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9108-16272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9108-162724
論文名稱
Title
九零年代女性散文中的戀物書寫
The Fetish Writing in Female Prose in1990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1-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1-29
關鍵字
Keywords
消費、商品、戀物、女性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在女性主義大行其道,其理論充斥之時,台灣二十世紀九零年代以來的文本中也開始大量呈現關於女性的議題,以商品與消費為書寫主題的作品也成為女性書寫中一受到重視的現象。本論文將研究範圍限定為九零年代以後,並以世紀末文學的觀點來看待此一時代的書寫面向,對象則以女性戀物書寫為研究主題。戀物一詞(Sexual Fetishism)源於Fetishism一詞,在馬克思主義中指涉對物質的崇拜迷戀,主要是針對資本主義所提出的勞動觀,解釋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消費的虛空,以及本質上對勞動者的剝削。然馬克斯在討論這樣的現象時,並無特別強調性別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由文本當中,發現女性在書寫中也不斷透露出戀物的傾向;這樣的書寫究竟為對父權體制的反抗,或呈現女性被物化的事實,還是重蹈了父權戀物機制的弊病?本論文因此希望透過檢視戀物機制的問題與女性戀物書寫的得失,分析女作家的書寫策略意圖,並且分析女性戀物書寫的諸種因素。
二十世紀在八零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勃興,資本主義世界以自由經濟體系的強大攻勢開始逐步瓦解第三世界,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經結構,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的表象結合,使得世界經濟制序漸次倒向以資本為依歸的共相結構中。台灣在這樣的洪流中,經過了經濟起飛的階段而成就「台灣錢,淹腳目」的奇蹟,在資本驅力的大時代潮流中,到了九零年代以後,女性作家們的書寫題材,確切的反映時代趨勢與書寫走向,當我們對此一時期的文本分析時,其目的亦試圖在眾聲喧嘩的多樣性題材中,提出女性戀物此一相對應於時代洪流但尚未受到足夠重視的主題,並加入當代台灣文學史中來省察,使之成為文學發展脈絡中不可被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9
第二章 女性戀物書寫背景因素研究 11
第一節 消費時代的來臨 11
一、台灣經濟起飛 11
二、中產階級的興起 12
三、公務人員調薪 13
四、消費意識的抬頭 15
一、大眾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 17
二、資本主義名牌的引進與興盛 22
第三節 女性自覺與經濟地位自主 27
一、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論 31
二、盧卡奇思想的資本主義「物化觀」 36
三、布希亞《物體系》中的收藏與戀物理論 39
四、小結 43
第三章 文本中的戀物意義及性別表徵-張愛玲為首的戀物譜系 44
第一節、張愛玲之戀物書寫及其對九零年代女作家的影響 44
一、顏色 51
二、氣味 55
三、商品 59
四、小結 62
第二節、朱天文之後的女作家 64
第三節 穿衣美學的繼承 66
第四節、懷舊鬼影之繼承 70
第五節、商品拜物下的虛空靈魂 75
一、小結 79
第四章 九零年代女性戀物散文個論 81
第一節、張小虹-《穿衣與不穿衣的城市》 81
一、身體•寓言 82
二、風格˙檔案 85
三、懷舊˙文件 89
四、小結 92
第二節、鍾怡雯-《我和我所豢養的宇宙》 93
一、女性的看與被看 94
二、化物為己 98
三、物質與性別 103
四、以物觀己 104
五、小結 106
第三節、周芬伶-《戀物人語》 107
一、遺失的美好 108
二、找回遺失的美好 112
三、或許美好不曾遺失 114
四、尋找美好的城市 116
五、小結 118
第四節、李欣頻-《完全戀物手冊》 120
一、商業符號下的戀物體系 120
二、新舊時代的矛盾 127
三、戀物後之終極自省:化己為物 129
四、附論:許舜英《大量流出》 131
(一)道德與節儉為何物? 132
(二)傳統父權思想的批判 134
第五章 女性文本中戀物書寫的展望與省思 136
第一節、文本中對戀物意義的重構 136
第二節、台灣女性戀物書寫的特殊性 139
一、向上提升 139
二、戀物的理性 142
第三節、戀物書寫中的女性意識價值 145
第六章 結論 154
參考書目 15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作家作品(依作者筆劃排序)
1. 朱天文: 《世紀末的華麗》,台北:遠流,1992
2. 朱天文: 《花憶前身》,台北:麥田,1996
3. 朱天文: 《淡江記》,台北:遠流,1989
4. 朱天文: 《荒人手記》,台北:時報文化,2003
5. 李欣頻: 《戀物百科全書》,台北:東觀,2004
6. 李欣頻: 《誠品副作用》,台北,新新聞,1998
7. 周芬伶: 《戀物人語》,台北:九歌,2000
8. 周芬伶: 《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台北:遠流,1999
9. 周芬伶: 《絕美》,台北:九歌,1995
10. 周芬伶: 《花房之歌》,台北:九歌,1989
11. 周芬伶: 《仙人掌女人收藏書》,台北:麥田,2006
12. 周芬伶: 《周芬伶精選集》,台北:九歌,2002
13. 郝譽翔: 《衣櫃裡的秘密旅行》,台北:天培文化,2000
14. 張小虹: 《在百貨公司遇見狼》,台北:聯合文學,2002
15. 張小虹: 《絕對衣性戀》,台北:時報,2001
16. 張小虹: 《物慾微物論》,台北:大田,1999
17. 張小虹: 《穿衣與不穿衣的 城市》,台北:聯合文學,2007
18. 張小虹: 《欲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6
19. 張愛玲: 《流言.更衣記》,台北:皇冠,1976
20. 張愛玲: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台北:皇冠,1968
21. 張愛玲: 《續集》,台北:皇冠,1988
22. 張愛玲: 《傾城之戀》,台北:皇冠,1993
23. 衛慧: 《像衛慧那樣瘋狂》,香港:明報,2000
24. 衛慧: 《上海寶貝》,台北:生智,2000
25. 鍾怡雯: 《我和我所豢養的宇宙》台北:聯合文學,2002
26. 鍾怡雯: 《垂釣睡眠》,台北:九歌,1998
27. 鍾怡雯: 《我和我所豢養的宇宙》台北:聯合文學,2002
◎ 專著
1. 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台北:谷風,1988
2. 王文英編:《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1999
3. 王德威: 《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 家》,台北:麥田,2002
4. 王德威: 《眾聲喧嘩》,台北:遠流,1988
5. 王德威: 《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1990
6. 王德威: 《小說中國》,台北:麥田,1993
7. 王溢嘉: 《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1991
8. 古繼堂: 《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89
9. 呂正惠編:《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台北:正中,1991
10. 呂正惠: 《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1988
11. 李少群: 《追尋與創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濟南:山東教育,1997
12. 李今: 《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合肥:安徽教育,2001
13. 李永熾:《世紀末的思想與社會》,台北:萬象圖書,1993
14. 李歐梵: 《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麥田,1996
15.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都市文化在中國》,北京:北京大學,2002
16.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1988
17. 吳福輝: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湖南:湖南教育,1995
18. 林秀玲: 《現代文學的女性身影》,台北:里仁,2004
19. 邱貴芬: 《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3
20. 周芬伶: 《孔雀藍調-張愛玲評傳》,台北:麥田,2005
21. 周芬伶: 《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台北:遠流,1999
22.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 2000
23. 胡蘭成:《中國文學史話》,台北:遠流,1991
24. 紀文鳳:《女人今時今日》,台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
25.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遠流,1993
26. 范銘如: 《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2002
27. 高天生: 《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1985
28. 高宣揚: 《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
29. 馬逢洋編,《上海:記憶與想像》,上海:文匯,1996
30. 唐翼明: 《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1995
31. 袁可嘉等編選:《現代主義文學研究》(上、下冊),北京:中國社科,1989
32. 許道明: 《海派文學論》,上海:復旦大學,1999
33. 孫乃修: 《佛洛伊德與中國現代作家》,台北:業強,1995
34. 賀安慰: 《台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文史哲,1989
35. 梅家玲: 《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2000
36. 黃梅: 《女人和小說》,浙江:新華書店,1991
37. 彭品光編:《當前文學問題總批判》,台北:青溪新文藝學會,1978
38. 彭淮棟譯 :《文化與社會》,台北:聯經,1988
39. 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91
40. 葉石濤: 《台灣文學史綱》,台北:文學界雜誌社,1987
41. 楊小濱: 《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台北:麥田, 1995
42. 楊照: 《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1998
43. 楊美惠: 〈歐美女性主義的思想源流〉,《女性.女性主義.性革命》,台北:合志文化,1988
44. 楊澤編: 《狂飆八O》,台北:時報文化,1999
45. 陳志紅: 《中國現當代小說中的知識女性》, 廣東:高等教育,1990
46. 陳昭如: 《活在拜物星球》,台北:紅色文化,1999
47. 陳坤宏: 《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5
48. 孫秀蕙、馮建三:《廣告文化》,台北:揚智文化,1995
49. 張小虹: 《閱讀張愛玲》,楊澤主編,台北:麥田,1999
50. 張小虹: 《在百貨公司遇見狼》,台北:聯合文學,2002
51. 張小虹編:《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1998
52. 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1991
53.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1995年
54. 張寶琴、邵玉銘等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1997
55. 張雙英: 《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2004
56. 趙禮、徐京安主編:《唯美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8
57. 滕守堯: 《審美心理描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7
58.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台北:麥田,2003
59. 蔡源煌: 《海峽兩岸小說的風貌》,台北:雅典,1989
60. 蔡源煌: 《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1989
61. 蔡青龍編:《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編,1985
62.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聯經,1993
63. 鄭明娳: 《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1987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台北:允晨文化,2001
64.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1995
65. Karl Heinrich Marx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資本論》,北京:人民,1975年
66. Chris Weedon著,白曉虹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
67. Don Slater著,林祐聖、葉欣怡譯:《消費文化與現代性》,台北:弘智文化,2005年
68. 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編、張京媛譯:《文學批評術語》(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

