷(1963年))
(唐)李賀撰、葉蔥奇疏注《李賀詩集》(北京:人民文學,1998年)
(唐)賈島著、李建崑校:《賈島詩集校注》(台北市:里仁,民91)。
(唐)賈島著、李嘉言著:《長江集新校》(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唐)姚合著、劉衍:《姚合詩集校考》(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5月)
(唐)孟郊著、邱燮友、李建崑校注:《孟郊詩集校注》,(臺北市:新文豐,民86年)。
(唐)劉禹錫著、瞿蛻園箋證:《劉禹錫集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唐)劉禹錫著、蔣維崧、趙蔚芝、陳慧星、劉聿鑫箋注:《劉禹錫詩集編年箋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唐)柳宗元著、王國安著:《柳宗元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1998年2月第2次印刷)
(唐)劉禹錫著、高志忠著:《劉禹錫詩文繫年》(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
(南朝梁)劉勰著,陸侃如、牟世金譯注:《文心雕龍譯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4月第1版)
(南朝梁)蕭統主編:《昭明文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2月)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重印)。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台北:漢京文化,民72年9月)
(宋)李昉敕編:《文苑英華》(台北市:大化,民74年)
(清)彭定求等纂:《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第6次印刷)。
(清)董誥等奉敕撰:《全唐文》(台北市:大通,民68年)
卞孝萱:《元稹年譜》(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6月第1版)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張達人編訂:《唐劉夢得先生禹錫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1年10月)。
賴永海釋譯:《唐高僧傳》(台北:佛光,民87年)
羅聯添著:《白樂天年譜》(台北市:國立編譯館,民78年7月初版)

2 史書•方志•筆記小說•詩話等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東漢)班固撰:《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南朝宋)范曄、 (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北齊)魏收撰:《魏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台北市:中文,民69年)
(唐) 姚汝能撰,曾貽芬點校:《開元天寶遺事•安祿山事跡》(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唐)姚思廉:《梁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民86年)
(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2005年重印))
(蜀)何光遠:《鑒誡錄》(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本,1985年新一版)。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1997年3月第6次印刷)
(宋)司馬光編著、 (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宋)歐陽脩、宋祁撰:《新唐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1997年3月第6次印刷)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2次印刷)。
(宋)計有功輯:《唐詩記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沈德潛編,李克和等校點:《唐詩別裁集》(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2月)
(清)王夫之等:《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重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重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
常振國、降雲編:《歷代詩話論作家》四冊 (台北市:黎明文化,民82年)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第2次印刷)
陳伯海主編:《唐詩彙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聖印法師:《六祖壇經今譯》(台北:天華出版社,民76年6月5版)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6月重印)

3 文學史•詩史•文學研究等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四冊(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美)宇文所安著、陳引馳,陳磊澤譯:《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1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臺北市:文津, 1995)
丁成泉輯注:《中國山水田園詩集成》(武漢市:湖北教育,2003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巿:聯經出版社, 1986)
朱大渭等:《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
朱德發:《中國山水詩論稿》(濟南:山東友誼,1994)
吳企明編:《李賀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2004重印))
吳庚舜、董乃斌主編:《唐代文學史》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6月重印)
吳鋼、張天池、劉光漢補注:《劉禹錫詩文選注》(增訂本)(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
宋緒連等主編:《唐詩藝術技巧分類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李文初等:《中國山水詩史》(廣東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1991)
李亮著:《詩畫同源與山水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李建崑:《韓愈詩探析》(台中:中興大學(李建昆),1999年9月9日)
李建崑:《敏求論詩叢稿》(台北市:秀威資訊,2007年10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新店:谷風出版社,1984年7月)
周嘯天:《唐絕句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年)
尚永亮:《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82年)
房日晰:《唐詩比較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70年3月3版)
祁志祥:《佛學與中國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12月)
紀作亮:《張籍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86年7月)。
胡可先:《中唐政治與文學:以永貞革新為研究中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胡遂:《佛教禪宗與唐代詩風之發展演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胡曉明:《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三聯書店,1992)
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1月)
孫琴安:《唐詩與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88年5月初版3刷)
高樹藩編纂:《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市:正中書局,民63年)
張天健:《唐詩答疑錄》(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9月)
張海沙:《初盛唐佛教禪學與詩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許總:《唐詩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2次印刷)
許總:《唐詩體派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83年)
陳友琴編:《白居易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2005年重印))
陶文鵬、韋鳳娟主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4月)
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1月)。
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0重印)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5月新1版)
傅璿琮主編:《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瀋陽市:遼海出版社,1998年)
葉樹發:《柳宗元傳》 (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3月)
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
蔣寅:《大歷詩人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謝明輝:《王建詩歌研究》(台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9月)
謝明輝:《國學與現代生活》(台北市:秀威資訊,2006年)
鍾優民:《新樂府詩派》(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簡錦松:《唐詩現地研究》(高雄市: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羅聯添:《唐代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民78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6月重印)
嚴耕望:《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2月)

4學位論文

何映涵:《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2007年)
吳若梅:《謝靈運的政治生涯與其山水詩的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論,民93)
李及文:《王維山水詩句的美學鑑賞及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論,民93)
李海元:《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民76)
李遠志:《盛唐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論,民90)
李慧玟:《劉長卿山水詩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論),民95年。
汪美月:《楊萬里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論,民90)
周曉蓮:《中唐樂舞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91年)
林天祥:《范成大山水田園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論,民79)
林珍瑩:《楊萬里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論,民80)
林雅韻:《杜甫山水紀遊詩研究》(輔大中文系碩論,民90年)
宮菊芳:《南北朝山水詩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3年)
張修蓉:《中唐樂府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70年)
張滿足:《晉宋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論,民88)
莊蕙綺:《中唐詩歌「由雅入俗」的美學意涵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93年)
莊蕙綺:《中唐詩歌中之夢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3年)
許緗瑩:《韋應物的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論,民87)
陳美足:《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論,民91)
陳敏祥:《李白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論,民89)
陶玉璞:《謝靈運山水詩與其三教安頓思考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論,民94)
黃偉正:《王維山水詩之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論,民93)
黃雅歆:《清初山水詩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87年)
楊曉玫:《中唐佛理詩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8年)
劉明昌:《謝靈運山水詩藝美探微》(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民95)
鄭義雨:《謝朓山水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民83)
蕭淑貞:《魏晉山水紀遊詩文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論,95年)
謝明輝:《王建詩歌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92年)
謝迺西:《蘇軾山水詩》(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民94)
蘇心一:《王維山水詩畫美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民95)

5期刊論文

方芳〈山水詩的界定〉,《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2002年4月
王剛〈唐前山水詩的量化統計分析〉,《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2期,2008年4月。
何方形〈柳宗元與天台宗的關係及其對山水詩創作的影響〉,台州學院學報,第28卷第5期,2006年10月
吳振華〈韓詩自然意象分類統計研究〉,《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2007年5月
李正春〈論唐代組詩的幾種特殊形態〉,《學術交流》,2006年12月,總第153期 第12期
侯發迅〈清麗山水中見宦游之情-論謝朓的山水詩〉,《中州大學學報》,第3期,2002年7月。
馬自力〈論陶詩對後代山水詩的影響〉,《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2期,1999年5月
曹麗芳〈王績與山水田園詩派〉,《山西大學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陳建華〈試論謝靈運和李白山水詩的文化性格-兼談李對謝詩的借鑑與超越〉,《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8年第1期
趙以武〈和意不和韻 試論中唐以前唱和詩的特點與體制〉,《甘肅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劉青海〈試論李白大謝體的五古紀游詩的字法〉,《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謝明輝〈解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高雄師大學報》,20期,2006年6月。
謝思煒〈遊悟真寺考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第17卷,頁22。
謝海平〈論錢起山水詩及其受謝靈運的影響〉,《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 2001年5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