,台北:牛津大學,1994
69. Hal Foster編,呂建忠譯:〈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反美學》,台北:立緒,1997
70. Irvin D. Yalom著,易之新譯:《叔本華的眼淚》,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71. Jane Hammerslough著,廣芳梅、丁凡、楊淑智譯:《打開戀物情結》,台北:張老師出版社,2002年
72. 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台北:時報,1997
73. 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2001
74. Georg Lukacs著,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五南,1988
75. Kate Mille著,宋文偉譯:《性政治》,江蘇:江蘇人民,2000
76. Katharina Zilkowsk著,張育如譯:《Coco Chanel:時尚就是我》,台北:高寶,2001
77. Nicholas Coleridge著,張定綺譯:《流行陰謀》,台北:時報,1995
78. Peter Mayle 著,宋偉航譯:《有關品味》,台北:宏觀文化,1998
79. Radha Chadha、Paul Husband著,藍麗娟譯:《亞洲名牌聖教》,台北:天下雜誌,2007年
80. Roland Bather著,敖軍譯:《流行體系》,台北:桂冠圖書,2004年
81.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消費》,台北:巨流,1995
82. Richard Sennett著,黃煜文譯:《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台北:麥田,2003
83.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1990
84. Michael J.Silverstein、Neil Fiske、John Butman著,陳正芬譯:《奢華,正在流行》,台北:商智文化,2004
85. Paco Underhill著、阮大宏譯:《花錢有理──新時代消費行為大預測》,台北:時報,2001
86. Sigmund Freud著,林克明譯:《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台北:志文,1983
87. Sigmund Freud著,賀明明譯:《弗洛伊德著作選》,台北:唐山,1989
88. Sigmund Freud著,賴其滿、符傳孝合譯:《夢的解析》,台北:志文,1990
89. Sut Jally著,馮建三譯:《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1992
90. Terry Eagleton著,鍾嘉文譯:《當代文學理論》,台北:南方出版社,1989
91. 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1993
92. Walter Benjamin著,許綺玲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1998
93. Wolfgang Fritz Haug :《Critique of commodity aesthetics:appearance , sexuality , and advertis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商品美學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表象、欲望和廣告),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ublisher,

1986
94. Nicholas Coleridge著,張定綺譯:《流行陰謀:名牌時裝帝國遊記》,台北:時報,1995
95. 星野克美著,黃恆正譯:《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1990
◎ 碩博士論文
1. 方婉楨: 《從城鄉到都市-八0年代台灣小說與都市論述》,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
2. 李建民: 《八十年代台灣小說中的都市意象》,台北:北市師應用語言所碩士論文,2000
3. 何凱凌: 《以名牌精品消費考察台灣消費社會(1970~2004)》,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2004
4. 林秀萍: 《二十世紀上海租界文學研究》,新竹:中央大學中文所碩論,1998
5. 林志鴻: 《時尚符號的媒體產製與消費:以中國風流行風潮下的本土時尚意識為例》,輔大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6. 黃文貞: 《流行及其符號生產機制-以服飾流行工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7. 楊純宜: 《以情緒強度、物質主義傾向來探討自我表達消費動機、衝動性消費與享樂購物傾向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2
8. 葉懿慧: 《現代台灣婦女流行服飾風格演變之研究》,輔大織品所碩士論文,1995
9. 劉維公: 《消費文化與象徵鬥爭:消費文化理論的反省》,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1991
10. 劉叔慧:《華麗的修行——朱天文的文學實踐》,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11. 蔡蕙如: 《流行時尚的斷裂與差異:中國風在台灣》,台大新聞所碩士論文,2000
12. 鄭芯慧: 《物以稀為貴?消費者獨特性需求初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期刊論文
1. 于治中:〈正文、性別、意識形態——克麗絲特娃的解析符號學〉,收於呂正惠編《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家理

論》,台北:正中,1991
2. 于治中:〈從意識形態到商品拜物教〉,《中外文學》,第26卷,第3期, 1997.8
3. 王斑: 〈呼喚靈韻的美學——朱天文小說中的商品與懷舊〉,劉紀蕙、周英雄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

》,台北:麥田,2000
4. 王德威:〈越過顧影自憐的藩籬——評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1991
5. 王德威:〈從〈狂人日記〉到《荒人手記》——論朱天文,兼及胡蘭成與張愛玲〉,《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第5期,

1996.6
6. 王佳煌:〈商品拜物教與資訊拜物教〉,《思與言》,第36卷,第3期,1998.9
7. 朱偉誠:〈女性作家的天空─蔡源煌與李昂對話〉,《台北評論》,第一期,1988.1
8. 何冠驥,浪漫的反烏托邦式的「成長小說」──論張賢亮的《綠化樹》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外文學》,第二十卷,

第六期
9. 伊蘭修華特著,張小虹譯:〈荒野中女性主義批評〉,《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十期,1986.3
10. 沈敏特:〈文學研究的當代性〉,《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10,
11. 金恆杰:〈黃金新貴族─包裝與商品之間〉,《當代》,第七十一期,1992.3
12. 李永熾:〈欲望與現代資本主義〉,《當代》,第五十二期,1990.8
13. 李靜玫:〈迷戀?迷惑?——論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主體意識的矛盾〉,《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9期,2004.11
14. 李美枝:〈社會變遷中中國女性角色及性格的改變〉,《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人

口研究中心,1985
15. 李國鼎:〈台灣婦女人力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1985
16. 宋美華:〈資本主義與女權意識—性別差異與權力抗爭〉,《聯合文學》,第四卷,第十二期,1988.2
17. 黃錦樹:〈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中外文學》第24卷第10期,1996.3
18. 紀大偉:〈在荒原上製造同性戀聲音——閱讀《荒人手記》〉,《島嶼邊緣》,第4卷,第2期,1995
19. 范銘如:〈兩岸.女性.酒吧裡的願景〉,《台灣文學學報》,第3期,2002 .1
20. 施彩鳳:〈台灣的女性族群世代氣質與成人教育〉,台北:台灣師大成人教育進修班報告,1992
21. 徐達光:〈物質主義:概念發展與測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2006
22. 徐國能:〈散文新視野:論鍾怡雯的雄辯與解構〉,《香港文學》2003.11(總第227期)
23. 莊宜文:〈在君父的城邦——三三文學集團研究〉,《國文天地》,第13卷,第8、9 期,1988 年1、2 月
24. 彭小妍:《認同、情慾與語言》,《台灣現代文學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25. 陳芳明:〈挑戰大敘述:後戒嚴時期的女性文學與國家認同〉,何寄澎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

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
26. 陳芳明:〈她的絕美與絕情—周芬伶的《汝色》及其風格改變〉,《聯合文學》215期2002.9
27. 黃宗慧:〈誘惑有理、享受無罪?從台灣社會的名模名媛熱與皮草奢華風談起〉,眾生眾身:2006年第七屆文化研究會

議。中壢:中央大學黃宗慧:〈走出歇斯底里之後──試論以戀物癖建構女性主體之可能與困境〉,《歐美研究》,第35卷第

1期,台北,2005
28. 楊美惠:〈歐美女性主義思想潮流〉,《聯合文學》,第五期, 1985.3
29. 張小虹:〈時尚現代性〉,《國科會外文學門86-90年度研究成果論文集》,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台中:國

科會人文處,2005
30. 張小虹:〈東方服飾:蝴蝶君中的文化/性慾/劇場含混〉,《性別越界》,台北:聯合文學,1995
31. 張誦聖:〈臺灣七、八○年代以副刊為核心的文學生態與中產階級文類〉,《臺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7
32. 張瑞芬:〈明月前身幽蘭谷——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台灣文學學報》,第2364期,2003.8
33. 張瑞芬:〈一枝花話•話一枝花——論張愛玲、胡蘭成與朱天文〉,《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7
34. 張漢良:〈世紀末、頹廢與海峽兩岸〉,《當代》,第6期,1986.10
35. 劉亮雅:〈朱天文近期作品中的國族、性別、情慾問題〉,《中外文學》,第24卷,第1期,1995.6
36. 張惠娟:〈樂園神話與烏托邦──兼論中國烏托邦文學的認定問題〉,《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三期,1986.5
37. 劉劍梅:〈預言的潰敗——世紀末華麗的空衣架〉,《明報月刊》,1999.3
38. 劉心皇:《自由中國文學三十年》,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九卷第二期,1980
39. 龍淵: 〈象徵蘊涵:當代小說的藝術追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6.10
40. 瑪奇.洪姆(Maggie Humm)著,成令方譯:〈女性文學批評〉,《聯合文學》,第四卷第十二期,1988.9
41. 齊邦媛:〈閨怨之外──以實力論台灣女作家〉,《聯合文學》,第一卷第五期,1985.3
42. 蔡美麗:〈以庸俗反當代──讀張愛玲雜想〉,《當代》,第十四期,1987.4
43. 顧燕翎:〈台灣婦運的開展〉,《女性人》,第一期,1989.2
44. 顧曉鳴:〈文藝創作和鑒賞的文化學分析〉,《文藝理論》,1986.4
45. 顧燕翎:〈女性意識與婦女運動的發展〉,《女性知識分子與台灣發展》,台北:中國論壇,1989
◎ 報紙雜誌論文
1. 朱天文:〈如何與張愛玲劃清界線——朱天文談《張愛玲短篇小說》〉,《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4 年7 月17 日
2. 朱天文.蘇偉貞對談:〈情慾寫作——身體像一件優秀的漆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4 年11 月10 日
3. 朱天文:〈如何與張愛玲劃清界線——朱天文談《張愛玲短篇小說》〉,《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4 年7 月17 日
4. 李性蓁:《時尚A-Z》,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5. 李永熾、李歐梵、賀華等人合著:〈世紀末專輯—頹廢的、再生的、混沌的、魅惑的(上篇)〉,《當代》,1986.10
6. 李永熾、張漢良、陳東山等人合著:〈世紀末專輯—頹廢的、再生的、混沌的、魅惑的(下篇)〉,《當代》,

1986.11
7. 李昂、蕭新煌:〈文學兩路看,蕭新煌與李昂對談「小說與社會」〉,《自立晚報》,第十版,1986
8. 許舜英:〈拜物現象、魔術與廣告--廣告語言探討〉,《廣告雜誌》,27:36 ,1993
9. 許舜英:〈讀秒時刻 商品神話重新定義需求透視消費與生活〉,《民生報》,22版婦女,1990年3月24日
10. 長澤伸也著、劉錦秀、鄭雅云譯:《LV時尚王國》,台北:商周,2004
11. 陶福媛:〈省錢買精品 香奈fan無悔〉,《民生報》,A5版品味生活家,1994年10月23日
12. 陳若華:〈消費新貴 多金敢秀〉,《聯合報》,15版都會掃描,2003年7月14日
13. 張啟疆〈「我」的裡面有個「她」——專訪朱天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4年6月4日
14. 張瑞芬:〈金童玉女半生緣——胡蘭成與張愛玲〉,載於《中央日報》長河版副刊,1995年10月4日至10月6日
15. 蔣佳玲:《愛名牌走進名牌世界的第一本書》,台北:恆兆文化有限公司,2003
16. 顧玉珍:〈香火鼎盛的拜物教--談幾則「美」的廣告 〉,《廣告雜誌》, 25:24-27,1993
17. 鄭樹森:〈文學四十年:張大春訪鄭樹森、高信疆、王德威談四十年來文學的過往與前瞻〉,台北:中時晚報,1994年1

月21日,十九版
18. 繁露:〈夫婦之間〉,《愛之諾言》台北:今日婦女半月刊社,1955
19. 孟瑤:〈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中央日報》第七版,1950年5月7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4.228.168.20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4.228.168.20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